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畢業論文范文:論生態建筑學在高層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摘要:加強生態建筑學在高層建筑設計中的應用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作者結合多年來的工作經驗,對生態建筑學在高層建筑設計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生態建筑;綠色建筑;可持續發展
生態建筑學的定義就是:依托自然,用自然的可再生能源和自身的設計,達到良好的循環,這未來建筑的趨勢。我們的生存環境最大程度就是我們的居住環境,因此從環保和節能的角度,生態建筑是人類建筑的最好選擇。
1、生態建筑的必要性
我國現階段的能源消耗是非常巨大的,然而我國的能源儲備卻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所以我國現階段大力提倡可再生能源,發展可持續經濟,是非常有必要的。傳統的建筑模式,只考慮到了人類內部居住的舒適性,而沒有考慮與自然環境的融合,既浪費了能源,又污染了環境,可謂得不償失。而且空氣污染、噪聲污染等,時刻侵襲人類的安全,這些都是現代建筑厄待解決的問題。現在許多發達國家建筑和設計人員,已經充分了考慮自然環境與人類居住環境的聯系,以此為建造生態住宅提供了依據。許多新型的城市已經推廣了生態建筑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建筑的設計理念
生態建筑就是創造一個舒適的、和諧的生態環境。這種設計綜合運用了環境學和生態學的最新成果。為人們居住在此提供節能高效的生活環境。生態建筑系統,是人類與自然相互交換的最好體現。它的主要目的是人與自然和諧,這也是節能減排的目標。只有合理運用好各種資源,我們才可以創造更好的,更節能的,更環保的居住環境。這個工程涉及到的技術領域非常之廣,具體表現在:1)住宅的電力、供暖、供水和住宅的能源設計,同時兼顧住宅的綠化,這也是非常重要的;2)電腦系統住宅通信管理,物業、電氣設備、安全防護,這些全都是智能化的表現;3)節能減排,垃圾回收處理,這也是住宅設計的重點。
3、生態建筑設計理念的運用
以下將闡述生態建筑理念在三個建筑方面的運用:1)建筑的通風環境。現在許多設計和建筑人員已經能充分認識到,通風環境對建筑群氣流的流通至關重要。而不是把重點放在設計的美觀程度上。在這方面,自然的空氣流通是最好的選擇。因此,建筑要充分考慮建筑物的空間布局、立體設計,這些都對空氣的流通起到很大的影響,建筑通風實際設計的時候,可以采用模擬實驗的方法。用計算機進行數值模擬,能夠繪制成表格圖像這便于向其他人展示生態建筑是如何通風的。建筑的通風直接影響到室內的空氣質量,是不能忽視的;2)住宅綠化和水環境的設計。住宅區的建筑數量、建筑所用的材料、建筑的布局安排,會使室內外的溫差急劇增大。所以選擇效率高的綠化和水環境安排,借以消除這種現象。生態建筑不是簡單的增加綠化的面積,綠化不能僅僅只是大片植被,這會使灌溉浪費巨大的資金。在綠化設計中,要合理構造綠色物和水景觀的配合,讓整個住宅區,既充滿藝術美感,又充分發揮植被和水景觀的作用。這是建筑和設計人員應通盤考慮的。在進行綠化的規劃時需注意:①合理搭配綠化的植被,與建筑設計和諧融為一體,發揮綠化植物的吸熱作用,改善住宅區的氣候環境;②設計要考慮到人的感受,讓居住者充分參與進來,達到實用美觀的程度;3)采光的考慮。夏天的光照充足,建筑的外形最好設計為凹凸相互變化的形式,使光照減小到最小,避免直接照射。冬天光照時間短,窗戶最好設計為可以自動調節類型,既保證了取暖又保證了光照。這些都必須進行實際的光照測算。自然的光源是對人體非常有利的,還可以提高人們工作的積極性。在建筑規劃時,要充分考慮窗戶的遮擋對自然光照的影響。在實際中,最好根據當地的氣候和環境條件,用計算機進行模擬研究。以太陽的高度、建筑的安排密度相聯系,進行全年的采光測驗。也才能為建筑提供合理的采光方案。4)噪聲和空氣污染的控制和預防。生態建筑設計應充分考慮到噪聲和空氣污染對人的影響。首先應檢測當地噪聲和空氣的影響程度為多大。如果噪聲超出標準,可以設計門窗采用夾層玻璃,既能保暖又隔音,而且還要避免住宅區與交通主線路距離太近。空氣污染的防治,必須有效地結合綠化植被,改善建筑的通風環境,可以提高室內空氣的質量,并且可以采用節能的空氣凈化設備,整體改善空氣質量。5)外表面的結構安排。因為建筑外部受太陽和室外氣溫風向影響,溫度對流相差很大。可以采用電腦模擬的方式,進行分析,合理安排外墻和窗戶的布局,以此達到建筑物在受熱和受冷的影響下,減小對建筑整體環境溫度的影響
4、生態建筑的建筑準則
生態建筑充分利用了生態學,即最大的利用建筑內外的環境和物質因素,使建筑內外的能源和環境物質交換得到有秩序的循環,取得節能減排、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建筑環境。因此,生態建筑涉及到自然環境的保護、人類的健康、公共系統的合理布局、智能一體化建設,使這個建筑系統處于一種良好的循環之中。這種思想和我國現階段提倡的可持續發展不謀而合。即以人的最基本需求為基礎,充分利用自然,以達到節能;利用人工條件,創造智能、安全、節能的居住環境。保持了自然狀態的平衡。
5、生態建筑的幾點要求
1)生態建筑要充分以人為本。創造一個適合人的適宜溫度、光照、濕度、空氣,同時方便人與人溝通交流的生活環境。內部裝飾材料要無污染和可再生,讓人在里面居住沒有后顧之憂。住宅要做到最大的節能減排,以此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2)追求更高的效率。要最大化的利用外部資源和內部資源,特別是水、電、煤氣等。以前的建筑產業,應經消耗了太多的資源,生態建筑就是要消除這種極大浪費的現象,做到可持續發展,為子孫后代留下一片碧水藍天。3)建造美觀的住宅區。生態建筑也要充分考慮到人的精神欣賞方面,如住宅環境與周圍自然的融合,與當地社會文化的融合,這方面是未來建筑的發展趨勢。大力開發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水能、生物能、地熱能、風能等可持續新性能源。并能把這些能源形式與周圍環境相結合,達到天人合一的狀態。考慮到建筑的方位和走向,多利用自然狀態的資源,如夏天的自然通風,冬天的陽光采暖。建筑風格以依托自然為最大的美觀,具有自然的形態可以使人放松心情,同時建筑也擁有了自然氣息。而且生態建筑的環保化還包括:建筑材料的環保化、可再生利用化,垃圾處理分類化,廢水處理澆灌植被等都是可持續發展的有力表現。在資金充裕和技術完備的情況下,使用新的材料和技術,可以提高整座住宅節能減排的程度。
6、結束語
由此可以看出,生態建筑是現代科技多個領域共同結合的成果。科技在進步,我們的住宅必將越來越越人性化、環保化、自然化,擺脫冷冰冰的模式,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我們要充分利用科技,以保護環境和節能減排為目標,以人類的居住環境的改善,和與自然的親密接觸為動力,創造更好的生態建筑形式。未來的建筑形式,就是要建立在人性化和自然化的基礎上,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為世界節能減排,世界環境的改善,作出應有的貢獻。這也是生態建筑的目的所在。
參考文獻
[1]曹,彭濤.生態住宅建筑設計淺析[J].科技資訊,2007,07.
[2]劉俊,張志誠.淺議生態建筑的設計策略[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25.
[3]孫亞南.淺談生態住宅[J].山西建筑,20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