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本科室護理人員共同商定編制的調查問卷進行調查,調查問卷包括一般情況、心理咨詢護理接受意愿、健康教育以及病情知情等,根據愿意接受和拒絕接受的得分之差的絕對值表示。
1.2.2 研究方法
采用一對一地對患者、家屬進行問卷調查。調查過程中先向調查對象說明此研究的目的,并向患者、家屬保證匿名調查和調查資料嚴格保密,征得患者、家屬同意后,以統一指導語對自編調查表的填寫方法進行指導,當場以個人方式進行填表,答卷當場檢查合格后收回。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45份,收回有效問卷145份,有效率100%。
1.3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1.5統計軟件的描述性統計及Pearson Chi-Square檢驗進行數據的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腫瘤患者及家屬心理咨詢護理的差異情況(表1)
表1 腫瘤患者及家屬心理咨詢護理的差異情況
對 象
|
例 數
|
接受心理咨詢護理
|
不接受心理咨詢護理
|
||
例 數
|
百分比(%)
|
例 數
|
百分比(%)
|
||
患 者
|
73
|
50
|
68.5%
|
23
|
31.5%
|
家 屬
|
72
|
56
|
77.8%
|
16
|
22.2%
|
2.2 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收入、健康教育、病情知情與心理咨詢護理差異相關性(表2)
表2 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收入、健康教育、病情知情與心理咨詢護理差異的相關性 [例數(百分比,%)]
項
目
|
性 別
|
年 齡1)
|
文 化 程 度
|
收 入
|
健 康
教 育
|
病 情
知 情
|
||||||||||
男
|
女
|
青年
|
中年
|
老年
|
初中
|
高中
|
大學
|
1000元
|
2000元
|
3000元
|
愿意
|
不愿意
|
知道
|
不知道
|
||
接受心理咨詢護理
|
24
|
26
|
7
|
19
|
24
|
32
|
12
|
6
|
36
|
10
|
4
|
47
|
3
|
27
|
23
|
|
59%
|
81%
|
78%
|
59%
|
75%
|
68%
|
67%
|
75%
|
67%
|
77%
|
67%
|
72%
|
38%
|
59%
|
85%
|
||
不接受心理咨詢護理
|
17
|
6
|
2
|
13
|
8
|
15
|
6
|
2
|
18
|
3
|
2
|
18
|
5
|
19
|
4
|
|
41%
|
19%
|
22%
|
41%
|
25%
|
32%
|
33%
|
25%
|
33%
|
23%
|
33%
|
28%
|
62%
|
41%
|
15%
|
||
X2值
|
4.16
|
12.57
|
6.29
|
14.84
|
9.36
|
4.73
|
||||||||||
P值
|
<0.05
|
<0.01
|
>0.05
|
>0.05
|
<0.01
|
>0.05
|
||||||||||
1)年齡“青年”指34歲以下,“中年”指35-59歲,“老年”指60歲及以上
2.3 家屬性別、文化程度、收入、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護理差異相關性(表3)
表3 家屬性別、文化程度、收入、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護理差異的相關性 [例數(百分比,%)]
項 目
|
性 別
|
文 化 程 度
|
收 入
|
健 康
教 育
|
||||||
男
|
女
|
初中
|
高中
|
大學
|
1000元
|
2000元
|
3000元
|
愿意
|
不愿意
|
|
接受心理咨詢護理
|
31
|
25
|
21
|
26
|
9
|
18
|
30
|
8
|
46
|
10
|
78%
|
78%
|
75%
|
81%
|
75%
|
78%
|
77%
|
80%
|
90%
|
48%
|
|
不接受心理咨詢護理
|
9
|
7
|
7
|
6
|
3
|
5
|
9
|
2
|
5
|
11
|
22%
|
22%
|
25%
|
19%
|
25%
|
22%
|
23%
|
20%
|
10%
|
52%
|
|
X2值
|
0.90
|
12.32
|
12.60
|
10.52
|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3 討論
3.1 腫瘤患者及家屬對心理咨詢護理服務的接受度均較高
心理咨詢護理是為腫瘤患者提供了一種符合人文關懷的、科學的護理。通過心理咨詢護理,能夠為患者及其家屬提供信息、同情、安慰、支持、建議、忠告等幫助,以使患者走出陰影,解除疑惑、重獲快樂。[3] 根據國家衛生部統計,腫瘤已成為第二位導致人口死亡的原因。針對不同腫瘤病人的心理狀態,制定了相應的心理咨詢護理措施和對策,旨在幫助病人糾正不良心理狀態,提高腫瘤病人的生活質量。腫瘤病人的心理狀態:①多疑、敏感:此類病人大多性格內向,不善交流。患病后,家人及醫護人員為減輕其心理負擔,多采取保護性醫療措施,未向其說明病情真相。但隨著疾病的發展,如出現劇烈癌性疼痛、體質消瘦等,病人對家人及醫護人員的病情告知,會出現兩種心理狀態,一種是半信半疑,持懷疑態度;另一種則認為自己的病情遠比家人、醫生所說的還要嚴重,變得敏感多疑。②抑郁、悲觀:大多數病人因疾病折磨,家庭經濟負擔的加重,患病后出現情緒低落,悲觀抑郁,表現為沉默寡言、暗自落淚、憂心忡忡,甚至喪失信心。③恐懼、焦慮:晚期腫瘤病人惡液質狀態、劇烈疼痛,以及化療過程中出現的藥物不良反應,使患者身心飽受痛苦的折磨,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生活質量急劇下降,病人易出現恐懼、焦慮的不良心態,病人脾性大變,煩躁易生氣。所以,殲滅腫瘤成為受害家庭的主色調。實際上,讓癌癥病人重拾快樂,比狙擊癌細胞更有康復意義。抗癌,千萬別忘了生活更美好。最新的癌癥治療也已經從原來簡單的“生”或“死”,轉向人性化診療,“生活質量”正成為腫瘤治療的新標準。以前,外科醫生手起刀落,割除器官,為了延長生命不惜一切代價。如今,更多醫生注重維持生理功能,保證病人生活質量,盡可能減輕痛苦和延長無癥狀的生存期,用保養式的姑息治療,尋找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存壽命間的黃金分割點。讓病人快樂起來 ,別忘了關懷病人家屬 ,患者病在身,家屬痛在心。調查數據顯示,當患者剛剛被確診為癌癥時,48%的家屬有心理病態發生。患者家人也很少暴露自己的憂慮,當有嚴重心理問題時,只有不到50%的人會尋求幫助。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思想觀念的轉變,人們對心理咨詢護理的接受度也在發生變化。表1可見,73例腫瘤患者中有50例愿意接受心理咨詢護理服務,占68.5%,72例家屬中有56例愿意讓患者接受心理咨詢護理服務,占77.8%;表明腫瘤患者及家屬對心理咨詢護理的接受度較高,說明制約心理咨詢護理事業發展的主要阻力正在逐步減弱。使心理咨詢護理事業的大力發展成為可能,因此,為適應腫瘤患者及家屬的需要,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合理使用有限的醫療衛生資源,減少國家和家庭的經濟負擔,應積極推進心理咨詢護理事業的發展。近些年來,各種形式的心理干預方法已運用于腫瘤臨床,幫助患者和他們的親人面對癌癥的診斷、治療、復發和康復。大量的臨床實踐和研究均證實,心理治療性干預在腫瘤臨床中是非常需要的,將心理干預作為整體醫療的一部分,與腫瘤的傳統治療方法有機地整合在一起,不但可以輔助和增強傳統治療方法的效果,在延長患者壽命的同時,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4]
3.2 腫瘤患者及家屬對心理咨詢護理的接受度均受其健康教育的影響
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醫院病房為教育基地,以住院患者及陪護為教育對象,利用護理學與健康教育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通過護理人員有目的、有計劃、有評價的實施教育程序,使教育對象接受相關知識指導及健康相關行為的干預,配合護士完成有利于健康的教育活動,達到預防疾病,保持健康,促進康復,建立健康行為,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的目的。[5] 表2可見,患者的健康教育與其心理咨詢護理的接受度有顯著的相關性(P<0.01),愿意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較容易接受心理咨詢護理服務,不愿意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較難接受心理咨詢護理服務,患者對待健康教育的態度很大程度地影響了他們對心理咨詢護理服務的接受度。表3顯示,家屬的健康教育態度與心理咨詢護理的接受度也有相關性(P<0.05),愿意接受健康教育的家屬較不愿意接受健康教育的家屬容易讓患者接受心理咨詢護理服務。結果表明腫瘤患者及家屬對心理咨詢護理的接受度均受其健康教育態度的影響,健康教育態度是影響他們對心理咨詢護理接受度的主要因素。為了讓患者和家屬更好地接受心理咨詢護理服務,需要有力開展健康教育工作,不僅要重視在全社會開展健康教育,還要加強針對患者和家屬的健康教育。對腫瘤患者家屬的健康教育,能最大限度地實現家庭支持系統,有利于患者疾病的預后,提高患者生存質量。護士不僅要有扎實的醫學知識和護理技能,還要具有豐富的心理、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知識,掌握其溝通技巧,同時更要注重培養自身的素質和優良的品質,才能用自己的知識更好地開展護理健康教育。[6]
3.3 腫瘤患者對心理咨詢護理的接受度受年齡的影響
表2顯示,老年腫瘤患者對心理咨詢護理服務的接受度是75%,青年患者對心理咨詢護理服務的接受度是78%,中年患者對心理咨詢護理服務的接受度是59%,患者的年齡與其心理咨詢護理的接受度有統計學意義(P<0.01)。老年和青年患者較容易接受心理咨詢護理服務,中年患者較難接受心理咨詢護理服務,患者的年齡很大程度地影響了他們對心理咨詢護理的接受度。老年人經歷了漫長的人生道路,對生命的終點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思想準備,又不愿成為親人和社會的負擔,希望無痛苦、有尊嚴地離開人世,較容易接受心理咨詢護理服務;年輕人的家庭社會責任自覺較輕,牽掛較少也容易接受心理咨詢護理服務;而中年人在家庭、社會的責任相對較重,家庭及社會支柱的角色往往使他們具有強烈的責任感,難以平靜地接受心理咨詢護理服務。因此在工作中要更關注中年腫瘤患者的健康教育,加強溝通使他們能以平靜的心態接受心理咨詢護理服務,以提高其生命質量,減少遺憾。
3.4 腫瘤患者對心理咨詢護理的接受度受性別的影響
調查顯示,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容易接受心理咨詢護理服務,男性患者中愿意接受心理咨詢護理服務的有59%,女性患者中愿意接受心理咨詢護理服務的有8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于受傳統觀念影響,男性自覺在家庭、社會的責任重大,牽掛較多,很難以平靜、安詳的心態接受心理咨詢護理服務;女性一般性格平和,能較理智地看待問題,生了重病后會認為自己是家庭的負擔,比較容易接受心理咨詢護理服務。因此在工作中應更重視男性患者的健康教育,使他們理智地接受心理咨詢護理服務。
綜上所述,腫瘤患者及家屬對心理咨詢護理服務的接受度均較高,且患者對心理咨詢護理的接受度主要受健康教育、年齡、性別的影響,家屬對心理咨詢護理的接受度主要受健康教育的影響。因此需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大力發展心理咨詢護理事業。護理管理機構若能加強護士的專項培訓,增加護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