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做工教學設計及反思
《蜜蜂做工》選自選自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的幼兒園五大領域課程中《藝術》教材。這是一首大家比較熟悉的歌曲,它描寫了勤勞的蜜蜂為了采花蜜而辛勤勞動的情景。整首歌曲旋律歡快,歌詞朗朗上口,始終以蜜蜂勞動的場景貫穿。從而激發幼兒對歌唱的興趣,培養幼兒要學習小蜜蜂熱愛勞動的精神,從而讓幼兒明白蜜蜂采蜜很辛苦,培養幼兒愛護小蜜蜂的情感。以下是蜜蜂做工教學設計及反思,歡迎閱讀。
【活動設計背景】
1、活動延伸:在幼兒掌握基本伴奏的基礎上,請幼兒嘗試為歌曲創編更多伴奏的節拍動作,使活動更加有趣。
2、領域參透:
(1)在美術活動中,請幼兒畫一畫小蜜蜂。
(2)在社會活動中,帶領幼兒認識蜜蜂并嘗嘗其味道。
3、家園共育:請家長帶幼兒在戶外散步的時候,注意觀察小蜜蜂的活動。(在觀察的同時注意保護自己。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輕快、活波的聲音演唱歌曲。
2、感受四拍子歌曲的節拍特點,嘗試在第3、4和11、12小結處配上“跺腳、拍手、拍手、拍手”的韻律動作。
3、通過學唱歌曲,學習小蜜蜂愛勞動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師解釋歌曲中個別不容易理解的詞語,如“做工興味濃” 。
教師:你知道“做工興味濃”是什么意思嗎?(教師可以先讓幼兒自由講述,最后教師再總結。)
2、根據理解后的歌詞,看圖練習演唱一次。
3、鼓勵幼兒看幼兒用書的圖譜,掌握跺腳、拍手、拍手、拍手的伴奏動作。
【活動準備】
1、學習DVD、教學CD、幼兒用書。
2、小蜜蜂手偶一個。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觀察幼兒用書上的圖,說說圖上的內容。
(1)教師:你覺得這幅圖上說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師:仔細聽聽,你聽到歌里唱了些什么?
3、鼓勵幼兒根據歌詞逐句創編動作。
教師:現在呀,你們就是一群小蜜蜂,想和我一起去花園里采蜜嗎?小蜜蜂會怎么到花園里去呢?又是
怎么采蜜的呢?我來唱歌,請你們來給這首歌編一編動作吧!
4、教師選取幼兒創編的動作帶領幼兒集體完整練習。
5、嘗試邊做動作演唱歌曲。
6、教師邊做跺腳、拍手的`伴奏動作,邊演唱歌曲并引導幼兒觀察。
7、教師用較慢的速度演唱,幼兒隨著教師的歌聲練習動作兩次左右。
8、待幼兒熟悉后,可恢復原速度練習一次。
【教學反思】
1、請女孩唱歌,男孩做“跺腳、拍手”的動作。
2、怎么樣才能讓幼兒更加清楚地學習“跺腳、拍手、拍手、拍手”的動作節奏。
3、故事的內容,怎么樣才能正確地將樂曲與圖匹配起來。
一、尊重和信任學生,引導學生確定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是學生學習動力的一部分,在授課時應該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需要出發,學生喜歡怎樣學習,可以由學生自主決定,使學生的學習成為一種心理需要。因此一開始我就讓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然后又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理解讀文中的句子,并和同座一起合作完成板書。我認為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尊重和信任學生,允許學生提出各種意見,包括與教師相反甚至錯誤的見解。教師要盡力避免簡單的指責和訓斥,避免有損學生尊嚴的諷刺和挖苦。只有這樣,學生在確定學習目標的過程中,才能在同學們面前,在教師面前,無拘無束。袒露心聲,并逐步養成自尊、自信的品質。
二、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自我展示的機會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學生的精神世界中,特別想要闡述自己的見解,同時品嘗成功的喜悅。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為他們動口、動腦提供足夠的素材、時間和空間。例如在引導學生補充板書時,我就是先讓學生跟同座討論,等每個學生都經歷了動腦,動口的過程后,再指名回答,從而給每個學生都提供一個展示的機會。
三、采用多種方式讓學生讀課文。
俗語說的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課堂上,我采用各種形式引導學生朗讀課文,有自讀、輪讀、引讀、指名讀等,學生在一遍遍的感情朗讀后,對課文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多的體會,同時也讓學生學會了一種最好的自學方法。
四、鼓勵學生參與課外學習
教學結束后,我向學生推薦閱讀陽朔的《荔枝蜜》,力求將課內延伸到課外,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以學生為本,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處處為學生著想,努力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熱情高漲地自己動手、動腦、動口,學習知識,鞏固知識,拓展知識,學生才能自主地學習新知。也只有讓學生積極參與,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
【蜜蜂做工教學設計及反思】相關文章:
《蜜蜂做工》教學設計12-28
小蜜蜂教學設計及反思10-30
《蜜蜂》教學設計11-05
蜜蜂優秀教學設計07-30
蜜蜂引路教學設計05-28
《蜜蜂引路》教學設計01-18
《蜜蜂》教學設計(15篇)02-21
課文《蜜蜂》教學設計范文12-26
《蜜蜂》的優秀教學設計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