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人才工作機制促動經濟投入要素轉變的調研報告
一是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提升社會創造力。
立足我市實際,以生態經濟、綠色經濟和科技型經濟為方向, 以優化結構、擴大總量為目標,以建立政企學研合作交流、高新產業人才培養、青年人才創業扶持、技能培訓資源共享等機制為抓手,壯大本土高層次人才隊伍,提高全社會勞動者素質,提升我市主導產業、優勢產業自主創新能力,激發傳統產業調整升級,孵化高新產業的發展潛能。加強省“151”、市“138”人才培養工作。當前可制定出臺促進青年創業成才的相關政策,對初創期和成長期科技型、生態型中小企業,通過創業貸的款、幫助研發項目對接、減免稅費等辦法,培育和促進新的經濟增長點。針對我市整個經濟主要處于經濟產業鏈中下端的情況,培養產業鏈前端的`研發型人才與產業鏈后端的銷售型人才,為延伸產業鏈、實現經濟的轉型升級服務。
二是創新人才引進機制,加大區域吸引力。
圍繞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目標,全面啟動高素質緊缺人才引進機制。根據我市支柱產業和關鍵技術,拓寬引才渠道,增強引進人才智力的系統性,通過完善引才引智政策、搭建人才與項目對接平臺、擴大“柔性引進”規模、建設人才創業載體、優化人才發展環境等途徑,分行業、分產業、分領域有針對性地引進各類急需人才、智力。可依托國際生態經濟博覽會、國際攝影文化節、“山海協作工程”等已有載體,舉辦項目成果交易會、高層次人才創業論壇、麗籍在外高級人才資源回流等活動,促進項目、人才和資金有效融合,提高人才智力引進的針對性和速效性。加強引進外國智力宣傳工作,努力完成我市企業當前急需解決的30多項技術難題智力引進工作。
三是創新人才配置機制,增強使用貢獻力。
通過開展高層次人才隊伍的預測和規劃、制定出臺相關人才政策、確立技術開發與成果轉化的利益機制、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和有效的約束機制等辦法,發揮政府在人才配置方面的積極作用,盤活人才存量,提高人才配置效率,促進人才在產業、企業間的合理流動和分布,努力形成人才資源配置上政府管理與市場調節之間的機制互聯、功能互補、力量互動。當前的重點是加強人才市場信息化建設,盡快建立完善創新創業人才管理機制,開展各行業分類人才庫、項目庫的建設和管理,為經濟轉型升級做好人才智力的保障。
【創新人才工作機制促動經濟投入要素轉變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創新人才服務體系調研報告01-26
人才資源調研報告01-18
循環經濟調研報告04-20
石油企業人才管理調研報告12-29
人才市場建設調研報告01-30
經濟發展調研報告05-02
會計專業人才的調研報告12-25
民營經濟發展調研報告05-08
經濟責任審計調研報告04-01
計算機人才需求調研報告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