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的繼承教學設計
[內容簡介]
在學生課前預習的基礎上,通過情境創設導入新課,引導學生圍繞材料理解文化的繼承性,分析傳統文化具有的相對穩定性和鮮明的民族性。解析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培養學生辯證對待傳統文化的能力。
[研究目的]
探索“情境問題”互動教學法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結合,激發學生熱愛、學習、繼承傳統文化的熱情,確立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
[教學目標]
了解傳統文化的繼承,理解傳統文化的特征,理解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XX年是奧運年。有一句口號是“世界給我16天,我給世界50XX年”。
奧運會對于中國而言不僅是中國第一次承辦奧運這一大型體育賽事,更是一次充分全面展示中國燦爛文明的大好機會。中國如何向世界人民展示50XX年的傳統文化和燦爛文明。目前從一個個奧運宣傳片中我們可以看到。
觀看奧運宣傳片剪輯:《中國印舞動的北京》。
(二)新課
一、什么是傳統文化
1.傳統文化的含義
學生活動:描述一下自己心目中的傳統文化。
活動總結、概念闡釋:
傳統文化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
學生活動:概念解析:
(1)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打上了歷史的烙印、帶有民族色彩
(2)保留在現實生活中──存在于現實生活中、滲透到各個領域
(3)具有相對穩定性
2.傳統文化的繼承
學生活動:自主合作探究成果展示。
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展示自己收集的傳統文化(分為四個方面,即傳統習俗、傳統建筑、傳統文藝、傳統思想),并簡要分析其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主要是在今天的變革與聯系)。
傳統節日:火把節(圖片配樂)——感受傳統習俗
齊背《旅夜書懷》、杜甫 《唐詩宋詞讀本》——感受傳統文藝
中國傳統建筑:故宮和蘇州園林——感受傳統建筑
徐州傳統文化介紹:(學生柳琴表演)
活動總結、教材梳理:
(1)傳統習俗的繼承
a.概念:傳統習俗是指在一定社會群體中約定俗成、世代相傳的風尚、禮節和習慣。
b.地位:傳統習俗,對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產生持久的影響,是傳統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傳統建筑的繼承
地位:(建筑是立體的文化,凝固的藝術)中國古代建筑以自己獨特的結構體系、優美的藝術造型、豐富的藝術裝飾,在世界建筑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并成為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
(3)傳統文藝的繼承
──文學藝術,被稱為民族精神的火炬。中國傳統文藝,以古代文學、傳統戲曲、傳統繪畫等為代表,具有悠久的歷史,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4)傳統思想的繼承
a.概念:包括在長期歷史積淀中形成的理論觀點、學術思想和道德觀念,
b.地位:是傳統文化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深刻影響。
觀看錄像:奧運宣傳片剪輯:中國傳統文化
思考:傳統文化的特征
二、正確對待傳統文化
學生概括傳統文化的特征:
1.傳統文化的特征
(1)相對穩定性
──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征,同時,它的具體內涵又能夠因時而變。
【傳統文化的繼承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繼承的房產如何過戶07-13
遺產繼承辦理程序和繼承證明書范本02-19
小鳥的教學設計04-09
《蠶絲》的教學設計04-03
《燈光》的教學設計06-12
趙州橋的教學設計04-23
《荷花》的教學設計03-03
房屋繼承證明書01-03
上天的螞蟻教學設計04-06
電流的磁場教學設計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