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今天,小編精心推薦一篇行政管理本科畢業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摘 要:在20世紀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針對不同類型教育行政管理體制的弊端,世界各國都進行了積極的改革和探索,呈現出民主化、科學化、均權化、專業化的特點。這些改革和探索取得了積極的成效,推動了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并將在21世紀取得新的進展和突破。
關鍵詞:教育行政管理體制 民主化 科學化 均權化 專業化
Abstract:During the 20th century, especially after the World War II, every country has made a positive explorationinto how to reform the drawbacks of different types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shows the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democratic, scientific, balance of rights, and specialization. The reform and exploration have bornefruits. They have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 reform and will make new breakthrough in the 21th century.
Key words: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system;democratic;scientific;balance of right; specialization
世界各國的教育行政管理體制都是按其各自的獨特途徑發展起來的,由于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歷史傳統不同,使其教育行政管理發展的形式、國家干預教育的方式和內容也是多種多樣的。各國在教育行政管理體制方面,無論是選擇中央集權制,還是選擇地方分權制,或者是選擇合作制,都為本國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與此同時,各種管理體制也都在教育管理和教育事業發展中暴露出一些問題和缺陷。為了揚長避短,建立科學、完善的教育行政管理體制,自二戰以來,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都對本國的教育行政管理體制進行了積極的改革和探索,并呈現出如下鮮明特點。
一、從教育行政機關對教育事務進行管理的方式選擇方面分析,20世紀發達國家教育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呈現出民主化的特點民主化是當今世界的一大潮流,教育行政也不例外。從總體上看,教育行政管理的民主化主要是加強教育行政的民主管理,促進教育決策和教育立法的民主化以及公民參與的社會性和公共性意識。實行民主的教育行政已經成為一種總的發展趨勢和基本特點。從世界各國的情況來看,教育行政管理民主化的主要趨勢和特點,一是奠定教育行政的法律基礎,即實行法治,二是建立健全審議制度。
(一)實行法治目前,多數國家都以法令為依據,確立了自己國家教育行政管理體系的基本結構。世界各國教育行政管理的主要依據,一是憲法,二是法律,三是命令。除英國無成文憲法外,其他國家均頒有憲法,對教育行政管理制度作了原則性規定,確立了各國教育行政管理的基本結構。美國憲法中雖無教育方面的具體條文,但依據憲法第十條修正案規定,教育行政管理權為各州的保留權,而聯邦政府則沒有教育行政管理權。各國在憲法的基礎上,還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對有關教育行政管理方面的問題作出具體規定。如日本的《教育基本法》、法國的《高等教育指導法》、英國的《巴特勒教育法》、美國的《國防教育法》等,都是各國教育行政管理的重要依據,也是對教育行政管理產生重大影響的重要法律。
(二)健全審議制度世界各國教育行政機關都設有種類繁多的審議或咨詢機構。美國在聯邦設有政府間關系教育顧問委員會、聯邦職業教育審議會、聯邦成人教育審議會等十多個審議機構,各州教育行政機關也設有州職業教育審議會等。英國教育和科學部設有中央教育審議會、師資供應教育審議會、研究委員會審議會、全國地方高等教育審議會等,地方教育行政機關也 設有區域性教育審議會等等。法國除中央設有國民教育最高審議會外,還設有全國高等教育及研究審議會、全國學校配置委員會以及各類職業教育審議會等十多個審議機構,大學區教育行政機關也設有地域高等教育及研究審議會、大學區學校配置審議會、區域青年審議會等數個審議機構,地方各省的教育行政機關也設有省初等教育審議會、輔導審議會等。日本文部省設有中央教育審議會、教育課程審議會、教育職員養成審議會、產業教育審議會和學術審議會等,各都道府和市町村教育行政機關也設置社會教育審議會、地方產業教育審議會和體育活動振興審議會等。為充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進行民主決策,各國的審議機構組成人員,除了行政官員和專家學者外,也包括教職員和社會各界人士、專業團體代表等。如美國聯邦教育部設置的政府間關系教育顧問委員會的成員包括民眾代表、民選地方官員代表、公私立中小學代表、公私立大專院校代表和教育部官員代表,英國的中央審議會的成員包括中小學、教師協會、企業界、科學界和宗教界的代表,法國的國家教育最高審議會的成員包括國立公立學校教師代表、私立學校教師代表、教育行政代表、其他各階層代表(政府各部、家長聯合會、雇主聯合會、雇員聯合會),日本的中央教育審議會的成員包括大學教育人員、中小學教育人員、新聞界和企業界的代表。設置審議會的目的就在于集中集體智慧,擴大信息源,防止教育決策的重大失誤,監督和糾正教育行政機構的偏差。
二、從教育行政機關對教育事務進行管理的理念追求方面分析,20世紀發達國家教育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呈現出科學化的特點教育行政管理科學化不僅指在教育行政管理中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而且更主要的是講求計劃、研究發展及客觀正確。現在多數國家的教育行政管理都十分重視計劃及研究發展。
(一)重視教育計劃隨著現代國家管理教育事業范圍的不斷擴大和教育行政職能的日益復雜,許多國家都在努力使教育行政管理能夠建立在科學管理的基礎上。重視教育事業發展的計劃已是現代教育行政發展的重要趨勢。就教育計劃的制定而言,多數國家在其教育行政機關設有專門研究或制定教育計劃的部門,如美國聯邦教育部設有教育計劃和預算司,英國教育和科學部設有師資、計劃、國際關系及統計司,法國國民教育部設有計劃委員會,德國教育部設有教育計劃司,日本文部省的大臣官房和大學局都設有計劃課。就世界各國正在實施的教育計劃而言,教育計劃的范圍和種類也在日益擴大。有的國家單獨制定國家的教育計劃,有的國家把教育計劃作為國家綜合計劃中的一部分,也有的國家將教育計劃納入國家的經濟計劃。教育計劃有全國性的,也有地方性的。有長期計劃,也有短期計劃。教育計劃還包括各級各類的教育計劃,如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師范教育、終身教育計劃等。
(二)重視教育科學研究由于現代教育越來越社會化,許多教育問題也日益復雜化,單憑教育行政人員的經驗和主觀判斷,往往不能解決復雜的教育問題。這就需要有專門性的教育科研機構從事各級各類教育的客觀研究,以解決教育事業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為此,許多國家從中央到地方,在教育的機構中設置了教育科學研究機構,大力從事教育的基礎研究和實證研究,以科學的理論指導教育行政工作。在中央一級,法國設有國立教育研究所,主要研究課程、教學方法、師資培養等問題。日本設有國立教育研究所,主要研究領域為教育史、教育思潮、教育計劃、教育行政、普通教育、比較教育等。英國設有英格蘭和威爾士全國教育研究基金會,研究范圍涉及整個學校教育的內容、方法與考試。美國原先設有國立教育研究所,在聯邦教育部成立后,并入該部的教育研究和發展司。這些研究機構除從事教育研究以外,還負有開展教育咨詢的重要任務,為教育決策提供各種指導性建議和方案,從而使教育的政策、規劃、標準等,都能建立在科學與合理的基礎之上。
三、從教育行政機關對教育事務進行管理的權限劃分方面分析,20世紀發達國家教育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呈現出均權化的特點為了加強中央對國家教育事業的統一領導和管理,同時又充分發揮和調動地方辦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現代社會,實行中央集權制教育行政管理的國家正在采取措施,加強地方的管理權和學校的自主權,還給地方以更多的權限,而實行地方分權制教育行政管理的國家也在采取措施,將涉及全國利益的教育事業歸由中央統一管理,逐步加強中央的權限。也就是說,實行教育行政管理中央集權制和地方分權制的國家正在相互靠攏,相互協調,逐漸趨于均權化。在均權制度下,中央教育行政負責制定教育方針和政策、各級教育制度、全國教育規劃等,地方則遵照既定的全國目標和標準,根據地方的需要,擬定具體計劃并付諸實施。
(一)國家干預教育事務日益加強由于各個國家在經濟、科技、社會等方面的競爭日趨激烈,各國為增強競爭力,都把教育作為競爭的根本手段。美國前任總統克林頓表示,要把發展教育作為任期內的首要任務,為了使美國在21世紀能繼續走在世界前列,他呼吁必須建立世界一流的教育制度和培養世界一流的學生,增加聯邦教育撥款,資助一系列全國范圍的計劃。德國總統赫爾佑克強調,教育是德國在21世紀知識社會中的立足之本,并提出了教育改革六項主張。加拿大總理克雷蒂安指出,要確保加拿大在新的全球經濟中獲勝,就必須加大投資,幫助大學加快現代化步伐并提高其科研能力。法國總理若斯潘認為,重新將教育置于優先地位是國家的義務。學校不僅要完成教育使命,還應當對公民進行道德教育,使每個人自童年起就不斷保持共和國價值高于一切的深刻感情。日本前任首相橋本龍太郎將教育改革與行政、財政、社會保障、經濟和金融的改革并舉,強調人才是日本的唯一資源,教育改革是國家政治的最重要課題之一。埃及總統穆巴拉克明確提出,教育是涉及國家安全的重要事業。意大利政府將教育改革列為1998年優先解決的三件大事之一,目的是提高受教育者實際能力,提高21世紀意大利的國民素質。這些動向預示著國際教育競爭日趨激烈,未來社會的教育將發生深刻的變革。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紛紛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與改革,制定面向新世紀的國家發展戰略,爭先搶占在國際競爭中科技、產業和經濟的制高點。由此不難看出,國家插手教育事務的趨勢將會日益加強,并將通過制定國家教育發展戰略規劃、調控全國教育發展的方向和規模、實現國家教育目標、提高教育質量、從全局上合理分配有限的教育資源、消除地區間的教育差異、實現教育機會均等、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效率、協調教育與社會的關系等途徑和措施加強國家對教育事務的干預程度。
(二)加強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權限自二戰以后,實行教育行政管理中央集權制的國家也在逐步加強地方教育行政管理的作用,進行各種探索、改革和嘗試,給地方適當的權限,以滿足地方的特殊需要。在此問題上,法國的經驗值得借鑒。在高等教育方面,法國于1968年頒布的《高等教育基本法》強調了大學的自治性和獨立性,大學在行政、財政、教學方面享有自治權。其他各級各類學校的中央集權也有不同程度的松動,例如確定并實施了小學高年級、中學、技術學校以及大學技術學院的教學內容必須適應地區特點的原則;地方擁有管理某些人員、獎學金和學校建設的權力。法國設立了各系統的督學制度,以溝通上下情況。此外,如前所述,法國還在各級教育行政機構之外,設立了由各方面代表組成的各種咨詢、審議機構,這些機構不僅回答行政方面的咨詢,還行使教育方面的各種訴訟、懲罰案件的預審或終審等重要職權。監督和咨詢機構的活動,不僅起到了對教育行政的中央集權制的制約作用,而且促使各級行政部門所做決定合乎各地實際。
四、從教育行政機關對教育事務進行管理的素質要求方面分析,20世紀發達國家教育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呈現出專業化的特點世界各國的教育行政管理都有走向專業化的趨勢和特點,這種趨勢和特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育行政管理機構的專業化,二是教育行政管理人員的專業化。
(一)教育行政管理機構的專業化世界各國教育行政管理的發展,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都設有一個主管教育事務的專門機構。只是由于各國的社會、歷史不同,教育行政的淵源有別,有的國家教育行政管理從屬于一般行政,有的國家教育行政管理獨立于一般行政。但是,各國在教育發展的過程中,都盡量維持教育行政管理專業部門的適度獨立性。美國受歷史傳統及地理環境的影響,一直到現在仍然保持學區獨立的狀態,不受一般行政的干涉。法國的教育行政管理也不受同級政府的直接指揮,而是獨立于一般行政之外,實行上下垂直領導。中央、地方的高級教育行政官員一般要經總理或內閣提名,大學區總長代表教育部長,大學區督學(省級教育行政長官)代表大學區總長,兩級層層把關,在本轄區內行使權力。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機關自成體系,不受同級地方行政長官的領導。德國與美國、法國不同,由于受施泰因的教育行政管理是內務行政一部分的行政觀念的影響,德國一向把教育行政管理視為內務行政的一部分,但也十分重視專門的教育行政管理機構所起的作用。英國和日本的地方教育行政管理則介于上述兩種之間,其基本特征是,在一般行政與教育行政之間維持一種比較均衡的關系。
(二)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專業化過去,世界各國教育行政管理人員未曾受過教育行政管理方面的專業教育,一般由教學人員升任或由一般行政管理人員轉任。隨著教育事業和教育科學的發展,現在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教育行政管理人員的專業訓練,其中以美國最為顯著。美國目前在各大學普遍設有教育行政管理專業,培養教育行政管理方面的專業人員。此外,還設有完善的在職進修體制,為教育行政管理人員提供進修的機會。其他國家也為此作出了努力。例如,英國的一些大學也開設教育管理課程,供在職人員進修。很多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專業組織也通過各種途徑來促進教育行政人管理員的專業化。法國國民教育部在其屬下特設一個行政人員教育科,專門負責推進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專業教育工作。
德國的州政府與教育學院、研究發展中心或教育人員在職教育機構合作,開設了教育行政管理課程,以供教育行政管理在職人員進修或供即將擔任教育行政工作的教師學習。日本也在大學增設了教育行政管理課程,供學生學習,或供在職教育行政管理人員進修。世界各國教育行政管理機構的教育行政管理官員基本上也都是由學有專長的教育方面的專家擔任,負擔教育內部事務。許多國家對擔任教育行政管理官員都有較高的要求,如法國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長官均為教育專家,大學區總長必須由獲得博士學位、擔任過大學校長或教授的人擔任,大學區督學必須由獲得博士學位,擔任過高中教授或中等學校教員中資格最高的人擔任。有些國家的教育行政管理官員既有教育專家,也有非教育專家,但一般都是由教育專家負責處理教育內部事務,而非教育專家處理教育外部事務。如美國的州和學區教育委員會不規定學歷資格,但州和學區的教育廳、局長必須是教育專家。
德國和英國的教育行政管理長官也大致相同。為促進教育行政管理人員的專業化,世界各國還十分重視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專業訓練的內容。一方面是教育管理原則和現代管理技術,另一方面是教育發展的基本原理。接受訓練的人員必須對管理理論、管理過程、行政管理的權限有充分的認識,并及時了解教育方面的新理論、新觀點,從而在教育行政管理的過程中更好地發揮作用。綜觀世界各國在20世紀對教育行政管理體制所實施的改革和探索,基本上是沿著“崇尚民主—追求科學—合理分權—實現專業化”的軌跡和方向進行的,目的則在于尋求適合本國國情和需要的教育行政管理體制,以推動本國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可以肯定的是,20世紀世界各國所進行的體現如上特點的教育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和發展,其基本方向是正確的,改革也是頗有成效的。在新的世紀里,教育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和發展將會在原有的基礎上向縱深層次繼續進行,并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