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作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運用的聯想和由物及人、由物及理的象征手法。
2、體味生命在時光流轉中不斷成熟豐富的深刻哲理,珍惜過往,正視未來。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和體味生活中“變”的人生況味。(重點)
2、理解不同時節的“草莓”的象征含義和聯想的運用。(難點)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設想】
1、布置預習,課前讓學生自行查閱解決有關文學知識,如作者、體裁等。課上先理清全文思路(或構思),形成初步的整體印象。
2、通過問題設置帶動學生通讀全文,把思路,進而體會全文聯想的巧妙運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草莓》這個題目,同學看看可以寫一些什么類型的?
可能有同學會認為《草莓》是托物言志的散文,或是贊美“草莓”的詠物散文,或是單純的一篇說明性……
伊瓦什凱維奇的這篇題為“草莓”,作者的用意是什么?作者通過這篇主要想表達什么主題思想?
明確:“草莓”只是引起作者情感波瀾的觸媒,作者的意圖是借“草莓”這一自然界的變化,闡明對人生的變化的感悟。
二、整體探究主旨
學生通過復讀思考,自由討論。
明確:1、自然與社會都處在無時不在的“變”的過程中。“不變”是錯覺,“變”是必然。對青春易老,歲月易逝有趕上悲嘆。(表層)
2、通過展示人生四季的不同風景,寫出時光賦予生命的不同色彩和形態。作者有對時光流逝的慨嘆,更有對生命在時光流轉中不斷成熟豐富的喜悅,珍惜過往,正視未來,是作者寄寓的生活哲理。(深層)
三、圍繞問題,品讀課文
1、問題:一顆普通的草莓怎樣引發作者想到自然的變化,再由自然的變化想到人生的變化?(思路探究)
( 提示:也就是說,它們有著某些共同之處和聯系,可聯系文本解讀。)
2、問題:為什么以“草莓”為題?六月草莓與九月草莓的象征含義是什么?(主旨把握)
3、問題:開篇為什么不從草莓起頭,而渲染“夏意正濃”?結語的作用(表達效果)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表達效果示例)
……
1、明確:這是一顆晚熟的草莓,在它身上融合著“不變”與“變”的因子,“不變”是因為它帶有六月的香甜芬芳,“變”是因為它擁有九月的成熟,與“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種妙齡十八的馨香”已有所不同;
由草莓的“不變”與“變”,聯想到自然中六月與九月的“不變”與“變”,抓住樹木、太陽、天空、空氣、鳥兒以及人們的歡笑,“但”字突現自然界的“不變”與“變”;由自然界六月與九月的'“不變”與“變”聯想到象征著人生命中兩個截然不同的季節——春季和秋季,由此想到人生的“不變”與“變”:“不變”的愛好、思想、感情等美好的時光和回憶,“變”的是與“青春時代”不同的空氣、時光以及時光賦予的不同的人生——心性和容顏、思想和情感、思慮、生活、經驗、信仰和理性。作者通過這種聯想,領悟到“變”是一種永恒,對過去應該珍視,但更要正視未來,因為生命成長的希望在前面。
2、明確:最后一層意思:六月的氣息“雖然曾經使我們惴惴不安,卻浸透了一種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種妙齡十八的馨香。”香味濃郁的六月草莓象征著生氣蓬勃的青春時代,寄托著作者對過去生活的熱愛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而成熟的九月草莓象征一種日益豐富成熟的人生,它失去了以往的一些外在香味,但含在嘴里讓人越品嘗越有滋味。
3、明確:開篇“一切基本上都沒有變……”給人以“不變”的幻覺,其實從秋天的成熟也暗示了“變”,暗示大地每時每刻都在更新。與下面意外的發現“晚熟的碩大草莓”的“變”形成回轉的筆鋒
在結構布局上,結尾的設置給人一種節奏感,尺水興波,對景物特征的細微描寫增添詩情畫意之美,回味寄寓的生活的哲理——生命之“變”會給人帶來不安,但唯有“變”才能讓人生豐富,讓生命成熟,讓馨香不隨時光流逝而永葆。珍視過去,正視未來吧。
四、教師結尾點評
通過對本文的學習,讓我想起《匆匆》里的一句話:“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楊柳枯了候,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草莓作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關于草莓的作文12-30
作文課教學設計04-03
如何擺脫“職場草莓族”12-17
草莓沙拉的美食做法12-07
自己的草莓創業故事04-14
拼音教學設計04-05
《早》教學設計04-04
氓教學設計04-04
牧童教學設計04-02
《乘法》教學設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