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清明節的習俗介紹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傳統節日清明節的習俗介紹】相關文章:
清明節習俗的介紹10-29
清明節習俗介紹01-20
最新清明節的習俗介紹01-21
關于清明節習俗的介紹01-20
清明節的祭祀習俗介紹11-02
清明節祭祀的習俗介紹10-27
精選清明節的習俗介紹10-26
清明節的習俗詳細介紹10-23
介紹清明節習俗的文章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