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年自考《文化概論》模擬試題和答案
自考是個人自學、社會助學和國家考試相結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我國社會主義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小編整理了2017年自考《文化概論》模擬試題和答案,歡迎大家測試!
1.簡述中國稻作農業未在嶺南形成的原因。
答:(1)嶺南秈稻自然生長,四級不缺;
(2)嶺南原始居民沒有改良秈稻品種之必要;
(3)與上述兩點相反的長江中下游在提高產量的要求下,秈稻才得以改良,從而形成了中國稻作農業。
2.簡述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大勢。
答:(1)諸侯國之間的混戰和兼并。目的在于爭奪周王室失落的王權,從而引發了各國的變法大思考,構成“百家爭鳴”的最重要部分。
(2)民力大發展。各國為強權競爭,有意刺激本國經濟。民力發育激發出的思想意識,也是“百家爭鳴”極其寶貴的部分。
3.簡述印刷術發明及傳播的歷史。
答:早在唐代初年,我國已出現了雕版印刷技術;宋仁宗時期(公元11世紀中葉),畢異發明了活字印刷技術;公元8世紀時雕版印刷術傳人日本;14—15世紀,雕版印刷與活字印刷術并行歐洲。
4.簡述中國畫的主要特點。
答:(1)追求神似,注重意境;(2)以墨線為造型的主要手段;(3)與詩、書、印密切配合
5.簡述中國人的修辭觀。
答:1)特別重視言辭的內容,提出言辭應該誠信2)特別注重語言的傳達效果3)特別重視說話的場合、對象、時機和分寸4)一向存在著追求質樸與華美這一矛盾。
6.論科舉制對中國古代文化教育發展的正、負面影響。
答:(1)正面影響:第一,科舉制將儒家思想全面推進到社會各層面,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核心;第二,科舉制強化了讀書尚文的文化傳統,促進了學校教育的發展,造就了大批優秀的文化人才。
(2)負面影響:第一,科舉考試耗費了士人幾乎全部的精力,讀書做官成為知識階層的最終目標,造成傳統文化畸形發展;第二,科舉制是對極端專制王權的維護。
7.試述儒家的義利觀。
答:義利關系問題是中國傳統倫理道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命題;儒家學者對“義”進 行評價時,往往把“利”作為它的對立面,在義利之辨中反映出重義輕利的思想觀念;“利”就是物質利益,“義”是行為原則,對物質利益的追求,必須以義為前提?、孟、荀、董等都主此,體現了儒家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道德觀念。
當然,儒家在強調義的重要性時,過分地抑制人們對物質利益的追求,這種傾向曾對中國社會經濟產生不良影響。
8.為什么說華北平原是中國文化的又一搖籃?
答:(1)華北平原有黃河、海河兩大水系,利于舟楫之便和人們的交流。(2)東部有秦沂山地,有利于人們的文化創造。3)該地區歷來就是發達的農業區,有利于農業文明的創造與發展。4)該地區在很長時期內人口最為稠密。
9.簡述敬順吳天的宗教現實功能。
答:(1)其現實功能是“敬授民時”2)其關系農業大事,是皇帝的后代建立宗教凝聚力的根源。3)其之所以得以聚族,是因為該宗教中涵著先進的文化。因此,武帝時代的歷史是文化帶動著中華民族的最初凝聚。
10.交通行旅文化主要由哪些部分組成?
答:(1)交通設備的習俗傳承;2)運輸工具的習俗傳承;3)交通行旅行業的習俗傳承。
11.簡述古代關于天人關系的幾種觀點。
答:(1)“天人合一”,起源于西周,這是天人關系的一種全面的觀點。2)“天人交勝”,由唐代劉禹錫提出。3)“天人之分”,由戰國荀子在《天論》中提出。
12.簡述中國人的漢字觀念。
答:對漢字的認識是與中華民族命運的盛衰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從古至今的漢字觀念主要有:漢字否定、對漢字的多維思考。
13.試述兩漢經學的歷史、文化功能。
答:(1)漢武帝的“獨尊儒術”:漢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三策》之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家思想正式上升為國家的統治思想,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2)尊儒術、興太平首先產生結果的是在文學方面。“詩三百”的影響,兩漢形成了詩詞大國的風范。3)經學與王莽新政。王莽新政是受“堯舜禪讓”影響的結果,但其失敗實則是經學的失敗,也是只重《周禮》而脫離現實的結果。
14.試述科舉制在歷史上的地位與作用。
答:地位:在科舉制度之下,古代中國建立起穩定的文官體制,這種文官考試制度在人類制度史上有著重要的開創意義,就是以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為藍本。 作用:(1)科舉制度將儒家思想全面推進到社會各層面,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核心;2)科舉制強化了讀書尚文的文化傳統,促進了學校教育的發展,造就了大批優秀的文化人才。
15.簡述中國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三項成就。
答:(1)是土地開墾;(2)是水利的興修;(3)是運河的開鑿。
16.簡述我國傳統的飲食文化觀念。
答:中國長期流傳的飲食觀念主要包括:1)民本思想。足食,讓國民吃飽,是傳統社會穩定秩序的一項國策。2)節約糧食。節約糧食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社會穩定秩序的一項國策。3)人格教育。中國人利用飲食的機會培養志向、觀察人品,甚至把飲食觀與人才觀聯系起來。4)食療。把飲食與養生之道聯系起來,強調節制飲食、選擇食物與食法。
17.中國古代家訓族規的禮俗教育與禮俗規范功能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1)是以孝悌之道為禮俗之本,強化家族內部的倫理關系。2)是以誠信忠厚為修身之本,塑造傳統社會的理想人格。3)是以勸誡懲罰的禮俗規條,規范家族成員行為,補充國法。
18.中國古代原始宗教的社會作用是什么?
答:(1)是保護統治者和緩和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2)是麻醉與馴服被統治者。
19.簡述漢語的特點。
答:(1)按詞的構造特點來看,漢語的詞語用在句子里時,沒有表示語法關系的詞形變化。2)按句法結構的表達方式來看,漢語不通過詞的形態變化表示語法關系,而是借助虛詞和詞序表示詞語詞的語法關系。3)漢語是有聲調的語言。4)從音義對應的角度看,漢語是一個音節對應于多個詞(語素)
20.發揚傳統文化與引進、借鑒西方文化是矛盾的嗎?試分析說明。
答:不矛盾。任何一個民族或國家,在各個歷史時期,都會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響。吸收外來文化事豐富和發展本體文化的正常途徑之一。外來文化必將融合到本民族的文化之中。本體文化對外來的吸收是由所選擇的。
【自考《文化概論》模擬試題和答案】相關文章:
自考社會學概論模擬試題09-26
自考《服裝款式設計》模擬試題及答案09-24
小升初英語模擬試題和答案08-27
自考國際商法模擬試題及答案(問答題部分)10-26
語言學概論自考試題09-25
2014年自考市場營銷學模擬試題及答案09-26
生物中考模擬試題及答案08-05
中考語文模擬試題及答案08-06
中考語文的模擬試題及答案08-06
中考政治模擬試題及答案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