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騰訊創業小故事
騰訊自創立以來都是怎么走過來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騰訊創業小故事,歡迎參考閱讀!
馬化騰,騰訊公司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本公司首席執行官(ceo),全面負責騰訊集團的策略規劃、定位和管理。是主要創辦人之一,自一九九九年起受雇于騰訊集團。
出任現職前,在中國電信服務和產品供應商深圳潤迅通訊發展有限公司主管互聯網傳呼系統的研究開發工作。
一九九三年取得深圳大學理學士學位,主修計算機及應用,并在電信及互聯網行業擁有逾十年經驗。當選為深圳大學校友會副主席計算機系大學校友會主席。
小資料:
馬化騰,1992年畢業于深圳大學計算機專業,當年的他,流落在一些中小公司打工,最多只能算做深圳的邊緣人,一次偶然的機會,馬化騰接觸了ICQ,一個以色列人開發的即時聊天工具,馬化騰覺得ICQ這個東西很好,好到什么程度呢?
馬化騰認為,好到可以做PC機之間的傳呼機,要知道哪個時候,別說手機,那是大富豪的標志,要是你能有個BB機,嘿嘿,可也是挺闊的,要泡女朋友肯定沒問題。馬化騰覺得ICQ能夠在電腦上提供即時信息功能,可是就是有一個很大的缺點,ICQ版本沒有中文的,用起來很不方便
于是,馬化騰就想搞一個中文的ICQ,馬上叫上幾個朋友成立了一個公司,仿照ICQ搞一個中國的ICQ 。
當然,剛開始,騰訊的日子非常艱難,好些時候,QQ是近似用一種卑鄙的手段去偷人家的空間和帶寬,沒有錢來買服務器,而市場上ICQ的中文版OICQ特受歡迎,下載的人特多,公元2000年,那可是OICQ的冬天,是騰訊的冬天,第一次網絡泡沫席卷了整個中國互聯網,騰訊要出手讓賢了。
騰訊的高層某人找過中華網,新浪。賣100萬,可是,中華網,新浪的高管層都拒絕了.
馬化騰幾乎是傾其所有,這個時候,QQ不知道自己的贏利點到底在哪里?注冊資源是很多,有什么用呢?難道QQ只能向申請QQ號碼的用戶收取可憐的一點注冊費嗎?(有一段時間QQ上,申請號碼要收費,就是QQ最艱難的見證)
這個時候,有風投公司砸錢幫助騰訊在香港上市了,QQ當時是沒有現金資本的,如果一定要講資本的話,那就是許多許多與你我這樣的數量高達7.147億的QQ用戶。
QQ上市后,馬化騰的個人身價迅速飚升,身價17億港幣!
據可靠消息現在的騰訊市值33億美金。
馬化騰在模仿間不經意打造了一個龐大的QQ帝國,改變了中國人溝通的方式,手機,電話,EMAIL,還有QQ成了大部分中國人必備的工具,甚至,有許多小弟弟小妹妹們可以不用手機,不用EMAIL,可是萬萬不能沒有QQ,上面有好多好多談得來的人,有好多好多好玩的游戲。
從前一段時間開始,騰訊開始走多元化戰略,已經是中國的第四大門戶網站,有了自己的paipai.com,有了QQ幻想,QQ堂。有了自己的搜索引擎soso.com—騰訊不光在線上像網絡章魚一樣擴張,在線下更不例外,與可口可樂搞得如火如荼的促銷活動就是最好的明證。
馬化騰不喜歡作秀而且,QQ的新產品總是在無聲無息間推出無聊業務,
雖然年紀不大,馬化騰的網齡卻非一般人能比。很少有人知道在真正的Internet普及之前,有許多網迷已在慧多網上早早體會到網絡的樂趣。而馬化騰就是其中之一,初上慧多網他就樂此不疲,半年后自告奮勇地投了5萬元在家里搞了四條電話線和8臺電腦、承擔起慧多網深圳站站長的角色,每天在工作之余忙得不可開交。久而久之,深圳“馬站”在慧多網上名聲鵲起,馬化騰有些自豪。“在網上我才會獲得完全的興奮。”
通過網絡馬化騰結識了相當多的朋友,例如網易的丁磊就是他的老友。“當年一起喝啤酒的時候,我們只是打工仔而已,都還不知道未來。丁磊后來的成功為我帶來了啟發,只要去做,沒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1993年從深大畢業后,他進入潤迅公司,開始做軟件工程師,專注于尋呼軟件的開發,并一直做到開發部主管的位置上,這段經歷使馬化騰明確了開發軟件的意義就在于實用,而不是寫作者的自娛自樂。“許多軟件技術人員往往對自己的智力非常自信,寫軟件只是互相攀比的一種方式,而我已希望自己寫出的東西被更多的人應用,也愿意扮演一個將技術推向市場的小角色。”
實用軟件概念不僅培養了馬化騰敏銳的軟件市場感覺,也使他從中盈利不菲。“要相信自己寫的東西可以賣錢。”馬化騰是風靡一時的股霸卡的作者之一,他和朋友合作開發的股霸卡在賽格電子市場一直賣的不錯。馬化騰還不斷為朋友的公司解決軟件問題。這使他不僅在圈內小有名氣,而且也有了相當的原始積累。
創業
馬化騰平靜而有耐心,是中國股市很早的炒家,1994年入股市的馬化騰將10萬元炒到1000萬元,為獨立創業打下了基礎。
“從1998年開始,我就考慮獨立創業,卻一直沒想清楚要做什么,但創業的想法并沒有起伏,我知道自己對著迷的事情完全有能力做好。我感覺可以在尋呼與網絡兩大資源中找到空間。1998年我哪有那么多錢?那時候大學畢業不過5年,最開始一個月工資才1100塊。你算算我要攢多少時間才有10萬塊投到股市里去。”
馬化騰笑著說,故事的真實版本是,1993年從深圳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后,原本試圖下海經商的他突然發現競爭已經激烈到讓自己無法忍耐,最后還是老老實實去干程序員。馬化騰最早名片上的頭銜是“軟件工程師”,后來一直做到開發部主管。
1998年11月,馬化騰和張志東等5人湊齊了50萬元人民幣,注冊了深圳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過了一陣子,幾個人又湊了另外50萬元,把公司的注冊資本補到100萬元。
1996年以色列人開發出ICQ系統。1999年2月馬化騰開始開發OICQ的時候,中國市場上也有其他版本的漢化ICQ了。“當時我也不知道怎么賺錢,只是覺得讓別人可以在互聯網上找到你,肯定會有用,那就做了。”
QQ當時并沒有直接為馬化騰帶來經濟效益,馬化騰對QQ的市場潛力也沒有足夠的認識,而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把QQ放到互聯網上供用戶免費使用。就連馬化騰本人也沒有料到,這個不被人看好的QQ僅僅10個月就發展了上百萬用戶。
8年前確實想過把QQ賣掉
2004年,騰訊奔赴香港上市。當時馬化騰的賬面財富是9億多。
在騰訊成功上市并逐漸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之后,有關當初“差點賤賣”的故事開始在坊間流傳。甚至有傳言說,騰訊公司最困難的時候,馬化騰差點就把QQ以60萬的價格賣給別人。
馬化騰微微一笑說:“關于我的傳言沒有幾個是真的。第一次融資之前騰訊的確很困難,也確實想過把QQ賣掉。不過沒有傳得那么夸張。”
“那時候連我們自己都還沒能明確地看出來這個方向的價值,別人當然也更理解不了它的價值。”馬化騰說,“談判賣QQ的時候,我的心情非常復雜,一連談了4家都沒有達到我們預計的底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決定留下QQ自己養大。”
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互聯網的颶風從大洋彼岸的美國強勁地刮了過來,市場的繁榮點燃了風險投資商的熱情。2000年高交會,馬化騰拿著一份改過6次,20多頁的商業計劃書在高交會上想碰碰運氣———8年前騰訊估值不過1100萬美元———但即便如此,一些風險投資商依然認為馬化騰提出的融資要求太貴,風險太大不敢投。
“當時我問馬化騰,你的公司憑什么值這么多錢?”最早向騰訊投資的IDG合伙人之一林棟梁后來回憶說,“馬化騰就說以色列的ICQ有多少用戶?他們賣了幾千萬美元,我的OICQ有多少用戶?所以我就值這么多錢。”
這種看上去多少有點“蠻不講理”的邏輯最終幫助馬化騰從IDG和高盛手里拿到了220萬美元融資。
3年來這只企鵝很“兇猛”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騰訊迅速地擁有了逼近億級的互聯網注冊用戶量,但馬化騰卻苦于沒有收費的渠道。2000年底中國移動推出“移動夢網”,移動夢網通過手機代收費的分成模式,為馬化騰開啟了一條“金光大道”。到2001年年底,騰訊實現了1022萬元人民幣的純利潤。而在這一年,三大門戶也因為與移動的分成業務從互聯網的冬天中緩過神來。
憑借OICQ的成功,騰訊開始“花瓣式擴張”。2003年,騰訊開始做門戶,與新浪搜狐為對手;后來做休閑游戲和大型網游,跟陳天橋和丁磊狹路相逢;2005年,騰訊又在網絡拍賣和在線支付上出手,追趕馬云;此后,騰訊更沖入搜索市場,將目光瞄向百度李彥宏。
馬化騰成為行業“戰爭”的發起者,先后進入門戶、電子商務、在線游戲、搜索等多個領域。結果是馬化騰創立了中國三家最大的綜合門戶網站之一、第二大C2C網站、最大的網上休閑游戲網站。其社區服務QQ空間的活躍用戶數甚至超過了Facebook。
由于擁有高達3.4億的注冊用戶,騰訊在推出任何一項產品和服務時都能享受到龐大用戶基數所帶來的好處,幾乎是一出手就成為該領域內不可忽視的競爭對手。馬化騰于是也開始成為中國互聯網的“全民公敵”,當然不管馬化騰愿不愿意,幾乎所有互聯網公司都曾向他宣戰。所有一線互聯網大佬都開始警惕這只看似憨厚,但實際上充滿攻擊性的小企鵝。
當年新浪的創始人,如今的點擊科技酋長王志東說,“最開始的時候大家認為即時通訊(IM)市場有利可圖才切進去的,屬于進攻,不過后來做IM的全變成防守了。因為如果你不做,你就滿足不了你的用戶在溝通方面的需求。”
馬化騰是個崇尚共享、自由精神的人,不會單純強調“我”的價值,他知道團隊的意義。騰訊的幾個創始人都曾在深圳電信、網絡界有多年的從業經驗,幾乎是深圳第一批搞互聯網的人,這無疑可以在技術和業務層面為騰訊提供很多幫助。“創業不是說著玩的事,騰訊也并非一帆風順。一開始,我們的服務器都無處托管,創建一家公司可比寫軟件復雜多了。”馬化騰感覺創業初期還是有許多東西可以回味。
對于如何將尋呼與網絡聯系起來發展業務馬化騰早有自己的想法,但對于是否上馬ICQ項目,當時騰訊的股東方的確存在過激烈的爭論。“最后,對網絡技術發展方向的認同感使大家求同存異,我們開始對ICQ技術傾注偏愛。”
ICQ是一種基于INTERNET的即時通信工具,它集尋呼、聊天、電子郵件和文件傳輸多種功能于一身。當用戶將ICQ安裝在個人電腦上,它就會嵌入Window系統,成為桌面上的圖標,用戶每打次打開計算機,它就是一個固定設備。互聯網用戶可借此知道朋友是否在上網并可進行直接交流。三個年輕人看到了用戶對中文環境ICQ服務有極大的需求,自主開發了基于INTERNET的網上中文ICQ服務--OICQ,并成為全國在線人數最多的中文ICQ服務商。
在新興互聯網市場中淘金,是一項艱苦的工作。當時,這家十幾個人的小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為深圳電信、深圳聯通和一些尋呼臺做項目,QQ只是公司的副產品。整個公司經常為了一個項目傾巢而出,還要時刻避免露出馬腳。為了給客戶留下很有實力的印象,那時馬化騰的名片上從來不印“總經理”的字樣,而只帶“工程師”的頭銜——在深圳,像騰訊這樣的公司有上百家,馬化騰當時的期望,只是公司能生存下來。
你不知道的馬化騰
1、馬化騰當年的惠多站叫Pony-soft,Pony是馬化騰在大學期間為自己取的英文名字,英文意思是小馬駒,騰訊的員工喜歡私下談話稱其為“小馬哥”,而當面則叫他pony。
2、馬化騰是潮汕人,10來歲隨父母從汕頭到深圳,他的家庭條件很好,他的父親曾經代管過一段時間騰訊公司的財務,馬化騰的父親每次來公司的時候,都開一輛奔馳500,黑色的,很氣派,現在至少要120多萬,當年就更遠不只這個價。馬化騰有個姐姐,在深圳電信工作,現在據說是管數據這塊的副局長。
3、馬化騰有個很燒錢的愛好是天文,騰訊里也有幾個天文愛好者,閑下來,馬化騰會和這些同事交流起對天文的愛好,以小馬哥今日的財富,他玩的望遠鏡該是多少度數的。有媒體說馬化騰因喜歡計算機而放棄自己的天文愛好,這是瞎扯淡,也不看看馬化騰桌上那些天文類雜志,還有外文版的。
4、馬化騰倒是很早的就玩起了計算機,在深圳大學順理成章選擇計算機專業的時候,馬化騰的PC水準已令老師同學刮目相看,他既可以成為各種病毒克星,為學校PC維護提供不錯的解決方案,同時又經常干些將硬盤鎖住的惡作劇,讓學校機房管理員哭笑不得。
5、馬化騰接觸網絡也很早,在真正的互聯網普及之前,有許多網迷已在惠多網(FidoNet,它誕生在1984年的美國,非我們現在意義上的互聯網)上早早體會到網絡的樂趣,馬化騰就是其中之一。 1995年2月,在惠多網上掛了半年之后,馬化騰就義無返顧地投入了5萬元,在家里搞了4條電話線(一說5條)和8臺電腦,承擔起了惠多網深圳站站長的角色(之前關于馬化騰是第一基于internet的民間BBS說法有誤,這里糾正下),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深圳“馬站”在惠多網上有著極高的人氣。當時在BBS上混跡的還有丁磊和求伯君。丁磊和馬化騰關系很好,兩人經常在一起喝酒,討論著以后如何進行創業。兩個人相互激勵,相互幫助的故事是一段佳話。
6、馬化騰創業之初沒有買車,第一輛車是2001年年底,2002年年初買的,是一輛沃爾沃S80,香擯色,70來萬;這是款以安全性能著稱的車型,符合馬化騰的性格。
7、馬化騰喜歡打游戲,創業之初還沒有特流行的網絡游戲,那時流行CS,每天下班,馬化騰就會和他的同事分成兩隊進行比賽奪旗,贏的多半是馬化騰。馬化騰在打游戲上有相當的天賦,此外,他是一個策略玩家,因此,即便他的對手拼著命想阻擊他,都很難湊效。傳奇流行的那會,馬化騰也玩傳奇,據說他的級別非常高。之后騰訊自己進軍網絡游戲,馬化騰就玩自己的游戲。游戲部的員工也與馬化騰相對接觸最多,2007年3月,Q Q休閑游戲在線用戶突破300萬人,馬化騰親自出席了內部慶功酒會,和每個人碰杯。
8、馬化騰技術上很強,關于他和CTO張志東誰更強一些內部有過討論,結論是張志東要更強一些,張志東是華南理工的計算機碩士,在騰訊創業前在深圳很有名的黎明電腦工作,張志東軟硬都很精通,很厲害。馬化騰在產品方面的感覺比張志東要好一些,他的長處是能夠把很多事情簡單化。
9、馬化騰其實就是騰訊最大的產品經理,他很多時間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騰訊的產品總設計師,他會試用騰訊所有的產品或服務,然后提出問題,他這方面的感覺很好,是個天才。馬化騰是個大的煙槍,一天要抽一包煙。他抽煙的時候多是在考慮問題,思考用戶體驗。
10、馬化騰人很溫和,沒見過他與誰紅過臉,也沒見過誰給他或者他給誰拍過桌子,是個性格很好的人,他一般不會為難誰,但騰訊員工與馬化騰開會并不輕松,馬化騰的話不多,很多時候都在聽,但一旦發話,就很一針見血,問的很細,想隨便對付過去很難。
11、馬化騰是一個相對害羞的人,和女生說話都會臉紅,有一次公司搞文藝晚會,女主持人要求擁抱馬化騰一下,馬化騰雖然抱了,但是所有人都看到他的臉紅了,一副很不好意思的樣子。
12、馬化騰結婚的比較晚,他和妻子是在北京見的面,而且是網友,但不屬于完全意義的網戀,更多的交往和認識是在網下進行的。網上有消息說馬化騰花6000萬辦的婚禮,這不符合馬的風格,馬的婚禮很低調,在深圳辦的,只請了一些老員工和老朋友,外人均不得知。
13、馬化騰很低調,不喜歡在公司內部搞活動,公司上市的時候連酒會都沒有辦,公司只是在突破10萬用戶的時候集體去清遠玩了下,之后再也沒有比這更大的慶祝活動了。這和騰訊的價值觀有關:正直,盡責,合作,創新,好象和作秀沒什么關系。
1 4 、騰訊是典型的工程師文化主導的企業,04年是以技術為導向進行組織結構的搭建,04年后也是以產品為導向,都是工程師文化主導下的。馬化騰喜歡他人把他看做是一個工程師。深圳的很多企業都是典型的工程師文化,華為、邁瑞、大族都很強調這個,這和城市的氣質有關系,深圳另一家成功的互聯網企業迅雷也是一家工程師文化主導的企業。
15、馬化騰很低調,不喜歡說話,簡單直接,效率很高,現在因為不斷接受采訪,已經好很多了,但相比其他的互聯網企業的領袖,他真的很低調,不過,據說很多女記者喜歡馬化騰的類型,至于為什么,點到為止。
困難與機遇
跟其他剛開始創業的互聯網公司一樣,資金和技術是騰訊最大的問題。“先是缺資金,資金有了軟件又跟不上。”1999年2月,騰訊開發出第一個“中國風味”的ICQ,即騰訊“QQ” ,受到用戶歡迎,注冊人數瘋長,很短時間內就增加到幾萬人。人數增加就要不斷擴充服務器,而那時一兩千元的服務器托管費對公司都不堪重負。“我們只能到處去蹭人家的服務器用,最開始只是一臺普通PC機,放到具有寬帶條件的機房里面,然后把程序偷偷放到別人的服務器里面運行。”
“那時候覺得養不起就賣掉吧,”馬化騰提起當時情形很慶幸地笑了:“但是在賣QQ時我們碰到了麻煩。我跟許多ICP(內容提供商)談,他們都要求獨家買斷。”這讓本想靠QQ軟件多賣幾家公司賺錢的馬化騰非常猶豫。最懸的是當時與深圳電信數據局的談判,對方準備出60萬元,馬化騰堅持要賣100萬元,始終談不攏,只好告吹。
軟件賣不掉,但用戶增長卻很快,運營QQ所需的投入越來越大,馬化騰只好四處去籌錢。找銀行,銀行說沒聽說過憑“注冊用戶數量”可以辦抵押貸款的;與國內投資商談,對方關心的大多是騰訊有多少臺電腦和其他固定資產。1999年下半年,從美國到中國,互聯網開始“發燒”,受昔日老網友丁磊海外融資的啟發,馬化騰拿著改了6個版本、20多頁的商業計劃書開始尋找國外風險投資,最后碰到了IDG和盈科數碼。“他們給了QQ400萬美元,分別占公司20%的股份。QQ發展到1萬用戶時,這筆錢還沒用完。”
有了這筆資金,公司買了20萬兆的IBM服務器。“當時放在桌上,心里別提有多美了。”馬化騰回憶當時情景,還喜不自禁。馬化騰:中國互聯網企業崛起需"創新"馬化騰介紹說,互聯網行業是一個有高知識密集的特點、有高附加值和有高產業帶動能力。不僅如此,這個行業還具有低能耗、低環境污染,“兩低”的特點。可以說,互聯網的服務行業不僅是高端服務行業,更是環保、綠色的服務行業。
在發言中,馬化騰認為互聯網產業非常新,而且變化非常快,歷史也非常短。馬化騰相信中國互聯網的本土企業能夠崛起最主要的原因是本土的創新,本土公司能夠充分的理解中國用戶的特點和發展方式,開發出真正適合中國的網民的應用和服務,這是最根本的因素,未來國際巨頭也可以做得很好,比如google可以招很多非常好的人才,但是也一樣要本地化。未來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高端服務業要走向開放、進入資本市場,那么在企業管理機制方面,還包括人才的吸引、激勵體制方面,如果不做改革的話,是沒有辦法和國際的、更加專業的服務型的公司去競爭。
【騰訊創業小故事】相關文章:
騰訊老總馬化騰的創業故事08-07
關于騰訊五兄弟的創業故事09-26
創業勵志小故事11-04
勵志創業小故事09-26
創業勵志小故事10-14
10個創業小故事05-02
創業小故事一則08-09
古人的勵志創業小故事08-22
90后創業小故事10-09
董明珠創業小故事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