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課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公開課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公開課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抓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表達方法。
4、學習從所閱讀的內容想開去。
教學重難點:重點:
抓住課題“匆匆”,從題入手,看看課文是怎樣具體寫我們的日子匆匆而逝。帶著這個問題,通過讀,找出有關的片段和句子進行分析。
難點:
引導學生從讀中體會語言的美,在讀中品味字里行間流露的感情。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匆匆”是形容什么的?(急急忙忙的樣子。)不僅人會“匆匆”,時間也“匆匆”,而且是一去不復返。時間到底到哪里去了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作家朱自清的《匆匆》,課件簡介作者及作品。
(這篇講讀課文的作者是朱自清,寫與1922年3月28日。作為詩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對中國現代文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是“五四”新文學的創業者之一。他創造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散文體制和風格。他的散文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認為是白話美文的典范。《匆匆》這篇課文,向人們提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二、初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理清思路。
1、讀課文,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向我們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時間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它到哪里去了呢?)作者通過文章要告訴我們什么?
2、按作者敘述的順序,理清文章的脈絡。
(○1作者先提出問題;○2回顧自己已走過的八千多個日子,無限感慨。○3然后重點寫日子是怎樣稍縱即逝的,具體回答了開頭的提問。○4引發對人生的思索和感慨。○5最后一句照應開頭。)
三、檢查由字到詞到句的自學情況
1、課件出示生字詞,抽檢學生字詞學習情況
2、理解幾個不常見的詞語:確乎、涔涔、潸潸、凝然、徘徊、赤裸裸、遮挽、伶伶利利……
3、易錯字詞強化聽寫練習。
四、學習第一段:這一段寫什么?怎么寫的?
作者提出問題有沒回答呢?(2、3、4答)
五、作業:
1、抄寫字詞
2、朗讀課文,質疑問難。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課件展示課時目標):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了解了什么?(文章的作者及作品及文章的主要內容、寫作目的(意圖)及思路)
這節課我們深入學習課文,進一步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誰來說說作者的創作意圖是什么?(板書:時間要珍惜)你們希望通過怎樣的方式來進一步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呢?(通過朗讀,體會欣賞文章語言,特別是抓住作者具體寫時間匆匆的語句去體會理解。還可以學習他的寫法聯系自己實際理解。)對,學習從所閱讀的內容想開去,從而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堅實地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二、朗讀理解、欣賞,深入體會。(對學習效果的評價我們主要通過評價朗讀和對語句表達方法的理解這兩方面進行。)
1、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聽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作者表達創作意圖的語句。然后理解句意,體會表達方法,質疑,做好批注。
自學后小組匯報交流,合作解決問題。
2、請同學們按從前到后的順序,匯報自己所畫的語句,并說說作者是怎樣表達時間匆匆,要珍惜這個創作意圖的?
○1“燕子去了……”運用排比,對比,設問表達。朗讀注意輕重音用描述性語氣,表現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留念。
○2“在默默里算著……”運用數字換算(約二十二、三歲)比喻。理解這句話的意思,讀出作者無限感慨的語氣。
○3“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在嘆息里閃過”
這段話寫什么?(具體回答了時間到哪去了的.問題)l
理解“太陽它有腳啊,輕輕悄悄的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什么意思?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l
用幾個兩個字的詞,概括說說時間在哪里?(在洗手、吃飯、默默、睡覺、嘆息的時候)(排比)朗讀排比句。
“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兩個擬人化的動詞,起到了什么作用?(讓無形變有形,在我們眼前“時間”仿佛一個頑皮的孩子。)誰來朗讀,讀出時間的匆匆頑皮?l
小結:這里用擬人、排比等表達方法,具體的描繪了不經意間時間流逝于平常日子里的情景。
○4“在逝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理解:“徘徊罷了匆匆罷了。”問一問自己,能做些什么?問一問自己想問的人能做些什么?
寫話練習:在逝去如飛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我能做______________,我還能做_____________.
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雪,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么呢?我何曾有著些像游絲樣的痕跡呢?
仿寫:過去的日子如陽春,被盛夏取代;如黃葉,被秋風帶走了。
哪句話最能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1、導入:明確目標,復習字詞。
2、聽讀,欣賞語言和藝術美。
3、配樂朗讀練習,思考欣賞感悟(一部分一部分的朗讀欣賞)。
4、仿寫練習
1、作者對過去的日子作了形象的比喻,“如輕煙”說明無影無蹤;“如薄霧”說明很快消失。
2、“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是什么意思?
3、而“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4、指導朗讀。
5、是呀,時間這么的寶貴,我們真不應該讓它白白地浪費啊!所以作者再次提醒我們。齊讀最后一小節。
三、師生一起總結課文。
1、時間是怎樣匆匆溜走的?
2、人的一生應該怎樣的度過?
3、讀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么?
四、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練習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完成《輔導練習》
板書設計:
2.匆匆
一去不復返
來去匆匆珍惜時間
留下痕跡
公開課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燭之武退秦師》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古文單元的第1節課,《左傳》的文學價值很高,作者善于突出事物的重要環節,善于用簡潔的語句寫出復雜紛繁的過程。《左傳》對戰爭的描寫尤為出色,它注意從政治上分析各方力量,寫出戰爭的性質和起因,并由此在開始便預示出戰事的勝負。在敘述交戰過程時則詳略有致,曲折生動,形象逼真。《左傳》還善于用精煉的筆墨刻畫出人物的細致動作和內心活動,使人物躍然紙上。《左傳》中有許多外交辭令也很出色。這些對后代的文學,特別是對敘事、議論的文字影響甚大。《燭之武退秦師》這篇文章也集中體現了外交辭令在戰爭中的作用,學習這一課要好好體會勸說的藝術。
二、學生第一課時
利用手中的參考資料及課本中的注釋對課文內容已經有了初步的理解。本節課在檢查自學效果后重點強調文言實詞和虛詞后,理清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勸說的藝術,難度應該不會很大。
三、教學目標:
1、掌握實詞:若、鄙、說、辭、知等。虛詞:之、以、于等。
2、能口頭翻譯課文內容。
3、能理清層次結構,把握人物形象。
4.品味燭之武的勸說藝術。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燭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波瀾起伏,生動活潑的情節。
五、教學過程
1.檢查第一課時學生的自學成果
指名學生口頭翻譯課文,教師提出翻譯要求:一一對應,盡量直譯;直譯不能的意譯。
2.理清故事情節。
板書以下問題,要求學生用原文在黑板上寫出答案,并在句子中標出應該掌握的文言詞語。
(1)晉侯、秦伯圍鄭的理由是什么?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2)晉、秦軍駐扎地的什么特點?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3)誰推薦的燭之武?如何推薦的?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4)燭之武如何推辭的?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5)鄭伯如何道歉的?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6)燭之武的`勸說分哪幾個層次?若余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7)燭之武的勸說取得了怎樣的效果?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以上各句中劃線詞為必須掌握的文言詞語)
3.品味燭之武的勸說藝術。
學生討論:燭之武是怎樣一步步說服秦穆公的?這說明他具有哪方面的突出才能?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描寫人物語言方面達到了什么水平?
點撥:本文著重描繪的人物就是燭之武,他是一個杰出的外交家,善于外交辭令。因此把握燭之武的勸說特點對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畫很有幫助。燭之武為了說服秦穆公退師,采取了高超的攻心戰術,大體說來分為四步:
第一步:欲揚先抑,以退為進(鄭知之矣)。
第二步:闡明利害,動搖秦君(鄰之厚,君之薄也)。第三步:替秦著想,以利相誘(君亦無所害)。
第四步:引史為例,挑撥秦-晉(君之所知也)。
4.分析燭之武的形象
提問:根據以上分析,你認為燭之武是一個怎樣的人?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形成板書。
一、志士。以國家利益為重,出使秦師。這足以說明他是個深明大義的愛國志士。
二、勇士。兩方交戰,生死未卜;出使秦師,成敗難料。燭之武“夜縋而出”,勇入秦營,其知難而上、義無反顧的冒險精神也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
三、辯士。燭之武在到了秦營之后,面對強敵,不卑不亢,侃侃而談。權衡利弊,又不失本國尊嚴。
5.課堂小結:《燭之武退秦師》的敘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張馳有度,曲折多變,凸現了主人公燭之武的超群才干和驚世智慧。《左傳》中記了眾多的歷史人物,形形色色,多彩多姿。整部《左傳》,猶如一幅人物層現疊出的彩畫長卷,展示了風云變幻的春秋時代的社會歷史面貌。
附:板書設計
文章脈絡:
秦-晉圍鄭--燭之武臨危受命--燭之武退秦師--晉師撤離
勸說藝術:
第一步:欲揚先抑,以退為進(鄭知之矣)。
第二步:闡明利害,動搖秦君(鄰之厚,君之薄也)。第三步:替秦著想,以利相誘(君亦無所害)。
第四步:引史為例,挑撥秦-晉(君之所知也)。
燭之武的形象:
志士、勇士、辯士
【公開課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公開課教學設計范文08-18
四季教學設計公開課《四季》教學設計公開課03-07
《找駱駝》教學設計 找駱駝教學設計公開課11-23
人之初公開課教學設計06-24
公開課《抽屜原理》教學設計07-03
公開課教學設計范文通用09-11
小學數學公開課教學設計10-23
比尾巴公開課教學設計優秀03-01
我要的是葫蘆公開課教學設計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