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冷熱與溫度》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在學生對生活中的冷熱現象有一定認識的基礎上,將幫助學生形成溫度的概念,教會學生規范地測定水溫,并帶領學生探究熱水變涼的規律。
教學重點、難點:
1、如何準確測量水溫
2、發現熱水溫度下降的規律
教學準備:
溫度計、熱水、鐘表、紀錄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上課前,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每個小組選一名手指感覺最靈敏的學生站起來。好!你是你們小組當中感覺最靈敏的,老師來測測你們的感覺是不是靈敏?看,桌上有三杯水,請將左手食指放入左邊水中,將右手食指放入右邊水中,感覺怎么樣?
2、學生回答。(板書:冷熱)
3、談話:好!檢測你們手指靈敏的時候到了。將左手食指放入中間水中,再將右手食指也放進中間水中,感覺怎么樣呢?
4、學生回答。(板書:溫度)
5、小結:通過剛才的實驗,使我們知道了,人的手有時可以判別物體的高低,但有時也不可靠,要精確知道物體的溫度必須用溫度表來測量。
【設計意圖:以做游戲的形式導入,學生較為感興趣】
二、正確使用溫度計
1、談話:大家想不想知道這三杯水的溫度?那好,我們先得學會怎么使用溫度計,老師介紹,大家要聽仔細了。
。1)(出示溫度計)這就是溫度計,它是用玻璃做的,很易碎。所以使用時,一定要輕拿輕放。
。2)這最下端紅色的叫液泡,這紅色的一條叫液柱,上面還有刻度,每一小格就是1 C。
。3)測量時,液泡要完全浸在水中,而且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否則測出來的溫度就會不準。
(4)讀數時,要使視線與液柱的最頂端水平,液柱頂端指向哪個刻度,就是多少攝氏度。但要注,一定要等液柱不在上升或下降時,才能讀數。
2、談話:大家會測量水溫了嗎?(會)好,我們就來測測這三杯水的溫度。注意,先測冷水再測溫水,最后測熱水,測量過程中,要分工合作,及時記錄下所觀察到的溫度。
【設計意圖:借助剛才桌上的三杯水,抓住學生急切想知道桌上三杯水溫度的心理,激發學生測量的欲望,為學習使用溫度計做下鋪墊】
3、學生測量并匯報結果(教師板書:一兩組測量的數據)
三、測量一杯熱水的降溫過程,發現溫度變化規律
1、談話:大家這么快就學會了使用溫度計,并且測量了這三杯水的溫度,真了不起。大家知道,一杯熱水放在這里,它會漸漸變涼,也就是溫度在下降。那么它的溫度是怎樣下降的呢?
【設計意圖: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知道熱水是在漸漸變涼的,但至于怎樣變的,學生可能沒有細想過。這里設問“它的溫度怎樣下降后”緊接著追問,可以使得問題的指向性更明確,學生思考的難度大大降低】
2、學生猜測。(板書:快—慢,慢—快,均勻)
3、談話:大家的意見都不一樣?那該怎么辦呢?(測)怎么測?我只測一次行不行?(不行)為什么不行呢?一次看不出變化?兩次呢?(也不行)那你認為測幾次?對,必須經過多次測量,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才能發現溫度變化的規律!大家統一一下,測6次好嗎?那隔幾分鐘測一次呢?(1、2、3、4、5……)一分鐘時間太短,可能不易發現其中的規律,時間長了,又怕來不及,我們就隔2分鐘測一次吧!
4、提問:除了測量次數和時間間隔,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需要分工合作,保持安靜,仔細觀察,做好記錄)
5、學生分組實驗操作、觀察記錄。
6、提問:大家從中能發現什么規律?(先快后慢)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7、學生交流匯報
8、談話:為了直觀地看出這種變化,我們往往用曲線圖來表示。(出示小黑板:橫軸表示時間,豎軸表示溫度。)下面就根據第一小組的數據來畫曲線圖。
9、師生同步作曲線圖。
10、談話:大家看圖,0分鐘到2分鐘,線段坡度怎么樣?(較大)說明溫度下降較快,8—10分鐘的線段坡度呢?(較。┱f明溫度下降較慢,這說明溫度下降先快后慢。
【設計意圖:用商量的口吻,為科學探究營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氛圍】
11、提問:大家知道為什么溫度變化是先快后慢呢?
12、小結:熱水剛到入杯中時與周圍的溫度相差較大,熱量散發得很快,當逐漸與周圍環境的溫差變小時,熱的散發速度就減慢了。
四、鞏固應用:
1、這節課你們都有哪些收獲呢?
五、板書設計
冷熱與溫度
猜測:
先快后慢 先慢后快 均勻的
結論:
先快后慢
【《冷熱與溫度》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模板-教學設計模板08-02
蟬教學設計優秀教學設計04-05
ai教學設計 ai的教學設計05-29
有溫度的句子03-12
關于溫度的說說04-05
流程設計教學設計12-09
《鳥島》教學設計小島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11-11
怎樣教學生構思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及教學思路12-28
教學設計04-19
教學設計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