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教學設計方案

時間:2022-11-25 09:59:41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精選13篇)

  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圓滿進行,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闡明具體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企劃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精選13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材分析:

  課文圍繞一天,通過對具體的事例的描述,展示了人們珍惜時間,在一天里做出的成績,教育人們要珍惜時間,表達了母親對兒子的深切的關愛。

  教學目標: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理解“綠蔭如蓋”、“羞愧”、“饞涎欲滴”、“游手好閑”等詞語的意思。

  2、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課文內容,懂得珍惜時間,努力學習。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養成積累語言的習慣。

  教學重點:讀文體會:什么叫“失去的一天”?

  教學準備:師生收集有關珍惜時間的諺語、名言、詩歌、名人故事。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請同學們回想一下,昨天你是怎么過的?做了哪些事?想知道另一個小伙伴“佩佳”是怎么過一天的嗎?讓我們走進課文《失去的一天》看看吧!

  二、自讀課文,讀準讀順

  1、自由小聲地讀課文,勾畫出生字、新詞,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同桌相互檢查,讀勾畫出的生字、新詞,相互幫助。

  3、出示小黑板,檢查學生認讀本課生字、新詞的情況。綠蔭如蓋 佩佳 羞愧 饞涎欲滴 翻耕砌墻游 手好閑 麥茬地。

  4、分段抽讀課文,比一比哪位同學讀得更準確、更流暢。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讀課文。(正音)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說。(師生評議)

  四、質疑

  把讀課文時讀不懂的地方提出來。

  五、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語。

  2、熟讀課文,思考問題。

  第 二 課 時

  一、精讀課文,習得方法

  (一)讀課文,看看自己能讀懂哪些詞語的意思,把不明白的提出來共同探討。

  (二)全班交流匯報讀書收獲,教師相機指導學生研讀重點詞語。

  1、“游手好閑”

  ①、說說“游手好閑”的意思。

  ②、讀課文1~5段,勾畫出能夠回答佩佳在這一天里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的句子或詞語。

  板書:睡 坐 吃 嬉戲

  ③、小結:他這一天什么事也沒做,只是吃、睡、玩,這就叫“游手好閑”。(板書:游手好閑)

  ④、練習讀好這部分課文,通過讀來表現佩佳“游手好閑”。

  2、“羞愧”

  ①、說說“羞愧”的意思。

  ②、佩佳為什么羞愧得不敢看媽媽的眼睛?

  ③、課文還有一處描寫佩佳羞愧難過的心情,請用線勾畫出來。從“低下頭”這個動作你體會到什么?

  ④、媽媽是怎樣幫助佩佳認識自己的錯誤的?讀課文6~10段。通過媽媽帶他到不同的地方看到的不同景象,了解人們在這一天的工作成績。

  ⑤、讀這部分課文,讀出媽媽語重心長幫助孩子的語氣。

  ⑥、齊讀最后一段。“他想了想”,此時他會想些什么?

  ⑦、出示最后一段,學生試著補充出“……”省略的內容。

  二、拓展升華

  1、你知道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嗎?

  2、你有像佩佳這樣的“失去的一天”嗎?

  3、師生交流珍惜時間的名言、諺語、故事,課后利用資料辦一期班報。

  4、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財富,時間就是知識。希望同學們從小珍惜時間,利用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速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內容。

  2、能體味文中的美詞佳句,并說出其作用。

  3、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閱讀文章、概述內容的能力,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材分析】

  本文文質兼美,不僅讓讀者對相關的科學知識有所了解,而且也讓讀者得到了美的享受。在學習本文時,一是要著眼于對相關知識的了解,二是要讓學生感受語文的魅力。

  【教學設計】

  一、語言描繪導入(目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課件示有關蟈蟈圖片以及其他小動物的圖片,讓學生用優美的語言進行描繪。然后讓學生進行評價。后示文章中描寫蟈蟈的語句并出示目標并板書課題。

  課題:綠色蟈蟈。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綠色蟈蟈外表有哪些特征?

  2、作者主要寫了綠色蟈蟈的哪些習性?

  (以上要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學生自讀,小組討論發言,教師也可參與討論,并及時點撥指導。

  教師指導明確特征“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習性寫了蟈蟈的叫聲和食性。

  三、重點研讀,質疑問答,合作交流

  學生可再讀課文,并對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見解或疑問。教師也可引導學生學習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歡的美詞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擬人手法的運用等。

  學生依據問題組,自由質疑:

  1、你最喜歡文章中哪個段落?為什么?

  2、你最喜歡哪個詞語或哪個句子?為什么?

  在學生的討論研讀中相互補充,共享品味賞析的樂趣。教師可總結指導。

  也許有的同學喜歡“竊竊私語”、“津津有味”、“酷愛甜食”“毫不猶豫地都接受”這些擬人的寫法,給人以親切自然的形象生動的感受;也許有的同學喜歡“蟈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釣,它們之間從不爭吵”這擬人化的描寫,它親切自然,充滿了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

  在學生暢所欲言的基礎上,教師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文藝筆調生動;語言傳神形象;擬人貼切自然;比較突出特征。

  四、拓展延伸,應用反饋

  請同學們靈活運用本文的寫作特點(或語言生動,或運用擬人……等)說說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五、布置作業

  課外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

  【板書設計】

  綠色蟈蟈

  法布爾

  綠 特征:漂亮、嫩綠、苗條、勻稱

  色 擬人

  蟈 生動

  蟈 習性:叫聲—柔和,捕蟬—為食

  【教學反思】

  本文應重在對學生的語言方面的訓練,這樣可以讓學生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教學時,應把握文本,以朗讀、感悟、體驗為主,并進行一定的語言訓練,達到學習和運用相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話,它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作者通過這個故事,表達了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賣火柴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領悟作者基于現實合理想象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過新年嗎?為什么?

  學生交流。

  師小結:

  過新年時,我們可以穿新衣、吃美食、放鞭炮、看晚會,還可以收到親朋好友的祝福和壓歲錢。同學們是幸福的,幸運的。可是,在一百多年前的丹麥,有一位美麗可愛的小女孩卻在大年夜凍死在了街頭,相信大家對這個故事并不陌生,這就是安徒生的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這個故事。

  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1、通過預習課文,你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要說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2、故事中賣火柴的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

  板書:

  3、預習中,你遇到了哪些疑問呢?請提出來,我們一塊探究吧。

  (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

  4、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

  通過師生交談確定本節課解決問題的方法:

  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有感情朗讀、在腦海中浮現文中所描繪的畫面等。

  三、學習課文

  1、學習1~4自然段:

  ⑴ 現在就讓我們跟隨賣火柴的小女孩走進那個寒冷的大年夜!請同學們朗讀課文的1~4自然段,想一想:

  這是一個怎樣的小女孩?可以邊讀邊劃出感受深刻的句子。

  ⑵ 這是一個怎樣的小女孩呢?可以結合具體的語句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交流。

  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板書“寒冷”“饑餓”“沒快樂”“沒人愛”,并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⑶ 這一天,正是大年夜,新年的前一天,那可是全家團圓的日子啊!誰不想回家?可是小女孩她不敢啊!她不僅飽受著寒冷、饑餓的折磨,回到家爸爸還會打她,沒有一個人關心她、愛她,她的生活中沒有一個孩子應該有的快樂!我想,此時小女孩的悲慘可憐已經撥動了我們每個同學的心弦,誰想走上前安慰安慰她呀?

  大家都是有愛心的孩子。

  ⑷ 可是當時的小女孩幾乎凍僵了,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對她也是有好處的!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終于,寒冷促使她一次又一次的擦燃了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她所向往的一切。看板書,比較一下,你有什么發現呢?

  (火爐、烤鵝、圣誕樹、奶奶、寒冷、饑餓、沒快樂、沒人愛。)

  在現實生活中,可憐的小女孩飽受饑寒,沒有快樂,沒人關愛,于是,幾乎凍僵的她才會在對美好事物的向往中產生了一系列的幻覺。

  2、學習5~11自然段:

  ⑴ 讓我們先來看一看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的景象,誰來讀一讀?

  (課件出示相關語句。)

  我們都來讀一讀,想一想:

  此時如果你是那個小女孩,你會有什么樣的感受?

  你有什么樣的感受?

  (幸福、快樂、暖和、溫暖。)

  你能把小女孩的感受讀出來嗎?自己試著讀一讀,指名讀,齊讀。

  ⑵ 可是,火柴滅了,殘酷的現實仍舊擺在了小女孩的面前。

  出示句子:

  自己試著讀一讀,此時小女孩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

  小女孩仿佛從美妙的幸福的天堂跌到了地獄的深淵,巨大的反差帶給她的是更大的失望與痛苦。你能把小女孩的心情變化讀出來嗎?指名讀,齊讀。

  ⑶ 暖烘烘的大火爐讓小女孩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溫暖,于是,她不由得第二次、第三次擦燃了火柴,在火光中走來了香噴噴的烤鵝、出現了漂亮的圣誕樹,誰來讀一讀這些美好的景象?(出示圖片)愿意讀的一塊讀。

  ⑷ 多么美好的一切!然而,伴隨著火柴的熄滅,這一切又瞬間消失了。小女孩太知道這種幸福感受的轉瞬即逝了,所以當唯一疼愛她的奶奶在亮光中出現時,她是怎么說的?指名讀。

  (出示句子。)

  再讀一讀,想:

  從小女孩的喊叫中,你能感受到小女孩此時是怎樣的心情?

  四個鮮明的感嘆號,一聲聲的呼喊,告訴我們小女孩此時的渴望、迫切。帶著這樣的心情呼喊一下奶奶吧!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⑸ 她多么渴望把奶奶留住啊!于是她趕緊擦著了整把火柴,這時,她又看到了什么?請同學們讀一讀第11自然段。

  小女孩又看到了什么?

  “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學習目標

  1.認識“翻、澆”等8個生字,會寫“拉、把”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收獲。

  3.愿意做一個愛勞動的好孩子。

  課前準備

  教學課件,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時間:2課時。

  第 一 課 時

  聲像引入

  邊放動畫課件(或投影)邊講述:很久以前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老山羊請小白兔和小灰兔來幫他收白菜,勞動結束后,小灰兔把老山羊送給他的一車白菜送回家,]小白兔只向老山羊要了一些菜子拿回家,可到了后來,運回一大車白菜的小灰兔沒有白菜吃了,而只拿回一些菜子的小白兔卻有吃不完的白菜,這是為什么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26課《小白兔和小灰兔》。(板書課題)

  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教師范讀全文。

  2.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自讀課文,在要求會認的生字下做上記號,多讀幾遍。

  3.小組合作朗讀課文,找出與課文內容相吻合的插圖。

  4.指名試讀課文,大家評議、糾正。

  5.小伙伴或小組合作互查生字認識情況。

  a.交流自己會認的字,并說說識記的方法。

  b.你最喜歡和哪個生字娃娃交朋友?為什么?(字詞練習)

  如:我最喜歡和“種”交朋友,因為我喜歡種花、種草。

  6.鞏固識字。

  a.抽讀,快速識記。

  b.看字卡說詞語。

  7.在不同的語境中鞏固生字。(詞語順序可隨意安排)

  翻土 澆水 澆花 施肥 肥胖 饑餓 時候 等候 挑水 擔菜

  拉力 拉開 把門 把手 送給 發給 活動 種花 吃飯 吃驚

  寫字

  1.觀察“我會寫”中生字的結構。

  如:拉,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2.你找到每個字關鍵筆畫的位置了嗎?和身邊的小伙伴說說吧!

  3.重點指導“拉”“把”的寫法。

  指導寫好“扌”:橫要往右上斜,豎鉤要寫在橫的右邊,提的傾斜要大一點,不要寫平了。

  4.學生描紅、練寫。

  第 二 課 時

  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1.在讀通句子的基礎上,讀出感情來,邊讀邊體會內容,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請幾個孩子朗讀全文,大家評議。(儀態是否得體,聲音是否響亮,字音是否準確,情感是否到位)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學習內容:

  新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40-41頁《回家路上》。

  學習目標:

  1、結合小動物回家的具體情境,發展提取信息、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2-5的乘法口訣,能比較熟練地用口訣進行計算。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初步的應用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

  鞏固學過的乘法口訣。

  難點:

  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課 型:

  新授課(計算教學)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師:同學們,我們每天都放學回家,你注意過自己回家路上的情境嗎?其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你瞧,老師把動物學校放學路上的情境給拍下來了。

  課件出示:教材第40頁情景圖。

  師:說說你從圖中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可能會說:

  樹上有3組小鳥,每組有5只。

  地上有2組花,每組有5朵。

  橋上有2組小狐貍,每組有6只。

  有6組小猴子,每組有2只。

  ……

  師:只要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我們的生活周圍存在著許多數學信息。

  (二)自主探究

  1.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師:從這些數學信息中,你發現了什么數學問題?該怎樣解決?在小組里交流,然后咱們再匯報每個小組的問題,讓不同小組的同學進行解答。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整理各自發現的問題,在同組內解決問題。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組織交流,梳理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共同解決。

  學生可能提出的數學問題有:

  一共有多少朵花?2x5=10(朵)

  一共有多少只小鳥?3x5=15(只)

  船上一共有多少只小貓?4x4=16(只)

  ……

  在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時,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如:船上一共有多少只小貓?

  重點引導學生弄清船上的小貓有4排,每排有4只,所以是4+4+4+4=16(只)。也可以理解成4個4,用乘法計算4X4=16(只)。

  2.說一說,算式2x6=12可以解決什么問題?

  師:誰能告訴老師“算式2x6=12”可以解決這幅圖中的哪些問題呢?

  生1:每組有2只猴子,6組一共有多少只猴子?可以用這個算式解決。

  生2:橋上每隊有6只小狐貍,2隊一共有多少只小狐貍?可以用這個算式解決。 ……

  只要學生說得合情合理就給予肯定,鼓勵學生大膽發言。

  (三)總結提升

  師:通過這節課的練習,你覺得自己在哪方面進步了?

  作業布置: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回家路上 數學信息 提出問題 解決問題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根據剛入學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年段訓練的重點,在教學本課時,要教學生認識11個生字,

  會寫4個漢字,了解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

  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和聯系朗讀。及理解詩意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頭飾、圖畫、膠水(或磁石)。

  教學過程:

  總()電()

  一、誦讀兒歌,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從開學到現在,我們學過不少兒歌,讓我們一起來背誦其中的一首: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這首兒歌是個謎語,誰知道謎底?

  2、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謎語詩,學完課文,你們一定能猜出謎底。

  由學生已知的謎語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學習課文,同時又為本課猜出謎底作了鋪墊。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認讀生字

  多媒體課件映出山水畫,引導學生引導整體觀察圖畫,再由遠到近地觀察,說說圖上畫了些什么。然后教師播放優雅的古典音樂,范讀課文,讓學生很快進入古詩描繪的優美的情境中。

  方法多樣,學習生字。首先,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遇上不認識的字就請拼音朋友幫忙拼一拼,多讀幾遍。畫教學設計教學實錄

  在此基礎上,用同位互讀,抽卡片讀,開火車讀等多種方法鞏固讀音。最后來一個拼字游戲,四人小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這首詩,比一比,哪個小組又快又好。既鞏固了生字的認讀,又活躍了課堂的氣氛。

  三、誦讀古詩,展開想象,體會感情

  這一步是教學的重點,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及動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描繪的美好畫面,感受畫的美,語言文字的美。

  學生自由讀詩,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行多讀幾遍,并讀給同位聽,這里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興趣盎然地讀詩。

  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調整教法,學生喜歡讀哪一句,就指導學生讀好哪一句。導讀方法如下:

  遠看山有色,多媒體課件演示山的分解圖片,師描繪遠山:遠遠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連綿起伏,多美呀!誰能把這行詩讀得很美呢?

  近聽水無聲,演示水的分解圖片,師述,嘩嘩的流水從山間流出,請一位同學上臺來聽流水的聲音,其他同學把耳朵貼在書上聽一聽,能聽到流水的聲音嗎?為什么?(畫上的水)。那么,這一行該怎么讀呢?

  春去花還在,演示花分解圖片,師述,春天到了,百花盛開,現在春天過去了,花怎么還在開放呢?(畫上的花)。

  誰能把這一句讀好呢?

  人來鳥不驚,演示鳥的分解圖片,師述,枝頭上站著一只可愛的小鳥,咱們來跟它打個招呼吧。請一個同學上來,和下面的同學一起說:嗨,小鳥,你好呀!哎呀,小鳥不理我們,這是怎么回事呀?(畫上的鳥)。誰會讀這行詩?

  指導學生把整首詩連起來讀好。指名讀,齊讀,看圖讀,引讀。此時,讓學生猜出謎底:畫。

  引導學生再來欣賞一下這幅美麗的畫,多媒體課件展示整幅畫,配樂,學生邊看圖邊吟誦,還可請學生上臺來當小詩人表演這首詩。最后熟讀成誦。背誦時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山、水、花、鳥來背。

  四、趣味練習,書寫生字,課外延伸

  畫教學設計教學實錄

  1、找朋友游戲,把我會說中的六對反義詞做成頭飾給學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樂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戲,找到了朋友就用頭飾上的詞說一兩句話。

  2、指導書寫人、火、文、六

  回家請爸爸媽媽猜今天學的謎語,如果猜對了,就畫一幅美麗的山水畫送給他們作為獎勵,并和爸爸媽媽一起找謎語,課間玩謎語競猜游戲。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什么是密鋪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學會設計簡單的密鋪圖案。

  3、經歷密鋪認識過程,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密鋪圖案的美感,培養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密鋪的含義及知道哪些平面圖形能單獨密鋪。

  教學過程

  一、 情節設計:

  出示俄羅斯方塊的動態圖,引出密鋪。

  觀察圖片,感知密鋪

  1.同學們,生活中有很多奇妙而美麗的圖案,它們都是由一種或幾種平面圖形拼成的。請大家欣賞。(課件出示五幅圖案)

  2.你能按照一定的標準把它們分分類嗎?先獨立思考 想好的同學同桌之間議一議。

  3.你認為什么是密鋪?

  二、自主探究、發現交流

  1.質疑牽引、激起興趣。

  師:老師還帶來了一組圖形大家熟悉的圖形。(課件出示圓形、正三角形、長方形、梯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如果只用一種圖形,你們猜猜看下面的哪些圖形可以進行密鋪呢?

  2.鼓勵猜測、大膽想象。

  師:誰愿意發揮你的想象力,大膽的猜測一下?“

  學生大膽的發表各種猜測。

  3.動手操作、實踐驗證。

  師:剛才大家各抒己見,發表了自己的觀點。那么這些猜測都對嗎?就讓我們一起來動手來操作驗證吧。

  學生以小組分工合作,操作課件中的各種圖形分別進行拼鋪,并把結果在小組內互相交流。

  驗證好的同學,可以把你的觀點合同組的同學一起交流。

  4.匯報結果、展示交流。

  師:哪個小組愿意展示你們驗證的結果。展示學生有代表性的平鋪作品,并讓學生匯報交流。

  生1:我們發現正三角形、長方形、梯形、正六邊形可以進行密鋪。

  生2:圓形和正五邊形不能進行密鋪。

  對于他的驗證結果,你們有什么想說的嗎?贊成他的觀點嗎?

  5.小結歸納、得出結論。

  師:老師也很贊成你們的觀點。從大家拼擺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出,在這組圖形中,正三角形、長方形、梯形、正六邊形可以進行密鋪。圓形和正五邊形不能進行密鋪。

  三、綜合運用、創作設計。

  1.談話牽引、激起激趣。

  師:剛才我們欣賞了密鋪,探索了密鋪,接下來就讓我們動手創作美麗的圖案吧?

  2.動手實踐、自由創作。

  “咱們比一比看誰的設計更美觀、更新穎、更富有想象力。”

  學生動手設計,同組互相欣賞,說說自己的創作感受。

  3.展示欣賞、交流感受。

  師:誰愿意向大家展示你的作品、說一說創作的感受。

  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如下:說說你的作品吧。

  四、擴展提高、課外延伸。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材簡析:

  《蘭蘭過橋》講述了爺爺帶著蘭蘭走過兩座神奇的現代化的橋的故事。課文內容淺顯,生動活潑,時代感強,富有情趣,可以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和創造空間,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

  教學設計:

  本課的教學設計,強調以讀、說、議、想為主線,并以電教媒體貫穿始終,使學生在精讀中感知,在說議中感悟,在想象中創造。學生既增長知識,又提高能力。

  教學過程:

  一、抓住題眼,激情引趣

  1、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說一說:“你都見過什么樣子的橋?”

  2、借助電教媒體,讓學生認識形狀各異的橋,知道橋是架在水上供人們通行的。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認知,又緊扣課題,從而引出本課橋的特點——神奇、美麗。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在學習課文之前應把課文讀得由通順到流利再到感知課文,因此我便借助電教媒體出示自學要求。

  (1)借助拼音讀通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

  (2)再讀課文,劃出生字詞。

  (3)自由讀生字詞,不會讀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逐步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

  三、重點詞句精讀、美讀,激發情感

  1、在學生完成自學后,我便請大家再讀課文,想一想,畫一畫,把你認為最能表現橋神奇的句子畫下來,再展開想象用心體會。

  2、當孩子們紛紛舉手回答時,我又一次借助電教媒體演示出在潛水橋中看到的水中畫面及句子:“它是用特別結實的玻璃磚造的,就像一幢長長的房子”,“透過玻璃看見大大小小的魚游來游去,各種各樣的船只從橋頂上駛過來劃過去”,從視覺上激發了學生愉悅、豐富的情感,學生便情不自禁得美美地讀起來。

  四、在說議中感悟

  1、小組交流,談談認識。

  讓學生在小組中把自己最感興趣的橋的特征和性能說一說。

  2、代表發言,全班評議。

  讓學生代表扮演橋梁專家,并利用多媒體課件,把自己最感興趣的橋的知識介紹

  給大家。學生既學得有情趣,又拓展了課外知識。

  3、激發情感,認識升華。

  看到這么神奇的橋,你會想些什么呢?

  五、在想象中創造

  1、蘭蘭過的這兩座橋多神奇啊!它們都是橋梁專家根據人們的需要精心設計的,

  你們長大了假如也做了橋梁專家,你會給大家設計一些什么橋呢?

  2、任由學生想象,利用手中的“神筆”在電教媒體中描繪出心中的橋。這樣既

  打開了學生的科學幻想之門,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3、最后,我和學生們利用電教媒體評選出“最佳作品”。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教材分析:

  《水的浮力》是全日制聾校實驗教材《自然常識》第四冊第4課。本課在學生認識了沉和浮的現象之后,指導學生學習有關水的浮力的知識;從能力培養來看,屬于“實驗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的系列。

  三維目標:

  1.能用實驗的方法比較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能對物體的浮沉提出假設和猜想,并通過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和猜想;了解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應用。

  2.培養學生實驗能力、細致觀察能力、歸納概括能力以及合作意識、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在水中浮著物體都受到水的浮力。

  教學難點:

  實驗:浮在水面的物體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課前準備:

  1、分組實驗材料:水槽、泡沫塑料、橡皮、鐵釘、鑰匙、積木、彈簧秤、皮筋、空塑料瓶、鐵塊、橡皮泥等。

  2.ppt動畫出示各種水的浮力應用圖片。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引入。

  2、出示課件,學生觀察,說說觀察到了什么?

  3、教師演示浮、沉的圖片 引出:浮 沉

  4、學會手語“浮、沉”。

  二、科學實驗、探究新知

  1、引導做實驗1,研究物體放入水中的沉浮情況

  (1)請學生出示自己準備的材料,并介紹。

  (2)實驗前要求:請同學們把材料一個一個輕輕地放入水中,一邊做一邊把實驗結果添在實驗記錄表里,實驗完畢把手中的材料分類。

  (3)學生分組實驗,記錄實驗結果(教師巡回指導)。

  (4)匯報實驗結果。

  (5)小組討論在生活中哪些物體會浮在水面上,哪些物體會下沉?

  (6)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2、做實驗2,研究浮在水面的物體受到水的浮力:

  (1)小組討論:設計實驗來研究泡沫塑料為什么浮在水面上。

  (2)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a、將泡沫塑料放入水中,反復輕按,感受手有什么感覺?

  b、將泡沫塑料等壓到水底,手一松,有什么現象發生?

  (3)匯報實驗結果。

  (4)交流討論:手的感覺及泡沫塑料等被壓入水底又浮上來的現象說明了什么問題?

  (5)小結:浮在水面的物體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這種力叫浮力。(板書課題:水的浮力)

  三、作業P13的學說話。

  1、課件顯示。

  2、學生思考后回答問題。

  四、小結

  在水中的物體,有的會浮在水面上;有的會沉在水低。浮在水面上的物體都收到水的浮力。

  五、拓展思考

  用彈簧秤分別稱物體在水中和空氣中的重量,有什么發現?

  板書設計:

  水的浮力

  浮

  沉

  浮力

  教學設計方案 篇10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帶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領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學習作者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教學重點】

  感受山雨的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及大自然的喜愛,同時感受語言的優美。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跟隨著作者,訪問了“山里的朋友”,感受到了人與自然的那種親切的感情。今天,就讓我們隨著這篇課文,一起去體味那山雨的無窮韻味吧!

  2、板書課題:山雨。

  二、初步感知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

  2、解決課文中出現的詞語,劃出優美的句子。

  3、這篇文章是按什么順序寫的?簡單地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給課文分段。

  (雨起、雨中、雨后。)

  4、作者為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在這里他觀察到了什么?又傾聽到了什么呢?找到有關的句子劃下來。

  三、精讀感悟

  1、他觀察到了什么?又傾聽到了什么呢?

  (先是聽見山雨的聲音,接著看到山雨改變了山林的顏色。)

  2、我們先隨著作者去感悟山雨的音韻美。找出寫山雨聲音的句子,讀一讀,劃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⑴沙啦啦,沙啦啦──

  ⑵像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將雨聲比作“無字的歌謠”,從這奇特的想象中表達作者對山雨的無比喜愛。)

  ⑶雨聲里,山中的每一塊巖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

  (作者把巖石、樹葉、綠草比作琴鍵。)

  ⑷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著幻想的色彩。

  (作者將灑落的雨絲比作“輕捷柔軟的手指”,把雨聲比作“優雅的小曲”。)

  3、山雨動聽的音樂帶給我們無限的遐想,而它的綠更是難以忘卻的美。讀讀這些寫雨色彩的句子,你體會到了什么?

  ⑴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綠之中,綠得耀眼,綠得透明。

  (這里實寫雨的色彩──綠,給人清新的感覺。)

  ⑵這清新的綠色仿佛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

  (這是作者對雨色的想象。)

  4、有感情的朗讀。

  四、小結

  作者以獨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聯想、清新的筆調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有聲有色的山林雨景圖,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那份濃濃的喜愛之情。

  教學設計方案 篇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習介紹游戲的方法,能把介紹的內容說清楚、完整。

  2、培養學生的傾聽與交流的能力。

  3、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接受美的熏陶,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

  4、 契合學生的心靈,引起他們的共鳴,讓童年的游戲成為學生最美好的回憶。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清楚、完整的介紹童年游戲的玩兒法和過程。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清楚、完整的介紹童年游戲的玩兒法和過程。

  教學準備:

  文中掛圖的課件、關于玩的一些圖片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又到了單元輕松說話的時間了,猜想一下我們今天說的話題是什么?對!我們所學的第二單元內容是圍繞“童年游戲”來編排的。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和冰心奶奶一起回味了她小時候難忘的吹肥皂泡兒的時光;和小朋友們一起體會了蕩秋千、捉魚、打雪仗的快樂。那么你們的童年都玩過什么類型的游戲呢?是不是也像書上的小朋友一樣蕩秋千、打雪仗呢?那么接下來請幾位同學講講他們童年的游戲,把他們的快樂也分享給我們。一份快樂分享給大家,就會變成許多快樂!同學們說好不好呢?

  這節課我們就來說一說自己喜歡的童年游戲。(板書課題)

  二、閱讀提示,明確要求

  1、自由讀書第59頁提示,邊讀邊想:本次說話的內容及要求。

  2、指名讀提示。

  3、匯報交流本次說話的內容、要求。(生匯報,師板書)

  三、你說我說大家一起說

  1、小組內每個同學按要求向組內成員訴說自己童年的游戲,并推選代表在全班交流。

  2、(教師說明本次要評定的獎項“最佳故事獎”)各組代表上臺說,其他同學傾聽評議。

  3、評獎。把掌聲送給他們,同時也送給認真傾聽的你。

  四、擴展訓練

  1、師:剛才大家聽到了許多自己喜歡的游戲,你想把剛才聽到的記住嗎?大家想把這些講給我們的父母、小伙伴們聽嗎?那該如何介紹呢?這次表演我們也同樣設有“最佳表演獎”,加油啊!

  2、情景模擬練習。

  3、好了,經過10分鐘的練習,有誰愿意上前面來表演一下?(指名表演,表演后評價)

  4、綜合評價,評出“最佳表演獎”。

  五、總結交流

  1、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想對獲獎的同學說點什么?

  2、師:同學們,快樂的四十分鐘馬上就要過去了,最后讓我們在歌聲中結束我們的音樂課好嗎?這次活動,同學們表現得積極踴躍,你們知道的真多!老師也發現有很多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看出你們平時就喜歡讀書,相信這種好習慣會伴你們成長,成才!老師希望你們能保持這份學習的積極性,在未來做的更好。加油!

  教學設計方案 篇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分數的產生,理解分數的意義,特別是理解單位“1”、分子、分母的意義,學會用分數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培養學生動手操能力和概括能力。

  3、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主動參與,在操作體驗中,激發學習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分數的意義,正確認識單位“1”。

  教學難點:

  單位“1”概念的建立。

  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圖片,電子白板。

  學法指導:

  引導學生 自學、帶著問題學,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活動一: 復習導入

  1、提問:

  (1)把2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的幾個??

  (2)把1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的幾個?(每人分得這個蘋果的 2/ 1)?

  活動二:

  1、關于分數,你知道了分數哪些知識?分數是怎樣產生的呢?能說出幾個簡單的分數嗎?

  2、關于分數,你還想知道什么?

  設計意圖: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為建立單位“1”打下基礎。

  活動三:

  探究單位“1”是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的分數

  初步得出: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我們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活動四:探究單位“1”是許多物體的一個整體。

  引導學生說出:原來是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看作一個整體,現在是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

  練習:舉例,然后說出各個例子中的單位“1”。

  設計意圖:把單位“1”從一個物體過渡到一個整體,初步建立單位“1”概念。

  小結:單位“1”可以指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指由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能說說我們生活中哪些物體可以看作單位“1”?

  設計意圖:進一步認識單位“1”,使學生理解單位“1”,不僅可以是一個物體,許多物體也可以看成單位“1”。為充分理解分數的意義基礎。

  練習

  活動五:歸納分數的意義

  ⑴我們學到這里大家能說說什么叫做分數?(同學試著說說)

  ⑵讀讀書上是怎么說的?

  ⑶課件出示分數的意義:讓學生再讀一遍。

  ⒎認識分數的各部分名稱

  同桌同學說分數,說名稱。

  活動六:鞏固應用?? 拓展練習?? 思考題

  ?課件出示

  (五)總結全課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知道了什么?

  板書設計:

  分數的產生和意義

  分數的產生? 生活的需要

  分數的意義

  1/4? 3/4

  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都可以用分數表示。

  教學設計方案 篇13

  一、教學目標:

  1、欣賞由鞋生發的各種奇思妙想的聯想作品。

  2、引導學生將鞋的形象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碰撞產生聯想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3、通過啟發聯想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欣賞鞋的聯想圖片,從中了解鞋的聯想方法。

  難點:根據鞋的特點進行巧妙聯想并創作。

  三、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攝像機、鞋子實物、范作、小獎品若干。

  學具:水彩筆或蠟筆,勾線筆一支,畫紙。

  四、教學過程:

  動畫欣賞

  師:老師今天帶來了一個神秘的朋友,你們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呀?(學生語:想) 師:好,那么請大家帶著老師的問題欣賞視頻。

  師:耐克換了幾次衣服?

  師:大家看,老師把耐克請到了我們的課堂(師出示圖片),大家看這是耐克嗎?(學生回答并說說原因)

  師:耐克知道要來我們這做客,特意請設計師喬裝打扮了一番,所以就變成了這個樣子了,大家覺得可愛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鞋的聯想。

  講授新課:

  1、說一說:

  同學們說說你腳上的鞋子吧!

  2、看一看、想一想

  師:老師還收集了許多各具特色的鞋,你們想看嗎?好,那請你們帶著問題來欣賞。

  設計師是根據哪些部位進行聯想的?

  1)鞋跟

  2)鞋幫

  3)鞋底

  設計師在設計鞋的時候都用了那些方法?

  1)添加法

  2)夸張法

  3)變形法

  4)組合法

  3、找一找:

  老師這有些鞋子走丟了,你們幫幫他們找到自己的主人吧!

  自由想像,強化思維

  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像你就是一雙鞋子,跟著老師飛上藍天,你能想到什么? 又穿過森林走上馬路?

  師:看了這么多充滿智慧和聯想的鞋,老師不禁感嘆這些設計師的想像力實在是太豐富了,鞋子耐克今天要請大家幫他完成一個心愿,大家看!師出示多媒體。請生讀讀他的愿望。

  五、學生作業,教師巡回指導:

  師:(媒體播放音樂,鼓勵學生想像,可以相互協作共同完成作品,教師參與生創作活動,并給予肯定)

  六、展示與評價:

  師:這些充滿想像力的鞋子已經掛滿了黑板,我估計鞋子都不認識自己了,這個舞會你覺得誰會是最亮眼的?說說原因。(學生評價,從兩個方面,一個是怎樣聯想的,一個是用了什么方法)

  七、總結與拓展:

  著名詩人但丁曾經說過:“聯想是杰出的藝術本領,任何一個無聊的想象都要比模仿好的多,想象是藝術飛翔最美的翅膀”。

  生活中我們用眼睛去觀察,用心去思考,用耳朵去傾聽,這就是聯想。課后請同學們發揮你們的想象力,制作出別具一格,千姿百態的圣誕禮物吧。

【教學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教學項目設計方案11-15

教學設計方案06-17

教學設計方案01-21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范文教學設計方案參考11-17

匆匆的教學設計方案03-08

《春》的教學設計方案03-14

荷花的教學設計方案03-14

《溫度》教學設計方案03-15

母雞的教學設計方案03-15

《練習》教學設計方案03-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拉萨市| 海阳市| 许昌市| 九龙坡区| 黄平县| 新龙县| 南涧| 新乡县| 长海县| 宝鸡市| 仙游县| 信阳市| 昌吉市| 介休市| 新巴尔虎左旗| 南岸区| 富宁县| 富顺县| 西贡区| 尼勒克县| 顺义区| 电白县| 确山县| 平江县| 六安市| 辽阳县| 龙岩市| 扬州市| 海淀区| 卓尼县| 蒲江县| 东至县| 广河县| 洞头县| 黔南| 金川县| 徐州市| 宜宾县| 崇礼县| 宜良县| 清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