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科評優活動的工作總結
英語評優活動圓滿結束,針對本次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不足:
1. 教師的基本功有待加強。
1) 部分參賽教師口語不夠準確,比如:guess who is he.等。
2) 不能流利地用英語組織教學,課堂的英語氛圍不濃厚。
3) 板書書寫不規范、凌亂,不能給學生很好的示范作用。
2. 教學流程設計欠科學。
部分參賽教師教學設計不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不能遵循低起點、小步子的教學程序,起點高、步子大,致使課堂上拋出的問題,學生不知所云。
3. 課堂活動過于頻繁,環節過多,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內容。
有的教師課堂上一味的變換課件,表面上內容豐富,殊不知,學生能否接受,導致課堂虛而不實,不能落到實處。
4. 講課內容處理簡單,缺乏拓展延伸,沒有語言和方法上的生成。
有的授課教師就課論課,不能對教材整合,提煉話題,致使課堂簡單、重復,沒有新意,缺乏高度,能力訓練不足。
5. 教學環節時間分配不合理,缺乏科學的`預設。
本次比武活動,大部分教師都不能按時完成達標檢測,拖堂現象嚴重。可見我們教師平時教學就缺乏對課堂每一段落的合理安排。
6. 口語訓練充分,筆頭展示不足。
本次活動的亮點是參賽教師都能夠充分的進行口語訓練,不足的是對以句子為單位的筆頭訓練欠缺,不能做到對writing 部分充分展示、質疑和糾錯。
7. 學法指導不足,學習策略欠缺。
課堂教學注重了知識的訓練,但對學生如何練習缺少必要的指導。比如:任務型閱讀,教師只關注答案的準確度,但缺少做題策略的引領。
措施:
1. 加強教師的基本功訓練,強化教師業務素質提升。
教師在平時上課要注重口語和書法的練習,多聽錄音,多看名師的講課視頻,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
2. 深化課堂改革,強化生本理念,提高課堂效益。
讓教師充分領會課改精神和課改經驗的精髓,把課堂還原成學生學習的主陣地。
3. 教學研究的中心要從研究知識轉化為研究學生。
研究不同層次學生的心里需求,滿足他們的心里需求,整體提高課堂效益。
4. 按照教材的編寫意圖,遵循低“起點,高落點”的教學模式。
教材的編寫就是預設和生成兩部分,預設是封閉的、靜態的,生成是動態的、開放的,生成來源于學生的智慧和思維的碰撞。就我們英語學科而言生成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體現。
5. 知識與技能并存,強化思維訓練。
關注語言技能的形成過程。語言技能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要求我們平時要對學生進行大口徑的語言輸入,強化聽、說、讀、寫、譯五種技能的訓練。
【英語學科評優活動的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小學英語教師教學評優活動工作總結08-04
評優課活動總結-工作總結12-16
企業評優活動工作總結01-01
評優活動個人總結12-09
評優課活動的個人總結08-02
評優工作總結01-14
關于英語評優課總結08-01
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評優課總結范文08-29
評優課活動總結模板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