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文具的家》教學設計

時間:2024-08-11 10:42:38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文具的家》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文具的家》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文具的家》教學設計

《文具的家》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讓通過討論明確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2、熟練解答混合運算,掌握正確的書寫格式。

  3、運用混合運算知識解答生活中實際問題。

  學習重點:

  探索“先算乘除,后算加減”的運算順序。

  學習難點:

  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教具準備:

  幻燈片。

  學習過程:

一、定向誘導

  去年我們學習了兩位數乘以、除以一位數,首先我們復習一下。

  1、口算(開火車)

  40÷8 28÷7 36÷6

  24÷8 81÷9 15÷3

  2、練習4×8+6 40-6×4

  今天我們學習什么新的知識呢?

  二、自學探究

  1、出示自學提綱:

  1)理解圖示內容。

  2)解決問題。

  1)買1本作文本和1本英語本共花多少元?

  2)每本算術本現價比原價便宜多少元?

  3)綜合算式的計算順序?

  三、展示答疑

  1、因為3本作文本18元,一本就是18÷3=6(元),一個英文本4元,所以笑笑一共花了6+4=10(元)。綜合算式18÷3+4

  2、現價5本10元,那么一本就是10÷5=2(元),原價是3元,現價比原價便宜3-2=1(元)。綜合算式3-10÷5

  3、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不參加運算的部分要抄下來,等號前后應該相等。

  四、拓展延伸

  (1)下面的題那種做法對?說一說。

  3×5+8 3×5+8 25-20÷5 25-20÷5

  =15=15+8=25-4=5÷5

  =23=23=1=1

  (2)訂正,并引導學生發現: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兩步計算式題,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不參加運算的部分要抄下來,等號前后應該相等。

  五、反饋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1)引導學生發現:有減法又有除法時,要先算除法后算減法。

  (2)不參加運算的部分要抄下來,等號前后要相等。

  六、板書設計:

  買文具

  (1)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

  18÷3+4

  =6+4

  =10(元)

  答:共花10元。

  (2)每本算術本現價比原價便宜多少元?3-10÷5

  =3-2

  =1(元)

  答:便宜1元。

  反思:

《文具的家》教學設計2

  文具是我們不可缺少的伙伴,它們毫無怨言地為大家服務。這次習作課,我們就來寫一種自己喜歡的文具,看誰能把文具的特點和用途寫清楚。

  我們先來看一位同學寫的《鉛筆刨刀》

  鉛筆刨刀

  從外表看,我是一座塑料小房子,白色的墻壁,紅色的煙囪,綠色的門窗,多漂亮啊!可是我的名字不叫小房子,叫鉛筆刨刀。刨刀安裝在哪里?安裝在煙囪里呀!只要你把鉛筆插進我的“煙囪”里,頂住勁旋轉,就可以削了。那扇門是專門用來倒鉛筆屑的。我是小主人的好幫手,他特別喜歡我。

  你覺得這篇習作好在哪里?對你有什么啟發?

  設計意圖

  要讓孩子們快樂起步,就必須從培養他們的興趣入手,建立其寫作的信心。本課導入的時候,創設了“把自己最喜歡的一兩件文具介紹給大家”這個情境,激發孩子表達的興趣。 葉老先生說:“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要想寫好文章必須重視觀察事物,提高觀察能力。這課讓孩子們拿自己最喜歡的文具,仔細觀察,學習觀察的方法。

  “模仿可以說是創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學習的最初形式。”學生在學習語言和各種技能的最初階段,都要模仿。觀察之后怎么表達?本課用范文引路,避免課上空洞抽象的說教,讓學生領悟表達方法。讓學生把兩片范文進行比較,領悟不同的表達方法。可以用第一人稱,也可以用第三人稱,鼓勵學生的個性化表達。

  雖然學生才是作文的起步階段,還不會修改作文,但是通過“聽了他的介紹,誰來夸一夸他哪里介紹得好,還可以提點建議”這個話題,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相互評改,取長補短,博采眾長,這樣,學生就可以互通有無,把優點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讓學生學會聽取別人的建議,領會要點。這樣作文既能保持自己的特點,又能融入別人的優點,讓每個人的作文水平和修改能力得到提高。

  教學目標

  1、 能讀懂例文,通過討論知道例文好在哪里,初步體會“抓住事物的特點來寫”是狀物文章寫作的要領,把文具的特點和用途寫清楚。

  2、 能按一定的順序,仔細觀察一種自己喜歡的文具,敘述要有條理。

  3、 對學生的習作態度、過程和方法進行即時評價,鼓勵學生的自由表達。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交流啟發,激發興趣

  師:昨天,請小朋友帶一兩件自己最喜歡的文具,你帶來了嗎?

  生:(異口同聲,興奮)帶來了。

  師:舉起來給老師看看。(生紛紛舉起文具)

  師:看看周圍的同學手中的文具,大家都帶了些什么文具呢?

  生:有的帶了橡皮。

  生:我看到有的帶了書包、直尺。

  生:有的帶了削筆器。

  生:有的帶了筆袋。

  生:有的帶了密碼本、筆筒。

  ……

  師:你為什么覺得你手上拿的這件文具是你最喜歡的呢?

  生:我帶的是圓珠筆,我最喜歡它是因為它的外形非常漂亮。

  生:我帶的文具盒,我最喜歡它是因為它每天都能陪伴我,而且它的肚子里能裝

  很多很多的筆。

  師:實用。

  生:我帶的橡皮擦,我喜歡它是因為它不顧自己的生命犧牲自己,為別人著想。

  師:你已經能看到橡皮的精神品質了,真了不起!老師給你個大拇指!(生開心地笑了)

  二、 品讀范文,表達

  師:這些文具真是我們的好伙伴,想不想把你的好伙伴介紹給大家認識呢?怎么

  把你的好伙伴介紹得好,那是有方法的.。有一個小朋友是這樣來介紹他的文具鉛

  筆刨刀的,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想一想:你從他的介紹中了解些什么?他是從

  哪些方面來介紹的呢?

  鉛筆刨刀

  從外表看,我是一座塑料小房子,白色的墻壁,紅色的煙囪,綠色的門窗,多漂亮啊!可是我的名字不叫小房子,叫鉛筆刨刀。刨刀安裝在哪里?安裝在煙囪里呀!只要你把鉛筆插進我的“煙囪”里,頂住勁旋轉,就可以削了。那扇門是專門用來倒鉛筆屑的。我是小主人的好幫手,他特別喜歡我。

  師:說說你了解了些什么?他是從哪些方面來介紹的呢?選一個話題說說。生:這段話介紹了它的模樣、用途。

  生:還介紹了它的顏色。

  生:還介紹了用的方法。

  生:他用了擬人的手法。

  師:還介紹了什么呢?請同學們看,“從外表看,我是一座塑料小房子”中的“塑料”這個詞讓我們知道……

  生:(恍然大悟)從這個詞看出介紹的是什么材料做的。

  師:是啊,這就是它的質地。再看,藍色的屋頂、墻壁、煙囪、門窗、安裝刀,這是介紹什么呀?

  生:(頓悟)這是介紹它的結構。

  師:哎呀,你真了不起,還知道這是結構。文章最后還介紹了鉛筆刨刀和小主人的關系呢。

  師:請小朋友再看一篇文章,看看這篇文章和剛才的那篇在介紹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我的文具盒

  在教室里,一個粉紅色的文具盒躺在書桌上。

  那個文具盒是我的,上面畫著一個小同學在騎自行車,自行車后座上爬著一只可愛的小白鼠。那只小白鼠的外衣是黃色的,還穿著一件淺綠色的短褲。打開文具盒,就可以看見我的課程表和乘法口訣表印在里面。上面一層放著鉛筆、水筆、自動筆、紅筆。

  下一條是我的“長條將軍”-------直尺的房間。里面還住著橡皮、三角尺和直尺。它們在里面玩耍、嬉戲。

  它們的作用可大啦!鉛筆可以幫我畫畫,畫錯了橡皮可以來“洗掉”痕跡;每當數學課的時候,“長條將軍”、三角尺就會挺身而出,幫助我畫平行線、垂線……沒想到平時看起來不起眼的文具盒有這么大的作用。

  有一次,我的數學小測試得了“優”,爸爸媽媽都夸我是個好孩子。回到房間里,我打量文具盒,心想:這里有它們的功勞哇!沒有水筆、鉛筆,我不能寫字;沒有橡皮,我能全對嗎?沒有直尺,我畫不了平行線……我的文具盒雖然不起眼,但是,它幫助我渡過了難關。

  “長條將軍”已經被我用得很舊了,可是,在我的心里它永遠是嶄新的。

  師:比一比,這篇文章和《鉛筆刨刀》相比,在介紹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生:相同的地方是他們都介紹了文具的外表。

  生:他們都用了擬人的方法,很生動,很有意思。

  生:不同的是:《鉛筆刨刀》是自己介紹自己,而《我的文具盒》是小朋友介紹文具盒。師:你真了不起,連這個也能看出來。

  師:瞧,“我是一座塑料小房子。”它把自己當作什么?

  生:當作文具啦。

  師:是啊,《鉛筆刨刀》這篇文章,作者把自己當作文具了,是自己介紹自己。用的是第一人稱“我”,而《我的文具盒》用的是第三人稱“他”。

  生:還有地方不一樣,《鉛筆刨刀》沒有敘述一件事情,而《我的文具盒》敘述了一件事情,就是數學考試。

  師:也就是說可以通過一件事來敘述文具和我們的關系,不錯!

  生:《鉛筆刨刀》、《我的文具盒》一樣的是文章最后都寫出了心里的想法。

  生:不一樣的是《鉛筆刨刀》只寫了一個文具,而《我的文具盒》寫了文具盒里的其他文具。

  師:是啊,在介紹文具盒結構的時候,涉及到了其他文具,是吧?再看看寫作順序一樣不一樣?

  生:都是先寫樣子,再寫用途。

  生:還有一個地方不一樣,《鉛筆刨刀》沒有分段,而《我的文具盒》分了段。 師:是啊,注意分段,會使層次更清晰。

  三、 口頭表達,隨機指導

  師:下面該輪到我們把最喜歡的文具介紹給大家認識了,看誰的文具給大家留下的印象最深。帶上你的文具上來介紹,你可以用第一人稱,也可以用第三人稱。

  生:(手持文具上前面介紹)我的名字叫削筆器,我身穿黃衣裳,拖著長長的尾巴,(展示)只要按上按鈕,把它拉開--------

  師:把我的脖子往前一拉,然后按住旁邊的按鈕,把鉛筆插在我的嘴里,再把按鈕松開,抓住我的尾巴向右轉動,就能夠把鉛筆削得像尖尖的長矛。削好鉛筆后只要把尾巴向左一轉,我的頭就縮回去了,就像縮頭烏龜一樣。小主人很喜歡我,每次都把鉛筆伸到我的嘴里喂食,我每次都吃得那么飽。

  師:“飽”這個詞用得真好!介紹得真好!誰來夸一夸他的介紹好在哪里,還可以提點建議。

  生:很多詞他用得非常生動、有趣。比如“每次都是吃得那么飽”。

  生:他把這個文具介紹得非常清楚。他先介紹了削筆器的外表,然后又介紹了削筆器的用法。如果他能把削筆器的外表介紹得更清楚一些就更好了。比如說他的削筆器黃色的外套上還有什么東西。

  師:你的建議很有道理,那么我們請他補充介紹一下,把樣子再介紹得具體些。

  生:我的小嘴巴張得圓圓的,還涂著銀色的口紅。我穿著用海綿做成的鞋子,走起祿來腳步輕輕的,不會吵到其他居民。黃色的外套上還有一些可愛的卡通圖畫,他們活潑可愛,可真漂亮!

  生:我覺得還可以把削筆器是什么材質的介紹一下就更好了。用處還可以多說一些。

  師:那么還請這位同學補充一下材質。

  生:我是用塑料做成的。

  師:這樣一補充就介紹得更具體了,你的削筆器可就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了。謝謝你!

  師:下面再請一位同學來介紹。

  生:我有一個非常漂亮的長方形文具盒,他身穿一件大紅色的外袍,上面還有一個米奇在對我微笑,仿佛在對我說:“你每天帶著我上學,可要好好讀書哇!”我的文具盒不光漂亮,里面的居民還生活得非常和諧。打開文具盒看到里面分成兩層,第一層,鉛筆小弟和小妹妹們正在睡覺,他們的橡皮姐姐正在看著他們睡覺,他們養精蓄銳,隨時為我們服務。下面躺著沉默寡言的直尺,你們別看他們現在都睡得很香,但是他們在我需要的時候,干得可帶勁了。每當我寫錯了字的時候,橡皮姐姐總是跳出來說:“讓我來清除這些錯字吧!”每當我要列豎式的時候,直尺哥哥跳到本子上說:“讓我來幫助你把線畫得直直的。”我可喜歡他們了,每天都帶著他們,和他們形影不離。

  師:他介紹得怎么樣?可以夸夸他,也可以提點建議。

  生:他沒有說他的鉛筆盒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師:好,請這位同學補充介紹一下。

  生:我的鉛筆盒是用金屬做的。

  生:我覺得還可以想象一下居民的表情。

  生:我覺得在介紹直尺的作用的時候,可以這樣說:“哈哈,終于可以大顯身手了!” 生:他還可以介紹一下鉛筆盒里面是什么樣子的,比如說,可以說說鉛筆們躺在什么顏色的床上面。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

  生:還可以說說鉛筆盒等文具的敬業精神。

  師:哇,你連他們的精神品質都想到了,真了不起。

  第二課時

  一、 自主表達,互評互改

  師:下面,就請小朋友把你對文具的介紹說給小組聽,互相提點建議。(生小組活

  動)

  師:說完了?下面請寫在草稿上,看誰介紹得清楚、具體、生動,題目自擬。可

  以直接用文具名稱做題目,也可以寫“我喜愛的 ”,比如:我喜愛的

  小書包,等等。寫完以后,同桌交流提建議,再修改。

  二、 認真謄寫,完成習作

  師:還記得嗎?謄寫要注意些什么?

  生:題目寫在第一行的中間。

  生:每一小節開頭要空兩格。

  生:要把字寫端正。

  生:標點符號占一格。

  ……

  師:開始謄寫吧。

  [習作例文]

  我心愛的文具盒

  我有一個心愛的文具盒。

  它的外形像一輛酷酷的跑車,那流線型的車身,讓它顯得特別的時尚!那藍色的車身、黑色的車輪、紫色的條紋,再加上可愛的卡通圖案,使它顯得格外的漂亮!

  它是用鐵皮制成的,輕輕的打開,你會發現它有兩層。第一層可以放自動筆、橡皮、尺子等文具,第二層可以放鋼筆、課程表、修正帶……這些都是我學習上離不開的好幫手,每天都陪伴我在知識的王國里盡情地探索、遨游。

  最讓我感到自豪的是,這不是用錢買的,是我去年參加爸爸單位舉行的團拜會,表演節目得來的獎品,所以我特別珍惜它。我一直把它放在我寫字桌下面的抽屜里,到現在還沒舍得用呢!

  也許,下個學期他會成為我形影不離的好伙伴!

  我的伙伴——直尺在鉛筆盒里,躺著一位直尺阿姨。

  她身穿紅衣裳,紅衣裳的外面還有喜羊羊拿著獎杯在領獎臺上揮舞,她微笑著,好像在說:“你一定要像我一樣當冠軍”。她是塑料做的,你可別小看她,只要你把它疊著的一半打開,短尺就變成長尺了,你看神奇不神奇?

  每當數學考試,我寫豎式的時候,就會把她從鉛筆盒里。

《文具的家》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買文具》第1課時。

  教材分析:

  “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四年級上第六單元“除法”第一課時。它在教材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在二三年級學生已經學習了表內除法的豎式計算、有余數除法和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相關內容,基本掌握了除數計算的試商方法。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其基本方法與前面的相同。教材這里安排豎式計算是為了分散難點,理解算理,確定商的位置為后續的學習除數是任意的兩位數及三位數打下伏筆。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情境,理解并掌握整十、整百除以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方法,并能進行正確的進行口算,并在交流中算法的多樣化。

  2、探索除數是整十數除法的'筆算方法,并理解計算的道理,能正確的計算。

  3、能運用所學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養成獨立思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計算。

  教學難點:

  掌握除數是整十數的計算算理

  教學準備:

  課件、10元人民幣八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新課導入

  通過文具店圖片導入課題,通過文具價格讓學生自由提出數學問題并口算結果。

  【設計意圖:結合情境導入,幫助學生回憶“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為本節課學生推理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做好準備】

  二、探索除數是整十數,商是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用80元錢都買一樣的文具,再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以買書包為例列出算式“80÷20=”。

  學生小組內先研究80元可以買多少個書包?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在本子上寫出計算方法。

  2、學生匯報解答方法,并說出理由,教師出示課件

  方法一:因為一個書包20元,而20×4 = 80,所以買4個

  方法二:人民幣的直觀性,因為8÷2=4 所以80÷20=4(提前滲透“商不變的規律”)

  方法三:··· ···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

  三、探索除數是整十數,商是一位數的筆算方法

  學生豎式計算80÷20 等于多少。教師出示學生的錯誤算式進行對比。

  為什么4要寫在個位上?每個數的含義,學生討論。教師講解。通過與板書的對比,引出課題(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

  【設計意圖:這部分內容讓孩子借助觀察、思考、交流,探索判斷商是一位數(定位)的方法,學會列豎式計算,理解商寫在個位上的道理,并能夠理解除法豎式中每一步所代表的含義,找尋在算理中存在的規律,初步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

  四、探索除數是整十數的有余數除法

  160元能買幾個計算器?還剩多少元?列出算式160÷30=

  先估算商,再判斷商的位置,講解每一步的算理

  【設計意圖:通過計算再一次理解商寫在個位上的道理,突破難點。使學生感受到除數是兩位數,商是一位數的兩種情況】

  五、鞏固提高

  出示習題,學生獨立完成。

  【設計意圖:在交流中歸納出除數是整十數除法的計算方法: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除法,要先用除數試除被除數的前兩位,如果被除數的前兩位不夠除,再試除被除數的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寫在那一位上面。】

  六、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習到了什么?(除數是整十數除法的計算算理)

  七、板書設計

  買文具(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

  40÷8=5 80÷20 =4(個) 160÷30=5(個)……10(元)

《文具的家》教學設計4

  課題:我做的文具

  課時:2課時

  學習領域:設計x應用

  教材簡析:

  文具是學生最熟悉的朋友,本科就是引導學生利用各種工具嘗試使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現文具。在生活與藝術的聯系和互動中,獲得用藝術的方法美化和表現生活的能力。

  教學目標:

  1、在仔細觀察常用文具的基礎上,啟發學生設計造型新穎、色彩鮮艷的各種常用文具。

  2、引導學生運用橡皮泥表現各種文具的形象,提高學生立體表現能力。

  教學重點:

  打開學生積極、豐富的創造性思維,引發對文具造型的興趣。

  教學難點:

  文具的`造型、裝飾。

  教學準備:

  1、紙盒、小瓶、橡皮泥、剪刀、雙面膠。

  2、師生共同收集各種造型新穎、別致的文具。

  教學活動過程:

  第一節

  一、引導階段:

  猜謎語:說一說你的一種文具的形狀、大小、功能,請大家猜一猜是哪種文具。(目的是引導學生觀察并抓住每種文具的特征。)

  看老師制作的文具使用了什么?(橡皮泥)

  大家試著用橡皮泥做一枝鉛筆,看誰做的像,請他介紹一下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出示幾種造型、花紋獨特的鉛筆,引導學生觀察,討論一下用什么方法可以在橡皮泥做的鉛筆上裝飾上這么好看的花紋,試著做一下。

  通過制作,總結出用橡皮泥進行文具造型的方法是:基本形制作和添加裝飾。可用的造型手段有:搓、捏、按等。

  二、再分組合作用橡皮泥制作一下其它的文具,比比哪一組做的最多,造形最新穎獨特。

  引導學生搓成不同的線、捏成各種的點和立方體、長方體形象進行組合,如制作鉛筆盒時,可制作方形、橢圓形等外形,并可夸張其長短及粗細,并裝飾上小花紋,使制作的文具更有新意。

  三、在充分肯定學生大膽、自由的基礎上,進行相互欣賞和交流,進一步鼓勵學生設計出更新穎的學習用品。

  四、收拾與整理:

  要求學生制作前鋪一張舊報紙在桌子上,以免把桌子弄臟。制作結束后,要及時收拾剩余的橡皮泥。

  課后拓展:

  課后利用多余的橡皮泥再設計制作幾種學習用品。

  布置下一課時帶紙盒、紙袋等廢舊物品。

  第二課時:

  一、引導階段:

  欣賞各種不同媒材制作的文具,了解制作文具的材料與手段是多樣的。

  以大紙袋做的書包為例分析如何將廢舊物品進行適合的改造成為文具。發現基本的制作方法。

  三、指導學生探討設計與制作文具的具體方法步驟:

  1、討論用自己帶的廢舊物品可以制作什么文具,怎樣進行改造,提出疑難之處,師生共同解決。

  2、總結出設計制作的方法:

  ①觀察想象(所帶材料的特點)

  ②拼擺組合

  ③固定裝飾(固定一定要結識)

  四、發展階段:

  獨立或與他人合作用自己所帶的材料,通過巧妙的設計,認真的制作,打造出全新款式的文具。

  五、新款文具發布會:

  各組將自己設計的文具以發布會的形式到前面來展示一下。其他同學以討價還價的形式來對其評價。

  課后拓展:

  鼓勵學生繼續觀察、,利用更多的廢舊物品制作出文具。

  札記:

  在利用廢舊物品制作文具時,有的學生提出:做出來的有些文具根本就不能用,這叫變廢為寶嗎?我告訴孩子們,雖然這樣的玩具不能用,但它們很有裝飾性,可以裝飾我們的生活。同時提出,希望同學們能設計、制作出可以用的文具,真正的變廢為寶。

【《文具的家》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文具的家》教學設計05-23

《文具的家》教學設計優秀05-23

《文具的家》教學設計5篇05-24

文具的家教學設計08-01

家溫馨的港灣的教學設計10-25

《我們家的貓》教學設計11-02

《跑進家來的松鼠》教學設計04-04

《我的家》教學設計15篇06-26

《跑進家來的松鼠》教學設計10-31

《小動物的家》教學設計07-2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强县| 洪江市| 隆回县| 昭苏县| 皋兰县| 五原县| 黄陵县| 集安市| 咸宁市| 罗平县| 行唐县| 南澳县| 白水县| 杭锦旗| 湖北省| 资源县| 山阳县| 龙胜| 瓦房店市| 隆化县| 盱眙县| 岳阳市| 朝阳县| 盘山县| 曲水县| 西安市| 白银市| 松桃| 青海省| 宣武区| 盐池县| 民乐县| 鱼台县| 邹城市| 中西区| 香格里拉县| 松阳县| 武邑县| 冷水江市| 天长市| 赤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