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青石》教學設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青石》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青石》教學設計 1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理解課文內容。
(二)能力訓練點
分清課文的主次;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理解小青石對生活的理想,受到為他人服務的思想教育。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難點
1.體會課文中哪些是主要內容,哪些是次要內容。
2.理解小青石對生活的理解,對學生進行為大眾服務的思想教育。
(二)解決辦法
1.自讀課文,體會課文中哪部分是主要內容,哪部分是次要內容。
2.通過小組交流討論,結合思考題理解小青石對生活的理想,對學生進行為大眾服務的思想教育。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一)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生詞。
(二)結合導讀和思考題默讀課文,看看讀懂了什么,并找出不懂的問題。
(三)小組討論、交流。
(四)全班匯報、交流。
(五)學生默讀,體會課文的哪部分是主要內容?
(六)學生總結中心思想,并談談學了這篇課文所受到的啟示。
(七)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教具準備
投影儀。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兩塊被山水沖到岸灘的小石頭,有著不同的理想,他們各自的理想是什么呢?后來,小青石的理想有什么變化?讀了這篇童話,你就知道了。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小青石》。板書:20 小青石
(二)齊讀課題
(三)自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不理解的詞或聯系上下文理解。
(四)指名學生連讀課文(糾正讀錯的字音)
(五)自讀課文
思考題:(用投影出示)
1.起初小青石和小黑石的理想各是什么?后來小青石的理想有什么變化?
2.從課文中找出寫小青石覺得快樂的句子,用“——”畫出來。
(六)匯報、交流以上思考題
學生應匯報出:起初小青石和小黑石對安靜、舒適的生活有截然不同的態度。小青石對平靜、安適的生活“不習慣”,而且“過厭了”,希望到外面世界走一走,到大都市去,像水晶和瑪瑙一樣,成為發簪和紐扣,各處往來,見識種種事物,過著有趣的生活。小黑石對自己的生活感到滿意,它安于現狀。
小青石覺得快樂的句子是:小青石得意地想:“我就要到都市里去了!可能和老朋友水晶、瑪瑙碰頭吧。我將成為發簪還是紐扣呢?不管成為哪一樣,總比悶在岸灘上強!喂!快些把我鏟起來吧!”一會兒,小車動起來了。小青石滿腔歡喜,并不嫌顛簸得難受,反而覺得異樣的舒服。小青石看見許多許人的腳,它覺得非常快樂。它和同伴一起支撐著大眾的腳。它不再羨慕水晶和瑪瑙了。它想:“這樣才是最有意義的生活”。“小黑石說的話原也確切,我們石塊的性質是天生穩定不動的。不過,要像我這樣穩定不動,生活才有意義!”
(七)默讀課文
給課文分段,考慮各段內容分別是什么?(教師巡回了解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八)小組交流分段、概括各段內容情況
(九)全班匯報、交流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被山水沖到岸灘上的一塊小青石和一塊小黑石過著平靜、安適的生活。
第二段(從“一天”到“一會兒竟睡著了”)講小青石和小黑石對平靜、安適的生活截然相反的態度。
第三段(從“幾天以后”到“反而覺得異樣的舒服”)寫幾天之后,小青石被工人運到都市,為自己的理想將要實現感到興奮、歡喜。
第四段(從“第三天早上”到“不曉得怎樣才好”)講小青石到都市后,被制成混凝土,鋪在馬路上,小青石被徹底改變了面貌,它一時鬧不清這是怎么回事。
第五段(從“一年又一年”到全文結束)講小青石為自己能成為讓人們走的道路,成為為大眾服務的無數石塊中的一塊,感到快樂和自豪。它認為“這樣才是最有意義的生活”。
(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十一)學生質疑
提出不懂的問題,匯報交流(這節課能解決的在這節課解決,實在不能解決的第二課時邊理解課文邊解決)。
第二課時
(一)默讀課文
思考題:(投影出示)
1.你認為這篇課文中哪部分是主要內容?(突出本單元訓練重點)
2.小青石認為什么是最有意義的生活?(滲透中心思想)
3.你都讀懂了什么?(充分理解課文內容)
(二)小組討論以上思考題
(三)全班匯報、交流
在交流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啟發學生積極動腦思維,一個問題必要時找幾名學生回答,學生實在答不準的,教師要給予引導。應交流出以下內容:
第四段和第五段是課文的主要內容。
小青石認為:自己能夠成為讓一切人走的道路,成為為大眾服務的無數石塊中的一塊,這才是最有意義的生活。你讀懂了什么?這一題要求學生回答出以下幾點:
1.工人把小青石鏟去干什么?
工人把小青石鏟去,運到都市,小青石被制成了混凝土,鋪在馬路上。
2.小青石在沒成為混凝土時是什么樣的心情?在成為混凝土的過程中,思想感情發生了哪些變化?用課文中的語句回答。
小青石在沒有成為混凝土時說:“這樣的生活,我過厭了”,“老是停留在這里真悶得要死了”。后來實現了到都市里去的想法,小青石很“得意”,覺得“總比悶在岸灘上強”。在小車里也是“滿腔歡喜,并不嫌顛簸得難受,反而覺得異樣的舒服。”接著被翻來覆去地攪拌,它“頭昏腦脹”,“生氣”了;接著被鋪在道路上,透不出一絲氣,“只得悶聲不響”;接著完全改變了模樣,已經成為混凝土的一部分,“它好像失去了什么似的,不曉得怎樣才好。”后來,小青石“看見了許多許多人的腳,”它的思想又變了,“它覺得非常快樂。”“這才是最有意義的`生活”。
3.為什么小青石有這樣的思想感情上的變化?為什么小青石覺得非常快樂?
因為小青石最初對自身的價值,存在不切實際的幻想,后來它拋棄了幻想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認為支持大眾的腳,是最有意義的生活。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所以,它覺得非常快樂。
板書:支持大眾的腳
最有意義的生活
(四)總結中心思想(讓學生自己總結)
通過講述小青石的生活經歷,闡明默默無聞地為人民服務,是最有意義的生活。
(五)談談讀了這篇文章后,受到了哪些啟示
不論做什么事,只要是為人民服務就應感到快樂,就是最有意義的生活。要找準自己的位置,實現自身的價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六)分角色朗讀課文
深入體會小青石思想感情的變化,理解小青石對生活的理想。
七、布置作業
1.感情朗讀課文。
2.預習讀寫例話《分清課文的主次》。要求:在預習本上寫出《分清課文的主次》這篇讀寫例話中各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八、板書設計
20 小青石——支持大眾的腳——最有意義的生活
《小青石》教學設計 2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通過講小青石的生活經歷,形象地闡明了生活的意義:默默無聞地為大眾服務,才是最有意義的事。
教學要求:
理解課文內容,受到為他人服務的思想教育。練習分清課文的主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小青石對生活的理想。
教學難點:
練習分清課文主次。
教學構想:
揭示學習內容及自學要求,組織組織學生討論交流,理解小青石對生活的理想,練習分清課文主次。
教學準備:
寫有自學思考題的小黑板。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習過程:
一、檢查預習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然后評議,糾正讀得不正確的地方。
2、按照預習要求檢查預習情況。
⑴起初小青石和小黑石的理想各是什么?
⑵后來小青石的理想有什么變化?
⑶課文中哪些地方描寫了小青石的快樂?找出小青石覺得快樂的句子讀一讀。
二、初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給課文分段,考慮段意。
2、分小組討論分段情況。
3、集體討論交流,指名回答。第一段:講被山水沖到岸灘上的小青石和小黑石生活平靜;第二段:講小青石和小黑石對生活的截然相反的態度;第三段:講小青石被運往都市,為自己的理想即將實現而滿腔歡喜;第四段:講小青石被制成混凝土鋪在道路上;第五段:講小青石認為自己找到了最有意義的生活。
三、提出自學要求,學生進一步自學
1、明確自學要求。
⑴工人把小青石鏟去干什么了?
⑵小青石是怎樣成為混凝土的一部分的?
⑶小青石在成為混凝土的過程中,思想感情發生了哪些變化?用課文里的話回答。(小青石在沒有成為混凝土時,說:“這樣的`生活,我討厭了”、“老是停留在這里真悶得要死了”。后來實現了到都市里去的想法,所以很“得意”,覺得“總比悶在岸灘上強”,在小草里也是“滿心歡喜,并不嫌顛簸得難受,反而覺得異樣的舒服”。接著被鋪在道路上,透不出一絲氣“只得悶聲不響”,再后來完全改變了模樣,已經成為混凝土的一部分,“它好像失去了什么似的,不曉得怎樣才好”。最后,小青石“看見許多許多的人的腳”它的意思又變了,“它覺得非常快樂”。)
2、為什么小青石會有這樣的變化?為什么小青石會覺得快樂?
3、小青石認為什么是最有意義的生活?齊讀課文的倒數第二自然段。
4、“要像我這樣穩定不動,生活才有意義”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小青石的“穩定不動”和小黑石認為的“石塊天生就是穩定不動”的“穩定不動”有什么不同?(同樣是“穩定不動”,但小青石認為自己的“穩定不動”是更有意義的。因為小青石“是為大眾服務的”。)
四、再齊讀課文,體會課文的中心思想
1、提出要求: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同桌討論交流。
3、集體討論。(這篇課文通過講述小青石的生活經歷,形象地闡明了生活的意義:“默默無聞地為大眾服務,才是最快樂的事情,才是最有意義的生活。”)
五、指導朗讀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分角色朗讀全文。
作業設計: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預習讀寫例話《分清課文的主次》。
板書設計:
20小青石
厭倦平靜的生活,渴望成為有用的材料
實現入城的理想,得意;
被攪拌,頭昏腦脹,生氣;
成為鋪路石,快樂
課后小記:
《小青石》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受到為他人服務的思想教育。
2、練習分清課文的主次。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小青石的生活的理想。
2、練習分清課文的主次。
教學難點
理清課文脈絡,劃分段落。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受到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教育。
(二)理解課文內容,分清主次。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理解小青石的生活理想。
(二)分清課文內容的主次,劃分段落。
三、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請學生談)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童話,這篇童話通過小青石追求理想的經歷,告訴我們生活的真正意義。
(板書:20小青石)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
光景:表示估計(時間或數量)
安適:安靜而舒適。
情形:事物呈現出來的樣子。
迷迷糊糊:(神志或眼睛)模糊不清。
水晶:無色透明的結晶石英,是一種貴重礦石,產量較少,可用來制光學儀器,無線電器材和裝飾品等。
瑪瑙:礦物,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有各種顏色,多呈層狀或環狀,質地堅硬耐磨,可以做研磨用具、儀表軸承等,又可以做貴重的裝飾品。中藥上用來治某些眼病。
發簪:別住發髻的條狀物,用金屬、骨頭、玉石等制成。
顛簸:上下震蕩。
翻來覆去:來回翻動。
攪拌:用棍子等在混合物中轉動、和弄,使均勻。
分寸:說話或做事的適當限度。
疲乏:因體力或腦力消耗過多而需要休息。
羨慕:看見別人有某種長處、好處或有利條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性質:一種事物區別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屬性。
2、輕聲讀課文,在理解詞語意思的基礎上讀懂課文內容。
(三)理清課文脈絡,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被山水沖到岸灘上的小青石和小黑石過著平靜、安適的生活。第二段(第2~9自然段)寫小青石和小黑石對安靜、舒適的生活截然相反的態度。第三段(第10~14自然段)寫小青石被運往都市,為自己的理想將要實現感到興奮。
第四段(第15~19自然段)寫小青石被制成混凝土鋪在道路上。小青石被徹底改變了面貌,它一時鬧不清是怎么回事。
第五段(第20~22自然段)寫小青石為自己能夠成為讓所有人走的`道路,成為為大眾服務的無數石塊中的一塊而感到自豪和快樂。
由于課文較長,小青石的經歷又比較曲折,學生在分段時會有一些困難。教師可指導學生按小青石的經歷來分段,配合板書幫助學生理清課文脈絡。
(板書:生活平靜安適談理想去都市變成混凝土愿做鋪路石)
(四)練習分清課文主次。
在理清課文脈絡的基礎上,分清課文的主次,懂得作者為什么這樣寫。
(詳寫的部分是為了突出中心思想,略寫的部分起介紹說明的作用。要根據中心確定文章各部分的詳略)
(板書:詳略)
(五)理解課文內容,理解小青石對生活的理想。
1、分角色朗讀課文。思考:小青石最初的理想是什么?小黑石的理想是什么?
(小青石最初的理想是到都市里去,像水晶和瑪瑙那樣過有趣的生活。小黑石的理想卻是安于現狀,過平靜安適的生活)
2、小青石到了都市后經歷了哪些遭遇,它的心情發生了哪些變化?
(小青石到都市后被投在道路旁,然后與沙、水泥、水混合起來被翻來覆去地攪拌,然后被鋪在道路上,被壓得平平的,最后變成了混凝土的一部分。小青石的心情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由進入都市的高興、興奮的心情到被攪拌、鋪路時的失望生氣,再到變成混凝土的茫然,不知怎樣才好,直到最后為自己成為為大眾服務的無數石塊中的一塊而感到自豪、快樂,產生了一系列的心理變化)
(板書:高興生氣悶聲不響不知怎樣才好非常快樂)
3、小青石最初的理想是去都市里過有趣的生活,最后卻成為混凝土的一部分,成為人們腳下的鋪路石,面對這一切,小青石是怎么做的?
這一段是教學的重點,教師要指導學生精讀課文,從而理解小青石對生活的理想。
(1)思考:小青石為什么不再羨慕水晶和瑪瑙了?
(開始小青石覺得水晶、瑪瑙被制成飾品,隨著人們到處往來,能見識到種種事物,生活得既體面又有趣,所以很是羨慕。后來,小青石成為混凝土的一部分被鋪在道路上,多少年來成千上萬的人踏過它,使小青石感到它是為大眾服務的,比起水晶、瑪瑙的生活,雖然沒有了溢彩流光,舒適安閑,但它卻是屬于一切人的,是為一切人服務的,自己的生活比水晶、瑪瑙的生活更有意義。因此,小青石不再羨慕水晶和瑪瑙了。)
(2)小青石的生活既沒有水晶、瑪瑙的高貴有趣,又沒有小黑石的平靜安適。每天無數的人要從它的身上踏過,它的生活可以說是忙碌而辛苦的,為什么它還會覺得非常快樂呢?
(因為它認為這樣才是最有意義的生活,它實現了自己對生活的理想——成為讓一切人走的道路,成為為大眾服務的無數石塊中的一塊。)
(板書:只有為大眾服務,才是最有意義的生活。)
4、在我們周圍生活中,有沒有像“小青石”這樣的人?
(學生聯系實際,談一談自己生活中平凡無私,為社會默默奉獻的人。)
5、學了這篇童話,你有什么感想?
(樹立為他人服務的思想,從小事做起,學習“小青石”的精神。)
(六)有感情地齊讀課文,概括中心思想。
(這篇童話通過記敘小青石到都市后的一番經歷,贊揚了小青石為大眾服務的精神,形象地闡明了生活的意義。
《小青石》教學設計 4
教學要求
1、了解這篇童話所揭示的做人的道理和生活的意義。
2、閱讀課文,分清主次,并抓住主要內容認真仔細地閱讀,加深對課文中心思想的理解。
教學重點
抓住課文主要內容認真仔細地閱讀,加深對中心思想的理解,從中體會生活的意義。
教學難點
知道小青石和小黑石的理想各是什么?小青石的理想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變化?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課文,板書課題有兩塊被山水沖到岸灘上的小石頭,一塊是小青石,一塊是小黑石,它們開始了對話,那么它們說了些什么呢?(板書課題:小青石)
二、指名分段朗讀全文(檢查預習,糾正字音)
三、自學課文,思考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分為幾部分?哪部分寫得詳細?哪部分是重點?
(課文講了小青石和小黑石被山水沖到岸灘上,生活平靜安適,小黑石非常滿足,而小青石則希望被人帶到都市里去。后來小青石終于被工人運到都市里,成為混凝土的一部分,做了鋪路石子,它非常快樂,認為這樣生活才有意義。)
(課文第三部分——小青石被工人送到都市里以后這部分是重點,寫得詳細。)
四、練習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五、布置作業
2、預習,起初小青石和小黑石的理想各是什么?板書:小青石,小黑石,安靜舒適。
第二課時一、審題,引入課時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這篇童話寫了兩塊小石頭:小青石和小黑石,為什么要以“小青石”為課題?(小青石是重點,童話詳寫了小青石的理想、它的'變化,而寫小黑石,只是起烘托作用。)
二、檢查預習自己讀課文第一、二部分,思考:
1、小青石和小黑石的理想各是什么?(小青石不安于現狀,理想是像水晶和瑪瑙一樣,到都市里去;
小黑石滿足于安靜舒適的生活。)
2、分角色朗讀第二部分,體會。
3、說說你聽了它們的對話有什么想法,受到什么啟示?(結合社會上的現象,把聽到的名人故事說一說。)
三、默讀課文第三部分,思考
①小青石的理想有什么變化?讀后回答,是分幾層意思來寫的?(按時間順序分為三層。)
②工人把小青石鏟去干什么了?
③劃出小青石覺得快樂的句子。讀一讀,并想一想:為什么小青石覺得快樂?
四、閱讀思考指名分層朗讀課文第三部分。討論剛才的思考題。先說說每層的意思,然后回答①②③題。
五、有感情地朗讀第三部分的第三層課文體會小青石為什么這樣快樂。讀后說說你從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受到了什么啟發?(能為大眾服務,為社會做出貢獻,生活才有意義。)
再朗讀,體會課文的中心思想。
六、瀏覽全文,思考為什么課文第三部分要詳寫。(這部分是重點內容,與中心緊密相連,詳寫就可以突出中心。)
七、總結深化這是一篇童話,小青石作為一塊鋪路石子非常平凡,但是它以為大眾服務、為社會做貢獻為幸福為快樂,因此它又是偉大的。那么,社會上有沒有像小青石一樣的人啊?請同學們談一談。
《小青石》教學設計 5
一、教學目標:
(一)認識生字新詞,感情朗讀課文,了解故事內容;
(二)學習抓關鍵詞,在對比閱讀中理解課文內容;
(三)明白心懷理想,服務他人,做有意義的事,才會生活更加精彩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
了解故事內容,學習抓關鍵詞,在對比閱讀中理解課文內容。
三、教學難點:
明白心懷理想,服務他人,做有意義的事,才會生活更加精彩的道理。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唱一首很好聽的歌,想聽嗎?(屏幕出示歌詞)
教師唱:我是一顆小小的石頭,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我愿鋪起一條五彩的路,讓人們去迎接黎明,迎接歡樂。
師:剛才的歌曲中“我”是什么? 生:一顆小小的石頭。
師:一顆小小的石頭有什么魅力,值得人們專門為它寫一首歌呢?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童話《小青石》,看在一塊小青石身上發生了什么樣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初讀:了解課文大致,了解小青石小黑石各自的理想
1.初讀要求: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思考:小青石和小黑石的理想分別是什么?
2.檢查反饋:
(1)字詞:平靜 安適(安靜,舒適)穩定不動 糊里糊涂
蝴蝶 蚱蜢 水晶 瑪瑙 發簪 紐扣
安適:用課文中的詞語來解釋(安靜,舒適)
(2)理想反饋: 師:請你仔細觀察屏幕上的兩行詞語,看看有什么發現? 預設:第一行描述的是小黑石和小青石的現狀
第二行是小青石希望的擁有的生活 明確:小黑石的理想是過平靜舒適的生活。
小青石的理想是希望到都市里去,見識種種事物,過有趣的生活。板書:小黑石:平靜 安適 小青石:自由 精彩
3.讀對話,進入角色
一讀:學生自讀:讀一讀兩個石頭的對話,在對話中讀出感覺。
師:能不能把兩顆小石頭的對話找出來,讀一讀?
4.分角色朗讀(兩名學生分別讀小青石和小黑石的話,其余學生讀旁白)
(三)再讀:理解兩顆小石頭對于生活的不同態度
1.采訪——朗讀(二讀)
師:哎呀,兩顆小石頭聊得挺認真,我們來采訪一下。
師:小青石,你現在的心情怎樣?
預設:我現在比較煩惱,討厭過這種平淡的生活,希望能和水晶、瑪瑙一樣過上有趣的生活。
師:是啊,這樣一成不變,太無趣了。
師:小青石厭倦了現在的生活,能不能把這種厭煩的感覺讀出來?
小青石對理想中的生活充滿的期待和向往,該怎么讀?
師:小黑石,你怎么想?
預設:我覺得現在挺好啊,反而覺得小青石很煩。
師:哪里看出小黑石很不耐煩?讀出懶洋洋的感覺。
預設:
(1)不要胡說吧,我們石塊天生就是穩定不動的。
(2)小黑石整天被溫暖的太陽曬著,覺得非常舒適。
師:小黑石糊里糊涂聽著小青石的話,一會兒竟睡著了。它怎么就睡著了啊?小黑石聽了之后會怎么想呢?
學生思考,回答。再帶著感覺讀第九自然段。(三讀)
2.矛盾一:小青石和小黑石的理想不一樣,不一樣的根源其實是他們對現實的不同態度。
師:小黑石對生活的態度是?
生:一動不動,穩定。師:小青石恰恰相反,它渴望?
生:不斷變化,有趣。
師:同學們,讀到這里,發現沒有,小青石和小黑石的對話,其實就是理想與現實的對話,小黑石對自己現在的生活很滿足,它喜歡這樣一成不變的生活,可以說是——安于現狀,而小黑石不一樣,它有沒有安于現狀?
生:沒有!
師:是啊,小青石不甘心,它繼續追尋著的新的生活。板書:
小黑石:平靜 安適 一動不動
安于現狀 小青石:自由 精彩 不斷變化
(三)深讀(討論——匯報——朗讀倒數三個自然段)
1.追尋兩顆小石頭的不同結局
師:正是因為這樣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兩顆小石頭后來的結局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發生了什么變化? 生:自由答,言之有理即可。
師:是啊,小黑石安于現狀,雖然曾經搭上了去往都市的小車,可最終還是跌落草叢,過上了理想中的生活,還是——
生:一動不動
師:可以說是一成不變。
師:小青石呢?最終去往夢想中的都市,在混凝土中變得——
生:穩定不動。板書:
小黑石:平靜 安適 一動不動 一成不變
安于現狀
小青石:自由 精彩 不斷變化 穩定不動
2.探尋小青石理想現實的同于不同
矛盾二:小青石原先的一動不動和后來的穩定不動。
師:小青石一開始和小黑石一樣一動不動,可它最后依然是穩定不動的,并沒有什么變化。對不對?
生:不對!
預設:原先的一動不動:曬著太陽,吹著海風,過著舒適的日子。
后來的穩定不動:鋪著道路,服務大家,過著充實的生活。
(四)升華
1.其最主要的區別就是:生活是否有意義
什么樣的`生活才是有意義的?重點讀倒數第二自然段。
2.創設小青石和小黑石的第二次對話
師:小青石,我以為你到珠寶鋪里去了呢,原來被埋在地里了啊,你后悔嗎? 師:小青石,我還以為你變成精美的工藝品了呢,原來還是老樣子,回來吧!生:自由答
師:怎樣的生活才是有意義的?
1.自己成為讓一切人走的道路,這件事再快樂沒有了。
2.和同伴一起,支持著大眾的腳。
師:是啊,許多年以后,小青石終于明白了,它的話語讓我們明白——
3.生:齊讀(自己成為讓一切人走的道路,這件事再快樂沒有了。)師:文章學到這里,還記得課前的那首歌嗎?我們一起唱:(雨花石)我是一顆,小小的石頭,靜靜地埋在泥土之中,我愿鋪起一條五彩的路,讓人們去迎接黎明迎接歡笑。
小青石的人生的是最有意義的,因為它在平凡的地方做著不平凡的事。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像小青石一樣,在平凡的崗位上,心懷理想,服務大眾。同學們,下課!
《小青石》教學設計 6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生詞生詞,感性閱讀課文,理解故事內容;
(2)學會把握關鍵詞,在對比閱讀中理解課文內容;
(3)明白一個道理,只有有理想,為他人服務,做有意義的事,生活才會更精彩。
二、教學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學會把握關鍵詞,在對比閱讀中理解課文內容。
三、教學難點:
明白一個道理,只有有理想,為他人服務,做有意義的事,人生才會更精彩。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老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唱了一首很好聽的歌,你們想不想聽到??(屏幕顯示歌詞)老師唱:我是小石頭,深埋在泥土里,我要鋪成一條五顏六色的路,讓人們迎接黎明,迎接歡樂。
老師:剛才那首歌里的“我”是什么?
生:小石頭。
老師:一塊小石頭有什么魅力值得人們為它寫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童話《小青石》,看看在一塊小青石上發生了怎樣的故事(板書題目)
(2)初讀:讀懂課文的大致內容,明白小青石與黑石個人理想
1、初讀要求:
(1)請自由朗讀課文,朗讀讀音,通讀句子、
(2)思考:小青石和小黑石的理想是什么?
2、查看反饋:
(1)詞語:冷靜舒適(安靜、舒適)穩重、迷茫、蝴蝶、蚱蜢、水晶瑪瑙、發夾、紐扣、舒適:用文中的話來解釋(安靜,舒服)
(2)理想反饋:
老師:請仔細觀察屏幕上的兩行字,看看你的意思尋找?
預設:第一行描述小黑石和小青石的現狀
第二行是小青石希望擁有的生活
清晰:小黑石的理想就是過上平靜舒適的生活。
蕭青石的理想是去城里,看看各種各樣的東西,過有趣的生活。黑板寫法:小黑石:從容自在
小藍石:自由而精彩
3、閱讀對話,進入角色
初讀:學生自讀:朗讀兩塊石頭之間的對話,讀出對話中的感受。
老師:你能找出兩塊小石頭的對話,念出來嗎?
4、按角色朗讀(兩名學生分別讀蕭青石和蕭黑石的話,其余學生讀旁白)
(3)重讀:理解不同的態度走向生活的兩塊小石頭
1、采訪——閱讀(二讀)
老師:哦,兩個小石頭在認真聊天。讓我們做一個采訪。
老師:蕭青石,你現在感覺如何?
預設:我現在比較苦惱,討厭這種平淡的生活,希望自己也能像水晶和瑪瑙一樣過有趣的生活。
老師:是的,這樣很無聊。
師:蕭青石厭倦了現在的生活,你能讀懂這種無聊的感覺嗎?蕭青石對理想生活的期盼和向往,該如何解讀?
老師:小黑石,你怎么看?
默認:我覺得現在還不錯,但是我覺得小青石很煩。
老師:你從哪里看出小黑石不耐煩了?閱讀慵懶的感覺。
預設:(1)別胡說八道,我們的石頭本來就是穩定的。
(2)小黑石整天曬著溫暖的太陽,感覺很舒服。
老師:蕭黑石聽著蕭青石的話發呆,一會兒就睡著了。它為什么睡著了?小黑石聽到這話會怎么想?
學生思考并回答。然后帶著感覺讀了第九段。(三讀)
2、矛盾一:蕭青石和蕭黑石的理想不同。差異的根源實際上是他們對現實的不同態度。
老師:小黑石的人生態度是什么?
盛:一動不動,穩定。
老師:小青石正好相反,它想要嗎?
盛:不斷變化,有趣。
老師:同學們,看完這篇,我發現蕭青石和蕭黑石的對話,其實是理想與現實的對話。蕭黑石對自己現在的生活很滿意。生活可以說是——安于現狀,而小黑石不同,安于現狀嗎?
健康:不!
老師:是的,蕭青石不甘心,它繼續追求新的生活。
黑板上寫字:
小黑石:冷靜、自在、平靜
安于現狀
小藍石:自由、精彩、不斷變化
(3)深度閱讀(討論—報告—閱讀最后三個自然段落)
1、追求兩塊小石頭的不同結局
師:正因為如此完全不同的人生態度,兩塊小石頭最后是一樣的嗎?生:不一樣!
老師:有什么變化?
盛:你可以自由回答,有道理就行。
老師:是的,小黑石安于現狀。雖然他曾經坐車去城里,但最后還是掉進了草叢里,過上了理想的生活,或者——
同學們:別動
老師:可以說是是不可變的。
師:蕭青石呢?最后,我去了夢想之城,變成了混凝土——
生命:穩定而一動不動。
板書:
小黑石:從容自在,一動不動,一成不變,安于現狀
小青石:自由,精彩,千變萬化,安定不動
2、探尋小青石的理想與現實的相同與不同
矛盾二:小青石原本的不動,后來的安定。
老師:小青石一開始和小黑石一樣一動不動,到最后還是保持穩定,變化不大。正確的?
盛:不!
預設:原來一動不動:曬著太陽,吹著海風,過著舒適的'生活。
事后,他安穩不為所動:鋪路,為大家服務,過著充實的生活。
(4)升華
1、主要區別在于:人生有意義嗎
什么樣的人生才有意義?專注于閱讀倒數第二段。
2、創建蕭青石和蕭黑石的第二段對話
老師:蕭青石,我以為你去珠寶店了,結果竟然被埋在地下了,你后悔嗎?師:蕭青石,我還以為你變成了漂亮的工藝品,你還是老樣子,回來吧!學生:自由回答
老師:什么樣的生活才有意義?
1、成為每個人都可以走的路并不快樂。
2、與同伴一起,支撐群眾的腳。
老師:是的,時隔多年,蕭青石終于明白了,它的話讓我們明白了——
3、學生:一起讀(我成了大家的路)人走路,我高興不起來。)
老師:我是從文章中學到的,你還記得課前的那首歌嗎?讓我們一起唱:(雨花石)我是小石頭,靜靜地埋在泥土里,我要鋪成一條五顏六色的路,讓人們迎接黎明,迎接歡笑。
蕭青石的人生最有意義,因為在平凡的地方做不平凡的事。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像一塊小青石,在平凡的崗位上,懷揣理想,服務大眾。同學們,下課吧!
《小青石》教學設計 7
教材分析:
《小青石》是一篇童話故事,這篇童話故事講了小青石不安于過平靜舒適的生活,要到都市里去。后來工人把小青石運到都市里,作為材料,拌成混凝土,鋪在馬路上,它和伙伴一起為大眾服務,支持大眾的腳,它覺得這才是最快樂的事情,才是最有意義的生活。借此闡明了生活的意義。
這篇童話故事情節生動有趣,通俗易懂。運用多種修辭手法,通過人物語言、心理活動表現中心,文章層層深入,揭示主題自然,合情合理。在學習過程中,理解小青石對生活的理想,明白做人的道理和生活的真正意義,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目標:
1、通過自學,知道課文圍繞小青石寫了一件什么事,并使學生明白生活的意義。
2、明確提示語位置的幾種情況,并能在寫作中運用。
3、了解對話和心理活動描寫在文章中的作用,并進行仿寫。
4、能根據習作要求對片段進行點評,提高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第三單元中我們學習了四篇童話,每篇童話作者都用優美的語言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讀后令我們回味無窮。課前同學們自學了葉圣陶爺爺的童話《小青石》,這篇課文一定給你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節課就讓我們共同回顧這篇課文,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并進行仿寫。(板書:小青石)
二、檢查自學情況,交流匯報
1、出示自學提示,請學生結合自學提示進行匯報。教師適當進行板書。
(1)課文圍繞小青石寫了一件什么事?
(2)課文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3)課文中提示語的位置有幾種情況?
2、老師在課文中找到了三段話,誰能說一說這三段話中的提示語分別屬于哪種情況?(出示三段話)
3、三種情況下怎樣使用標點符號呢?
4、教師小結:提示語的位置不同,標點符號的用法也不同。
結合句子,體會提示語的用法
(出示提示語在前的句子。)
1、讀一讀提示語
2、去掉提示語中加點的字再讀。
3、哪個提示語好,為什么?
4、師小結:這句話中的提示語不但寫清話是小黑石說的,而且寫出它是怎么說的,突出了小黑石的性格特點。
5、小黑石慢慢地說,應該怎樣讀呢?指名讀
6、課文中像這樣精彩的提示語還有很多,請你快速的找一找,并把句子讀一讀。
7、今后在寫提示語的時候,不但要寫清話是誰說的,還要加上動作、神情的描寫。這樣你的文章才會更生動、更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點。
(出示省略提示語的句子)
1、文中這句話省略了提示語,但你們知不知道話是誰說的?
2、小結:如果上下文中對說話人交代的很清楚,讀者一下子就知道話是誰說的,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省略提示語。需要注意的是,省略提示語后,一個人的話就要單獨成為一個自然段。
3、出示提示語在中間的句子,指名說說提示語的位置,并觀察標點符號的用法。
4、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提示語的位置一共有四種情況,在寫文章是要根據需要適當選擇。
四、總結提升,進行仿寫。(出示習作要求)
五、學生寫片段。
【教學反思】
今天,上了《小青石》一顆,我感觸頗多。一是雖能夠掌握教材的整體,把握教材的主線:小青石最初的理想是什么?小青石的理想發生了怎么樣的變化?小青石后來的理想又變成了什么?但是在教學時,為了趕時間,為了完成自己的教學進程,忽視了很多細節,比如:教學生字、詞語,本來一帶而過,課上臨時改變注意要教發瓚、瑪瑙、顛簸這幾個生字詞語,等我在黑板上寫了,學生早讀好書等在那里,此時拿出已經有些遲了,這樣硬插就顯得突兀。二是課堂教育機智還不夠,我一心想按照自己設計的思路牽著學生走,可學生卻翩翩不按我的要求去做。所以那時我就硬把學生給拉回來,卻沒有即時找原因,為什么學生沒有完成我的要求,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比如,讓學生找出小青石和小黑石起初的對話,大部分學生都找錯了,此時我就慌了,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于是我又強調一下,起初兩個字,終于有學生舉手答對了。于是我馬上就肯定了那個答案。就接著完成我的教案,其他沒有弄懂的,只有湖里糊涂地跟著我走了。三是對學生的評價語不足。課堂上教師的評價語是至關重要,好的評價語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興趣,愿學樂學。而我今天恰恰沒有做好這一點。希望在今后的學習中多積累多學習。
《小青石》教學設計 8
一、說教材
本文是一篇童話,是選學課文。這篇童話故事講了小青石不安于過平靜舒適的生活,要到都市里去。后來工人把小青石運到都市里,作為材料,拌成混凝土,鋪在馬路上,它和伙伴一起為大眾服務,支持大眾的腳,它覺得這才是最快樂的事情,才是最有意義的生活。借此闡明了生活的意義。
這篇童話故事情節生動有趣,通俗易懂。運用多種修辭手法,通過人物語言、心理活動表現中心,文章層層深入,揭示主題自然,合情合理。
二、說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理解課文內容。
(二)能力訓練點
分清課文的主次;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理解小青石對生活的理想,受到為他人服務的思想教育。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課文中哪些是主要內容,哪些是次要內容。
2.理解小青石對生活的理解,對學生進行為大眾服務的思想教
育。
四、說教法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需教教學生會學。
為確立學生主體地位,教學中靈活運用自學法和討論法,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的學生自主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語言表述能力、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他們不僅學懂了這篇課文,還使他們知道今后在學習這類文章時,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質,從中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說教學設計
1、揭題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小青石》這篇課文,同學們已經預習過這篇課文,誰來說說起初,小青石的.理想是什么,小黑石的理想又是什么,后來,小青石的理想又變成了什么?
(師出示:起初,小青石的理想是
小黑石的理想是
后來,小青石的理想變成)
2、初讀,理清思路
生自言自語地練習,練習好的把手舉起來。
師:誰來說說?
生:起初,小青石的理想是想到都市里去,見識種種事物,過
有趣的生活。小黑石的理想是過平靜舒 適的生活。后來,小青石的理想變成與同伴一起支持大眾的腳,為大眾服務是最快樂的。 師:小青石是怎樣改變自己的理想的呢,它起初又是怎樣對小黑石說的,把他們的對話找出來讀讀。
生找對話自由讀。
師請兩位學生起來讀,一位學生讀小青石說的話,一位學生讀小黑石說的話,其余學生讀旁白。(學生一下子就進入了角色,讀得相當有感情。)
師:我想采訪一下小青石,你現在的心情怎樣?
生:我現在覺得很煩,討厭這種平靜的生活,希望和珍珠、瑪瑙一樣到都市里去,見識種種事物,過有趣的生活。
師:我再來采訪一下小黑石,你現在的心情又是怎樣呢? 生:我覺得這樣挺好的,反而覺得小青石很煩。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的體會同桌對讀這一段對話,練習后我請三組同桌上來賽讀。
生練習讀。
師請三組同桌上來賽讀。
3、研讀課文
師:小青石討厭過平靜舒適的生活,一心想到都市里去見識種種事物,過有趣的生活,而小黑石認為現在挺好的,整天被溫暖的太陽??(過渡讀課文的第九、十兩小節)
師:下面的內容我想請同學們換種方式讀,把下文的“小青石”
和“它”換成“我”來讀,讀的時候感覺有什么不同,能體會到什么?
(生把“小青石”和“它”換成“我”體會讀。)
師:同學們把“小青石”和“它”換成“我”來讀,感覺有什么不同,體會到了什么?
生發言。
師:說的真棒,讓我們以“我”的語氣深情地朗讀一下課文的
第21節。
(學生深情地朗讀)
4、小練筆
師:多少年過去了。有一天,我身邊出現了一個大窟窿。沒過幾天,工人們就把窟窿填滿了,我好奇 地張望著,發現我的好朋友小黑石也在其中。我興奮地喊??同學們,你們現在就是小青石了,當你再一次遇到你的好朋友小黑石時,你會對它說些什么呢?小黑石也會說些什么呢?請你發揮你的想象,繼續往下寫吧!
[出示:多少年過去了。有一天,我身邊出現了一個大窟窿。沒過幾天,工人們就把窟窿填滿了,我好奇地張望著,發現我的好朋友小黑石也在其中。我興奮地喊:“(同學們,你們現在就是小青石了,當你再一次遇到你的好朋友小黑石時,你會對它說些什么呢?小黑石也會說些什么呢?請你發揮你的想象,繼續往下寫吧!)] (學生奮筆疾書。)
師:同學們,誰自告奮勇地來說。
生讀小練筆。
5、課后延伸
師:同學們,小青石和小黑石都利用自己的特長實現了自己的理想,你們有自己的理想嗎,你的理想改變過嗎,能向老師和同學傾訴嗎?(同桌互說自己的理想)
師:誰來說說自己的理想?
師:同學們,不管你的理想是什么,只要你們利用自己的才能發揮自己的特長為大眾服務就夠了!
六、說板書設計:
每個教師都懂得板書就是微型教案。板書集中體現教學目的、重點、難點、教學過程,體現教學的特色與特性。本課的板書,按傳統板書的樣式,以重要詞句為點,以文章脈絡為線來安排,體現了教學目的與教學過程的有機統一。
(一) 生活平靜、安適(略寫)
(二) 談理想(詳寫)
(三) 去都市(略寫)
(四) 變成混凝土(詳寫)
(五) 愿做鋪路石(詳寫)
高興——生氣——悶聲不響——不知怎樣才好——非常快樂
《小青石》教學設計 9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小青石的理想和追求,感悟為他人、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生價值。
3.學習作者通過對話和心理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小青石的理想追求,體會為他人、為社會做貢獻的人生價值。
2.教學難點:學習作者的描寫方法,感悟文章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朗讀法、討論法、情境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1)展示一些石頭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并談談對石頭的印象。
(2)引出課題《小青石》,提問學生: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關于小青石的什么故事呢?
2.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出生字詞,借助工具書認讀。
(2)檢查學生的認讀情況,指導學生正確書寫生字。
(3)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3.精讀課文
(1)分角色朗讀小青石和小黑石的對話,體會它們不同的想法。
小青石最初的理想是什么?后來發生了什么變化?
小黑石的想法是什么?它為什么不愿意離開?
(2)分析小青石被運到都市后的經歷和心理變化。
小青石在都市里經歷了哪些事情?
它的心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3)引導學生理解小青石最終的`價值和意義。
小青石最后覺得自己快樂嗎?為什么?
從小青石的經歷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總結拓展
(1)總結課文內容,讓學生談談自己對小青石的認識和感受。
(2)拓展延伸:讓學生思考在生活中還有哪些人像小青石一樣,為了他人和社會默默奉獻。
5.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小青石的故事講給家人聽。
(2)寫一篇讀后感,談談自己對人生價值的理解。
五、板書設計
小青石
小黑石:安于現狀
小青石:追求理想→成為鋪路石→實現價值
《小青石》教學設計 10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通過對小青石命運的分析,理解人生的不同選擇和價值。
3.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小青石在不同階段的心理變化,體會其為大眾服務的快樂。
2.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三、教學方法
朗讀感悟法、問題引導法、小組合作法。
四、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
(1)詢問學生是否見過小青石,引發學生的.好奇心。
(2)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為理解課文內容做鋪墊。
2.初讀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解決生字詞問題。
(2)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了解小青石的經歷。
3.深入研讀
(1)分析小青石在河灘上的生活狀態和心理感受。
小青石和小黑石在河灘上過著怎樣的生活?
小青石對這種生活滿意嗎?為什么?
(2)探討小青石被鏟進車里后的期待和變化。
小青石渴望去哪些地方?為什么?
當它發現自己被鋪在道路上時,心情如何?
(3)體會小青石成為鋪路石后的感悟。
小青石最終明白了什么道理?
它為什么覺得自己是快樂的?
4.拓展延伸
(1)小組討論:如果你是小青石,你會選擇怎樣的生活?
(2)引導學生思考在現實生活中如何實現自己的價值。
(3)讓學生分享自己知道的為他人、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物故事。
5.課堂小結
(1)回顧課文內容,總結小青石的成長歷程和人生價值。
(2)鼓勵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而努力。
6.布置作業
(1)仿照課文的寫法,以“一塊小石頭的夢想”為題,寫一篇童話故事。
(2)收集關于人生價值的名言警句,制作成手抄報。
五、板書設計
小青石
河灘上:不滿足
旅途中:充滿期待
成為鋪路石:快樂滿足
人生價值:為大眾服務。
【《小青石》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青蛙》教學設計05-06
小蝸牛教學設計04-11
《小蝸牛》教學設計01-17
《小露珠》教學設計02-27
《小青蛙》教學設計08-25
《小露珠》的教學設計03-20
《小蝸牛》教學設計01-21
王二小教學設計07-20
《小青蛙找家》教學設計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