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打下文化知識基礎和作好初步生活準備的教育。以下是關于基礎教育的畢業論文范文選讀,供你借鑒。
第一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
摘要:小學語文閱讀方面的教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將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來,并且教師一定要樂于思考,并在思考的前提條件下對自身的教學行為進行調整。本文主要闡述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希望能夠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方法 閱讀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閱讀屬于教學中最主要的環節之一,也是小學生認識生字的主要手段,更是小學生學習寫作的前提條件。最主要的是閱讀能力對于小學生創新及想象能力方面都有決定性影響,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必須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下面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探索,希望能夠給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供一定幫助。
一、 利用先進手段增加學生閱讀量
以往的課堂教學僅僅傳授知識,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需求,因此,教師必須盡量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先進的媒體設備將一些課本中沒有的讀物引進來,從而加大學生閱讀量,使其閱讀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例如,教師在講解完《賣火柴的小女孩》之后,就可以安排學生回家收集安徒生所寫的其他童話故事,然后對其進行閱讀,進而使學生能夠在課后時間通過各種途徑搜索相關故事去看。在學生收集資料之后,老師必須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反饋,讓學生將自己收集到的故事分享給其他學生。同時,教師也應該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自己從網上收集來的資料,這樣一來,能夠使學生記得更加牢固。多媒體技術能夠拓寬學習語文的途徑,讓學生不只是在教學課堂上學習,同時也能夠自主進行學習。
二、 尋找閱讀和生活的相似點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很多內容都是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但是學生通常較為忽視。因此,要求教師敢于挖掘生活中和課本中相似的地方,有目的地指引學生對生活與現實世界進行探索。通過仔細觀察學生能夠自主認識生活,開闊學生視野,從而便于理解課文,使學生的語言能力,以及理解及觀察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例如,講解《大自然的啟示》一課,這篇課文主要講解的是自然常識性的內容,經過人為干預及植物變化的描述,讓我明白只要善于觀察便可以發現大自然的奇妙之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從自然中你會發現什么”作為引導,指引學生通過回憶自然界中的規律,談論大自然的語言,從而將學生生活中所積累的知識調動起來,這樣能夠從教材拓展到生活的每一個方面。
三、 采用正確的閱讀方式
如果不采用正確的方法進行閱讀,一味亂讀,那么將沒有辦法獲得一些有價值的東西,也得不到閱讀的感悟,無法體會到作者的情感世界。而想要保證閱讀的高效性必須使用科學的閱讀方法。同時科學的閱讀方法能夠將學生閱讀的興趣激發出來,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必須注重指導學生采用正確的閱讀方法,這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起到促進作用。
例如,小學生必須對文章進行通讀,同時要閱讀大量文章,首先要理解文章主要內容,而想要真正理解一個文章的含義,必須多讀,讀得多了,自然也就理解了。因此,教師必須在確保學生對教學文章能夠進行通讀和熟讀的基礎上開展教學工作。在閱讀時,必須帶有一定的感情,這樣才能切實體會到作者的感受。同時學生應該帶著問題閱讀,在閱讀過程中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樣能夠使學生的閱讀效率得到極大程度的提升,進而獲理想的閱讀效果。
四、 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是小學語文教師教學中的重點,還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及興趣的保證。而想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有下面幾點問題值得注意。抄寫精美的語句,通過抄寫精美的語句,可以積累一些寫作使用的素材,同時能夠真正體會精美語句的意義,使學生語言思維能力得到提高。并且對于小學生詞匯累積方面十分有利,使學生理解及應用語句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還有就是因為小學生意志力較弱,十分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所以在學生進行閱讀時,教師必須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使學生可以安心閱讀。除此之外,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是一下子就能夠養成的,所以還要堅持。
五、結語
通過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進一步闡述,我們了解到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師必須給予其高度重視,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加閱讀量,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希望通過本文的論述能夠給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供一定幫助。
參考文獻:
[1]孫麗梅.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J].新教育時代,2014,05:121-124.
[2]陸小平. 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12,01:35-37.
第二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營造寬松的氛圍
摘要:《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人文意識,指出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那么,如何才能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呢?采取何種方法能夠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想學、樂學呢?本文就此作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教學水平 良好課堂氛圍
美國思維科學學者在他的《創造學思想錄》中寫道:“人們對重大的事情態度嚴肅,但事事都板著臉孔則無此必要。猴子完全可以作出一副儼然像聲譽卓著的學者一般的嚴肅表情。”作者以猴子為例,主要想向人們闡明一個人只有在自由放松的狀態下,其個人的思維才能夠最大限度地被激活,更容易解決問題。那么,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放松的狀態下積極融入到課堂中,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中要循循善誘,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組織引導學生學習。這符合新課程理念的精神,也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如何營造寬松、自由的課堂學習氛圍呢?筆者結合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談談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教師以親切可人的形象教學,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是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交流、互動,彼此溝通教學中的想法。教師啟發、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分享彼此的想法、認識,交流各自的情感、體驗與觀念時,師生共同學習進步,教學相長。
那么,如何讓學生能夠積極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如何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呢?這就需要教師要有良好的心態,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以微笑迎接每一節課,讓學生倍感親切,讓他們在心理上對教師沒有抵觸情緒,心甘情愿地投入到課堂中。相反,有些老師容易將自己在家庭中的負面情緒帶入課堂,一進課堂就板著臉,說話的口氣冷漠、生硬,自己已經拒學生于千里之外,還怎么讓學生積極融入課堂教學中,結果還將自己上課不成功歸咎于學生沒有積極配合。因此,教師要以一顆善良的心、充滿關愛的情走進課堂,以微笑的姿態出現在課堂教學中,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在看一些優秀的教師的書籍及優秀課例中,不難發現,他們無一例外地能夠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每一位學生,即使在學生回答問題不準確時,教師也能夠耐心引導,從沒有因為學生的回答失誤而對學生指責批評。如王崧舟老師,他的課堂如果沒有寬松的氛圍,則學生是無法在他所營造的教學情境中體會自己對于文本的理解的。李吉林老師采用情境教學法,每當她走進自己的課堂,總能使人感受到一種慈祥的愛縈繞在我們身邊,讓學生和聽課老師感受到一種善意與溫暖。還有支玉恒老師、竇桂梅老師,聽他們的課春風化雨、如沐春風。不可想象,如果他們每個人都板著臉上課會是怎樣的結果。因此,教師要想讓學生學得輕松,自己就必須帶著輕松愉快的心情感染學生,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營造趣味盎然的教學氛圍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得到了極大改善,教學手段完全可以從傳統的一張嘴,一支粉筆過渡到運用聲、圖并茂的多媒體組織教學。一方面,運用多媒體教學,課堂教學的內容豐富了,教學環節以投影方式讓學生有一個直觀上的認識,教學思路讓學生感覺更加清晰,教學環節設置更加有序。另一方面,多媒體本身有著自身的獨特優勢,聲、情、圖片、音樂、影片能夠有機融合在課堂教學所需要的環節中,這樣能夠緊緊地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學生對于新鮮的事物總是充滿好奇心,學習興趣自然而然高漲,課堂氛圍活躍了,單調死板的課堂教學模式得以改變,學生的興趣被激活,教學效果事半功倍。例如,我在教學《九寨溝》一課時,首先讓學生看一組圖片,這些圖片都是從網絡上下載的有關九寨溝的充滿詩情畫意的圖片,讓學生從感官上對九寨溝的美景充滿贊嘆喜愛之情。此刻,讓學生對神奇的九寨溝充滿向往,產生進一步了解的欲望。接下來,就可以讓學生再從文字角度欣賞九寨溝,看看它給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充滿詩情畫意的人間仙境。這樣,學生在學習剛開始之際,就已經興趣盎然,課堂氣氛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學生的學習效果事半功倍。再如,我在教學《天安門廣場》這篇說明文時,因為是說明文,相對比較單調無味,學生沒有興趣,尤其是在農村學生,他們根本沒有去過北京,沒有到過天安門廣場。因此,感覺學習這篇文章很無趣。為調動學生積極性,我首先用多媒體播放了一段關于天安門廣場介紹的專題片,讓學生在感官上有直觀認識,這樣,學生通過影片了解到金水橋在天安門墻面,人民英雄紀念碑在廣場中央,毛主席紀念堂在廣場南端,廣場的東西兩側是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人民大會堂。因此,這種化抽象為具體形象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高了,課堂教學氛圍自然很理想。
三、教師要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教師要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待教學,對于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要能夠恰到好處地解決。在語文專業知識方面,教師要博覽群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如果對中國古代文學比較精通,或者在古代文學領域的某個方面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與看法,以及對現當代文學有自己的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能夠游刃有余,舉一反三,讓自己的課堂與眾不同,在談笑風生間達到教學的最高境界。我想,這都是屬于語文老師必須具備的專業素養,也只有這樣,教師在課堂上才能夠對于所教學的內容深入淺出地講解,讓學生能夠比較容易地接受所要學習的知識,教師也才會有一種“自緣身在最高層”、“一覽眾山小”的氣概。
總之,語文教師要在自己的專業素養方面下工夫:努力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在語文專業方面要博覽群書,古今中外文學融會貫通。同時學習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手段,學會并熟練運用多媒體教學,再用一顆愛心關愛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課堂上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錢霞.注意各個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國校外教育,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