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雨中》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么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雨中》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雨中》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能認真聽賞《電閃雷鳴波爾卡》,感受音樂所表現的雷、點的音樂形象
2、能用輕快、明亮的聲音學會演唱《踩雨》,體會雨中嬉戲的樂趣。
3、能積極參加音樂游戲,培養自身的旋律流暢感。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體驗歌曲所表現的音樂形象。
教學設想
本節課以“雨”的音樂形象為線索,通過“聽雨??戲雨??看雨??踩雨”四個教學環節進行設計
“聽雨”這個環節讓學生感受樂曲《電閃雷鳴波爾卡》中雷、點的音樂形象,“戲雨”環節使學生在音樂游戲中培養旋律流暢感,“看雨”環節讓學生感知歌曲描繪的形象,“踩雨”環節讓學生在玩中熟悉音樂的節奏、旋律,以便剛好的學唱歌曲《踩雨》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準備:
電子琴磁帶獎品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聽雨??聽賞《電閃雷鳴波爾卡》
1、唱《春雨蒙蒙》
導入:陽春三月,草長鶯飛,春雨也似乎是禁不住綠色的呼喚,“沙-沙-沙”的飄了下來,小草們把雙手舉得老高,迎接他的洗禮。聽《春雨蒙蒙》
2、聽《電閃雷鳴波爾卡》
(1)、導入:春雨是柔和的,夏天的雨是怎樣的呢?你能聽到什么聲音?
(2)聽賞《電閃雷鳴波爾卡》
(3)生仔細聽辯“雷聲隆隆,電光霍霍……”
(4)介紹作品
(5)欣賞錄象帶
3、說雨中趣事
你愿意告訴大家在雨中的生活趣事嗎?
二、戲雨:音樂游戲
1、導入
下雨了,一把小陽傘撐了起來,紅、黃、藍……哪一把和“小紅是好朋友呢,大家幫忙來找一找
2、音樂游戲《找鄰居》
唱一唱,聽一聽傘上的旋律,你覺得“小紅傘“上的旋律與哪一句連起來唱最流暢
在游戲中培養學生的.旋律流暢感,同時熟悉歌曲《踩雨》的旋律
三、小結
第二課時
一、看雨
1、導入
動畫出示:雨“啪啪啪”的敲在小路上
你能用一個動詞形容雨落下的動作嗎?
“敲”更能體現夏雨的活潑和節奏感
雨落下來像什么?
2、討論
出現歌詞
這些詞怎么讀才能表現夏雨呢?
生從情緒、速度、力度、聲音上分組討論,然后回答問題
3、朗讀
請你們試著讀一讀,看哪種讀法更能表現下雨的精靈和“我”歡快的心情
二、踩雨??學唱歌曲
1、導入
有了這樣的心情,我們一起去踩雨吧
2、隨音樂自由的踩雨
3、自由的評價
看誰踩得好
4、用“xoxo|xxxo|”節奏型,隨樂踩雨
5、學唱旋律
(1)啟發學生用雨落下時的聲音摸唱旋律
(2)唱曲譜
(3)從情感、速度、力度、聲音上說說,這首給了你怎樣的感受?
6、學唱歌詞
請同學們唱一唱,想想唱譜時的要求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春、夏、秋、冬有著各自不同的雨,你們還知道哪些歌曲是贊美四季的呢?請同學們課后找一找、唱一唱。
四年級《雨中》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雨中》是浙江省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課本(試用版)第七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課文以雨中為背景,記敘了一群放學的孩子和過路的行人幫助蹬三輪車的姑娘撿翻倒在馬路上的一筐蘋果的事,通過具體細節的描寫,體現了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助人為樂的社會主義新風尚。
全文可按蘋果旅行的過程——“倒、撿、回” 這三步曲分為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寫了一個蹬三輪車的姑娘倒翻了一筐蘋果。課文的第1自然段點明了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天氣和人物。第2自然段先寫姑娘倒翻一筐蘋果的原因,再寫倒翻一筐蘋果的場面。
第二段(第34自然段),寫放學的孩子和過路的行人幫姑娘撿蘋果的經過。還寫了在孩子們的帶動下卡車司機、小轎車里的白發老人以及過往行人幫助撿蘋果的情景。
第三段(第5自然段),寫幫助撿蘋果的人們消散在雨簾中。
從通篇課文來看,有兩個方面的描寫不容忽視。一是環境描寫,烘托心靈美。第一自然段寫“熱鬧了一天的城市,在雨中漸漸安靜下來。”;“馬路上,一群撐著傘放學回家的孩子,仿佛是浮動的點點花瓣。”兩個句子生動地描繪了雨中美景,為下文蘋果的“倒、撿、回”作了鋪墊,為人們的活動安排了一個美好的環境。二是行為描寫,突出心靈美。當一筐蘋果翻倒在地上,姑娘“撿起這個,那個又滾走了”時,“一群孩子跑過來,七手八腳地撿起蘋果來。”“一個胖乎乎的小男孩說:‘別著急,大姐姐,一個蘋果也不會少!’他解下脖子上的紅領巾,大聲叫……”“幾個小伙伴立刻站成一排,不停地揮動著紅領巾”“封鎖交通”。這些細節描寫說明了少先隊員誠實、聰明,遇到事情肯動腦筋,想辦法,善于為別人解難的美好心靈。同時,卡車司機、白發老人、過往行人也都一起來撿蘋果。眾人的行為體現了助人為樂的社會主義新風尚。課文還準確地用了“撿” “說”、“解”“叫道”、 “喊”“站”“揮動”一系列動詞生動地描繪了少先隊員的言行,從孩子們“說”“叫道”“喊”的目的不難看出孩子樂于助人的品質及所刻畫出人物的思想境界;由卡車司機的“笑了、跳下、撿”白發老人及行人的“走下、走過來、撿”同樣也不難看出人們樂于助人的品質。而從姑娘“慌手慌腳地撿蘋果”的動作,“皺起眉頭”的神態及心理活動的描寫,反襯出了少先隊員和其他人的心靈美。課文結尾處孩子們“嘻笑著”、“唱著歌兒”說明了孩子們幫助有困難的人做了一件好事之后愉快的心情,體現了“助人為樂”的好思想好品德。
二、教學設計
(一)設計理念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閱讀,以較好地體現新課標的理念。在教學中,確立“那一筐大蘋果的旅行過程”這個研讀點,讓學生主體有充裕的時間去讀去練,更好調動學生學習能動性和主動性。從而在分段釋疑的實踐活動中領悟到孩子們和行人助人為樂的品質,體味到文章結尾深刻的含義。
(二)教學流程
1、激趣導入
(1)大家經常看到許多自然現象,比如雨霧、風雪、雷電……你留心觀察過嗎?談談你的見聞和當時的感受。
(2)觀看課文插圖,填空導入新課。
天氣 時間 誰 誰 地點 誰 干什么
一個( )的( ),( )和( )在( )幫助( )姑娘( )的事。
2、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3、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1)出示句子:那一筐大蘋果,經過這小小的旅行,又回到了姑娘的車上。
(2)引導學生在課文中找出三個字來說明蘋果旅行的過程。(“倒、撿、回”)看板書簡述過程。
(3)指導學習單元“學習提示” 研讀分段。
4、研讀釋疑
(1)這筐蘋果經過旅行后回到了筐中,體現了撿蘋果的人的什么精神?
(2)抓重點句“寧靜的馬路頓時又熱鬧起來。”研讀第二段。
(研讀時重點抓行為描寫,突出心靈美。)
5、深化中心
為什么說這一切發生得這樣突然,又結束得這樣迅速?
(誰感到突然?誰感到迅速?為什么?你認為這件事奇怪嗎?為什么?以使學生明白,這件麻煩事這么快就順利得到解決,這是姑娘沒有料到的,因此她感到“這一切發生得這樣突然,又結束得這樣迅速。”)
6、回讀蘋果“倒”的原因。
7、抓環境描寫,體會美好心靈。
8、交際訓練
姑娘感動極了,她多想對孩子們說,對司機說,對老人說,對所有過往的行人說,如果你就是那位姑娘,你會怎么說?(合作完成活動)
【四年級《雨中》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雨中》的教學設計03-09
《雨中》教學設計03-10
《雨中》課文的教學設計03-28
優秀的《雨中》教學設計03-23
《雨中》的教學設計范文01-11
《雨中》的優秀教學設計01-11
有關于《雨中》的教學設計03-21
課文《雨中》優秀教學設計01-14
《雨中》教學設計8篇02-09
《雨中》教學設計(8篇)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