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五年級數學等式的性質教學設計

時間:2022-12-01 10:50:21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五年級數學等式的性質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數學等式的性質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數學等式的性質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五年級數學等式的性質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五年級上冊《等式的性質》

  教學目標:

  1.通過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幾種變換情況,讓學生初步認識等式的基本性質。

  2.利用觀察天平保持平衡所發現的規律能直接判斷天平變化后能否保持平衡。

  3.培養學生觀察與概括、比較與分析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話來闡述天平保持平衡的幾種變換情況,進而發現等式保持不變的規律。

  教學難點:

  等式性質里除法的推導及理解。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昨天學了什么知識?什么叫方程?舉例說明。

  2.判斷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

  3.昨天我們借助什么研究方程?天平在什么條件下才會保持平衡?

  4.看這幅圖(出示圖1)

  (1)你知道了什么?請用一句話描述。

  (2)告訴你這些物品的質量,列出式子。(200=100100)為什么用等號?(用等式表示平衡的狀態)

  (3)如果質量用字母表示,你會列式嗎?(a=bb)

  5.天平不僅可以稱一些較輕的物品的質量,還可以幫助我們研究相關的數學知識。今天繼續利用這個小助手做游戲,探究和等式有關的知識。

  二、探究等式兩邊用加法和乘法的性質。

  (一)1.如果要在天平兩邊放上一些物品,天平仍然要保持平衡,可以放些什么?獨立思考。指名回答。

  2.生可能回答:兩邊同時放上一個杯子。

  (1)師:隨意的杯子嗎?杯子有要求嗎?對,要相同的杯子。看圖,請用算式表示出來。(200100=100100100)

  (2)左右兩邊仍然相等嗎?左邊等于300,右邊也等于300,所以這個等式成立。

  (3)用字母如何表示?(ab=bbb)

  (4)我可以放上2個同樣的茶杯嗎?那這個式子又該如何寫?左右兩邊仍然相等嗎?用字母表示是……

  3.生可能回答:兩邊同時放上一個茶壺。同上。

  4.由此可得出什么結果?平衡的天平兩邊加上同樣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再看看這些等式,你有什么話想說?(師評價:我聽到他說了一個詞,同一個數,說到關鍵了)

  5.等式就像平衡的天平,等式兩邊加上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板書,注意空格)

  (二)1.剛才有同學說到,在天平左邊加上一個茶壺,右邊加上2個茶杯,這樣也能平衡嗎?為什么?能只放1個茶杯嗎?不行,必須把2個茶杯看做一個整體,必須2個2個地放。

  2.用式子表示出來。(板書:200200=100100100100)

  3.如果天平左邊加上2一個茶壺,右邊要加上多少個茶杯?加上3個茶壺呢?用式子表示你覺得怎樣?(太麻煩了)數學有時候可以偷懶的。想想有什么辦法?

  4.為什么用乘法?左邊茶壺的數量多1個,我們也可以說擴大到原來的2倍,右邊的茶杯的數量也要擴大到原來的2倍。寫成算式是:200×2=(100100)×2。為什么加小括號?剛才說過了,把2個茶杯看做一個整體,必須2個2個地放。

  4.如果兩邊的數量分別擴大到原來的3倍、4倍、5倍,天平還保持平衡嗎?

  5.那在等式上又怎么表示?(等式兩邊同時乘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三、探究等式兩邊用減法和除法的性質。

  1.學到這里,等式的左右兩邊同時加上或乘同一個數的情況研究完了,接著還想繼續研究嗎?研究什么?(減法和除法)那你猜猜,結論是什么?

  2.你們猜對了嗎?我們還是用事實來說話。看圖(出示例題圖二、圖四),選擇一幅圖,研究等式兩邊用減法和除法時會出現什么情況。小組合作學習。

  3.反饋。

  4.平衡的天平兩邊減去同樣的物品,天平也保持平衡。用式子說明則是:等式兩邊同時減去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板書:在加法后加上“或減去”)

  5.除法:把兩邊的球都平均分成2份,也就是左右兩邊同時除以2,各去掉1份,天平仍然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為:(300300)÷2=600÷2。

  6.除以任何數都可以嗎?應該是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板書:在乘法的后面加上“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

  7.通過天平,我們又學習了等式的這些知識,這就是等式的性質。讀一讀。

  四、練習

  1.練習十四第4題。

  2.x+20=40

  x+20-10=40○()

  x+2010=40○()

  x+20○()=40○()

  x÷20=40

  x÷20×40=40○()

  x÷20÷20=40○()

  x÷20○()=40○()

  提問:如果左邊最后只留下X的話,等式兩邊該寫什么?

  3.練習十四第5題。

  4.天平左邊放3個同樣重的蘋果,右邊放9個同樣重的梨,天平平衡。一個蘋果和()個梨同樣重。

  五年級數學等式的性質教學設計 篇2

  備教材內容

  1.本課時學習的是教材64~65頁的內容。

  2.本課時學習的是等式的性質。教材首先提出問題,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然后通過插圖描繪了天平平衡的實驗操作,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發現規律,探究等式的兩個基本性質。連環畫式的插圖,一方面提示教師可以怎樣演示,另一方面也為學生思考、感悟天平保持平衡的變化規律提供了直觀的觀察材料。

  3.本課時內容是在學生了解了方程意義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本課時的學習為今后運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等式的意義

  表示相等關系的式子叫等式。例如:22+7=29。

  方程的意義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就是方程。例如:2x+4=8。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幾種變換情況,使學生初步認識等式的基本性質。

  2.利用觀察天平保持平衡所發現的規律,能直接判斷天平發生變化后能否保持平衡。

  過程與方法

  經歷由天平秤物抽象出等式的性質的過程,體驗觀察、比較、分析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的學習品質,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2.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數學的應用意識。

  備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探索等式的性質。

  難點:抽象歸納出等式的性質。

  備知識講解

  知識點一、等式的性質1

  問題導入:在平衡的天平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樣的物品,天平會發生什么變化?(教材64頁)

  過程講解:

  1.實驗演示一:在平衡的天平兩邊同時加上同樣的物品

  (1)天平的左邊放1把茶壺,天平的右邊放2個茶杯,天平平衡。

  如果1把茶壺重ag,1個茶杯重bg,那么上述過程可以用等式表示為a=2b。

  (2)在(1)中天平的兩邊同時各放上1個同樣的茶杯,天平仍保持平衡。說明1把茶壺和1個茶杯與3個茶杯同樣重。

  上述過程可以用等式表示為a+b=2b+b。

  (3)探究:如果天平兩邊同時各放上2個同樣的茶杯,天平還會保持平衡嗎?天平兩邊同時各放上同樣的1把茶壺呢?

  實驗結果表明:天平兩邊同時各放上2個同樣的茶杯,天平仍保持平衡;天平兩邊同時各放上同樣的1把茶壺,天平仍保持平衡。上述過程可以用等式分別表示為a+2b=2b+2b,a+a=2b+a。

  (4)觀察分析。

  (5)發現:等式兩邊同時加上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五年級數學等式的性質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

  蘇教版教科書第1~2頁的內容。

  教學目的:

  ⑴在具體的情景中,讓學生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初步會用列方程解決一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⑵在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將情景問題抽象等式規律的過程,積累將現實問題數學化的經驗,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價值,發展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⑶學生在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等習慣,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明確探究的'目標。

  ⑴出示天平圖,增加感性認識。

  出示天平圖。

  讓學生說說對天平的認識;

  ⑵明確探究的目標。

  教師總結,引導學生們明確探究的話題——等式中存在的規律;出示圖片情境。

  二、自主探究規律。

  ⑴自主看圖填空。

  學生自主完成第3頁的看圖填空。

  ⑵同桌交流。

  交流填寫的內容,辨析答案的正確性;交流發現的規律;引導學生理解規律。

  ⑶舉例驗證發現規律的正確性。

  班級舉例;同桌舉例驗證。

  ⑷適當推理。

  由等式的性質——“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這是等式的性質。”進行適當的推理。

  希望推理出“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這是等式的性質。”

  三、規律的引用。

  ⑴出示方程,引發學生的求未知數的興趣。

  出示上節課學生列出的部分方程x+50=150和2x=200,談話:你知道x表示多少,介紹你的想法。

  ⑵引用規律解方程。

  在學生的介紹中,張揚用等式解方程的數學根據。

  ⑶規范解方程的格式。

  x+50=150

  解:x+50-50=150-50

  x=100

  ⑷學習驗證答案的方法。

  方法:代入法。

  格式:把x=100代入原方程,100+50=150,x=100是正確的。

  ⑸練一練。

  解方程x—30=80。

  ⑹全課小結,完成作業。

  小結:解方程,求方程中未知數的值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作業:第4頁練一練1~2。

  五年級數學等式的性質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幾種變換情況,讓學生初步認識等式的基本性質。

  過程與方法:利用觀察天平保持平衡所發現的規律,能直接判斷天平發生變化后能否保持平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觀察與概括、比較與分析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質,能根據具體情境列出相應的方程。

  教學方法:

  啟發式教學;自主探索、觀察、歸納、合作學習新知。

  教學準備:

  天平、茶壺、茶杯、墨水、鉛筆盒。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上節課咱們認識了天平,知道天平的兩邊重量完全相同時,天平才能保持平衡;并利用天平學會了等式和方程的含義:等號兩邊完全相等的式子叫等式,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就是方程。

  2.同學們,你們做過天平游戲嗎?這節課我們要利用天平一起來探索等式的性質。(板書課題:等式的性質)

  二、互動新授

  1.出示教材第64頁情境圖1第一個天平圖。

  讓學生仔細觀察圖,并說一說:通過圖你知道了什么?

  讓學生自主回答,學生可能會回答:天平的左邊放了一把茶壺,右邊放了兩個茶杯,天平保持平衡;這說明一個茶壺的重量與2個茶杯的重量相等。

  引導學生小結:1個茶壺的重量=2個茶杯的重量。

  追問:如果設一個茶壺的重量是n克,1個茶杯的重量是b克,能用式子表示嗎?

  讓學生嘗試寫出:a=2b(師板書)

  引導學生思考:如果在天平的兩邊同時各放上一個茶杯,天平會發生什么變化呢?

  先讓學生猜一猜,學生可能會猜測出天平仍然平衡。再追問:為什么?

  學生可能會說:因為兩邊加上的重量一樣多。

  教師先進行實際操作天平驗證,讓學生觀察。再演示這一過程,并明確:兩邊仍然相等。

  小結:實驗證明1個茶壺+1個茶杯的質量=3個茶杯的質量。

  讓學生嘗試用字母表示這個式子:a+b=2b+b(師板書)

  提問:如果兩邊各放上2個茶杯,還保持平衡嗎?兩邊各放同樣的一把茶壺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演示,并讓學生分別用式子表示:a+2b=2b+2ba+a=2b+a

  2.出示教材第64頁圖2的第一個天平圖。

  讓學生觀察現在的天平是什么樣的?(平衡)

  追問:如果用a表示一個花盆的重量,用b表示一個花瓶的重量,怎樣用等式來表示這幅圖呢?生嘗試寫出:a+b=4b

  再問:如果把兩邊都拿掉1個花瓶,天平還平衡嗎?先讓學生猜一猜,再演示。

  學生回答:平衡。讓學生嘗試用等式表示:a+b—b=4b—b

  從圖上你能知道什么?(出示教材第64頁圖2第二個天平圖)

  (1個花盆和3個花瓶同樣重。)

  3.通過這幾個實驗,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小結:平衡的天平兩邊加上同樣的物品,天平還保持平衡。平衡的天平兩邊減去同樣的物品,天平還保持平衡。天平的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樣的數量,天平仍然平衡。

  你能用一句話來表示你的發現嗎?

  引導學生歸納等式的性質1:等式兩邊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4.引導學生通過假設具體的數進行比較驗證。如:假設一個花瓶1千克,那么4個花瓶共4千克;一個花盆3千克,再加一個花瓶也是4千克。把兩邊同時減去一個花瓶也就是減去1千克,那么兩邊都剩下3千克。

  5.猜猜:除了這樣的變化,天平仍保持平衡外,還可以怎么做能使天平保持平衡?

  讓學生猜測。這里對學生可能有些難度,有些學生的猜測脫離不了等式的性質1。

  如:學生猜測天平的兩邊同時放2個、3個杯子;同時減去一把茶壺等。這時教師一定要及時強調:這都是把等式的兩邊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并提示學生如果把等式的兩邊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O除外),會怎么樣呢?

  6.出示教材第65頁圖1的第一個天平圖,讓學生觀察并說明。

  (一瓶墨水的重量=一盒鉛筆盒的重量)

  引導學生用a表示墨水的重量,用6表示鉛筆盒的重量,寫出等式:a=b。

  猜一猜:左邊墨水的數量擴大到原來的2倍,右邊鉛筆盒的數量也擴大到原來的2倍,天平還保持平衡嗎?

  學生猜測后,教師進行實際天平操作,驗證學生的猜測。

  多媒體演示變化過程,并引導學生用等式表示:2a=2b。

  如果把天平的兩邊物品的數量分別擴大到原來的3倍、4倍呢?(仍然保持平衡)

  7.出示教材第65頁圖2的第一個天平圖,讓學生觀察并說明知道了什么。

  (2個排球的質量=6個皮球的質量)

  引導學生用a表示排球的重量,用6表示皮球的重量,寫出等式:2a=6b。

  質疑:如果把兩邊的球都平均分成2份,各去掉一份,天平還能平衡嗎?

  學生猜測:平衡。

  教師演示,并引導學生用等式a=3b表示。

  8.通過剛才的試驗,你發現了什么?

  發現:平衡的天平兩邊的物品擴大到原來的相同倍數,天平仍然平衡。平衡的天平兩邊的物品都縮小到原來的幾分之一,天平仍然平衡。

  你能用一句話總結一下等式的這個性質嗎?

  歸納小結: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9.為什么等式兩邊不能除以O?學生交流,匯報:O不能做除數。

  三、鞏固拓展

  利用等式的性質填空

  1.如果2x—5=9,那么2x=9+()

  2.如果5=10+x,那么5x—()=10

  3.如果3x=7,那么6x=()

  4.如果5x=15,那么x=()

  先讓學生回憶等式的性質,再自主完成填空。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知識?有哪些收獲?(引導總結等式的性質)

  五年級數學等式的性質教學設計 篇5

  一、復習等式的性質

  1、前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等式的性質,誰還記得?

  2、在一個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學們猜想一下,如果在一個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數(除以一個數時0除外),所得結果還會是等式嗎?

  3、生自由猜想,指名說說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們就通過學習來驗證一下我們的猜想。

  二、教學例五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例五圖,并看圖填空。

  2、集體核對

  3、通過這些圖和算式,你有什么發現?

  4、接下來,請大家要課練本上任意寫一個等式。請你將這個等式兩邊同時乘同一個數,計算并觀察一下,還是等式嗎?再將這個等式兩邊同時除以同一個數,還是等式嗎?能同時除以0嗎?

  5、通過剛才的活動,你又有什么發現?

  6、引導學生初步總結等式的性質(關于乘除的)

  7、板書出示: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

  8、練一練第一題

  ⑴、指名讀題

  ⑵、生獨立填寫在書上,集體核對

  ⑶、你是根據什么來填寫的?

  三、教學例六

  1、出示例六教學掛圖,指名讀題,同時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例六圖

  2、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

  3、根據題意怎樣列出方程?指名口答,你是怎么想的?板書:40x=960

  4、在計算時,方程兩邊都要除以幾?為什么?

  5、生獨立計算,指名上黑板。全班核對

  6、計算出x=24后,我們怎樣才能確定這個數是否正確?請大家口算檢驗一下。最后將例六填寫完整。

  7、小結:在剛才計算例六的過程中,我們將方程的兩邊都同時除以40,這是為什么?為什么將等式兩邊都同時除以40,等式仍成立?

  8、試一試

  ⑴、出示x÷0.2=0.8

  ⑵、生獨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師巡視并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⑶、集體核對,指名口答:你是怎樣解方程的?為什么可以這樣做?

  9、練一練第二題

  ⑴、生獨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師巡視。

  ⑵、集體訂正。

  四、鞏固練習

  1、練習二第一題

  ⑴、請每位同學在小組里說一說每一題應該怎樣解,指名口答。(第三組)

  ⑵、生獨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

  ⑶、集體核對

  2、練習二第二題

  ⑴、指名讀題

  ⑵、生獨立填寫,師巡視。

  ⑶、你在填的時候是怎樣想的?

  五、課堂作業

  練習二第三題

  五年級數學等式的性質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內容]

  五年級下冊第3~5頁例3、例4,“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一第4~6題。

  [教材簡析]

  這部分內容主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和交流,初步理解“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這一等式的兩條基本性質之一,初步學會運用這一性質解只含有加、減關系的一步方程。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等式與方程;在此之后,學生還將學習等式的另一條基本性質。學好這部分內容,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方程特點的認識,體會初步的方程思想。教材在安排這部分內容時,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借助直觀幫助學生理解等式的性質;二是對解方程的步驟及規范做了較為細致的處理。設計教學時,教材一方面注意通過天平兩邊物體質量的變化以及變化前后天平兩邊的狀態,引導學生理解相關的等式性質;另一方面則注意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引導他們在用不同方法求未知數的過程中初步體會用等式性質解方程的便捷,并掌握相應的方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會用這一性質解相關的方程。

  2.使學生聯系具體的例子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義,知道“方程的解”是一個結果,“解方程”是一個過程。

  3.使學生在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式的基本性質和交流的過程中,積累活動經驗,感受方程思想,培養自覺檢驗的意識,發展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探索等式的性質,利用等式性質解相關的方程。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抽象歸納出“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這一等式的性質。

  [教學過程]

  一、先扶后放,探究等式性質

  1.談話:我們已經認識了等式和方程。這節課,我們進一步學習與等式和方程有關的知識。

  2.出示例3第一幅天平圖,提問:你能根據圖意寫出一個等式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20=20。

  引導:現在的天平是平衡的。如果在天平的一邊添上一個10克的砝碼,這時天平會怎樣?(失去平衡)要使天平恢復平衡,可以怎么辦?(在天平的另一邊也添上一個10克的砝碼)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第二幅天平圖。

  提出要求:現在天平平衡嗎?你能再用一個等式表示現在天平兩邊物體質量的關系嗎?同桌同學先互相說一說。

  學生活動后,板書:20+10=20+10。

  啟發:請同學們比較這里的兩幅天平圖和相應的兩個等式,想一想,第二個等式和第一個等式相比,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從這樣的變化中你能想到什么?

  3.出示例3第二組天平圖,提出要求: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里的兩幅天平圖,說一說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各是怎樣變化的。

  學生回答后,進一步要求:你能根據天平兩邊物體質量的變化情況,分別列出一個等式嗎?

  學生交流后板書:x=50,x+20=50+20。

  啟發:比較這里的兩個等式,它們有什么聯系和區別?你又發現了什么?

  學生討論后明確:等式兩邊同時加上同一個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

  【設計說明:第一組天平圖分步出示,第二組天平圖整體出示,有利于學生了解觀察活動的意圖,把握觀察和比較的重點,也有利于他們在此過程中逐步發現規律,并進行必要的抽象概括。】

  4.啟發猜想:如果等式兩邊同時減去一個相同的數,結果會怎樣呢?你能想辦法驗證自己的猜想嗎?分小組討論討論。

  出示例3第三組和第四組天平圖,啟發學生觀察比較,分別說一說這兩組天平中物體的質量各是怎樣變化的。在此基礎上,引導他們用等式分別表示每個天平兩邊物體變化前與變化后的關系。

  學生活動后組織交流,并板書相應的等式:

  70=70,70-20=70-20

  x+20=70,x+20-20=70-20。

  啟發:請同學們比較這里的兩組天平圖和相應的兩組等式,它們的變化有什么共同特點?

  明確:等式兩邊同時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

  5.提出要求:剛才我們通過觀察天平圖,得到了兩個結論。你能把這兩個結論用一句話合起來說一說嗎?

  學生交流后揭示: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這是等式的性質。

  6.做教科書第4頁“練一練”第1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指名說說填空的依據。

  【設計說明:有了“等式兩邊同時加上同一個數,結果仍然是等式”這一結論,通常不難聯想到“等式兩邊同時減去同一個數,結果仍然是等式”。先放手讓學生去猜想,再引導他們想辦法驗證猜想,既留出了充分探索的空間,又體現了探索性學習的基本方法。學生探索后的觀察、比較,以及相應的抽象、概括,既是對此前猜想的進一步驗證,又是對相關等式性質的進一步感知,能為學生建立正確的理解提供堅實的基礎。讓學生及時應用等式性質進行填空練習,一方面是為了鞏固知識,另一方面也為接下來學習解方程做些鋪墊。】

  二、師生合作,學習解方程

  1.出示例4的天平圖,提出要求:你能根據天平兩邊物體質量的相等關系列出方程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x+10=50。

  啟發:怎樣才能求出方程中未知數x的值呢?你打算怎么做?把你的想法和小組里的同學商量商量。

  學生活動后,組織交流,重點突出把方程兩邊都減去10,使方程左邊只剩下x。

  2.介紹并示范解方程的過程:求方程中未知數x的值時,要先寫“解:”,表示下面的過程是求未知數x的值的過程。再根據等式的性質在方程兩邊都減去10,求出方程中未知數x的值。書寫這一過程時,要注意把等號上下對齊。

  引導:x=40是不是正確的答案呢?我們可以通過檢驗來判斷,把x=40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兩邊是不是相等。

  提問:如果等式的左右兩邊相等,說明什么?(答案是正確的)如果不相等呢?(說明答案是錯誤的)請同學們用這樣的方法試著檢驗一下。(隨學生的回答扼要板書檢驗過程)

  3.引導小結:像x=40這樣,能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而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進一步要求:請同學們回憶剛才解方程的過程,你認為解方程時要注意什么?強調三點:正確應用等式性質、注意書寫規范、主動進行檢驗。

  4.指導完成“試一試”:解方程x-30=80。

  揭示:要使方程的左邊只剩下x,可以怎么做?這樣做的依據是什么?

  組織反饋時,注意提醒學生規范地書寫解方程的過程。

  5.做教科書第4頁“練一練”第2題。

  提問:解這里的方程時,分別怎樣做就可以使方程左邊只剩下x?

  要求:請同學們用這樣的方法求出每道方程的解,并進行檢驗。

  交流時讓學生再說一說解每道方程時第一步分別是怎樣做的,又是怎樣檢驗的。要求他們今后解方程時,都要進行檢驗,但檢驗的過程可以寫下來,也可以不寫。

  【設計說明:學生看圖列出方程后,先鼓勵他們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主探索求未知數x值的方法,再通過師生對話、示范板書,重點介紹用等式性質解方程的步驟和方法,既有利于保持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又有利于突出等式性質的應用。】

  三、鞏固練習,內化新知

  1.出示選擇題:

  (1)x+22=78(x=100,x=56)

  (2)x-2.5=2.5(x=0,x=5)

  說明:在每題的括號中有兩個備選答案,其中一個是左邊方程的解,另一個不是。

  提出要求:你能在方程的解下面畫上橫線嗎?學生完成后組織交流,并相機明確:做出選擇時,可以先把左邊的方程解出來,也可以把兩個備選答案分別代入原方程從而確定哪個答案是方程的解。

  2.做練習一第4題。

  先讓學生說說每道方程中,要使左邊只剩下x,應該怎樣做?

  3.做練習一第5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指名說說解方程時分別應用了等式的什么性質。

  4.做練習一第6題。

  先指名說說圖意,再組織學生交流推理過程。提醒學生:可以先在天平兩邊去掉相同個數的梨或橘子。

  【設計說明:通過有層次、有針對性的練習,既使學生加深了對等式性質的理解,又使他們進一步體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的實際意義,同時也突出解方程這一重點。】

  四、全課總結,體驗收獲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學會了什么?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五年級數學等式的性質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情景中理解“等式的兩邊同時乘或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所得的結果仍然使等式”,會用等式的這個性質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運算的簡單方程。

  2、使學生在觀察、分析、抽象、概念和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發展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對等式的性質進一步的理解,解含有乘、除法的方程。

  教學過程:

  一、教學新課

  1、教學例5。

  (1)我們已經學會了根據“等式的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一個數,結果仍是等式”的性質解方程,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解方程的知識。

  (2)出示例5第一組圖。

  根據左邊的圖,你能列出等式嗎?(x=20)

  右邊的圖與左邊的圖比較,有什么變化?

  你認為天平還會平衡嗎?

  你能根據右邊圖物體的質量相等關系再列出一個等式嗎?(2x=20×2)

  這個等式又告訴我們什么呢?在小組中說說你的發現。

  小組中互相說想法,匯報。

  (等式的兩邊同時乘一個數,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

  想像一下,如果20=20的左右兩邊同時乘3,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嗎?

  用等式如何表示呢?(20×3=20×3)

  如果左右兩邊同時乘0呢?可以嗎?

  (3)出示第二組圖。

  左邊的圖能看懂嗎?用等式怎樣表示?(3x=20×3),也就是3x=60。左邊的圖與右邊的相比,物體的質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天平還會平衡嗎?

  你能根據質量的變化情況列出等式嗎?

  這又說明了什么?

  (等式的兩邊同時除以一個數,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

  你能自己寫一個等式,并把等式兩邊同時除以一個數,看看結果還是等式嗎?

  嘗試練習,匯報。

  有什么發現?兩邊同時除以0呢?為什么?

  指出:等式的兩邊同時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

  (4)歸納。

  通過對兩組圖的觀察,你認為等式又有什么性質呢?

  (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

  指出:這也是等式的性質。

  (5)完成練一練第1題。

  獨立完成填寫。

  X÷6×6和0.7x÷0.7化簡后應是多少?

  2、教學例6。

  (1)出示例6。

  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

  你能根據這個數量關系列出方程嗎?(40x=960)

  40、x、960各表示什么?

  應該怎樣解這個方程呢?小組討論。

  匯報討論結果。

  你怎樣想到方程兩邊都除以40的呢?

  這樣做的依據是什么?

  學生在書上完成,展示學生解題過程。

  40x=960

  解:40x÷40=960÷40

  X=24

  檢驗:40×24=960

  答:試驗田的寬是24米。

  如何檢驗?

  誰能說一說解這個方程,最關鍵是什么?

  (2)完成試一試。

  要使左邊只剩下x,應該怎么辦?

  獨立完成解答,集體核對。

  (3)完成練一練第2題。

  說說每題應該怎樣解,獨立解答。

  匯報解題過程,集體核對。

  二、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二第1題。

  獨立完成,小組交流。

  2、完成練習二第2題。

  每題中解方程時分別省略了什么?

  指出:我們在解答時,也可以應用這樣的方法。

  3、完成練習二第3題。

  獨立完成,展示作業,集體核對。

  4、完成練習二第4題。

  從圖中可以看出什么數量關系?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

  獨立完成。

  三、課堂總結

  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說說你得到的知識?

  在解方程時,關鍵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板書設計:

  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

  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

  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

  40x=960

  解:40x÷40=960÷40

  X=24

  檢驗:40×24=960

  答:試驗田的寬是24米。

  五年級數學等式的性質教學設計 篇8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4頁的例3、例4和試一試,完成練一練和練習一的第3~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2.使學生在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過程中,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培養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等式的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

  教學難點:

  會用等式的這一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3

  1.談話:我們已經認識了等式和方程,今天這節課,將繼續學習與等式、方程有關的知識。請同學們看這里的天平圖,你能根據圖意寫出一個等式嗎?

  提問:現在的天平是平衡的,如果將天平的一邊加上一個10克的砝碼,這時天平會怎樣?

  談話:現在天平恢復平衡了,你能在上面這個等式的基礎上,再寫一個等式表示現在天平兩邊物體質量的關系嗎?

  2.出示第二組天平圖,說說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是怎樣變化的,你能分別列出兩個等式嗎?

  3.出示第3、4組天平圖,提問:你能分別說說這兩組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各是怎樣變化的嗎?

  談話:怎樣用等式分別表示天平兩邊物體變化前的關系和變化后的關系?

  啟發:這兩組等式是怎樣變化的?她們的變化有什么共同特點?

  4.提問:剛才我們通過觀察天平圖,得到了兩個結論,你能用一句話合起來說一說嗎?

  5.做練一練的第1題

  二、教學例4

  1.出示例4的天平圖,你能根據天平兩邊物體質量相等關系列出方程嗎?

  2.講解:要求出方程中未知數的值,要先寫解,要注意把等號對齊。

  3.完成試一試

  4.完成練一練

  提問:解這里的方程時,分別怎樣做就可以使方程左邊只剩下x了。

  三、鞏固練習

  1.做練習一的第3題

  2.做練習一的第4題

  3.做練習一的第5題

  四、全課小結

  提問: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五、作業

  完成補充習題。

  板書設計:

  等式性質和解方程

  等式的性質解方程

  50=5050+10=50+10解:X+10=50

  x+a=50+a50+a-a=50+a-aX-10=50-10

  X=40

  檢驗:把x=40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兩邊是不是相等。40+10=50,x=40是正確的。

  五年級數學等式的性質教學設計 篇9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p4~P5例5~例6、P5試一試、練一練P6~P7練習一第6~8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質,即在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結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學生掌握利用相應的性質解一步計算的方程。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質,即在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結果仍然是等式。

  教學難點:

  使學生掌握利用相應的性質解一步計算的方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等式的性質

  1.前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等式的性質,誰還記得?

  2.在一個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學們猜想一下,如果在一個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數(除以一個數時0除外),所得結果還會是等式嗎?

  3.生自由猜想,指名說說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們就通過學習來驗證一下我們的猜想。

  二、教學例5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P4例5圖,并看圖填空。

  2.集體核對

  3.通過這些圖和算式,你有什么發現?

  X=202x=202

  3x3x3=603

  4.接下來,請大家在練習本上任意寫一個等式。請你將這個等式兩邊同時乘同一個數,計算并觀察一下,還是等式嗎?再將這個等式兩邊同時除以同一個數,還是等式嗎?能同時除以0嗎?

  5.通過剛才的活動,你又有什么發現?

  6.引導學生初步總結等式的性質(關于乘除的)乘或除以0行嗎?

  7.等式性質二

  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

  8.P5試一試

  (1)指名讀題

  (2)你是根據什么來填寫的?

  三、教學例6

  1.出示P5例6教學掛圖。

  指名讀題,同時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例6圖

  2.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

  3.根據題意怎樣列出方程?你是怎么想的?板書:40X=960

  4.在計算時,方程兩邊都要除以幾?為什么?

  五年級數學等式的性質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4、65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質。根據等式的性質進行等式變換。

  2、體會“猜想-驗證”的探究過程。

  3、感受等式的對稱美。

  教學重難點:

  等式性質的歸納總結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講故事:王財主家有一黃一灰兩頭懶驢。這天,他把每種貨物都平均分裝在袋子里,讓倆驢馱運。因為倆驢誰都不肯多馱一點,所以它倆只能馱得一樣重。黃驢說:“我挑一袋大米。”灰驢就說:“我挑兩袋土豆。”一袋大米的質量正好等于兩袋土豆的質量。

  為了方便,在課堂上用紅球代替大米,一個a克;用綠球代替土豆,一個b克;用橡皮代替花生,一塊m克;用膠帶代替黃豆,一個n克。

  得出等式a=2b。

  第二輪它倆可能會加挑什么貨物呢?

  二、探究新知

  1、探索“等式兩邊加上同一個數”、“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

  猜想:第二輪它倆可能會加挑什么物品呢?

  (都加挑一塊橡皮)

  此時它倆所挑物品的質量相比第一輪發生了什么變化?

  (都增加m克)

  分別變成了多么克?

  (黃驢變為a+m克,灰驢變為2b+m克。)

  驗證:倆驢所挑物品質量真的還一樣重嗎?在天平上擺擺看。

  (天平平衡)

  結論:都加挑一塊橡皮,倆驢所挑物品質量仍然一樣重。

  ......

  觀察這些等式,都是由等式a=2b變換得來的,你能對這5個等式變換進行分類嗎?

  (前三個都是在等式兩邊加上同一個數;后兩個都是在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

  這就是等式變換的2條規律:等式兩邊加上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小組內的其它猜測,先用式子表示,然后合規律的說出所運用的規律,不合規律的在天平上擺擺看。

  2、探索“等式兩邊減去同一個數”。

  思考并說理:等式兩邊減去同一個數,左右兩邊還相等嗎?

  (相等。天平左邊一個紅球和一塊橡皮,右邊兩個綠球和一塊橡皮,天平是平衡的。當兩邊都拿走一塊橡皮,天平還是平衡的。)

  相應的由哪個等式變換為哪個等式?

  (由a+m=2b+m變換為a=2b。)

  怎么變的?

  (兩邊都-m)

  ......

  觀察并思考:這些等式的變換,有什么共同點?

  (都是在等式兩邊送去同一個數)

  這就是等式變換的第3條規律,你能用一句話來總結嗎?

  學生總結:等式兩邊減去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總結等式性質1:等式兩邊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提示課題:這就是今天的學習內容“等式的性質”。

  3、探索“等式兩邊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

  思考并說理:等式兩邊除以同一個數,左右兩邊還相等嗎?

  (相等。天平左邊2個紅球,右邊4個綠球,天平是平衡的,當兩邊的數量變為二分之一時,天平還是平衡的。)

  相應地有哪個等式變換為哪個等式?

  (由2a=4b變換為a=2b)

  怎么變的?

  (兩邊都除以2)

  ......

  觀察并思考:這些等式的變換,有什么共同點?

  (都是在等式的兩邊除以同一個數)

  這就是等式變換的第4條規律,你能用一句話來總結嗎?

  學生總結:等式兩邊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為什么強調不為0?

  (因為0不能作除數)

  總結等式性質2: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或者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三、鞏固練習

  1、第66頁第5題

  2、對等式6x=8變換

  3、平衡天平上的變化。

  4、方程的變換。

  四、課堂反思

  1、等式的性質回顧

  2、本節課的感想。

  教學反思:

  本節課以故事導入,生動有趣,但講故事又不僅僅只是導入新課的作用。學生圍繞故事中的問題”第二輪它倆可能會加挑什么物品呢“展開猜測交流,從而引出對等式變換的猜測,學生把生活經驗和學習內容緊密地聯系起來,學習也變得更加容易。在教學”等式兩邊加同一個數“和”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時“采用了”猜想——驗證“這一獲知模式。也讓學生初步了解了這一模式。在教學”等式兩邊減去同一個數“和”等式兩邊除以同一個數“時,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交流空間,讓他們充分運用自己的學習經驗,動腦、動手,得出結論,并說出自己的判斷依據。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和說理能力。

【五年級數學等式的性質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等式的性質1教學設計02-07

等式到性質教學設計02-07

五年級數學《等式的性質》教學設計04-28

《等式的性質》五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設計04-28

人教課標版數學《等式的性質》教學設計范文04-29

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的教學設計01-31

人教版數學《小數的性質》的教學設計04-26

《等式1》的教學設計03-21

《等式與方程》的教學設計03-18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肃宁县| 武宁县| 嘉禾县| 禄劝| 利津县| 白朗县| 新丰县| 绥阳县| 通辽市| 罗源县| 绥宁县| 深水埗区| 东海县| 南宫市| 大洼县| 兴和县| 扎兰屯市| 乳山市| 正镶白旗| 昌图县| 丹凤县| 宜川县| 屏边| 肥乡县| 博湖县| 遂川县| 南漳县| 尤溪县| 南木林县| 镇安县| 洞口县| 龙门县| 东乡县| 西宁市| 荔浦县| 德清县| 昌平区| 凤冈县| 土默特左旗| 沐川县| 海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