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初中地理《澳大利亞》教學設計

時間:2024-08-05 18:24:52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初中地理《澳大利亞》教學設計(通用12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澳大利亞》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地理《澳大利亞》教學設計(通用12篇)

  初中地理《澳大利亞》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了解澳大利亞是位于南半球的地廣人稀的國家;

  2.了解澳大利亞的地形、氣候、水文、動物等自然地理特征;了解澳大利亞豐富的資源條件;了解澳大利亞農牧業的分布規律;了解“坐在礦車上”和“騎在羊背上”的含義。

  3.初步理解澳大利亞氣候分布與緯度位置及海陸位置的關系,以及氣候對人口分布、植被、農牧業發展的影響;

  4.通過閱讀、分析澳大利亞地形圖、農牧業分布圖,進一步培養讀圖用圖的技能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能夠利用已學過的知識,分析探究澳大利亞獨特的自然環境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現象。

  2.通過澳大利亞的農業、牧業和礦業發展的案例,分析說明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利用已有知識經驗探究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幻燈片展示澳大利亞的國旗、國徽圖片

  國旗、國徽是一個國家的象征,澳大利亞的過會上怎么會有兩只動物標識?它們是什么動物呢?這說明澳大利亞動物一定非常多,而且動物非常可愛。那么,我們現在就準備開始我們今天的澳大利亞之旅!

  (設計理念:通過國旗、國徽,尤其是國徽上的兩個動物,引起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整裝待發

  師:1.澳大利亞在哪里?

  2.我們現在去澳大利亞(6月),澳大利亞是什么季節?該帶什么衣物?

  3.我們可以是用什么樣的交通工具去?

  引導讀圖:出示“澳大利亞在世界中的位置圖”,并閃爍澳大利亞部分,引導學生分析討論以下問題,明確其地理位置:半球位置、海陸位置、緯度位置。

  生:(略)。

  教師小結:

  澳大利亞位于東半球,是南半球國家,南回歸線從大陸中部通過;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我們現在是6月夏季,可澳大利亞現在是冬季,因為澳大利亞橫穿那回歸線,氣候以熱帶沙漠和熱帶草原為主,所以衣物不用帶的過于厚了。我們可以坐飛機、火車等等交通工具去。

  (設計理念:以一個澳大利亞之旅的情景,貫穿整堂課。關于澳大利亞的海陸位置,以及一些準備工作)

  第一站:野生動物園--世界活化石博物館

  觀看影片欣賞動物,感悟澳大利亞生物的古老性和原始性,萌生探究澳大利亞生物原始性的欲望。

  師:同學們,你們有誰還知道澳大利亞的動物?

  生:(略)

  師:同學們邊看圖片邊思考,澳大利亞為什么這么多古老的生物呢?這是和什么有關呢?

  生:(略)

  幻燈片播放大陸漂移動畫

  師:1.澳大利亞大陸大約在什么時候與其他大陸分離的?

  2.澳大利亞大陸長期孤獨的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這對生物的進化會產生什么影響?

  3.實際上,長期處于孤立的大陸,不僅僅是澳大利亞,還有南極大陸。為何南極大陸沒有那么多的特有生物呢?

  生:(略)

  師:對問題進行總結。

  分析1:澳大利亞很早與其他大陸分離,大約在6500萬年前,長期孤立,海洋阻隔了生物的傳播,致使大陸上沒有其他動物與它們進行生存競爭,動物缺少天敵;澳大利亞形成后沒有發生過大的褶皺運動,地殼一直比較穩定,自然條件比較單一,故動物進化緩慢。

  分析2:南極大陸由于自然條件太惡劣,不利于生物的生存,沒有留下大量的特有生物。

  (轉承)

  澳大利亞盡管古老的動物很多,但如果從數量的多少來說的話,澳大利亞在世界上更令人驚嘆的是,這個國家盡然有將近2億頭羊,是世界上擁有羊最多的國家。下面我們去澳大利亞的羊毛博物館了解一下澳大利亞養羊業的發家史吧。

  (設計理念:在這一小節里,我準備了大量的澳大利亞的特有動物的圖片,讓大家在一個輕松、自然的環境里開始這節課的學習。大量的圖片可以提起大家的學習興趣。進而了解澳大利亞多古老動物的.原因。)

  第二站:羊毛博物館--“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教師(展示課件:澳大利亞養羊業占世界的比重及地位):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綿羊數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因為羊特別多,所以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讓學生學習了解76頁閱讀材料,了解澳大利亞養羊業的歷史。

  教師小結:我們了解了澳大利亞的養羊業的發展史,是由于自然環境適于綿羊的生長,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本國的自然條件:提示從地形、氣候等方面來考慮。

  (一)出示氣候圖:討論分析澳大利亞的氣候分布特點及適于發展養羊業的條件。

  教師指導學生讀澳大利亞氣候圖。

  (1)找出南回歸線,看看它穿過澳大利亞的位置,說出澳大利亞在五帶中的位置。

  (2)找出澳大利亞有哪些氣候類型,討論分析其分布特點。

  生: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亞熱帶濕潤氣候、南部的地中海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

  引導學生討論分析澳大利亞的氣候分布特點及適于發展農牧業的條件。

  生:(略)

  師:中西部、北部為熱帶沙漠氣候,較干燥,適宜牧畜過冬和繁殖。

  師:澳大利亞70%的羊分布在東南部和西南部,為什么?

  生:(略)

  師:東南部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濕潤;西南部冬季溫和濕潤,夏季高溫干燥,這些既適合于畜牧業又適合農業。

  (二)教師展示課件:澳大利亞的地形圖。在學生自學、討論的基礎上,分析澳大利亞的地形適于發展養羊業的條件。

  生:(略)

  教師小結:

  ①東部山地:海拔800-1000米,主要有大分水嶺。

  ②中部平原:海拔不足200米平原。

  ③西部低矮的高原:海拔200-1000米。西部的低矮高原和中部的大面積平原,地下水豐富,牧草優良,沒有天敵,可以四季放牧。

  指導學生讀圖:澳大利亞地形圖上找出墨累河──澳大利亞最大河流,北艾爾湖──地勢最低,澳大利亞盆地──大自流盆地。

  課件展示大自流盆地錄像,讓學生了解在大自流盆地問什么井水會自己往上噴,知道大自流盆地蘊藏著豐富的淡水資源,為澳大利亞的農牧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灌溉水資源。

  引導學生分析農牧業與地形的關系。(西部的低矮高原和中部的大面積平原,地下水豐富,牧草優良,沒有天敵,可以四季放牧。地形不同,放牧的方式和發展農業與牧業也不同。)

  教師小結:澳大利亞的人民充分利用了優越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發展農牧業,并且農牧業生產機械化程度也很高。下面看一段錄像,了了解一下自動剪毛、機械化耕作的農場情景,并談一下自己的感受。(及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教師小結:澳大利亞有發達的農牧業,主要的農牧產品,大部分供出口,其中是世界上綿羊數最多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因此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同時澳大利亞的牛肉、小麥出口也較多。

  (設計理念:這一小節的設計是讓同學們自己讀圖、自己討論、自己總結,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讀圖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承轉)

  澳大利亞不僅有發達農牧業的優越條件,發展工礦業的條件也得天獨厚。

  第三站:礦產博物館--“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教師展示澳大利亞礦產分布圖,找出澳大利亞有哪些重要礦產?說出它們各自的分布地區?

  生:(略)

  教師小結:鐵礦,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煤礦: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銅礦:分布在東北部;還有金礦、石油、鋁土礦、鉛鋅礦、錳礦、鎳礦等等。

  澳大利亞確實是一個礦產資源豐富的國家,具有埋藏淺、質量優、儲量大等特點。

  二戰后澳大利亞利用豐富的的礦產資源,大力發展了采礦業、冶金業和機械制造業,現在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

  澳大利亞的工業是建立在豐富的礦產資源之上的,澳大利亞開采的礦石有一半以上用于出口,是世界礦產品的主要出口國之一。由于礦產品出口額在出口總額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有人稱澳大利亞是“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多媒體出示悉尼歌劇院、首都堪培拉等城市景觀圖片。

  總結澳大利亞東南沿海地區地形平坦,氣候濕潤,交通便利,開發歷史較早,人口稠密,工礦業發達,城市集中。

  師:多媒體回放澳大利亞的特有動物、牧場、工礦業、城市等景觀圖。

  生:談本節課的學習體會(獲得的知識、學會的方法、形成的觀念等)。

  教師總結:用順口溜的形式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總結,帶著成功的快樂結束學習。

  獨占大陸的國家,庫克船長發現他;

  特有動物大袋鼠,澳洲草原閑溜達;

  鴨嘴鴯鹋和考拉,遠離大陸慢進化;

  氣候環狀多樣化,咱是冬來他是夏;

  地廣人稀好牧羊,農牧生產機械化;

  煤鐵資源儲量大,三個美名傳天下;

  人口集中東南部,暖濕氣候好安家;

  港口悉尼墨爾本,首都卻在堪培拉。

  (設計理念:用輕松、簡單、便于記憶的順口溜總結本課,加強學生對本堂課知識記憶的加深。)

  課堂練習:地理填充圖冊澳大利亞。

  初中地理《澳大利亞》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澳大利亞的地形、氣候、水文、動物等自然地理特征;了解澳大利亞豐富的資源條件;了解澳大利亞農牧業的分布規律;了解“坐在礦車上”和“騎在羊背上”的含義。

  2.通過閱讀分析澳大利亞地形圖,農牧業分布圖,進一步培養學生讀圖用圖的技能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通過澳大利亞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自然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認識到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以及人類應因地制宜地發展生產的道理,加強對學生的人地觀教育。

  教學重點

  1.從地形和氣候因素分析澳大利亞農牧業地區差異的原因。

  2.澳大利亞的主要礦產資源及其分布。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視頻播放錄像:袋鼠。

  師:大家知道這是什么動物?是哪個國家特有的嗎?

  生: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袋鼠。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澳大利亞.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

  引導讀圖:出示“澳大利亞在世界中的位置圖”并閃爍澳大利亞部分,引導學生分析討論以下問題,明確其地理位置。

  (1) 半球位置

  (2)海陸位置

  (3)緯度位置

  生:(略)。

  師:澳大利亞位于南半球,是一個獨自占有一個大陸的國家。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使澳大利亞大陸分布著豐富的古老生物物種。(播放“澳大利亞動物園”視頻資料)其中有:腹部有口袋以保存幼獸的大袋鼠;形似駝鳥、三趾足、兩翼退化、不能飛翔的鴯鹋;世界特有的卵生哺乳動物鴨嘴獸;憨實可愛的考拉等等。看到它們,仿佛進入到遙遠的.地球演化年代。

  師:國徽是一個國家的象征,在澳大利亞的國徽上有兩種特有的動物,

  你知道它們是哪兩種嗎?(出示澳大利亞國徽)

  生:袋鼠和鴯鹋。

  師:袋鼠是澳大利亞的標志,是澳大利亞人生活中的一道重要風景 。袋鼠拖著美麗的長長尾巴,懷藏可愛的“小袋鼠”,跳躍著前進在澳大利亞廣袤的牧場上,潔凈的城市里。

  鴯鹋是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 它比鴕鳥更高大,是世界上最大的鳥之一不過翅膀和尾巴已退化,不會飛翔,但善于飛跑,由“飛毛腿”之稱,并能連續長跑,因此贏得了“長跑運動員”的稱號。

  師:其實,澳大利亞還有許多世界上特有的植物,例如桉樹等。因此,有人把澳大利亞稱做“世界活化石博物館”。

  下面請同學們來討論以下兩個問題:

  (1) 澳大利亞長期孤立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對生物的進化會有什么影響?

  (2)南極大陸為什么特有生物少呢?

  生:對上述問題進行討論,分析,得出他們自己的觀點,在班級中進行交流。

  師:對問題進行總結。(分析1:幾千萬年以前,澳大利亞大陸就同其他大陸分離,長期獨自占領著南半球的一塊大陸,自然條件比較單一,動物的演化很緩慢,至今還保存著許多古老的種類;分析2:南極大陸由于自然條件太惡劣,不利于生物的生存,沒有留下大量的特有生物。)

  師:請一名同學來讀一讀有關澳大利亞動植物資源種類的閱讀資料,同學們可以從中體會一下澳大利亞這個“世界活化石博物館”的含義。(可以請同學們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生:談自己的具體體會和感受。

  師:(過渡語)澳大利亞盡管古老的動植物多,但如果從數量的多少來說的話,澳大利亞在世界上更令人驚嘆的是,這個國家居然有將近2億頭羊,是世界上擁有羊最多的國家。所以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師: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過與澳大利亞有關的農牧產品嗎?

  生:回答、舉例等。

  師:對,有利用澳大利亞羊毛生產的各種毛紡織品,人們之所以喜歡“澳毛”,是因為澳大利亞羊毛質地優良。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綿羊數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澳大利亞可謂是大發“羊”財。

  師:澳大利亞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羊呢?請同學們先閱讀教材P76的閱讀材料──澳大利亞的養羊業,然后對照P75“澳大利亞的地形”圖,討論:假如你是牧場主,如果僅從地形的角度來考慮,你準備把你的牧羊場建在何處?

  生:討論回答。

  師:總結。

  師:其實,澳大利亞不僅羊養得好,其他的農牧業部門也十分發達。下面,我們來看看澳大利亞人是如何充分利用當地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地發展農牧業的。

  師:請同學們看圖8.37“澳大利亞農牧業的分布”,并從圖中找出澳大利亞的四大農牧業區:“粗放牧羊區”“粗放牧牛區”“綿羊與小麥混合經營帶”“羊、牛與經濟作物混合經營帶”。

  師:(過渡語)現在,我們明白了人們為何將澳大利亞比做“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了,但有人又將澳大利亞比做“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又是什么意思呢?下面,讓我們來讀“澳大利亞礦產分布圖”。看看澳大利亞都有哪些礦產資源?

  生:回答。

  師:我國鐵礦資源豐富,但是上海寶山鋼鐵廠使用的鐵礦石還要從澳大利亞進口,為什么呢?

  生:因為澳大利亞的鐵礦石質量比較好,含鐵量很高。

  師:澳大利亞除蘊藏有豐富的鐵礦外,還有煤、石油等等,尤其是礦石產量高,礦產品出口創匯額占總出口額的很大部分。(請一個同學閱讀教材P78頁的閱讀材料“澳大利亞的工業是如何發展起來的”),所以,人們就稱澳大利亞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師:到20世紀70年代后,澳大利亞的服務性行業迅速發展起來。你們知道哪些部門是服務性行業嗎?

  生:(略)

  師:英國移民首先到達澳大利亞,建設城市,發展農牧業和工礦業。請同學們思考:假如是你先發現澳大利亞,你準備住在哪?或是把城市建在哪里?(結合澳大利亞氣候圖。)

  生:學生暢所欲言。

  師:澳大利亞東南沿海人口稠密,這一帶有較好的港口,對外聯系便利,大城市相繼出現,如首都堪培拉,全國第一大城市悉尼和第二大城市墨爾本都位于這里。因此,澳大利亞的大城市也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請同學們在地圖上找出這些城市。

  生:讀圖,查找城市。

  師:(小結)

  南太平洋上有個國家,它的環境很美,那里的人“騎在羊背上”,“坐在礦車上”,被特有動物簇擁著,正揚著悉尼的白帆駛向世界。這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澳大利亞。

  看了“初一地理澳大利亞優秀教案”的還看了:

  1.初一地理澳大利亞教案

  2.七年級下冊地理澳大利亞教案

  3.初一地理澳大利亞試題及答案

  4.七年級地理下冊澳大利亞教學視頻

  5.初一下冊地理俄羅斯教案

  6.澳大利亞地理知識

  初中地理《澳大利亞》教學設計 3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對澳大利亞的天然環境和自然與人文的旅游景點有所了解。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賞視頻,圖片展示與文字材料相結合的方式總結澳大利亞豐富的自然與人文旅游景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初步分析旅游資源價值的能力,學會旅游景觀的一些最基本的觀賞方法和觀賞時機,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提高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

  二、 教學方法

  多媒體課件教學、視頻播放教學、討論法

  三、 教學資源

  網絡 世界旅游地理

  四、 教學過程

  1.導入與簡介

  澳大利亞我們已經學過了,它位于南半球,是世界上唯一獨占一個大陸的國家。由于澳大利亞大陸在地質史上早就與其他大陸分離,因此形成了許多特有的野生生物。地形呈南北縱向排列,西部是最古老的高原,由于遭受長期風化和侵蝕,現已成為平均海拔僅有450~600米的低高原。中部是低地,多為海拔 200米 以下的平原,向東地勢逐漸升高,東部是山地。澳大利亞的氣候,總的來說,一是炎熱干燥,內陸有廣大地區1月平均溫度在 35℃ 以上,而年平均降水量在 250毫米 以下的.地區占35%。二是氣候類型多樣,呈半環狀分布。多言的歌自然環境形成豐富的自然旅游資源。

  在人文旅游資源方面,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風格多樣而獨特的城市建筑,二是奇特悠久的土著文化,都對旅游者產生很強的吸引力。

  2.觀賞視頻

  下面我們一起觀賞視頻,注意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為什么加拿大、俄羅斯、北歐一些國家的人們在冬季到澳大利亞來旅游?

  季節與北半球相反。因為澳大利亞位于南半球,北半球冬季時,該國卻是夏季,而北半球夏季時,那里卻是冬季。這一特點有利于吸引北半球的旅游者。例如,北半球冬季時,某些國家氣候嚴寒,那么正值夏季的澳大利亞,必然對這些國家的旅游者產生吸引力。

  2)澳大利亞的自然旅游風光主要集中在什么地方?

  許多地區氣候比較優越。雖然澳大利亞總的來說是炎熱干燥的國家,但是還有好多地方,特別是一些重要的旅游區,氣候條件比較優良。澳大利亞有將近1/3的國土在南回歸線以北,屬于熱帶,而其他地區屬于亞熱帶和溫帶。大陸的四周有海洋環繞,沒有大片的高峻的山地,一般來說,靠近海洋的周邊地區氣溫比較適中,而澳大利亞的旅游區主要就集中在這些地方。該國氣候較為干燥,即使在比較濕潤的地區,一年中常常有干燥或相對干燥的時期,晴朗的天空和明媚的陽光為旅游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3)視頻中你認識哪些澳大利亞奇異的動植物,它們的特別之處體現在哪?為什么為澳大利亞所特有?

  袋鼠、鴨嘴獸、魚狗笑、考拉、鴯鹋、針鼴等動物。澳洲銀樺、金蒲桃、瓶干樹、昆士蘭貝殼杉、火輪木、火焰木、斑克木、白金漢、澳洲鴨腳木、肯氏南洋杉、澳洲蓮葉桐、南方巨盤木、澳洲堅果等植物,它們都比較古老,成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由于澳大利亞大陸在地質史上早就與其他大陸分離,因此形成了許多特有的野生生物。

  4)視頻中提到了哪些著名旅游景點,你能用自己的語言簡單介紹一下嗎?

  (1)紅色巨巖——艾爾斯巖石

  愛爾斯巖石位于澳洲大陸中部的沙漠地區,該巖石周長9公里 ,海拔 867米 (地面高度 348米 ),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塊獨立的'巖石。這塊神秘又奇妙的巨巖,壯觀雄偉的氣勢令人震撼,還有她從每一個角度所表露的橘紅色曲線,也讓人著迷,無論黃昏還是清晨!

  (2)世界海洋遺產——大堡礁

  大堡礁是世界最大最長的珊瑚礁群,巴布亞灣與南回歸線之間的熱帶海域,綿延于澳大利亞東北海岸外的大陸架上,北面從托雷斯海峽起,向南直到弗雷澤島附近。大堡礁由三千個不同階段的珊瑚礁、珊瑚島、沙洲和瀉湖組成,蔚為奇觀。

  (3)澳洲之最——悉尼歌劇院

  悉尼歌劇院,位于澳大利亞悉尼市貝尼朗岬角。這座綜合性的藝術中心,在現代建筑史上被認為是巨型雕塑式的典型作品,也是澳大利亞的象征性標志。

  悉尼歌劇院的外型猶如即將乘風出海的白色風帆,與周圍景色相映成趣。每年在悉尼歌劇院舉行的表演大約3000場,約二百萬觀眾前往共襄盛舉,是全界最大的表演藝術中心之一。

  (4)袋鼠島

  袋鼠島是澳洲知名的生態自然保護區和度假觀光勝地,位于南澳洲境內,是澳洲第三大島。

  海豹灣:海豹灣坐落在袋鼠島南面的海濱,這里大約棲息著500多種類的海獅,占全球的海獅總數的10%,是世界上最大的海獅自然生態保護區。

  福琳德斯凱斯國家公園(Flinders Chase National Park)是島上最大的原始森林國家公園,有多達400多種稀有植物和20多種古老的哺乳動物常年生長在這里。

  5.觀看該視頻后,你有何感想?

  3.課堂練習

  1、澳大利亞位于亞洲 ,面積居世界第 位。

  2、澳大利亞的地形分布特點為

  3、舉三例澳大利亞古老動物

  4、舉三例澳大利亞觀光景點

  4.課后反思

  本課通過多媒體課件、視頻等教學手段,內容豐富多彩,學生積極性非常高,觀看后能積極思考參與探討,教學效果較好。

  初中地理《澳大利亞》教學設計 4

  一、指導思想

  新課程標準下的地理教學要求“改變地理學習方式,培養地理學習能力,鼓勵積極自主、合作、探究;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拓寬學習空間,滿足多樣化學習需求;構建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為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創造適宜的環境”,“轉變教師角色,教師應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設計者、輔導者”。基于這些理念,對“澳大利亞”一節我是這樣處理的,在擬定課程目標后,重組教學內容,從網上搜索圖片、設計并制作了“澳大利亞” 幻燈片課件 。為學生提供較完備的知識系統,給學生創造自主學習和探究協作交流的機會 ,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教材分析

  1、知識結構

  “澳大利亞”一節是在學生學習了多個國家和地區之后的又一個區域地理的學習內容。教材沒有直接介紹澳大利亞地理特征,而是選取了幾個形象的標題,如 “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坐在礦車上”的國家,來突出澳大利亞國家特有的自然環境特征及經濟發展特點。澳大利亞的地理特征都隱含在形象的標題中,因而吸引了學生探究的興趣和欲望。同時為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探究活動提供了空間。

  就本節課的教學實際來看,課堂需消化的知識容量大,新課中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點較多,所以如澳大利亞的城市、工業部門等只作簡單介紹,而將重點放在獨有動物的形成、探究其養羊業的分布以及礦產品的分布上,其目的是突破難點,讓學生真正弄懂。

  2、課程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運用地圖和資料,說明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及人口的分布特點,并能夠在地圖上指出澳大利亞的首都和主要城市。

  2.根據地圖和資料,說出澳大利亞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現象,

  并簡單分析說明其特有自然現象的形成原因。

  3.學會運用地圖和資料,分析說明澳大利亞的自然條件對其農牧業和工礦業發展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合作的學習過程,運用已獲得的地理知識和方法,對地理信息進行分析,做出判斷。通過閱讀有關地圖,知道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通過觀察澳大利亞豐富而古老的動物物種特征,了解其進化緩慢的`原因。通過閱讀有關地圖,學習分析澳大利亞自然環境對其農業、經濟等的影響。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 通過學習澳大利亞的自然環境特征及經濟發展特點,來理解自然環境與人類發展的'關系,懂得人地關系協調發展的重要意義。

  2、理解澳大利亞利用資源與自然條件優勢,因地制宜快速發展經濟。

  (三)重點難點

  重點:

  1.澳大利亞特有的古老生物及其生存環境。

  2.澳大利亞經濟發展特點。

  難點:

  1.澳大利亞農牧業分布與地形、氣候的關系。

  2.澳大利亞工礦業發展與自然條件的關系。

  三、學法和教法分析

  在課前充分搜集有關“澳大利亞”的資料,采用信息技術,將搜集到的重要信息制作成學習課件。為學生對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創設有意義的學習情境;設置一些富有啟發性的探究性問題;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圖片,來獲取地理知識。

  (一)說教法

  根據地理教學的一般特點和初中生的認知規律,采用以下兩種主要教法:

  自學討論法:通過教師提出的自學提綱,引導學生讀書讀圖,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在主動的學習中獲取知識,變學會為會學,填寫知識結構建立知識結構體系,

  圖導圖練法;通過教師指導學生動眼識圖、動腦析圖、動口說圖和動手繪圖等多項措施的訓練過程,理解和鞏固地理知識,培養用圖習慣和發展地理智能。

  (二)說學法

  1.讀;培養學生閱讀地理課文和地理插圖的習慣和能力,正確掌握閱讀插圖的步驟和方法—圖文結合讀。

  2.思:即思考,通過教師提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學習的要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

  3.議:即討論,學生在初步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圍繞教師的置疑,互相討論,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4、填:填寫知識機構提綱,在頭腦中形成知識體系。

  教學方法及其理論依據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即“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聯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采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在學生看書、討論基礎上,在教師啟發引導下,運用問題解決式地理教學法,師生交談法、圖像信號法、問答法、地理課堂討論法,引導學生根據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及收集到的地理信息(感性材料)來理解課文中的理論知識。在采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的機會,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有效地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同時通過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啟發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落實教學目標

  四、部分教學程序設計:

  ①“袋鼠之鄉”:主要內容是澳大利亞特有的古老生物及其生存環境。這個內容是澳大利亞在自然環境上與其他國家最大的差別。從學生感興趣的動物圖片入手,讓學生對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提出探究性問題“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亞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為了較好地引導學生完成對此問題的探究過程,幫助學生利用大陸漂移的內容探究此問題,結合教材內容設計了三個問題(具體見課件或教案),讓學生充分利用學習資源,合作學習。學生通過逐步探究,從而認識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達到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②“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主要介紹澳大利亞的農牧業。具體程序如下:首先了解澳大利亞農牧業發展成就,簡介其牧業的發展歷史,以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進行探究活動。為了讓學生更容易了解養羊業的分布,引導學生借助地圖所提供的有用信息,分別探究了解澳大利亞地形、氣候特征對農牧業分布特點的影響 ,并引導學生分析自然條件與農牧業之間有何內在聯系。從而對澳大利亞因地制宜發展農牧業有一定認識,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③ 在此基礎上,繼續深入探究地形和氣候對人口分布的影響,很容易得出結論:即人口主要集中在東南部。然后簡單介紹澳大利亞的三大著名城市。

  ④ “坐在礦車上的國家”:設計了 2 個活動,通過閱讀材料和讀圖查找礦產資源分布特點,了解澳大利亞工礦業發展與自然條件的關系(即充分利用本國的資源優勢)。在完成活動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樹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人與環境協調發展的價值觀念。

  通過以上設計的活動 ,希望引起學生對澳大利亞地理現象或地理事物的探究興趣,積極參與到探究活動中,并通過探究性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讀取信息、分析信息、運用比較和綜合的方法,概括總結某種地理事物規律的能力,判讀和分析地圖的能力,通過知識遷移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因地制宜發展經濟、人與環境協調發展的價值觀念。

  初中地理《澳大利亞》教學設計 5

  一、澳大利亞地理概況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陸地面積排第六的國家,僅次于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和巴西。澳洲大陸面積769萬平方公立,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最小的大陸,南北長約3,700公里,東西寬約4,000公里。

  澳洲平均海拔僅330公尺, 是平均高度最低的大陸。 最高峰科西科山也只有2,228公尺高。 地形雖然不高, 但澳洲的地形地貌卻相當豐富多樣。 無論是雄偉的烏魯汝(艾爾斯巖), 或東澳鬼斧神工的蜂窩山, 都令全世界的觀光客趨之若騖。

  澳洲地表風光的差異極大, 中西部遍布著巨巖、沙漠于高原, 往東則是傾斜的臺地、平原以及狹窄的海岸地形。 澳洲的海岸地形相當豐富, 從悉尼以西懸崖峭壁的藍山, 布里斯班以西聳立著火山口巖頸的玻璃屋群山, 到阿德萊德西部平坦的南岸大草原, 讓澳洲的海岸區除了有廣闊的沙漠以外, 還以多變幻的地表風貌孕育出豐富多樣的植物。

  毛利與達令河是澳洲境內最長的水系, 它所灌溉的毛利達令盆地范圍達100萬平方公里, 相當與澳洲大陸面積的14%。 在澳洲大陸中央的艾爾湖, 是個廣達9,000余平方公里的大型咸水湖, 大部分時間都呈現干涸狀態。

  澳洲約有1/3的陸地位于南回歸線以北, 其余地區則延伸至南緯39度。 澳洲大約70%的地區都是干燥或半干燥地區, 中部地區大多不適合人類居住。 澳洲的11個主要沙漠, 即已占據澳洲陸地20%的.面積。 而因為雨量過少, 澳洲1/3以上的地區幾乎都可以稱作沙漠地帶。

  澳洲的平均降雨量為465公厘, 但每年降雨量差異很大, 降雨的地點也極不平均。 艾爾湖盆地是最干燥的地區,平均年降雨量不到125公厘; 塔斯馬尼亞東北部與西南部的熱帶地區, 則是雨量最豐沛的地區。

  即使如此, 澳洲沿岸地區仍有灌溉良好的土地。 而這些地方也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帶。 澳洲人在自己的國家內就能體驗多種不同的氣候, 從最北端炎熱而潮濕的熱帶氣候, 到中部東西海岸的溫暖宜人, 甚至更涼爽的南部海岸和塔斯馬尼亞。 澳洲各地都有溫暖的夏季與相當溫和的冬季, 在人口密集區也幾乎不下雪。 澳洲的最高溫記錄于1889年出現在東北部內陸的科隆古里, 為攝氏53度;而最低溫為零下23度, 于1994年出現在科西科山附近雪原的夏緣蒂隘口。

  澳洲共有三個時區: 位于東海岸的各州(新南威爾士州、昆士蘭州、維多利亞州、首都特區、塔斯馬尼亞州)和中國的時差為2個小時(北京時間+2小時),中心地區(南澳州和北領地)與東部時間時差為30分鐘(北京時間+1.5小時),西部地區(西澳洲)與東部時差2個小時(與北京時間相同),另外, 原則上從10月份的最后一個星期天到3月份的最前一個星期天為止,在新南威爾士州,維多利亞州,首府特區, 塔斯馬尼亞州(該州從10月份的第一個星期天開始)實行夏令時(被稱為“白天節約”制)。 這時候這些州和中國的時差又將增加1個小時, 也就是說實行夏令時的悉尼和中國的時差將會是3個小時。 但是,夏令時的實行和起始時間各州每年都又規定, 需即時確認。

  二、澳大利亞的地理風貌

  1、澳大利亞位于南太平洋上,東臨太平洋,西面和南面臨印度洋,首都是堪培拉。悉尼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工業中心和港口城市,墨爾本是澳大利亞第二大城市。

  2、澳大利亞人口密度小,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

  3、澳大利亞地形分為三大部分,西部是低矮的高原,中部為大面積的平原,地下水豐富,有典型的大自流盆地(澳大利亞大盆地),東部為大分水嶺。

  4、墨累河為澳大利亞最大的河流,從東南部注入印度洋。

  5、南回歸線穿過澳大利亞中部,氣候具有半環狀分布的特點,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分布面積大。

  6、由于澳大利亞長期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所以其生物獨特性非常突出,特有的動物有袋鼠、鴯鹋、鴨嘴獸,考拉等。

  7、澳大利亞羊的數量特別多,是世界上綿羊數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8、澳大利亞農牧業占重要的地位,利用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形成了四個不同的農牧業區。

  9、澳大利亞礦產資源豐富,礦產品出口比重大,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10、澳大利亞的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

  初中地理《澳大利亞》教學設計 6

  課程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初步說明澳大利亞的位置、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環境形成中的作用;知道澳大利亞自然環境的獨特性。

  2.能初步說明澳大利亞養羊業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1.初步學會根據收集到的有關澳大利亞的羊及其他生物的地理信息,通過探究、小組合作學習等多種方式,對地理現象、事物進行分析,做出判斷,并簡單說明因果關系。

  2.運用適當的方法和手段,表達自己學習的體會、看法和成果,并與別人交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初步形成對地理的學習探究興趣,初步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地理審美情趣。

  2.增強對生態保護的意識,初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教學重點:

  1.澳大利亞養羊業的分布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2.澳大利亞古老生物與獨特環境的關系。

  教學難點:

  澳大利亞養羊業的分布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教學用具:《澳大利亞》多媒體電腦課件

  教學設計:

  展示課件1:(澳大利亞大標題,悉尼奧運會主題曲等)

  教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新的國家──澳大利亞。談到澳大利亞,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下面,先請同學們來談一談你們想到什么了。(找2~3位學生來講述)

  教師:我們平常用的商品有澳大利亞產的嗎?

  學生:澳大利亞的羊毛衫等。

  教師:澳大利亞的羊毛衫世界聞名;同學們談的非常好,看來大家對澳大利亞很感興趣。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今天我們就從澳大利亞的羊入手,來進一步的了解澳大利亞,大家請看有關羊的資料片。

  展示課件2:羊的視頻

  教師:看完資料,我們大家知道,澳大利亞的羊主要是什么羊呀?美利奴羊,它是綿羊的一種,這種羊的生活習性有什么特點呢?

  展示課件3:美利奴羊的生活習性圖片和資料(教師邊講述邊演示)

  教師:大家仔細看了,澳大利亞的美利奴羊具有耐渴、喜飲流水,厭惡濕熱的特點,同時適宜于在干燥氣候條件和開闊的地區生活。

  教師:好了,我們對澳大利亞的羊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來我們進行一個活動:給羊找家。

  展示課件4:探究活動,“給羊找家”的具體的活動安排

  教師:首先,我們將全班分為地形組和氣候組兩大組,每大組再細分為3個小組。然后,每大組同學探究同一個內容;地形組以羊的生活習性和地形圖為基礎,在圖中標出羊的空間分布范圍并說明原因;氣候組的同學在氣候分布圖中標出羊的空間分布范圍并說明原因。

  最后,請各小組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在電腦上將羊拖放到相應的位置,同時給大家解釋你這樣擺放的原因。(具體的布置和研究的`安排略)

  教師:現在開始給每小組發放你們研究的內容(每小組1張圖)下面開始研究。(5~7分鐘)

  展示課件5:澳大利亞的地形圖和氣候圖

  學生:開始積極的探究活動,時間為5~7分鐘。

  教師:先請地形組的第1小組來說明并演示你們給羊找的家在什么地方。

  展示課件6:地形演示圖FLASH(在圖上給羊找家)

  學生:將6只羊擺放到了不同的地區并說明原因。

  教師:好,非常棒,其他兩小組的同學有補充的或需要修改的嗎?

  學生:(有或者沒有,兩種情況)

  教師:(如果有)請xx同學修正。(xx同學修正)你為什么會把羊放在這個地區呢?請你給大家說明一下。(xx同學解釋)大家同意他的這觀點嗎?(教師適時的點評)

  (如果沒有)看來大家都同意第1小組的觀點,那么我請第2組的xx同學給大家說明一下為什么羊分布在xx地區。(xx同學解釋原因)再請第2組的同學說明為什么在東南部和西南較多呢?(學生解釋)

  教師:剛才我們從地形的角度給羊找了家,那么好,我們請第3組的同學說明一下澳大利亞的地形有什么特點?(強調地理學的基礎知識)

  學生:東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西部是高原(或也可以說明地勢的特點)。

  教師:通過第一組同學的探究我們知道,不同的地形對羊的分布有重要的影響,(澳大利亞的中部大平原、東南部的墨累河和達令河平原地區、西南部的低矮高原地區等相對地勢平坦、開闊,適宜于羊的生存)總的來講澳大利亞的地形特點有利于養羊業的發展;接下來,我們請氣候組的同學展示你們的探究成果。

  教師:首先,請第1小組的同學說明一下澳大利亞有哪些氣候類型。(強調地理學的基礎知識)

  學生:表述主要的幾種氣候類型。

  教師:氣候類型說的非常準,如果按我們地理學的空間思維特點的話,應該依據一定的空間順序,應該怎么排列?

  學生:按空間順序表述。

  教師:對地理事物或現象的描述,大家應該養成良好的習慣,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來說明。(學習方法的指導)

  展示課件7:2幅氣候圖,分別讓兩組演示

  學生:兩小組學生分別說明并演示。

  (兩種可能,兩幅圖相同或有較大的區別:如果相同,請第1、2、3組的一位同學說明一個原因;如果不同,第3組的同學說明不同的原因;第2組同學說明其中的一個地區的原因。)

  教師:我們根據羊的生活習性及澳大利亞氣候的特點,給羊找到了家(澳大利亞的亞熱帶草原氣候區、地中海氣候區、溫帶海洋性氣候區等氣候條件適宜羊的生存)。

  教師:剛才我們僅僅是從氣候和地形的角度給羊找了家,現在我們來具體的看一下澳大利亞的羊的實際分布情況圖。

  展示課件8:澳大利亞的羊的分布圖

  教師:(總結)大家看,澳大利亞的羊的分布和我們的研究是基本吻合的,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的東南部和西南部,但是也有些區別,這說明澳大利亞的羊的分布除受地形、氣候兩個因素影響外,還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比如自然因素:河流、植被等;社會經濟因素:人口、城市的分布、交通等。從大家的研究中我們看到澳大利亞的養羊業確實是因地制宜發展起來的。

  教師:澳大利亞的羊的數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可見羊在澳大利亞經濟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可是,對于澳大利亞,大家更熟悉的動物也許不是澳大利亞的羊,是什么呢?

  學生:袋鼠、考拉等。

  教師:好,接下來讓我們通過一個短片來進一步的了解這些動物。

  展示課件9:澳大利亞古老動物的視頻;(2分鐘)

  教師:澳大利亞由于有許多古老的動物,而這些古老的動物在其它大陸上基本上都已經不存在了或者都已經進化成了其它高級的動物,因此澳大利亞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大家想一下,這些古老原始的動物,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亞才能夠生存到今天呢?(同桌相互議論)

  學生:因為澳大利亞有適宜它們生存的環境。

  教師:澳大利亞大陸是塊孤立的大陸,自然環境較單一。那么,澳大利亞的位置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周圍是海洋。(東:太平洋、西:印度洋)

  展示課件10:大陸漂移學說(邊講述邊演示)

  教師:根據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學說:2億年前,澳大利亞和其它大陸是連在一起的,6500萬年前澳洲大陸和其它大陸分離,孤立于大洋之上,由于長時間的孤立,使得澳大利亞的動物進化緩慢,再加上缺乏天敵,使得這些古老的動物悠閑的生活至今。然而,今天它們卻遇到了嚴重的生存危機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大家先聽一個小故事:1895年澳大利亞從歐洲引進24只家兔,放在墨爾本公園內,一場火災,兔子全部跑走,由于環境適宜,幾十年后,兔子遍布全大陸,到處啃食牧草和麥苗,這一禍害至今未除。不僅如此,來自其它大陸的高等動物都虎視眈眈的瞄準了澳大利亞的古老動物,因此我們全人類應該攜起手來共同保護我們的世界活化石博物館,使我們這些可愛的動物永遠的生存下去。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從澳大利亞的羊研究到了澳大利亞古老的動物;澳大利亞之所以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是由于澳大利亞具有羊生活的優越的自然環境條件,比如地形(東、中、西不同的地形)和氣候(以熱帶和亞熱帶為主的氣候);澳大利亞被稱為“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館”,是由于6500萬年前就和其它大陸分離,是一塊孤立的大陸,形成了相對比較單一的獨特的自然環境。

  展示課件11:總結圖,邊總結邊演示

  教師:課后探究:實際上,長期處于孤立狀態的大陸,不僅僅是澳大利亞大陸,還有南極大陸。為什么澳大利亞大陸有那么多特有生物,而南極大陸卻很少呢?

  展示課件12:課后探究問題

  注:本節課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地進行探究活動,在活動中體現新課標的三維教學目標,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初中地理《澳大利亞》教學設計 7

  【導學目標】

  1.掌握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主要城市。

  2.掌握澳大利亞地形和氣候分布特征,了解氣候與人口、城市分布的關系。

  3.認識澳大利亞古老的動植物,了解其形成原因。

  4.了解澳大利亞的經濟特點(發達的農牧業和工礦業)

  【學習重點】

  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自然與人文主要地理特征

  【學習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小組競賽法

  【導學練習】

  要求課前預習完成全部任務,上課展示時每組根據要求重點完成各自任務

  第一組任務:尋找目的地(閱讀課文P103-104、109和圖8-62、67,要求:上臺指圖、填圖)

  找圖:澳大利亞大陸、塔斯馬尼亞島,新西蘭、新幾內亞島、珊瑚海和波利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美拉尼西亞三大群島

  1. 領土、面積:澳大利亞領土包括 大陸和 島等島嶼,面積774.1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 位,是大洋洲面積 的國家,是世界上唯一獨占一塊大陸的國家。

  2.地理位置

  (1)經緯度位置:( 找圖8-62:“赤道、南回歸線、東經1600經線”)澳大利亞位于 (南、北)半球, (東、西)半球;位于地球五帶中的 帶和 帶。

  (2)海陸位置:西北面與 洲相鄰,東臨 ,西臨 洋,南與 大陸相望。

  3.居民:約90%是 人種,通用語言是 。

  4.主要城市:澳大利亞首都是 ,最大的城市和港口是 ,第二大城市是

  5.探究題:小明想利用暑假去澳大利亞旅游,除了攜帶必備的.旅游物品外,小明的父母還特意囑咐他一定要帶上防寒衣物,你認為小明父母說的有道理嗎?闡述一下你的理由。

  第二組任務:了解澳大利亞的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

  (1)地勢特征:地勢 ,是世界上地勢起伏最 的大陸。

  (2)三大地形區

  西部 區,這里 廣布,著名的 成為高原上的一大奇觀。

  中部 區,稱為 ,這里地下水豐富,可自動流出,又稱“ ”。

  東部 區,主要山脈是 ,大陸東北部海岸外,有舉世聞名的 。

  2.河流 : 澳大利亞最大的河流是 河,發源于 。

  3.氣候:(P106圖8-66)澳大利亞以 帶氣候類型為主,氣候分布呈 狀分布。

  4.探究題:(P106圖8-66、67)澳大利亞人口和城市分布有什么特點,為什么呢?

  第三組任務:了解古老的動植物(閱讀課文P107-108和圖8-68,要求:辨認動物、介紹)

  1.認識主要古老動植物: 、樹袋熊( )、針鼴、 、澳洲肺魚、黑天鵝、 和桉樹、金合歡樹。

  2.介紹一種澳大利亞野生動物(自選)

  3.探究題:澳大利亞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你知道為什么嗎?試舉例說明。

  第四組任務:了解澳大利亞的經濟情況(閱讀課文P108和圖8-72,要求:介紹)

  1.地位:南半球經濟 的資本主義國家。 業和 業是澳大利亞經濟的支柱。

  2.農牧業:素有“ ”之稱,是世界上重要的 、 、牛肉出口國之一。

  3.工礦業:礦產豐富,采礦業中, 、鋁土礦等開采量均居世界前列,被稱為“ ”。

  主要的工業部門有鋼鐵、有色冶金、汽車等,近年來高新技術產業逐步崛起。

  4.探究題:假如你是一個牧場主,讓你在澳大利亞西部高原區、中部平原區和東部山地區選擇牧場,你會選擇哪里,說說你的理由。(地形、氣候、水源進行分析)。

  【合作展示】

  小組交流討論導學練習內容,推選出小組代表展示,參與組賽。

  【學習小結】

  構建知識樹

  【導練達標】

  要求課堂限時完成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0分,共50分)

  1.關 于澳大利亞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 世界上獨占一塊大陸的國家 B. 悉尼是首都 C. 是南半球的發達國家 D. 地廣人稀

  2.澳大利亞的地形自東向西依次是( )

  A.大分水嶺、平原、高原 B.大分水嶺、高原、平原

  C.高原、平原、大分水嶺 D.平原、高原、大分水嶺

  3.澳大利亞國徽左右兩側的動物,是國家的`標志,它們分別是( )

  A.鴨嘴獸、考拉(即樹袋熊) B.袋鼠、考拉

  C.鴯鹋、鴨嘴獸 D.袋鼠、鴯鹋

  4.澳大利亞主要出口的農牧產品是( )

  A.羊毛和小麥 B.牛肉和小麥

  C.羊毛和棉花 D.奶制品和小麥

  5.下列稱號,與澳大利亞不符的是( )

  A.“世界活化石博物館” B.“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C.“火山國” D.“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6.讀右圖回答:(每空5分,共50分)

  (1)寫出A點的經緯度______________

  (2)寫出圖中代號所代表的大洋名稱:

  B________ 、 C________

  (3)南回歸線橫穿澳大利亞中部,在地球上五帶中,

  澳大利亞處于 帶和 帶。

  (4)對照地圖,寫出澳大利亞的首都的名稱________:

  澳大利亞的城市、人口多集中在________沿海地區,

  主要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請寫出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寫2種):________________ 、 .

  【課后反思】整理鞏固導學案,讓知識形成體系。

  初中地理《澳大利亞》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了解澳大利亞的地形、氣候、水文、動物等自然地理特征;了解澳大利亞豐富的資源條件;了解澳大利亞農牧業的分布規律;了解“坐在礦車上”和“騎在羊背上”的含義。

  2.通過閱讀、分析澳大利亞地形圖、農牧業分布圖,進一步培養讀圖用圖的技能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通過澳大利亞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分析,認識到自然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認識到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以及人類應因地制宜地發展生產的道理,加強人地觀教育。

  教學重點

  1.從地形和氣候因素分析澳大利亞農牧業地區差異的原因。

  2.澳大利亞的主要礦產資源及其分布。

  教學難點

  1.澳大利亞多特有古生物的原因分析。

  2.從地形和氣候因素上分析澳大利亞農牧業地區差異的原因,進而理解因地制宜發展生產的重要意義。

  教學方法

  主要運用講授法、討論法、綜合分析法等。

  教學準備

  自制幻燈片、錄像片段等等。

  課時安排

  2課時

  板書設計

  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館

  二、“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三、“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視頻播放錄像)澳大利亞風光

  師:同學們想知道這段視頻播放的是什么地方嗎?

  (課件展示)世界地圖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地方的地理位置。

  引導讀圖:出示“澳大利亞在世界中的位置圖”,并閃爍澳大利亞部分,引導學生分析討論以下問題,明確其地理位置:半球位置、海陸位置、緯度位置。

  生:(略)。

  師:澳大利亞位于南半球,是一個獨自占有一個大陸的國家。(播放“澳大利亞動物”視頻資料)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使澳大利亞大陸分布著豐富的古老生物物種。其中有腹部有口袋以養育幼獸的大袋鼠;形似鴕鳥、三趾足、兩翼退化、不能飛翔的鴯鹋;世界特有的卵生哺乳動物鴨嘴獸;憨實可愛的'考拉等等。看到它們,仿佛進入到遙遠的地球地質演化年代。

  下面,請同學們從“大陸漂移”學說的角度來討論以下兩個問題:

  (1)澳大利亞長期孤立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對生物的進化會有什么影響?

  (2)南極大陸為什么特有生物少呢?

  生:對上述問題進行討論,分析,得出他們自己的觀點,在班級中進行交流。

  師:對問題進行總結。

  分析1:澳大利亞很早與其他大陸分離,長期孤立,海洋阻隔了生物的傳播,致使大陸上沒有其他動物與它們進行生存競爭;澳大利亞形成后沒有發生過大的褶皺運動,地殼一直比較穩定,自然條件比較單一,故動物進化緩慢。

  分析2:南極大陸由于自然條件太惡劣,不利于生物的生存,沒有留下大量的特有生物。

  師:國徽是一個國家的象征,在澳大利亞的國徽上有兩種特有的動物,你知道它們是哪兩種嗎?(出示澳大利亞國徽)

  生:袋鼠和鴯鹋。

  師:袋鼠是澳大利亞的標志,是澳大利亞人生活中的一道重要風景。袋鼠拖著美麗的長長尾巴,懷藏可愛的“小袋鼠”,跳躍著行進在澳大利亞廣袤的牧場上、潔凈的城市里。有“跳高、跳遠冠軍”之稱。鴯鹋是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它的體積僅次于鴕鳥,是世界上最大的鳥之一,不過翅膀和尾巴已退化,不會飛翔,但善于奔跑,有“飛毛腿”之稱。

  師:請同學讀一讀P74頁有關澳大利亞動植物資源種類的閱讀資料,同學們可以從中體會一下澳大利亞這個“世界活化石博物館”的含義。(可以請同學們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初中地理《澳大利亞》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培養學會運用地圖和圖片說明澳大利亞特有生物生存的原因。

  2. 學會運用地圖和資料,說明澳大利亞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現象。

  3. 培養運用地圖說明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及人口的分布特點,并能夠在地圖上指出澳大利亞的首都和主要城市。

  4. 初步學會運用地圖和資料分析說明澳大利亞的自然條件對農牧業和工礦業發展的影響。

  能力目標:

  通過探究性的學習過程,培養讀取信息、分析信息,運用比較和綜合的方法,概括總結某種地理事物規律的能力,判讀和分析地圖的能力,通過知識遷移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德育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培養因地制宜發展經濟、人與環境協調發展的價值觀念。

  【教學重點】

  1.澳大利亞特有的古生物及其生存環境。

  2.澳大利亞經濟發展的特點。

  3.澳大利亞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教學難點】

  1. 用大陸漂移學說解釋澳大利亞特有生物的存在。

  2. 澳大利亞農牧業分布與地形和氣候的關系。

  3. 澳大利亞工礦業發展與自然條件的關系。

  【教學方法】

  討論法、啟發式教學

  【教學過程】

  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澳大利亞的`國獸是什么動物嗎?澳大利亞的國徽上有哪兩種動物?袋鼠和鴯鹋作為澳大利亞的驕傲和象征,成了世人認識澳大利亞的窗口。

  板書:第四節 澳大利亞

  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館

  除了袋鼠和鴯鹋,大家還知道澳大利亞哪些珍奇的動物呢?我們一起來看幾張圖片,P73圖8.36。

  給大家介紹一下袋鼠、鴯鹋、鴨嘴獸、考拉。

  提問:為什么只有澳大利亞才有如此豐富多彩的古老動物?下面我們通過一個活動提來回答這個問題。

  P73活動2。

  小結:澳大利亞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面環海,面積768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獨占一塊大陸的國家。幾千年前,澳大利亞大陸就同其他大陸分離,孤居一方,獨立發展,長期以來,動物進化緩慢,又沒有大型食肉天敵的侵襲,許多珍奇的動物生生不息,一直繁衍至今。

  大家一起朗讀P72活動2。

  過渡: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澳大利亞的自然環境。

  1.位置

  南、大、稀、遠、獨

  講解一下這幾個字的含義。

  2.地形特點:

  凹字型的特征。

  3.氣候P76活動2

  轉折:提到澳大利亞,我們的腦海里可能會浮現這樣一幅生動的圖景:在碧藍的天空下,綠茵茵的草地如地毯般展開,人們有的“騎在羊背上”,有的“坐在礦車里”,由一群歡快的動物簇擁著,乘上悉尼歌劇院那氣勢恢弘的帆船隊,浩浩蕩蕩地從南大洋駛來。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綿羊數(14000萬只)最多的國家,羊毛產量(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和出口量(占世界的二分之一以上)均居世界第一位,因此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板書:二、“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提問:澳大利亞盛產羊和羊毛,這是世人皆知的事實。比如說,在一些羊毛衫的標簽上會有100%澳毛的字樣,就說明這些羊毛衫全部都是用從澳大利亞進口的羊毛織成的,那么澳大利亞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發展養羊業?又是誰最先把這種澳大利亞大陸原本沒有的動物引入這塊樂土的?

  學生閱讀P76閱讀材料,找出答案。

  過渡:從閱讀材料可以看出,養羊業之所以在澳大利亞得到迅速發展,是得益于這里的自然條件適合綿羊的生長和繁殖。那么農牧業在澳大利亞是一種什么樣的分布狀況呢?

  P74圖8.37,先認識一下圖例。

  補充材料:根據投入生產資料或勞動力的多少,將農業分為粗放農業和密集農業。如果投入的生產資料或勞動力較少,擴大土地面積成為增加農業產出的主要手段,這樣的農業稱為粗放農業。粗放農業一般分布在地廣人稀,自然條件較為惡劣,生產力水平較為低下的地區,因此粗放農業是一種低投入低產出的農業。密集型農業,也就是集約化農業,大型工廠化集中飼養,機械化種植。

  講解:澳大利亞利用不同的地區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發展農牧業,形成了四個農牧業區。粗放牧牛帶和粗放牧羊帶主要分布在西部、中部和北部地區,而混合經營帶主要分布在本區的東南角和西南角。

  提問:那么農牧業分布和地形的關系是什么?

  P76活動1。

  那么農牧業分布和氣候的關系是什么?P76活動2。

  P77活動3。

  小結:澳大利亞大部分地區炎熱干燥,地形明顯分為東中西部三部分,地形與氣候的組合成了各地不同的自然條件。所以澳大利亞人因地制宜形成了不同的農牧業區,除羊毛外,還是世界上重要的牛肉、小麥出口國,農牧業在澳大利亞的經濟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過渡:我們知道澳大利亞國土面積排世界第六位,地廣人稀,澳大利亞的農場規模很大,一般可以達到幾千公頃,這么少的人要管理這么大的農場,那是一種什么樣的生產方式呢?(高度的機械化)

  過渡:高度機械化的農牧業又是建立在先進的工業化的基礎之上的。澳大利亞又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那么它都有哪些礦產呢?(P77圖8.40)

  這些礦產在世界上處于一種什么樣的地位呢?P78活動2,閱讀材料。

  講解:在豐富的礦產資源基礎上,澳大利亞的采礦業、冶金和機械制造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迅速發展,現在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澳大利亞開采的礦石主要用于出口,比如鐵礦石主要出口到日本,我國上海寶鋼也從澳大利亞進口鐵礦石。

  小結過渡:現在澳大利亞已不單純是坐在礦車上的國家,而是一個工業化程度較高且服務業發展迅速的國家。服務業已經超過了農牧業和工礦業,成為澳大利亞的經濟支柱。

  過渡:澳大利亞這個后起的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它的城市人口分布是一種什么情況呢?

  在圖8.40上找出堪培拉、悉尼和墨爾本。

  小結:澳大利亞城市集中于東南沿海,因為東南部氣候適宜、交通便利、發展較早,是人口主要集中的地區,而且澳大利亞是城市化水平較高的國家,其大部分人口都居住在城市里,所以人口分布和城市分布特點相似

  初中地理《澳大利亞》教學設計 10

  在“澳大利亞”這節課的教學中,應貫穿給學生人地協調發展的觀念,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發展,通過學習,學生在知識方面有所收獲,但學習方法的掌握更為重要回想這節課做得較好的地方有:

  1、新課導入的效果明顯。

  以澳大利亞特有動物袋鼠、著名景觀悉尼歌劇院、澳大利亞的羊等圖片展示引起學生的興趣,導入新課。

  2、在教學活動中采用小組討論、交流的學習方式,不僅關注學生個體,更關注群體的學習參與程度,注重參與面。

  3、課件的設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

  七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強,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在課件中我運用了大量圖片,可愛的動物,美麗的城市、直觀的地圖,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效果非常好。

  當然,課后仍然感到有許多不足之處:

  1、師生活動仍不夠充分,學生回答問題的參與面不廣。

  2、在拓展學生視野方面做得不夠。

  3、課后結尾時,小結本節課的知識點,比較平淡。是否可以在歸納的基礎上,設計課外探究題,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深入,視野更加開闊。

  4、教學過程中應設計層層遞進的問題,讓學生探究,激發學生思考。

  “騎在羊背上的`國家”這一部分內容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之一,而我的處理很不恰當,課后想了一下覺得應該運用澳大利亞的氣候分布圖,澳大利亞農牧業分布圖等,設計問題。隨著問題層層深入,使學生的思維活動也隨之層層遞進,從而分析出澳大利亞農業分布與地形氣候的關系。進而分析出澳大利亞養羊業發達的原因。

  通過這節課,我看到了自己教學中的不足之處,鞭策自己不斷學習和提高。

  初中地理《澳大利亞》教學設計 11

  澳大利亞是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第八章東半球的其他地區和國家第四節內容,澳大利亞屬于區域地理中的國家地理,非常重要。同學們學完前兩章已有了學習區域地理的基礎,以后還會學習美國、巴西等,澳大利亞這一課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導入新課:以澳大利亞著名景觀悉尼歌劇院展示引起學生的興趣,導入新課。

  講授新課:

  1、在教學活動中采用小組討論、交流的學習方式,不僅關注學生個體,更關注學生的學習參與程度,注重參與面。

  2、課件的設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七年級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在課件中我運用了大量圖片,可愛的動物,美麗的城市、直觀的地圖,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效果比較好。

  3、最后進行歸納總結。

  本節課最大的優點:課前準備充分,圖片、地圖、插圖的合理運用,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活躍,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較充分地發揮。教學思路清晰,知識點聯系緊密,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充分利用地圖,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從地圖中自己學習知識,發現問題。抓住澳大利亞最突出的特點,用解疑的方式,把自然地理融入到特有現象中,讓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從動物的獨特性入手,引出位置特點;從發達的養羊業,引出地形、氣候特點等,這種設計改變了學生學習國家地理的一貫結構,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模式完成新課標的要求。

  本節課的不足:

  1、師生活動仍不夠充分,學生回答問題的參與面不廣。

  2、教學過程中應設計層層遞進的問題,讓學生探究,激發學生思考。

  3、教學內容容量應結合學生實際,備課中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 改進措施:以后的教學工作中,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初中地理《澳大利亞》教學設計 12

  一、概述

  1、本課內容為初中地理人教課標版七年級下學期第八章第四節《澳大利亞》第一課時;

  2.課時安排:1課時 40分鐘;

  3、《澳大利亞》是教材選編的“東半球的國家和地區"中的最后一個國家,在介紹上不求面面俱到,教材選取三大模塊“世界活化石博物館”、“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做在礦車上的國家”,突出這個國家特有的自然環境特征及經濟發展特點。各部分內容又安排了相當數量的活動,目的是從學生的興趣點著手,聯系學生實際生活,引起學生探究澳大利亞獨特地理現象的興趣,從而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夠擴展學生的地理視野,鞏固學生通過教材第一章學習獲得的區域分析方法和技能,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分析

  (一)知識與技能

  1、能夠說出澳大利亞的位置特點及領土組成,知道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獨占一塊大陸的國家;

  2、知道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能夠解釋澳大利亞大陸動物古老性的成因;

  3、理解澳大利亞發展農牧業的優勢,初步學會分析澳大利亞養羊業發達的自然條件;

  4.通過閱讀位置圖、地形圖、氣候圖、農牧業分布圖等,進一步提高讀圖、判圖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采用問題探究性學習模式,分析澳大利亞動物古老性的成因,體驗探究性學習的一般方法;

  2、采用合作學習、角色扮演的活動方式探討歸納澳大利亞畜牧業生產的特點,分析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對澳大利亞農牧業的影響,總結它們之間內在的聯系,并通過填圖記憶主要的地形區和氣候分布,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澳大利亞發展農牧業的事實,增強對因地制宜發展經濟重要性的理解。

  三、學生特征分析

  1.本課是世界區域地理的一節課,學生在前面已經學習過幾個不同的國家,初步掌握了學習區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2.學生能夠運用比較法、綜合法等方法對問題進行分析,做出判斷;

  3.教材設計的模塊特色鮮明,學生比較感興趣,有探究學習的愿望,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探究式學習應該困難不大。

  四、教學資源

  1、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地理》(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2、教科書配套地理圖冊;

  3.針對本課開發的PPT課件:《澳大利亞》;

  4.多媒體教室、投影設備。

  五、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1、問題引導策略:通過選取貼近學生生活或者最關心的話題,用最短的時間激發學生的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所要研究的問題上來。

  2、情境創設:通過模擬到澳大利亞旅游,了解澳大利亞的基本概況,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做好知識和心理上的準備,產生探索的欲望,進一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3.通過扮演牧廠主,選擇合適的地點發展自己的牧廠,激發學生積極思維,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獲取能力。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展示PPT課件(澳大利亞的風光),提出問題:隨著我們國家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極大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去國外旅游,而且目的地也不再只是局限于東南亞各國,澳大利亞成為又一個旅游熱點.同學們對這個國家知道多少?你能夠說出它最具特色的事物嗎?

  學生活動:根據日常獲得的知識回答問題。

  設計意圖:創設導入新課的情境,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出發,師生共同探討,既啟發發散思維,又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對澳大利亞已經掌握了哪些知識。

  (二)指導讀圖,開展教學

  教師活動:展示PPT課件(澳大利亞在世界的位置、澳大利亞的范圍),提出問題:

  (1)同學們根據前面總結的學習方法說出澳大利亞的位置特點,從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相對位置三個方面分別描述.

  (2)說出澳大利亞的范圍,看看世界上還有哪個國家和澳大利亞一樣,自己占有一塊大陸? (3)假如此時你想去澳大利亞旅游,都需要做哪些準備呢?如果想獲得充足的陽光,住旅館的時候,你會為自己選擇哪一朝向的房間呢?

  學生活動:利用前面掌握的分析區域位置的`方法,對照位置圖,分析澳大利亞的位置特征,明確澳大利亞的范圍,掌握澳大利亞位于南半球,季節與北半球相反這一地理事實。在此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模擬組織旅游團,討論赴澳旅游的準備工作。

  設計意圖:進一步培養學生利用區域地理位置分析方法解決教學問題的能力,將地理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相聯,增強學習的趣味性,讓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終生發展有用的地理”.

  (三)破解活化石博物館之迷――圍繞問題,主題探究

  教師活動:

  (1)展示PPT課件(澳大利亞的國徽,珍奇的動物);

  (2)提出問題:從位置看,澳大利亞與我們以前學習過的國家有很大的不同.其實這個國家還有很多獨特的事物,比如這里有很多其他大洲沒有的生物,澳大利亞的國徽上就展示了兩種特有動物,同學們能夠說出它們的名字嗎?除了這些動物,你還知道哪些澳大利亞珍奇的動植物?

  學生活動:根據PPT課件提供的資料以及日常獲得的知識說出自己認識的澳大利亞動植物,了解澳大利亞生物的獨特性。

  教師活動:

  (1)總結學生的回答,利用PPT課件簡要介紹部分動植物的生活特性;

  (2)問題質疑:澳大利亞目前保存了很多古老的生物種類,而在其他大洲這些動植物早已經消失了,這是為什么,同學們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分析澳大利亞生物古老性的成因,形成初步觀點。

  教師活動:

  (1)PPT課件展示:大陸漂移學說動畫;

  (2)問題深化:澳大利亞大陸大約在什么時候與其他大陸分離?澳大利亞大陸長期孤獨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這對生物的進化會產生什么影響?(自然環境比較單一,生物的進化速度減慢,這些動物又沒有生存的天敵,就能夠生存至今。)

  (3)問題拓展:同樣是在南半球,南極洲為什么沒有這么多古老生物呢?(南極大陸氣候寒冷,環境惡劣,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和發展。)

  學生活動:根據PPT課件提供的大陸漂移學說動畫對形成的初步觀點進一步梳理、歸納,形成小組結論,選取代表進行觀點闡述。在此基礎上利用位置、氣候等自然要素的特點分析澳大利亞和南極洲之間的環境差異。

  設計意圖:創設問題情境,激發積極思維,讓學生自己思考與交流,通過探究獲取答案,既掌握了知識,又鍛煉了能力。

  (四)探討澳大利亞發展畜牧業的有利條件――深化拓展,規律總結

  教師活動:

  (1)知識點引入:我們在一些羊毛衫的標簽上能夠發現標有“100%澳毛"的字樣,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意思嗎?

  (2)PPT課件展示――馳名世界的澳大利亞羊毛。

  學生活動:根據生活常識回答作出相應的回答.

  設計意圖: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導入,激發興趣,引起共鳴.

  教師活動:

  (1)簡要介紹:澳大利亞是世界上人均占有羊只頭數最多的國家,羊毛產量也始終居于世界第一位,素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的美育。可是大家知道嗎,澳大利亞本來是沒有一只羊的。

  (2)PPT課件展示――澳大利亞的畜牧業

  學生活動:通過PPT課件提供的資料了解澳大利亞畜牧業的發展。

  設計意圖:掌握基本特點,進行知識鋪墊。

  教師活動:質疑問題

  (1)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么發展的如此迅速,它都有哪些適合發展的條件呢?

  (2)展示PPT課件:澳大利亞的地形、氣候、水源、草原等分布狀況,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3)如果你是一位澳大利亞牧羊場場主,你覺得哪些地方最適合養羊,請在地圖中標出,你的理由是什么?

  學生活動:

  (1)在自學、討論的基礎上,利用所學知識分析澳大利亞適于發展養羊業的自然條件。

  (2)角色扮演活動,為自己的牧廠尋找合適的放牧地點,通過分析討論,形成小組建議.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主分析澳大利亞地形、氣候、水源等特點,以及與農牧業的分布相聯系,訓練學生用學過的知識解釋地理現象的能力,體現學以致用,也讓學生體會到因地制宜的思想。

  教師活動:

  (1)簡要小結:澳大利亞的人民充分利用了優越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發展農牧業,并且農牧業生產機械化程度也很高。

  (2)展示PPT課件:介紹澳大利亞的農業特色.

  學生活動:充分理解“騎在羊背上的國家"這一特征。

  設計意圖:活動過程滲透區域差異、因地制宜的觀念教育,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七、教學評價設計

  1.澳大利亞首都的房屋朝陽的是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學校放暑假在____________月,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選題目的:考查學生對澳大利亞地理位置的認識.

  參考答案:北面 澳大利亞首都位于南半球,南回歸線以南,因而太陽的位置終年在北面,所以房屋要朝北面 1 南半球季節與北半球相反

  2.讀澳大利亞地形分布圖,回答:

  (1)____________線穿過中部;西部是____________洋、東部是____________洋,從經度位置來說位于____________半球。面積是世界第____________大國。

  (2)西部是低矮的____________,海拔不足____________米;中部是大面積的____________,這里有世界著名的____________盆地,____________豐富,地勢最低處在____________湖;東部地形為____________。

  澳大利亞地形

  選題目的: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考查學生的讀圖、判圖能力。

  參考答案:

  (1)南回歸線 印度 太平 東 六

  (2)高原 1000米 平原 大自流盆地 地下水 北艾爾 山地

  3.讀澳大利亞氣候分布圖和農牧業分布圖,分析該國如何利用各地氣候特點因地制宜發展農牧業生產。

  澳大利亞氣候分布 澳大利亞農牧業的分布

  (1)根據氣候分布圖可知中、西部為_________氣候,北部為_________氣候,因而中、西、北部地區氣候干燥、草原廣布。

  (2)根據農牧業分布圖可知澳大利亞在中、西、北部發展_________帶和_________帶

  (3)讀氣候圖回答:東南部為_________氣候,其特點:夏季_________;

  冬季_________。西南部為_________氣候,其特點:夏季_________;冬季_________.因而東南和西南部地區水熱條件較為優越.

  (4)據農牧業分布圖,可看出澳大利亞利用這里優越的氣候條件發展起了帶和_______帶。

  選題目的:本題意在通過讀圖分析的方法,提高讀圖技能,同時學會如何分析各自然要素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

  參考答案:

  (1)熱帶沙漠 熱帶草原

  (2)粗放牧羊 粗放牧牛

  (3)亞熱帶濕潤 高溫多雨 溫和濕潤 地中海 炎熱干燥 溫和多雨

  (4)綿羊與小麥混合經營 羊、牛與經濟作物混合經營

【初中地理《澳大利亞》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01-05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15篇)06-24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15篇03-18

優秀初中地理教學設計 初中地理優質課教案03-07

教學設計地理04-07

《澳大利亞》教學設計方案07-01

地理教學設計-印度--地理教案03-18

地理《農業》教學設計04-27

初中地理教案《熱帶氣候類型》教學設計07-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湘市| 凉山| 油尖旺区| 海口市| 望都县| 仁化县| 无棣县| 喜德县| 淮南市| 诸暨市| 丹阳市| 阳西县| 平果县| 新化县| 安西县| 巴楚县| 屯门区| 武宣县| 德庆县| 唐河县| 临沭县| 昆山市| 开原市| 阿克苏市| 康保县| 南郑县| 汉源县| 奉新县| 漠河县| 延边| 波密县| 广宁县| 汉沽区| 张掖市| 丹凤县| 临沭县| 黄龙县| 黎川县| 水富县| 建瓯市| 麦盖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