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生物的社會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作為生物的社會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作為生物的社會教學設計1
教學設想
這篇課文是一個醫學家、生物學家關于生命、人生、社會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龐雜而新奇,批評文明,嘲弄愚見,開闊眼界、激發思索。而其文筆又少見的優美、清新、幽默、含蓄,無愧當今科學散文中的大家手筆。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國讀書界和評論的巨大反響和熱烈歡呼,獲得當年美國國家圖書獎,至今仍暢行不衰。
在文章的寫作過程中,我們讀者可以發現本文寫得似乎并不像科技論文,相反,此文的語言通俗易懂,詼諧幽默,做到了將深奧的科學和生物道理形象化和具體化。另外,文章里還有很大的一個特點,作者善于運用比喻的方式來說明抽象的道理,讓人易懂。
總之,這篇文章作為科技論文是很值得大家鑒賞的.,無論從文章的思想、結構、語言、方法,還是其他,它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供大家學習和參考。
教學重點
1、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動的語言;
2、篩選信息,掌握作者的寫作意圖。
教學難點
1、訓練和培養學生篩選有效信息解讀科技文章的能力;
2、解讀作者的創作意圖,把握作品主題。
教具準備
幻燈片,投影儀。
課時安排
1課時。
作為生物的社會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相關的生物學知識,把握作者的觀點;
2、過程與方法:體會本文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品味優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對生物的熱愛之情,獲得人類生存的`警示。
教學重點:
了解相關的生物學知識,把握作者觀點;
教學難點:
體會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品味優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教學方法:
誦讀法,分組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和內容:
一、激情導入:同學們,每天我們都行色勿勿,你是否注意過腳下的螞蟻?也許我們所見到的螞蟻也總在忙碌之中,我們仔細觀察過它們的活動嗎?有一個人就觀察過,而且還對許多動物的集體活動做過研究。請看課文《作為生物的社會》。(板書課題)
二、作家作品簡介:可結合課文注釋適當作些補充(展示多媒體)。
三、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朗讀課文,檢查預習:
點撥字詞(展示多媒體)。
2、交流初步印象,點撥:首尾寫到人,人與動物比較;中間寫動物,把動物寫成人。(板書)
四、研讀課文,理解文本:
多媒體展示三個問題,逐個研究
問題一:作為生物,它們的“社會”是怎樣的?
1、學生朗讀前兩段,讓大家討論交流問題一。
點撥:人類像螞群;反過來,螞蟻也像人類。生物社會行為與人類行為有極大的共性。
2、研究兩段運用修辭手法,探究其意義
點撥:比喻、夸張等,表現了作者向人類至高無上的地位挑戰的科學精神。
問題二:作為“生物的社會”有什么特點?
3、讓學生自讀課文3-10段,分組討論填寫表格(多媒體展示)。
【作為生物的社會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作為生物的社會》教學設計04-21
《作為生物的社會》教學設計8篇06-01
《作為生物的社會》教學設計(8篇)06-02
生物教學設計03-31
關于生物教學設計05-25
《晝夜與生物》教學設計04-28
推薦生物教學設計04-30
《生物的特征》教學設計07-30
生物教學設計模板熱門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