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文化可以表述為廣泛的知識面與根植于內心的修養。以下是關于文化研究的畢業論文范文示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第一篇:淺論南京特教學院博愛文化建設
摘要: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始終秉承博愛、自強、求是、創新的校訓精神。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學校在提高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同時,通過加強博愛文化素質教育,營造博愛文化氛圍,開展融合教育,成立暖陽公益組織,提供校外服務,搭建志愿服務平臺等形式,著重培養學生投身特教事業的奉獻精神,以及對殘疾人和弱勢群體的博愛精神。
關鍵詞:大學生 特教事業 博愛
一、引言
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坐落于被譽為“博愛之都”的南京,是目前全國唯一獨立設置的、以培養特殊教育師資為主的普通高等學校。學校自建校以來,始終恪守為特殊教育和殘疾人事業服務的辦學宗旨,秉承“博愛塑魂、質量為本、特色立業”的辦學理念,共為全國特殊教育學校及殘疾人管理與服務機構等培養了兩萬多名專門人才,被譽為“中國特殊教育師資培養的搖籃”。
大學生全面發展、成人成才,首先應知識豐富、博學多識、多才多藝,在此基礎上應提升內涵、德才兼備、品位高雅,還應進一步由己推人,外化為博愛仁義之心、關愛他人、奉獻社會[1]。所謂博愛,即是普遍的愛,又是指愛的廣泛,對象的普遍,內容的廣泛。除了愛得廣、愛得博,還有愛得深、愛得真、愛得切[2]。
因此,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我校在提高學生為殘疾人事業服務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同時,更注重在各個方面培養學生對殘疾人的理解、尊重、關心,以及對弱勢群體的博愛情懷,因為他們畢業后大多數將走向特殊教育的崗位,而這些工作崗位不但需要他們的技術和能力,更需要的是他們對這份工作深深的熱愛和對工作對象的愛心、細心和責任心,使那些殘疾人在他們的耐心幫助教導下得到溫暖,得以成長,萌發對未來生活的希望和戰勝困難的勇氣。并努力通過他們自身的實際行動動員號召身邊的人及社會大眾對殘疾人的尊重和關愛,這也是體現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和國民整體素質的重要標志。
二、我校在校園博愛文化建設方面的措施
(1)大力營造校園博愛文化氛圍
一個健康向上、博愛溫馨、文明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是莘莘學子所向往的。同時這種氛圍也是一個學校校風、學風及在校大學生良好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因此,學校博愛文化氛圍的營造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校通過百“愛”墻,殘障名人文化園,“墻上咖啡”廳、博愛廣場,以及校園里的盲道、無障礙通道、電梯里面的盲文按鍵,以“博雅樓”、“博遠樓”、“博韻樓”、“博英樓”命名的教學樓等,處處彰顯出對殘疾人的一種無聲的關愛。“除了聽,我們什么都能做”,“技術讓我們溝通無障礙”、“教育是改變殘疾人命運的基本出路”均為我校的經典標語。學校的這種人文環境使我校殘障學生能夠處處感受到學校對他們的關愛,尤其是殘障名人文化園,通過對殘障名人事跡的介紹,激勵了他們對生活的勇氣和對未來的信心。
(2)加強博愛文化素質教育
1、課程設置
為了使我們學校的學生能夠隨時隨地為殘疾學生提供學習和生活方面的幫助,為將來投身特教事業打好基礎,學校特為每一個專業的公共必修課開設了特殊教育概論、盲文、手語等課程,使每個學生均具備與特殊人群交流的能力。
2、融合教育
“愛是最大的公正,公正是最適度的愛。”[3]能夠給予殘障學生最大的愛,就是讓他們享有教育資源上的公正,因為只有教育才能改變他們的命運。
因此,我校為了使殘障大學生平等共享學校人文與教育資源,更好地拓寬殘障大學生的就業領域,根據學校殘疾人高等教育發展戰略部署,以陽光學院為主體,依托各二級學院,選擇適合殘障大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專業,實施殘健融合教育試點。
通過試點教育的順利實施,使殘疾學生接受正常生的教育,不讓任何一個殘疾學生因為身體上的缺憾而折斷了飛翔的翅膀,給予他們實現夢想的機會,讓他們和正常學生一樣,享有同等的權利,接受同樣的教育。同時通過融合教育,促進了正常學生與殘疾學生的交流,此種教育方式的改革增進了正常生與殘障學生之間的了解,學習上的互補,形成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
3、注重傳統文化教育
在素質文化課的教學中,加入傳統文化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儒家文化中的一些精華思想。比如:仁愛思想,儒家文化中的仁,就是愛人,就是以“愛人”之心,使社會各階層的人們都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權利。做人方面提倡:愛自己,同時要愛別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愛別人就別害別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張“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等教學思想。做人做事方面主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最終實現“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理想社會,這與我們今天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3)開展校外志愿服務和實踐
1、為校外特殊兒童提供免費康復訓練
我校康復科學學院設有兒童康復和社區康復專業,專任老師結合自己的專業優勢,每周定期對校外開放,帶領康復科學學院的學生一起免費為校外腦癱、自閉癥兒童進行康復訓練。老師們通過自己的模范行為和言傳身教,感染學生、影響學生,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改變,思想得以升華。學生也在服務實踐中增加了自己的專業技能和對這些特殊人群更多的理解、更多的耐心。
2、創建青年志愿者服務基地
我校建立了太平村小學(設有隨班就讀班級)、江寧區婷婷特殊兒童幼兒園、紅山街道殘疾人托養服務中心等青年志愿者服務基地,利用周末或寒暑假期間,由我校專業教師帶隊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小分隊到以上基地,開展針對殘疾人士和特殊兒童的志愿服務。
3、“太陽花”青年志愿者品牌建設工程
我校“太陽花”青年志愿者品牌建設工程,初建于2007年。該工程緊緊圍繞人才培養、關注特殊人群和投身殘疾人服務事業,專業從事助殘志愿服務。依托校園特色,在專家導師團的帶領下,打造專業志愿團隊:手語翻譯服務隊、盲文翻譯服務隊、智障患者服務隊、肢殘康復訓練服務隊等。開放實訓場地,發展融合創業模式。在每個二級學院均成立有“太陽花”志愿者小分隊,在老師的帶領下,利用暑期,發揮各學院的專業優勢,開展聽障兒童夏令營;走進監獄,關愛聾啞服刑人員;把“太陽花”向著太陽、向著光明努力生長的精神帶給他們。此外,開展助殘服務需求調研,拓展服務基地,我校“太陽花”志愿者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殘疾人托養現狀與分析――基于江蘇省的調查研究》作品榮獲第十三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和交叉創新二等獎。
第二篇: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及其管理創新
群眾文化,是指人們職業外,自我參與、自我娛樂、自我開發的社會性文化。是以人民群眾活動為主體,以自娛自教為主導,以滿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為目的,以文化娛樂活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歷史現象。
摘要:群眾文化是社會文化的重要體現形式,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將有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加強群眾文化活動的管理,將有助于建立社會文化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本文通過介紹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對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進行分析,并且探討群眾文化活動的管理創新途徑,從而提高群眾文化活動的作用,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
關鍵詞:群眾文化活動 管理創新 時代價值
我國的社會經濟實力正在發生巨大的改變,尤其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我國和各國之間的聯系更加的密切,文化實力的提升關系著我國的國際競爭力的強弱。群眾文化活動是我國社會文化建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群眾文化活動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涉及的范圍非常的廣泛。群眾文化是歷史遺留下來的產物,其活動有著時代價值,因此要引起高度的重視,要將其文化管理不斷的創新,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發揮群眾文化的重要作用,有效的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
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及其管理創新
一、群眾文化活動的簡介
群眾文化主要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民間文化,另一方面是大眾文化。群眾文化事業中最重要的表現行為就是群眾文化活動。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者是人民群眾,可以說人民群眾是群眾文化得以發展的重要力量。與很多文化類型相比較,群眾文化活動最大的特點就是群眾性非常強。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范圍非常廣泛,不受很多條件的約束,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在人民群眾中開展非常的順利、傳播速度非?、傳播范圍廣,因此,群眾文化活動對于群眾文化的推廣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對于公共文化的建設也起到了很大的幫助。群眾文化是將人民大眾和社會文化進行有效地結合,共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大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讓人民群眾融入到活動中,大力倡導我國的群眾文化,發展群眾文化事業,進而大力發展社會文化,促進社會的和諧。群眾文化活動的展現形式有很多種,比如文化演出、大合唱等,從多元化角度展現出群眾文化活動的魅力。群眾文化活動的大力開展能夠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同時也能夠很好的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
二、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
1、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推動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我國的經濟水平快速的發展,社會的生產力水平也在逐年提高,在我國市場經濟大力發展的前提下,人員流動性非常的大,對其管理難度也相對的加大了。群眾文化有很強的包容性和靈活性,它不受這些條件的限制,人民群眾根據自身的特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隨意的選擇參加活動的方式,融入到其中。伴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生活壓力也變得非常大,人們之間的交流也變得越來越少,而群眾文化活動的舉辦正是為人民群眾提供這樣一個交流的平臺,增進人們之間交流的機會,增加人們之間的感情,同時幫助人們緩解工作和生活的壓力,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滿足了人們精神層面的需求,同時,調動了每個人的積極性和熱情度,充分的發揮了自身的優勢,推動了國民經濟和社會文化教育的腳步。
2、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有助于提升社會管理工作
社會管理工作和群眾文化活動之間有共同點,就是它們的對象都是人民群眾,都是依照以人為本的原則,來開展一系列活動。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就加大了社會管理工作的強度。社會管理工作的范圍變大,就意味著社會管理工作需要承受巨大的挑戰,因此,可以將群眾文化融入到管理當中,全面提高社會管理工作。群眾文化活動能夠提高群眾的凝聚力,提升愛黨的意識,充分的調動人們的熱情,全方面的提高社會的服務能力,使人民群眾積極的參加到群眾文化活動中,在群眾文化活動中,人民群眾展現出自我的價值,更加體現出群眾文化活動的社會價值。
3、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有助于傳承歷史文化
人民群眾積極的參加到群眾文化活動當中,不僅能夠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還能開闊人們的視野,全方面提高人們的文化素養。群眾文化活動有助于傳承歷史文化,對社會文化的傳遞和推廣有著很積極的作用。群眾文化有著很顯著的地域性質,通過群眾文化活動可以展現出每個地區的風俗習慣和精神面貌,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人們通過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展現出了當地的文化,很好的傳播了當地的地域特色,這些非物質財富是非常寶貴的。因此,人民群眾在參加群眾文化活動時,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傳承歷史的文化。
三、群眾文化活動管理創新的措施
1、創新群眾文化的組織形式
隨著經濟社會的飛快發展和人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豐富人們精神文化的組織方式最主要的就是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目前,人們的生活環境各有所不同,他們對于群眾文化活動的認知程度也有所不同。要想滿足不同人群對于文化的需求,必須通過多元化的組織形式來進行群眾文化的宣傳。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中,要根據當地的特色來創新組織形式,吸引人民群眾的眼光,充分的調動人們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熱情,使群眾文化活動可以走進不同的人群。
2、創新群眾文化活動的內涵
要想使群眾文化活動可以起到好的效果,必須創新群眾文化活動的內涵,使群眾文化活動的內涵可以與時俱進,跟得上時代的潮流。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中,要在社會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基礎上,融入民族特色,充分的調動人們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從而推動社會文化的發展。
3、創新群眾文化活動的體制
目前,群眾文化活動的管理體制相對比較落后,使得群眾文化活動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要想創新群眾文化活動的體制,需要對其管理理念進行創新。在創新的過程中,可以借鑒國外一些先進的文化管理理念,結合我國文化發展的特點,將二者有效的進行融合。同時,還要對群眾文化活動中的管理進行分析,將其缺點進行完善,逐步提高群眾文化活動的管理體制,全方面的推動群眾文化活動的進步。政府相關部門也要落實國家的相關政策,完善群眾文化活動的管理制度,使群眾文化活動在社會中起到很好的效果。
四、總結
綜上所述,群眾文化活動對于推進群眾文化事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的促進社會的和諧和發展,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重大的幫助。因此,完善群眾文化活動不僅能夠有效的緩解人們的壓力,還能夠提高人們的綜合素質,更加能夠展現出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1]韓永斌.淺談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及其管理創新[J].創新管理,2014(12)
[2]王芳.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及其管理創新[J].鴨綠江,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