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中美政治意見廣告的比較以及啟示
摘要:在現代政治生活中,政治意見廣告發揮巨大的作用。政治意見廣告在中國起步較晚,存在眾多的問題。通過對中美兩國政治意見廣告的比較,啟迪中國政治意見廣告的發展。
關鍵詞:美國;政治意見廣告;中國
政治和傳播是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的關系。任何試圖影響政治局勢的政治家和政黨都不可小覷大眾傳播媒介的影響力。Lynda Lee Kaid認為,“政治廣告可以視作一種傳播的過程,在一般狀況下是由一個候選人或政黨買下或選擇機會,透過大眾媒體將企圖想要影響選民認知、態度、以及行為之政治訊息傳布出去。”當“意見”與“政治生活”相聯系時,其為政治廣告的一種形式。
一、美國的政治意見廣告
政治意見廣告在美國相對比較多。2007年,美國總統競選即將拉開帷幕時,出現了一個堪稱歷史投資最高的意見廣告。這是由比爾·蓋茨與美國SUN公司的創始者伊萊·布羅德聯手,斥資6000萬美元打造的意見廣告,目的是使教育問題成為2008年總統大選的重要議題。蓋茨稱不會傾向于任何一個總統候選人,而是要通過這種方式引起他們的關注,提出解決教育問題的辦法。他認為,教育事業是個長期性問題,關乎美國未來的競爭力。隨后,在2008年總統選舉時,奧巴馬和麥凱恩都比較重視教育問題,提出相關政策。奧巴馬:政府每年至少投入190億美元教育經費。麥卡恩:引入競爭機制改革學校官僚體制。從兩位候選人所主張的教育政策中,可以看出他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比爾·蓋茨所打造的意見廣告,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問題變成議題,引起社會的關注。
美國這種政治意見廣告是民眾對有關政治生活的相關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見,以期能得到政府部門或社會的關注。美國政治意見廣告的發展與其發展成熟的公民社會有著巨大的聯系,美國國民有著強烈的權利義務意識、社會責任感、乃至世界公民的責任感。
二、中國的政治意見廣告
中國的政治意見廣告較見,影響力有限。2005年5月24日,《南方都市報》刊登了一則政治意見廣告:“深圳市四屆人大一次會議和四屆政協一次會議召開在即,我收集了反映民生及個人建議十多條,希望通過你們在‘兩會’期間提出,有意者請與我聯系。”其中羅列了12條建議,涉及出租車、燃氣、能源、公交、環保等行業。廣告末尾附上傳真號碼和電子郵箱,并署名:公民李紅光。這是李紅光自費一萬元刊登的廣告。展江認為:“這或許可以說是出現在中國大眾傳媒上的第一條公民的意見廣告。”李紅光的這則廣告是非營利的,在廣告中她簡單表達了對若干公共問題的建議,她的目的是影響代表或委員,希望得到他們的關注,采納意見。
上述這則廣告,國內學術界對其是否是政治意見廣告爭論較大。但這并不影響它成為政治生活中一種新的信息傳播形式。這也從某種程度反映出我國的政治意見廣告存在眾多問題。一是,這些意見廣告的出現存在偶然性。任劍濤認為,這更多的是一個公民的偶然行為,并不一定會引起社會的普遍回應和響應,公民意識并沒有普遍覺醒。二是,意見廣告涉及的媒體、資金以及刊登的時間等方面,都缺乏計劃性、持久性、規模性等。上述兩則廣告刊登都只是刊登在報紙上,沒有使用其他媒介,使得受眾少。廣告的資金是由個人自掏腰包,資金有限。廣告刊登時間較短,沒能持續的刊登。三是,這些意見廣告的效果非常有限。雖然,李紅光的意見廣告得到了當時剛上任的深圳市政協提案委員會主任的認同,但最終是否真的在政協會議上討論過或政協會議參考其意見,不得而知。
三、美國政治意見廣告對中國的啟示
政治意見廣告是民眾向政府部門表達自己訴求和意見的新的方式,在美國起步較早,在中國起步較晚,我國應該根據自身特點汲取美國政治廣告發展的經驗。
我國政治意見廣告需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改進:一是,鼓勵政治意見廣告的出現。目前我國的政治意見廣告寥寥無幾,而在美國政治意見廣告縱多,民眾積極對國家方針政策提出意見、對社會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將問題推進為議題等,這些離不開美國公民社會的大環境。因此,在中國政府應該鼓勵民眾傳播政治意見廣告,并且為這些民眾提供適當的支持。例如:給這些政治意見廣告的廣告費提供優惠折扣、提供專業的廣告制作指導等。二是,擴大政治意見廣告的規模。在我國政治意見廣告只是小規模的出現在一些城市,并沒有形成全國性的政治意見廣告。在美國政治意見廣告不僅有小范圍的,也有全國性的,例如:比爾・蓋茨做的意見廣告就是關于全國的教育問題。我國應該促進全國性的政治意見廣告的發展,擴大它的影響力,使民眾形成普遍的意識。并且延長有意義的政治意見廣告的播出時間、增加播放頻率。
參考文獻:
[1]Lynda Lee Kaid , 8Political Advertising in Dan Nimmo and Keith R. Sanders eds.8 The Handbook of Political Communication[M]. Sage Publications Inc,1981.
[2]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DB/OL].和訊新聞網,http://news.hexun.com/ 2008/daxuanzcdb/index.htm.
篇二:淺析美軍戰場生化系統
摘要:當前,恐怖主義有了新發展,出現了以使用生化武器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特點的“超級恐怖主義”。反恐戰場如何對抗生化武器,如何確保作戰人員生命健康成為重要課題。本文分析了美軍戰場生化系統,對我國生化系統建設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關鍵詞:美軍 反恐 生化系統
冷戰結束以來,國際安全形勢的一個明顯特征就是非傳統威脅凸顯,生化恐怖威脅成為影響國家安全、危害公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的主要恐怖形式。了解美軍戰場生化系統,有助于我國提高全面建設應對生化恐怖主義的能力。
一、生物戰劑鑒定及診斷系統
聯軍生物戰劑鑒定及診斷系統(JBAIDS)是一個可重復使用、便于攜帶的生物戰劑鑒定及診斷系統,其功能是快速、可靠并同時鑒定多種生物戰劑和其他有關行動中的病原體。這個堅固耐用的系統經過配置,使部署的醫療人員能夠識別來自臨床和環境的資源樣品中的特定生物有機體。JBAIDS中的炭疽熱、野兔病、瘟疫、H5N1流感和Q型感冒探測系統的診斷使用得到了食品及藥品管理中心(FDA)的承認。JBAIDS 在戰斗地域各處被醫療實驗人員廣泛使用。
二、化學生物醫學預防系統
化學生物醫學預防系統(CBMS)提供安全、有效并且健全的醫學產品來保護美軍,對抗已經證實的化學、生物、放射性、核武器(CBRN)的威脅。CBMS采用政府及工業界最好的生產實踐來開發或獲得食品及藥品管理中心(FDA)批準的產品,嚴格保證產品在經營成本、規章制度、性能參數允許的范圍之內。
化學生物醫學預防系統由以下部分構成:
炭疽病吸收疫苗(AVA):炭疽病吸收疫苗是食品及藥品管理中心(FDA)批準的唯一美國炭疽病疫苗,用于戰場感染炭疽桿菌而造成皮膚、腸胃以及氣溶膠感染。
復合型瘟疫疫苗(rF1V):復合型瘟疫疫苗是一種高度純化的多肽產品,提取自被復合型傳染媒介傳染的耶爾森氏鼠疫桿菌的無活性細菌細胞,用來防止肺部瘟疫。
復合型肉毒桿菌毒素疫苗A/B(rBV A/B):復合型肉毒桿菌二價體疫苗是由無毒的肉毒桿菌毒素A、B血清重鏈碎片組成,形成鋁的羥化物輔料和肌肉內較早潛在的肉毒桿菌毒素。
生物清潔(BSCAV):隨著預防性神經毒劑的發展,生物清潔項目填補了戰士們抵御神經毒劑的迫切性能缺陷,大大減少或消除了感染后解毒療法的需求。
天花疫苗系統(SVS):天花疫苗系統項目提供ACAM2000(TM)天花疫苗和牛痘免疫球蛋白,采用靜脈內(VIGIV)預防接種并且保護可能暴露在天花病威脅下的戰士。
三、化學生物醫學治療系統
化學生物醫學治療系統由以下部分構成:
3.1先進的防止痙攣藥物系統(AAS)
先進的防止痙攣藥物系統由帶有咪達唑侖藥物的自我注射器組成,這種裝有咪達唑侖的自我注射器將會代替包含安定的神經痙攣解毒劑(CANA)。
3.2 改良的神經毒劑治療系統(INATS)
該系統是對抗神經毒劑中毒的一個改進的治療規則。INATS的新的肟成份將會在治療神經毒劑的自我注射器(ATNAA)中代替2-PAM。
3.3醫學放射對策(MRADC)
急性放射綜合癥(ARS)主要表現為造血系統(骨髓)、腸胃系統和腦血管系統并發癥狀,根據受到放射線的劑量而定。經過調查研究,重組細胞的蛋白質降低了全身受輻射后的死亡風險。
四、總結
為防范和應對生化恐怖主義,美國大力調整軍事戰略和反恐戰略的重心,將國土安全視為最優先的安全目標。戰場生化系統有效地保證了作戰人員的生命與健康,保證部隊作戰能力,對我國生化系統建設具有一定意義。
參考文獻:
[1] 儲召鋒.美國對核生化恐怖主義的評估與政策[J].和平與發展,2011(3): 27-32.
[2] 鄭健.國際核生化恐怖威脅與技術防范[J].產業發展,2010(10):14-17.
[3] 樊守政.當前全球恐怖威脅新態勢[J].現代國際關系,2013(3):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