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錦6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進行,往往需要預先進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并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道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的經過,感受李時珍為事業獻身的精神。
2.學會本課的12個生字,能讀準多音字“累”;能正確讀寫并理解15個新詞語。
3.能仿照課文的例句,用“不但……還……”和“……于是……”各寫一句話。
4.初步學會用自然段歸并的方法給課文分段。
教學重點:
讓學生嘗試用自然段歸并的方法給課文分段。
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課件、錄音機、磁帶。
教學時間:3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第1、2自然段。
二、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明確這是篇寫人的課文。(2分)
2、初讀課文。(6分)
(1)自讀課文,思考:
①李時珍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的主要貢獻是什么⒇
②這篇課文寫了李時珍的哪些事情?寫得最詳細的是哪件事?
(2)通讀全文,圈劃生字新詞,或聯系上下文加以理解;標出自然段。
3、深入閱讀課文。
(1)學習第1段。(8分)
①讓學生自讀思考:李自珍是怎樣的一個人?
②討論交流:
A、交流。
B、比較句子:
1、李時珍是醫學家和藥物學家。
2、明朝的李時珍是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
哪個句子寫得好,好在哪里?(“明朝”點明時代,“偉大”突出了他在祖國醫學和藥物學上的杰出貢獻。
③李時珍為什么立志行醫?讓學生先自讀思考,再劃出有關句子,圈出重點詞語。再交流討論。重點理解“救死扶傷”的意思。
④讓學生用“因為……所以李自珍立下了行醫的志愿”練習說話。
⑤自讀第一段,說說第一段的意思。
(2)學習第2段。(15分)
①讓學生自讀思考,這一段主要講了什么?
②出示句子:
1、李時珍的父親不愿讓兒子再當醫生。
2、從此以后,父親同意他學醫了。
讀一讀,思考:從“不愿讓兒子再當醫生”到“同意他學醫”,父親的態度為什么會發生這樣大的轉變?
(理解“鄙視”的意思;聯系上文“世代行醫”,理解“再”在句子中的意思和感情色彩。理解“疑難病癥”的意思,辨析“藥方”、“古方”和“對癥良方”。注意“偷偷”、“暗自”、“輕聲”在文中的作用。)
③填空練習:父親見李時珍不但有行醫的(),還有學醫的(),而且已經能幫助他醫治那些(),因此就同意他學醫了。
④說說自然段的意思。
4、作業。(9分)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
教后感:通過抓重點詞句的方法,讓學生讀懂課文的第1、2自然段,從課堂情況來看,學生能找出重點詞句,并能說出哪些句子寫得好,好在哪里。為用自然段歸并的方法打下了基礎。
第2課時
教學目標:學習課文第3——5自然段。
教學過程:
1.復習第1、2自然段。(3分)
說說李時珍是一個怎樣的人?
2.教學第3自然段。(10分)
(1)指名讀。
(2)說說一共有幾句?每句講了什么?
(3)第1句起什么作用?(承上啟下的過渡句)
(4)思考:李時珍為什么要編寫一部比較完善的藥物書?
(5)討論:李時珍編寫的藥物書有哪些缺點?(不全;不詳;不對)
(6)出示,比較下列兩個句子:
李時珍決心重新編寫一部完善的藥物書。
李時珍決心重新編寫一部比較完善的藥物書。
說說什么叫“完善”?為什么前面要加上“比較”?
(7)教師小結:這一自然段寫了舊的藥物書很不完善,有可能給病人帶來危險,所以李時珍決心重新編寫一部比較完善的藥物書。
3.教學第4自然段。(12分)
(1)指名讀。
(2)李時珍為了重新編寫一部比較完善的藥物書,主要做了哪三方面的準備工作?(治病時,注意積累經驗;親自到各地去采藥;虛心向群眾求教。)
(3)這三方面的工作,作者著重寫的是哪一方面?是怎樣把它寫具體的?
(作者著重描寫的是“各自到各地去采藥。”)
“親自”這個詞是什么意思?
李時珍是怎樣“親自到各地去采藥”的?
為什么要“親自品嘗”藥材?
“親自采藥”和“親自品嘗”說明了什么?(李時珍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為事業獻身的崇高精神。)
(4)學生齊讀。
4.教學第5自然段。(15分)
(1)指名讀。
(2)《本草綱目》比較舊的藥物書有哪些明顯的優點?
(3)《本草綱目》是怎樣編寫出來的?
(4)從李時珍整整花了27年,嘔心瀝血編寫,《本草綱目》,你覺得李時珍是個怎樣的人?
(5)結合完成課后作業第4題。
(6)齊讀。
5.作業:完成作業本練習。
教后感:努力讓學生在自讀、合作討論的基礎上,通過抓重點詞句的理解,讓學生讀懂3——5自然段。從而完成好用自然段歸并的方法進行分段的第2個步驟。
第3教時
一、教學目標:
讀懂單元:“學習提示”,用自然段歸法給課文分段;完成有關作業。
二、教學過程:
1、閱讀單元“學習提示”,給課文分段。
①讀懂“學習提示”共3句話。(8分)
第1句點明本單元閱讀訓練的重點是“學會給課文分段”。
第2句講本單元要學習的“自然段歸并的方法”只是很多分段方法中的一種。
第3句是具體介紹這種分段法的操作步驟。
②運用自然段歸并法,給課文分段。(15分)
A.首先,告訴學生“認真閱讀課文,了解全文主要講什么”對照課文讓學生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B.再“仔細閱讀,想想每個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讓學生逐一閱讀(回顧),說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可參考課后第3題作業)。
C.最后,看看哪幾個鄰近的講同一意思的自然段可以歸并成一段。
D.討論分段: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四人小組討論,最后全班交流。關鍵是讓學生說出分的理由。(第3、4、5自然段都是講李時珍要重新編寫藥物書的事,可以歸并成為一段。課文第1自然段寫了李時珍立志行醫,第2自然段寫了他從父學醫。這兩個自然段各自單獨講了一個意思,因此分別獨立成為1段。)
課文按“立志行醫”、“從父學醫”和“重編藥書”可以分成3段。
2、齊讀課文,引導學生進行總結。(5分)
3、作業。(12分)
(1)完成作業本上的有關題目。
(2)收集我國古代科學家的故事,準備開一個故事會。
教后感:讓學生通過自讀學習提示,明確本單元的閱讀訓練重點和具體的操作步驟,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初步掌握用自然段歸并的方法對課文進行分段。
板書:
4、李時珍
立下行醫志愿(第1段)
開始給病人看病(第2段)
(決心重新編寫藥物書到各地采藥,訪問。(第3段)編寫出《本草綱目》)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售”“馱”“賣”等14個生字,積累“買賣”“出售”“栩栩如生”等19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3、初步體會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
教學重點:
1、認讀本課生字新詞,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初步體會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
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法、合作討論法
課時安排:2課時,本課為第一課時
教學準備:教師搜集非洲小朋友、動物、大瀑布和木雕的有關圖片,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非洲兒童圖片)談話:孩子們,你們知道這些孩子都是什么地方的嗎?(非洲)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黑色的皮膚)你們想和他們做朋友嗎?今天梁老師就帶著大家走出亞洲,走進非洲,來認識一位非洲的少年。
2、板書揭題:《賣木雕的少年》區分“買”和“賣”,并指導書寫。
3、從課文的題目中,你有什么問題想要問大家?
生:買木雕的少年是誰?課文講的是誰和誰之間的故事?他們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是怎樣的木雕?
(設計意圖:通過出示世界地圖還有非洲小朋友的圖片,直觀形象的讓孩子們初步感知非洲的情況,之后板書課題,讓學生質疑,讓孩子們提出由課題想了解的問題,為下一環節埋下伏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自學提示,認真聽課文范讀。
(1)注意讀準字音,把本課的詞語或是自己難以理解的詞語標記出來。
(2)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小組合作探究討論
(1)提問:課文主要寫的是誰和誰之間的故事(“我”和非洲少年)
(2)小組合作討論,
我到非洲旅行時,開始想要(),但是因為(),只好放棄了,最后( )。
(3)課文圍繞木雕寫了哪些事?
介紹木雕、挑選木雕、放棄木雕、贈送木雕
3、交流反饋
在班內交流,個別同學試說,教師相機評價
(設計意圖:初步朗讀課文,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參與參與討論,通過教師出示的總結提綱完成內容填寫,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課文脈絡。)
三、再讀課文、識記字詞
1、幻燈片出示本課詞語:
買賣 出售 馱著 構思新奇 五官端正 掏出 飯館 一堆 一模一樣 付錢 標準 牙齒 莫西奧圖尼亞 名不虛傳 游人如織 十分壯觀 琳瑯滿目 各式各樣栩栩如生
2、開火車試讀詞語。
3、整體讀詞語。
3、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本課生字并試著分析識記方法。 強調:“售”字書寫時要注意隹字右邊有四橫;“馱”字右邊是大;“館”食字旁右邊不要寫成宮;“辨”字的辨析;“齒”的筆順書寫。
4、考考你
大瀑布真是(),那里(),景色()。攤點上的木雕()、()坐凳(),大象雕的(),我一看就()。
(設計意圖:出示本課的生字新詞,從字的讀音、詞語的認讀,個別生字的辨析書寫等方面讓學生認讀生字和詞語,以個別讀、開火車讀、整體讀方式開展各種形式的朗讀識記,加
強學生對生字詞語的積累和運用。)
四、品讀課文、升華情感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自由朗讀。
2、指名讀課文,教師指導朗讀。
3、通過朗讀,你覺得少年是一個這樣的人?少年身上有哪些你學的地方?
(少年對中國人很友好,朋友之間很尊重對方,熱情、充滿關愛,少年把中國人當成了自己的朋友)
4、教師總結:本課我們了解了大瀑布的美麗和木雕的精美,也知道了作者首先聽朋友介紹木雕、然后挑選木雕,接著放棄木雕,最后少年贈送了木雕。認識了一位把中國人當成是朋友的非洲少年,那么,非洲少年為這么說這樣做呢?我們下節課來共同學習。
(設計意圖:本課為第一課時,所以要加強學生朗讀的訓練,只有熟讀課文,才能正確把握課文內容,通過朗讀,感悟少年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初步體會非洲少年與中國人之間的友誼,為第二課時的學習打好基礎。)
五、作業布置
認真學習本課生字新詞,并把詞語抄寫在自己的積累本上。課后認真搜集有關非洲的資料圖片,并把自己搜集的信息和同學分享。
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材分析】
1、形變:物體發生形變是力作用的結果,形變方式有形狀和體積的改變,任何物體只要受到力的作用必發生形變,只不過有些形變程度很小,只有通過儀器及實驗手段才能明顯顯示出來,在力的作用下不發生形變的物體是不存在的。形變的種類有兩種,一種是彈性形變,一種是非彈性形變。
2、彈力:彈力是接觸力,物體間產生彈力,兩物體必須接觸且發生彈性形變,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兩接觸物體是否發生彈性形變,可用假設法來判斷,若假設接觸的物體間有彈性形變,則有彈力作用,若物體所處的狀態與事實不相符,則假設不成立,無彈力作用。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什么是彈力及彈力產生的條件;
②.知道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都是彈力,能在力的示意圖中正確畫出力的方向;
③.知道彈力大小的決定因素及胡克定律。
2、過程與方法
①.提高在實際問題中確定彈力方向的`能力;
②.通過探究彈力的存在,是學生體會假設推理法解決問題的巧妙。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觀察和了解形變的有趣現象,感受自然界的奧秘,培養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彈力產生的條件及彈力方向的判定,胡克定律的內容及應用。
2、難點:接觸的物體是否發生形變及彈力方向的確定。
【授課類型】新授課
【主要教學方法】講授法
【直觀教具與教學媒體】 黑板、粉筆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問題1:力的定義是什么?
——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問題2: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使物體運動狀態發生改變,使物體形狀發生改變。
問題3:能夠舉出一些外力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的例子?
——壓縮彈簧、擠壓海綿、用手彎曲直尺、小鳥壓彎枝頭、拉動橡皮筋等。
二、新課教學
(一)彈性形變和彈力
問題4:以上例子中各物體的共同特點是什么?
——物體的形狀或體積都發生了改變。
結論:物體在力的作用下形狀或體積的改變叫做形變。
上面所舉的例子中,在外力的作用下物體的形變都非常明顯,用肉眼可以看的很清楚,但有些形變非常微小,無法看清。例如書本放在桌面上,桌面發生的形變;人站在地面上,地面發生的形變。這些形變我們需要通過儀器及實驗手段來判斷。任何物體在受到外力作用時都會發生形變,只不過形變有大有小。
演示:①.用力擠壓海綿,海綿發生形變,松手后恢復原狀;
②.用力拉橡皮筋,橡皮筋斷裂,無法恢復原狀。
總結:物體發生形變,在撤去外力后,有些能恢復原狀,如例子中的海綿,這種形變叫做彈性形變。而有些物體由于形變過大,超過了一定的限度,從而不能恢復到原狀,這種形變叫做非彈性形變,這個限度叫做彈性限度。任何物體的形變如果超過了彈性限度,將不能恢復到原狀。
演示:①.被彎曲的直尺上放一粉筆頭,放手后粉筆頭被彈起;
②.被拉伸的橡皮筋上放一小紙團,放手后小紙團被彈飛。
問題5:為什么粉筆頭、小紙團會被彈起?
引導學生回答:形變的物體要恢復原狀,會對和它接觸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就被彈起。我們把這個力叫做彈力。
問題6:如果粉筆頭、小紙團與形變的物體不接觸,會受到彈力嗎?
引導學生回答:不接觸一定不會受到彈力。
總結:彈力的產生需要兩個條件,直接接觸并發生形變。
(二)幾種彈力
學習了彈力的定義,我們通過幾種常見的彈力進一步來研究彈力的問題。 問題1:課本放在桌面上,根據我們以前所學的知識,課本和桌面之間的相互作用力是什么呢?
——課本多桌面的壓力和桌面對課本的支持力。
問題2:它們是彈力嗎?為什么?
——它們是彈力,因為它們符合彈力產生的條件,接觸并且發生形變。
教師精講: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書,由于重力作用而壓迫桌面,使書和桌面同時發生微小的形變。書要恢復原狀,對桌面產生垂直于桌面向下的彈力F1,這就是書對桌面的壓力;桌面要恢復原狀,對書產生垂直于書面向上的彈力F2,這就是桌面對書的支持力。
學生活動:靜止的放在傾斜木板上的書,書對木板有壓力,木板對書有支持力,知道學生畫出力的示意圖,分析壓力和支持力的方向。
物體;支持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體。
引導學生分析靜止時懸繩對重物的拉力及方向。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懸掛物由于重力的作用而拉緊懸繩,使重物、懸繩同時發生微小的形變。重物由于發生微小的形變,恢復原狀時對繩產生豎直向下的彈力F1,這是重物對繩的拉力;懸繩由于發生微小的形變,恢復原狀時對重物產生豎直向上的彈力F2,這是懸繩對重物的拉力。
結論:拉力是彈力,方向總是沿著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彈力有無的判斷可以采用假設法。
產生彈力必須要接觸,但接觸的物體之間不一定有彈力。引導學生分析如圖4中靜止的小球與墻壁之間是否有彈力。
結論:墻壁與小球之間沒有彈力。可以采用假設法,假設墻壁與小球之間存在彈力F,則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會靜止,會向右運動,這與題目中小球靜止相矛盾,所以墻壁對小球沒有彈力。
這是判定相接觸的物體之間是否有哦彈力的基本方法,說明兩物體接觸但沒有發生形變。
(三)胡克定律
結論:壓力、支持力都是彈力。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壓的
演示:①.直尺彎曲不同的程度彈射粉筆頭,彎曲程度越大,彈射越遠。 ②.橡皮筋拉伸不同的程度彈射小紙團,拉伸程度越大,彈射越遠。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物體形變越大,彈力越大,形變消失,彈力也隨之消失。這是對彈力大小的定性描述。
想要定量描述彈力與形變的關系,一般來說是比較復雜的,但是彈簧的彈力與形變的關系是比較簡單的。彈簧的彈力與彈簧的伸長量或壓縮量滿足關系式:
F=kx
即彈簧的彈力與彈簧的形變量成正比。這個式子是由英國科學家胡克首先發現的,因此叫做胡克定律。式中,F表示彈力,x表示彈簧的型變量(既可以是伸長量,也可以使縮短量),k表示彈簧的勁度系數,其單位是牛/米,符號是N/m。生活中常說有的彈簧“硬”,有的彈簧“軟”,指的就是彈簧的勁度系數不同,彈簧的勁度系數和彈簧的粗細、材料、長度、直徑、繞法等有關,它反映了彈簧的特性。每根彈簧都有其特定的勁度系數。
【布置作業】 課本56頁問題與練習2、3、4題。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高中歷史新教材在內容的編排上更豐富,充實,更加注重能力的培養,對教師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應該創新教法,精心設計最佳教學方案。
一、必須更新教學觀念,貫徹落實原則
歷史教學必須具有開放的思想,要從過去那種狹隘的、封閉型的教學理念中解放出來,變為“寬廣型”的教學觀念。教學中要求教師教學觀念民主,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教學方法民主,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他們自身已具備的思想基礎,智力能力,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得他們在自覺地參與學習的過程中重視自身的發展,尤其是思維能力的提高和創新意識,創造能力的培養;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研讀新課標,總體把握教材內容
閱讀教材時要突出分析以下幾大問題,課標中對本節內容的要求;本節內容的知識體系;注意按照新課程的三維目標體系確定教學目標;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內容的邏輯關系。突出重點,詳解難點。還應該思考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對學生學科能力甚至綜合素質的幫助,以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影響等。只有吃透教材,才能很好的利用教材,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三、有效地利用歷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討論法,舉例法,比較法,歸納法等,這樣可以交叉刺激學生的感覺器官,讓學生耳聞目睹、讀寫結合、講講練練,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這樣做可以拓寬學生獲得知識的信息渠道;還可以使課堂教學輕
松愉快、生動活潑,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以全面辯證客觀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四、做好了歷史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指對教育教學行為進行思考、回顧、總結、歸納的一種活動。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地追求,長期積累。教學反思雖然在整個教學環節中處于最后,但卻是至關重要的。有利于教師及時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培養教師學習、研究的意識,促使教師更好地實現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結合,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水平。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材說明
這篇課文是個感人的故事,娓娓道來,耐人尋味。“老人和鳥”的故事,實際上就是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故事。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本課生字詞。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兩段。
情感目標:想象老人與鳥兒們親密相處的感人情景,體會老人的誠摯愛心,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可貴與美好。
教學重難點
想象老人與鳥兒們親密相處的感人情景,體會老人的誠摯愛心,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可貴與美好。
教學方法 讀中感悟法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有一天,森林里來了一個白胡子老人。他在樹林里蓋了一幢小屋,住下了。同學們,接下來會發生什么故事呢?
二、初讀課文,體驗交流。
1.初讀課文,充分朗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2.匯報討論:課文哪些地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可在學生暢談的基礎上歸納出以下兩個方面:
(1)老人有愛心,他把小鳥當成朋友。可以引導學生抓住描寫老人動作的句子,和“老人是一尊真正的山神”等語句,初步感受體會老人熱愛自然,熱愛生命,關心愛護小動物的美好心靈。
(2)小鳥們也愛老人,信賴老人。可以引導學生把鳥兒們開始的表現和后來的表現聯系起來,初步感受動物的靈性,老人的善良,自然的美麗,生命的美好。
三、激發想象,品讀悟情。
1.默讀課文,感受老人與鳥之間那份濃濃的愛。
以課后第二題“愛心記錄”為依托,勾畫、批注,在靜思默想中潛心于文本。
2.反饋交流時,教師要著重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進行反復品讀、想象畫面,真正做到“咬進文字的深層,嚼出的真味”。以下語句可作為指導品悟和朗讀的重點:
(1)“老人帶著黑狗,叫喊著去阻攔利斧的揮舞,鳥兒們聽到老人和那些人在激烈地爭吵,聽到了黑狗在狂吠。最后,老人展開了一張布告。那伙人雖然還在吼叫,但是他們終于發現,老人是一尊真正的山神。他們低下了頭。”
樹是鳥兒的家,砍樹就是毀掉鳥兒的家呀!老人怎能容忍?他面對揮舞的利斧,不顧自己年老力單,“叫喊”、“阻攔”、“激烈地爭吵”、“展開布告”——以法服人。老人奮不顧身護樹愛鳥,態度堅決,像“一尊山神”,震懾住了偷砍樹木的違法分子。
(2)“老人輕輕地撫摩著受傷的樹干,撫摩著流出樹脂的傷痕,又拾起從樹枝上震落的鳥窩,輕輕地安放在樹枝上……”
句中用了兩個“輕輕地”、兩個“撫摩”,與上文老人激憤的表現形成鮮明對比。老人用無聲的語言表達出內心對樹木,對鳥兒的疼惜。
(3)“看,老人走動在濃密的樹陰里,他那滿頭白發,多像一朵碩大的蒲公英,多像一盞明亮的神燈啊!”
這句話充滿了對老人的贊美之情。在鳥兒們的眼里,老人不再陌生、可疑,他已和森林融在一起,瞧!那滿頭白發就像一朵大大的蒲公英。而且,只要看到這滿頭白發,就意味著安全,所以,多像一盞明亮的神燈啊!
(4)“鳥兒們開始拜訪老人的小屋,唧唧喳喳,唧唧喳喳,翻譯出來就是:‘您好!您好!’老人呵呵笑著,用飯粒和愛招待他的客人。”
鳥兒的“拜訪”體現出有了信任就有了親近;老人的“招待”表達了由衷的歡迎。鳥兒從老人這里得到的不僅僅是“飯粒”,更能從呵呵的笑中享受到誠摯的“愛”。
(5)“一只大膽的黃色小鳥,銜著一顆草莓停落在老人的肩上。老人伸手接住了這珍貴的饋贈,接著又是一顆,又是一顆……”
“大膽”是出于信賴,這才是“珍貴饋贈”的內涵。句末省略號引人遐想:老人的肩上、頭上停落了一只又一只的鳥兒,手上接了一顆又一顆的野果,心里涌起一股又一股幸福的暖流……
(6)課文最后一段。
這是一場特殊的葬禮,讓人感受到壯觀:成百上千的鳥兒不約而同匯集在一起,盤旋不去,哀鳴不止,震撼了山林;讓人感受到凄美:花瓣、樹葉紛紛飄落,繽紛的色彩在陽光的映照下炫人眼目。當飄落的花瓣和綠葉掩蓋了林中的小屋時,老人也就永遠和森林、鳥兒在一起了。
最后一段是老人與鳥兒之間深厚情感的升華,教學時要讓學生以反復誦讀為基礎,暢談感受,引導學生運用生動的語言將自己體會到的人與動物之間真摯的情感表達出來。
3.激發想像,拓展訓練。
引導學生抓住文中言約意豐之處想象、表達。
如:“日子一天天過去了,時間在樹葉上寫了許多故事”,會發生什么故事呢?
再如,根據文中人與鳥兒情感的發展進行創造想象:有了愛和信賴,森林中的居民日益增多,他們都想認識這位可敬的老人,如果你是林中一只小鳥,你會對新來的伙伴說些什么呢?
四、回讀全文,鏈接生活。
因為具有較為濃厚的童話色彩,回讀全文時可用“你覺得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嗎?”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體會的特點,另外,還可以讓學生談談生活中的人與動物之間的故事。
五、積累語言,嘗試背誦。
引導學生自主積累文中精彩語句、段落,并背誦課文最后兩段。
六、識字與寫字。
在字音上,注意“脂”字讀一聲,“饋”字不要讀成“貴”。在字形上,注意運用形近字比較法識記“銜”“譯”“炊”。指導書寫時,要重點指導將“銜”“吼”寫得緊湊、美觀,提醒學生注意“嵌”是上下結構。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一、學習生字、新詞
1、讀準課文中標有音節的詞語。
2、學習生字:
穆 瑪 涓 滔 脈 卉 罕
二、分析
1、邊讀邊思考,理解文章大意:
我國的青藏高原被稱為離太陽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這塊高原上還有兩個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和最深、最長的河流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
思考:
⑴ 為什么說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峽谷?”作者用什么方法來說明的?
⑵ 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哪些景觀使你感到特別神奇?為什么?
2、學習詞語、句子,感受文章寫作特點:
⑴ 豐富的語言,例如:
“高峰與深谷咫尺為鄰,近萬米的強烈地形反差,構成了堪稱世界第一的壯麗景觀。”
“堪稱”、“號稱”、“美譽”。
“世界屋脊”、“植物類型博物館”、“動物王國”。
⑵ 特定作用的句子,例如:
“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峽谷……”
“映襯著雪山、冰川和郁郁蒼蒼的原始林海……”
“大峽谷的奇異景觀還體現在生物的多樣性上……”
三、總結全文
課文為我們描繪的是大自然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雅魯藏布大峽谷。
開始介紹地理位置→接著列舉數字說明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世界第一大峽谷→然后寫大峽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從生物的多樣性等方面描繪峽谷的奇異景觀。
四、資料袋的學習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雅魯藏布大峽谷》教學設計8,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錦6篇】相關文章: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錦10篇07-16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八篇02-08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8篇07-25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集錦七篇06-26
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錦5篇02-09
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錦10篇07-13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9篇01-28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錦10篇07-15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錦集10篇02-16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六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