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材分析:學生對細胞有了一定的認識,自然就過度到深入了解細胞是由哪些化學元素和化合物組成的,本節又為后面在具體學習細胞中的各種化合物做好了鋪墊,所以這節內容在教材中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
學生分析:關于細胞及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都是微觀方面的知識,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但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對這些知識還是有一定的了解,而且比較感興趣,通過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圖片,多舉生活實例,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活躍地與老師互動。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什么是原生質。
(2)理解組成生物體的水、無機鹽、糖類、脂類幾種化合物的化學元素組成以及在細胞內的存在形式和重要功能。
(3)理解組成生物體的無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合物是生命活動的基礎。
2、能力目標:
(1)通過對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相關知識的學習和分析,培養學生理解、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對不同化合物的組成、結構和生理功能的學習和分析,培養學生運用對比的方法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對化合物的學習和分析,初步培養學生跨學科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各種化合物的結構特點和生理功能特點的學習,認識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
(2)通過各種化合物的功能的學習,培養學生認識生物體的物質性和生命活動需要物質基礎的觀點。
(3)通過各種化合物的學習,培養學生用抓住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的觀點分析事物、認識世界的思維方法。
二、教學重點:
1、組成生物體化合物的元素組成,該物質在生物體內和細胞中的存在形式、在生命活動中的主要功能。
組成生物體的六大類化合物雖然都是由化學元素組成,但組成的各類化學元素的種類、數量、組成的方式是各不相同的,教師應指導學生運用對比的方法進行比較,使學生了解各種化合物的組成特點,并在此基礎上掌握其功能;另一方面該部分的知識又是學習以后知識,如新陳代謝、遺傳和變異的重要基礎。所以必須作為重點指導學生學好、學扎實。
2、四類有機物的結構和功能
四類有機物是生物體特有的化合物,了解這四種化合物的結構和在生物體生命活動中的功能,特別是四種化合物在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功能的側重點,利于學生深入理解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教師在教學中應重點引導學生對四種化合物的功能進行區分。
三、教學難點:
1、組成蛋白質的結構單位——氨基酸的化學結構特點,蛋白質的空間結構及其與功能特點的相互關系。
2、組成核酸的基本單位——核苷酸的結構特點,核酸的種類、結構特點和主要功能。
四、教學方法及學法指導:
講述法為主,輔以舉例法、討論相結合。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又可幫助理解所學習的知識。同時也要教會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分析——總結的思路得出結論這種學習方法。
五、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六、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七、教學過程:
導課: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但這些化學元素并不能直接表現出生命活動,它們首先必須組成化合物。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有哪些種類?它們的功能是什么?這是本節課我們要研究的課題。
講授新課:
老師: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是什么?
學生:細胞。
老師:通過緒論部分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但是要除開病毒。各種化合物又共同組成細胞,從而表現生命活動。細胞內的生命物質我們把它叫做原生質。
原生質是細胞內的生命物質,原生質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脂類和核酸,這些物質通過新陳代謝,不斷地自我更新。構成細胞的這一小團原生質可分化為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等部分。一個動物細胞是不是一團原生質?為什么?
學生:是原生質。一個動物細胞的結構包括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三個部分,所以一個動物細胞就是一小團原生質。
老師:正確。但是一個植物細胞不是一小團原生質,因為植物細胞的細胞壁不是原生質的組成部分。活細胞之所以能夠進行一切生命活動,與構成細胞的各種化合物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們所吃的食物中主要含哪些成分?
學生:水、蛋白質、糖類等。
老師:構成細胞的化合物分為了有機和無機化合物兩大類。無機化合物有哪些?有機化合物有哪些?
學生:無機化合物有水、無機鹽;有機化合物有糖類、脂質、蛋白質和核酸。
老師:在這些化合物中,哪種化合物占細胞鮮重的含量最多?
學生:水。
老師:水,大家最熟悉不過了。水是生命之源,沒有了水,也就等于沒有了生命。人可以不吃飯,但不能沒有水。人的身體如果失去了20%的水,那么就會被活活的渴死。在不同種類的生物體中,水的含量怎樣?(讓學生看表分析)
【《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教學設計與反思】相關文章: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與反思03-30
音樂課教學設計與反思04-01
頭飾設計教學反思04-06
《復式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與反思2篇03-06
《我與地壇 》教學設計03-31
《紙船與風箏》教學設計03-28
《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10-31
《位置與方向》教學設計09-22
《數字與編碼》教學設計07-12
排列與組合教學設計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