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清明節的習俗介紹
1)掃墓
清明時節祭掃祖墳(俗稱"上墳")。無錫的傳統民俗較有代表性。掃墓時要挑些新士壅墳塋,而且凡新墳一定要在清明前祭掃,舊墳可以過清明.但不能過立夏。新媳婦一定要去祭掃祖墳,俗稱"上花墳"。掃墓時用葷、素菜肴和酒、飯等祭奠。后用干果糕點等替代。時至今日,在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成為清明節里很重要的內容,在祭炎黃二祖、悼念自己的先祖的同時,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使今天的清明活動具有了更重要的教育意義。
2)踏青
清明時節,氣候溫暖和煦,大地皆春,處處鮮花嫩草,一片生機盎然,人們紛紛外出踏青。在無錫,踏青的最好場所莫過于惠山。不上惠山的,上城墻繞城而走,叫登高踏青。東門東林庵一帶,為士女聚集處,故有"東林庵里看桃花"的'說法。這天,也是東鄉膠山和北鄉斗山的節場,附近還有賽會,故斗山別名清明山。人們都上山踏青,趕節場,觀看賽會。從元宵節至清明節,大人孩子,三五成群,到野外放鳳箏,別有情趣。
3)門旁插柳和戴柳枝帽
清明節那天,有家家門口插柳條的風俗。在一些地區,還流行小孩帶柳枝帽的風俗。
門旁插柳和戴柳枝帽習俗的來源也是根據介子椎的傳說。據說,介子椎是死在柳樹下面的。介子椎死后的第二年晉文公率領群臣到綿山致祭,一行人先在山下寒食一日,第二天才上山。那棵柳樹,已經長出了翠綠的嫩條。晉文公看了,心中忽有所感,便走上前去,掐了一絲,編成一個圈兒帶在頭上。隨從的臣下看了,也紛紛仿效他折柳插頭。晉文公便把這棵柳樹賜名為清明柳,把這一天定為清明節。
假期變遷
清明時節雨紛紛圖冊清明節是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掃墓活動通常是在清明節的前10天或后10天(早清明,晚寒食)。有些地方人士的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官吏回鄉掃墓,時有耽誤職守的事,唐玄宗頒布政令解決假期的問題。開始規定寒食節放假四天:“(開元)二十四年(736)二月二十一敕:‘寒食、清明四日為假!(《唐會要》卷八十二),按大歷十二年(777)詔令,唐朝衙門依例放假五天:“自今以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到貞元六年(790),假日加到七天。
這樣官員們可以從容地進行掃墓祭奠之事。由此可見,當時寒食節已經成為唐朝一個很隆重的全國性節日。唐朝王冷然的《寒食篇》中說:“秋貴重陽冬貴蠟,不如寒食在春前!奔春彻澋闹匾潭瘸^了重陽節和年終蠟祭。
宋代的寒食節也放假七天。北宋龐元英《文昌雜錄》卷一記載:“祠部休假歲凡七十有六日,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蹦纤侮愒n《歲時廣記》卷十五引宋呂原明《歲時雜記》說:“清明前二日為寒食節,前后各三日,凡假七日。而民間以一百四日禁火,謂之私寒食,又謂之大寒食。北人皆以此日掃祭先塋,經月不絕,俗有寒食一月節之諺!
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家法定假日清明節。
2007年12月7日,國務院第198次常務會議通過了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其中規定“清明節,放假1天(農歷清明當日),2008年,清明節正式成為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2009年,又改為三天。2014年清明節假期為4月5日至4月七日。也被確定為常規項目,這實際上不過是對民間長期延續的植樹風俗的一個官方認定。
【最新清明節的習俗介紹】相關文章:
清明節習俗的介紹10-29
清明節習俗介紹11-12
關于清明節習俗的介紹11-12
清明節的祭祀習俗介紹11-02
清明節祭祀的習俗介紹10-27
精選清明節的習俗介紹10-26
清明節的習俗詳細介紹10-23
介紹清明節習俗的文章10-22
推薦清明節的習俗介紹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