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錢》教學設計

時間:2022-11-04 14:05:18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錢》教學設計(通用21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錢》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錢》教學設計(通用21篇)

  《錢》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作者實事求是的精神和廣闊的視野;

  2.了解錢的“經濟學脈絡”,使我們的頭腦保持清醒;

  3.學習梳理歸納信息。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學習梳理歸納信息。

  2.難點:了解錢的“經濟學脈絡”,使我們的頭腦保持清醒。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步驟:

  一、字詞:

  商賈gǔ云集(像云一樣聚集了許多商人)積弱(長期衰弱)

  勵精圖治(振作精神,想辦法把國家治理好)脈mài絡(比喻條理和頭緒)

  兌duì付(兌現、兌換)貶值(這里指單位貨幣中的含金量降低)

  本位(這里指貨幣價值的計算標準)應運而生(順應時機而產生)

  雙贏(雙方都得到贏利)毋wú庸置疑(無須懷疑)

  談虎色變(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情,臉色就變了)獨領風騷(獨自領先)

  二、課文研討:

  (一)分組集體朗讀課文。

 。ǘ┭凶x課文,總體把握;卮穑

  1、本課的體裁是什么?為什么?

  ——議論性散文。比起議論文,內容上要散一些。

  2、本課關注了“錢”的什么的方面的問題?“錢”還有別的方面的問題嗎?作者限定問題的范圍有什么好處?

  ——錢的“經濟學脈絡”。有,比如政治思想、道德、法律、教育等方面。作者限定問題的范圍,可使說明的問題集中,不至于太散。

  3、“經濟學脈絡”的含意:

  ——“經濟學”是研究國民經濟各方面問題的學科的總稱。脈絡,比喻條理和頭緒。探討錢的“經濟學脈絡”是指從經濟學的層面探討錢的發展情況。

  4、全文的議論中心在哪里?請在書上找出。

  ——第二自然段。

 。ㄈ┲攸c研討

  1、課文第二自然段提到,“從錢的角度,探討一下其中的經濟學脈絡”請梳理出本文的“經濟學脈絡”。(練習二。做這題首先要給全文劃分層次,并概括層次大意)

  ——1、教給學生概括層次大意的方法。

  概括段意,就是從段落的具體表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質特征,達到對事物本質和規律性的認識。其思維步驟是:首先弄清全文的內容;再讀懂各自然段的內容,在正確地理解句與句、層與層之間關系的基礎上,區別主次;最后用明確、完整、簡要的語句表述。

  常見的基本方法有:

  ①摘錄歸納法。就是從段落中摘錄現成句子或詞語連成段意。這是最簡便的概括段意的方法。

 、诜謱託w納法。用多層歸納的方法概括段落大意,要先分好一個段落的層次,再弄清每層的意思,然后歸納這個段落的大意。

 、蹥w納中心法。有許多段落往往找不到中心句。其實,沒有中心句的段落,仍然有個中心,它融合在字里行間。這就必須把中心歸納總結出來。

 、芸s句法。這種方法就是將段落的句子加以壓縮,即壓縮句子的次要意思。采用這種方法有時可以添加或改寫個別詞語。

  ——2、劃分層次,概括層次大意

  第一部分:提出議論的中心——探討錢的“經濟學脈絡”,使我們的頭腦保持清醒。①摘錄歸納法

  第二部分:從上一個千年之交展開,說明紙幣的功能,并指出紙幣是中國古代的偉大發明。②分層歸納法。

  第三部分:世界最近一千年來人們對錢的追求及其結果。②分層歸納法。

  1、總啟下文。③歸納中心法。

  2、二次世界大戰前人們對錢的追求及其結果。③歸納中心法。

  3、二次世界大戰后人們對錢的追求及其“雙贏”。③歸納中心法。

  4、“知識經濟”時代發達國家擁有了大部分錢。③歸納中心法。

  5、舉例說明現代“錢”災。③歸納中心法。

  6、經濟發展的后勁在于提高“國家增長能力”。①摘錄歸納法

  第四部分:對“錢”帶來的問題和“錢災”要特別注意。③歸納中心法。

  ——3、本文總思路:

  提出問題(第一部分:提出探討錢的“經濟學脈絡”問題)──

  分析問題(“第二部分:從上一個千年之交展開,說明紙幣的功能,并指出紙幣是中國古代的偉大發明;第三部分:世界最近一千年來人們對錢的追求及其結果)──

  解決問題(第四部分:對“錢”帶來的問題和“錢災”要特別注意。)

  2、課文為什么說“‘錢’變成‘紙’,表面上輕了,實際上重了”?

  ——表面上輕了,是指物理重量輕了;實際上重了,是指紙幣具有一定的含金量。

  (四)學生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探討了錢的“經濟學脈絡”,指出了“知識經濟”時代經濟發展的新情況,對“錢”帶來的問題和“錢災”要特別注意,我們的頭腦要保持清醒。

  三、活動練習:

  1、抄寫生字詞。

  2、學習第2頁《活動指引》,做好活動準備。

  《錢》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

  人教版培智教材數學第八冊第51—52頁例

  1、試一試及練一練習題。

  教學目的:

  1、通過實際操作,使學生鞏固理解除法的意義。 2、掌握有余數除法的書寫,并能正確計算。 3、懂得"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重點:

  有余數除法的概念。

  教學難點:

  有余數除法的書寫。

  教具準備:

  卡片、幻燈片、蘋果圖片,小塑料盤子等。學具準備:7個學具紐扣,10個塑料魚學具。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幻燈片出示,口答:()里最大能填幾:

  3×()〈7

  5×()〈8

  2 ×()〈9()

  2、豎式計算(指名板演和齊練)

  3 ×2=

  6 ÷3=

  8 ÷8=

  二、導入新課

  1、請同學們拿出6個學具紐扣。

  (1)把6顆學具紐扣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幾個?

 。2)把6顆學具紐扣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幾個?怎樣列算式?×3〈8(3)在6顆學具紐扣的基礎上再增加一顆是7顆紐扣,把7顆紐扣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怎樣列算式呢?(板書:7÷3)

  2、導入:這樣的問題究竟應該怎樣解決呢?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內容,有余數的除法。(板書課題:有余數的除法)

  三、學習新課

  1、教學例l第一層次:

 。1)教師出示6個蘋果圖片,把6個蘋果平均放到3個盤子里,應該怎樣分?(學生口述,教師在投影儀上演示)

 。2)怎樣列式計算?(板書:6÷3=2)

 。3)除法豎式怎樣表示呢?邊提問邊板書:有6個蘋果,平均放到3個盤子里,每盤放幾個?(2個)所以商2,分掉了幾個?(6個),所以在被除數6的下面寫6。分完了沒有?(剛好分完)所以在橫線下面寫0。

  (4)小結導入:把6個蘋果平均放到3個盤子里,我們已經會分了,如果添上1個蘋果你會分嗎?

  第二層次:

 。1)出示7個蘋果,把7個蘋果平均放到3個盤子,請你實際分一分。

 。2)你是怎樣分的?(學生口述,教師演示)

  (3)啟發:剩下的1個蘋果,如果繼續分,每個盤子里還能分到一個嗎?最后分的結果是什么?(每盤最多能放2個,還剩1個)板書:7÷3=

 。4)誰能說一說怎樣列豎式計算?被除數是幾?除數是幾?剛才分的結果是每盤幾個?所以商幾?寫在什么地方?實際上分掉了幾個?被除數7下面寫幾?7個蘋果分掉6個還剩幾個?強調說明:7個蘋果分掉6個,還剩1個,在橫線下面寫"1",剩下的"1"我們叫它""余數"(板書:余數。跟讀兩遍)

 。5)橫式結果的寫法7÷3=2……1強調:為了分清商和余數,在商的后面先寫6個小圓點,再寫余數,讀作"商2余1"。讓學生再齊讀一遍。

  (6)指導讀算式,并說一說各部分表示什么?

  2、嘗試題:①拿出學具魚,把8個塑料魚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幾個?同學們分一分。 ②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完成板書:8÷3=2………2(與8÷3=2上下對齊)并齊讀算式。

  四、鞏固練習

  1、打開書:完成第51頁"試一試",鞏固有余數除法的概念和豎式的寫法。

  2、分組板演與齊練。(算完后,指名說一說是怎樣試商的)。

  9÷2

  8÷5

  31÷6

  五、全課總結

  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計算有余數的除法,要注意什么?

  《錢》教學設計 篇3

  ⊙談話引入

  師:我們班有爸爸媽媽在外地打工的同學嗎?

  師:爸爸媽媽都出去打工了,平時誰來照顧你們呢?生活費從哪里來呢?

  師:有一位亮亮同學,他的父母也到城市里去打工了,家里只有他和奶奶,我們這節課的學習內容就跟亮亮的生活有關。

  設計意圖:通過課前的談話,拉近了所學內容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更容易聯系生活實際來思考問題,有利于學生順利掌握新知。

  ⊙探究新知

  1、解決問題:亮亮和奶奶八月花了745元,八月節余了多少元?

 。1)觀察情境圖,理解圖意。

  師(課件出示教材21頁左邊的情境圖):從這幅圖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引導學生邊看圖邊閱讀圖上的文字信息,初步了解進城務工人員對城市建設的作用和貢獻。

  師(課件出示教材21頁右邊的情境圖):圖中呈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仔細觀察后將圖中的數學信息一一列舉出來,并解讀每條信息的含義。

 。2)嘗試解決問題。

  師(課件出示問題):誰能把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完整地敘述一遍?

  請學生將已知條件和問題連起來說一說。

  師:現在請大家思考一下,看看你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想好之后列出算式,算出結果。

  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決這個問題。

  (3)集體交流。

  師:你們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說說自己的想法吧。

  生將列出的算式呈現出來,并將自己的想法向全班匯報。

  預設

  生:我是這樣想的,要求八月節余了多少元,首先得求出八月收入了多少元,即800+185,再從總收入里面減去花掉的錢,列綜合算式為800+185-745。

  師:還有其他不同的解題方法嗎?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預設

  生:先用父母寄回的800元減去八月花去的錢,再加上奶奶的補助,即可求出這個月節余多少錢,列綜合算式為800-745+185。

 。4)明確運算順序。

  師:這兩個綜合算式在運算順序上有什么共同點呢?

  預設

  生:這兩個算式都沒有小括號,只有加減法,所以計算的時候都是按從左往右的順序進行的。

  師:在沒有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中,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即可。

  設計意圖:在學生列出加減混合的算式之后,結合具體的情境理解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有水到渠成之功效,加深了學生的印象。

  2、解決問題:九月節余260元,十月節余的錢比九月少30元,兩個月一共節余了多少元?

 。1)出示題目,獨立思考。

  課件出示問題,請學生獨立思考。教師引導:求兩個月一共節余了多少錢,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哪個信息已知?哪個信息未知?

 。2)嘗試理解,集體交流。

  ①引導學生通過圖示表示題中的數量關系,然后展示學生的作品,請學生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

  ②課件出示教材上的示意圖。請學生說說圖意。

  ③全體學生照樣子畫一畫,明確圖中每一部分的含義。

 。3)獨立列式解決問題。

  請學生根據剛剛的分析和理解,嘗試獨立列式解決問題,強調列綜合算式時要注意小括號的用法。

  《錢》教學設計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小學語文北師大版第七冊第十個主題單元“金錢”的第二篇主體課文。文章主要記敘了二十多年前,在一個北風凜冽的日子里,“我”騎車撞倒一位低頭數錢的老大爺,錢掉地并隨風四處飛揚,過路行人紛紛搶錢歸還主人的故事,贊譽了人與人之間真誠、友愛、互助得好品德和良好風尚。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各種識字方法,認識本課4個生字;利用觀察字型的方法,會寫本課5個生字;在語言環境中,體會理解“遲疑”和“肯定”,“沉重”和“輕松”;

  2、通過自讀感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本文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寫的思路,鼓勵學生自述;

  3、通過理解過路行人“搶”被北風吹落的錢,并還給生人的故事,幫助學生樹立人與人之間應真誠、友愛、互助的良好品質。

  三、教學重點:

  品讀第5、6自然段,引導學生從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去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從“遲疑與肯定”“沉重與輕松”中體會人間真情互助友愛的可貴和可敬。

  四、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搶”字加與不加引號的不同意義。

  五、教學過程:

 。ㄒ唬┵|疑導入:

  1.板書課題,齊讀。

  2.質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錢”被風刮跑了以后,發生了什么事。)

 。ㄈ⿲W習課文

  1.出示課件,檢查生字,正音!棒篝、詫、蹬、續”

  2、自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老師指導學生學習練習用較簡練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因本文是敘事的,故從引導學生從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來敘述。

  3、理清條理:錢為什么被風刮跑——錢被風刮跑以后。

  3.自讀學習“錢為什么被風刮跑”部分,指名回答用一句話概括說明!耙辉露,長春,刮著猛烈的北風,“我”騎車撞了一個低頭數錢的老大爺,讓錢被風刮跑,心情很慌忙!

  4。指導學習“錢被方刮跑了以后”部分。

  (1)過路行人的動作、神態、語言?(“不約而同地向錢飄走的方向跑去,有人還高喊著:‘錢跑了!快搶。 保弧皬乃拿姘朔疥懤m朝老人走來,把‘搶’來的錢一一交在他的手里!-------)

  (2)老大爺的動作、神態、語言?(“焦急地拍著大腿說;‘風刮人還搶,這可怎么得了!”“喜出望外,不住地向眾人點頭!------)

  (3)“我”的動作、神態、語言?(“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變得輕松了。------”)

 。4)自己邊讀邊想幾個“搶”字,加引號與不加的含義有何異同。(1、當時風大,必須動作要快,顧用“搶”;2、這種行為目的是為了老大爺追回錢,它實際是幫助性質的。)

  (5)品讀5、6自然段,通過體會“遲疑”與“肯定”,“沉重”與“輕松”的含義,感悟老大爺和我的心情變化,

  5.再讀課文,整體感悟。

  6.鼓勵學生按事情發展順序講述在風中發生的事。

  7.結合課后習題,感悟文章內容。

  課文敘述了二十多年前一件真實的事,談談你讀后的想法。

  (四)作業:“假如這件事發生在今天人們會怎么做,說出理由,”

 。ㄎ澹┌鍟

  過路行人:“搶”——〉“還”

  錢被風刮跑以后

  老大爺:“遲疑”——〉“肯定”

  人與人互助互愛

  “我”:“沉重”——〉“輕松”

  《錢》教學設計 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長輩給孩子壓歲錢是春節習俗之一。

  2.從壓歲錢中體驗長輩工作賺錢的辛苦,從而關心、尊重長輩,珍惜壓歲錢。

  3.學會正確使用壓歲錢。

  活動準備

  1.布置教室:過年時的場景。

  2.小朋友使用壓歲錢的圖片、紅包袋、紙幣。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1)師:小朋友收過壓歲錢嗎?是誰給你的?

 。2)大人什么時候要給你們壓歲錢?為什么給你們壓歲錢?

  小結:了解長輩工作的辛苦,壓歲錢來之不易,教育孩子關心、尊重長輩,珍惜壓歲錢。

  2.觀察討論。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中的小朋友是怎樣使用壓歲錢的。

 。2)討論誰的壓歲錢使用的最好,為什么?

 。3)幼兒與同伴相互說說自己的壓歲錢是怎么使用的。

 。4)長輩給你壓歲錢時,會對你說什么祝福的話?

  小結:了解過年時長輩給小朋友壓歲錢包含了美好的祝愿,祝愿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快樂成長。

  3.游戲:發壓歲錢。

 。1)教師準備紅包袋和紙幣,把不同面值的紙放在紅包袋中,發給每位幼兒。

  (2)請幼兒數一數自己的紅包內有多少錢,比較看看,誰的壓歲錢最多?誰的最少?你會怎樣使用這些壓歲錢?

 。3)教師做好小結工作,引導幼兒學會正確使用壓歲錢。

  活動拓展

  了解春節的不同習俗。

  《錢》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三維融通表述):

  1、通過同學們秋游的具體情境,引導學生借助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開展學習,讓學生感受到運用有余數的除法的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通過獨立計算,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恰當地選擇計算方法(口算和筆算),體會到在計算有余數的除法時,可以根據計算的難易程度和自己的計算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計算方法。

  3、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現象,搜集和處理數學信息,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學會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1分鐘)

  師:今天見到同學們,和大家一起學習我特別高興。一高興我就想把自己開心的事和大家一起分享。知道嗎,前幾天我和我們班里的同學一起去秋游,在玩的過程中,我們還遇到了很多數學問題,你們愿意和老師一起解決嗎?意圖:創設情境,感受生活中的數學處處不再。生:愿意。

  師板書: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解決問題”

  師:到了景區,看到了碧波蕩漾的湖水,于是大家提議去劃船,我們一起來到了租船處。出示幻燈片。

  二、課堂授課

  (一)例題

  1、讀題,批畫,分析題意(3分鐘)

  師:請你按照從下到上,從左到右的順序找找,在圖上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意圖:教會學生觀察的順序,以及解決問題的前提。

  生:共有30人,每條船最多做4人。(限乘4人)

  師:在你們說的過程中,老師把這些重要的信息進行了圈畫,這種方法叫批畫,就是把重要的數學信息圈畫出來,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題意。這種方法,同學們可以在在面的問題中嘗試使用。我們接著理解題意。意圖:交給孩子審題的要點師:什么叫“限乘”?生:最多只能做4人。

  師:我們知道了這些數學信息,那你們猜老師遇到了什么難題?意圖:培養學生分析條件,提出問題的能力。生:老師不知道租幾條船?

  師:你們真厲害,就是這個問題難住了老師,那誰能將這個問題用數學語言描述一下呢?

  生:至少要租幾條船?

  師:我們找出了條件,也找出了問題,將條件和問題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實際問題。請你輕聲地讀題。生:讀題

  師:說說這道題什么意思?

  生:有30條船,每條船坐4人,可以租幾條船?

  師:這道題讓咱們求可以租幾條船實際就是讓我們求什么?生:說不出來

  師:學具演示,老師這有30人,4人拿出來坐一條船,那就是再求什么?生:求30里面有幾個4意圖:培養學生分析數量關系

  師:求30里面有幾個4用什么方法計算?生:除法

  師:誰能列式?板書:30÷4

  師:那你們能幫老師試著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嗎?生:自己解決問題

  2、學生獨立解決問題(3分鐘)

  教師巡視,收集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匯報結果

  預設:(1)畫圖策略

 。2)除法算式30÷4=7(條)2(人)租8只船

  (3)除法算式30÷4=7(條)2(人)租7條船

  (4)豎式計算

  3、生匯報結果并比較(3分鐘)

  師:展示學生解題策略,說說自己解題的方法

  生:共有30人,每條船上坐4人,可以坐幾條船?實際上就是求30里面有幾個4?所以用除法計算列式是30÷4=7(條)2(人)師針對學生方法,進行評價

  如果有學生沒有使用畫圖方法可以教給學生這種解決問題的策略,讓學生說說途中每個動作都表示什么意思?

  意圖:培養學生解決策略的方法,圖形結合理解題意。

  10分鐘情境創設:到了中午,我們都拿出自己準備好的食物準備野餐,這時愛學習的小紅給我出了一道她買東西時遇到的數學問題。

  出示圖片(3分鐘)

  小紅拿了20元錢去買礦泉水,最多可以買幾瓶?還剩幾元?師:剛才我們學習的觀察法和畫批的方法,標出重要的信息。生:批畫

  師:說說你畫批了那些重要的信息?教師出示,強調問題我們要用曲(qū)線畫出來。

  師:我們把這些條件和問題放在一起,又組成了一個新的實際問題,誰能完整的把這道題讀一讀。

  師:想一想我們求最多可以買幾瓶實際就是讓我們求什么?生:實際就是求20里面有幾個3?用除法計算?

  師:下面請你解決這個問題,如果有同學沒有思路可以按照咱們畫圖的方法,畫一畫,看看能不能得出答案。

  生:列示計算(2分鐘)

  師:聽了小紅的提問,小強也給我出了道題?你們在幫老師解決一下。(3分鐘)師:請你按照審題要求在圖中批畫出重要信息。生:批畫,匯報

  師:你們到找到了數學信息,要正確解答這個問題,需要提醒大家點什么?生:同學們所花的錢必須少于15或者等于15元。

  師:那小強可能買了哪些食品呢?下面我們小組一起來寫寫這道題,看看那組寫的方案最多。注意你寫完一種方案后要答清楚你買了幾個什么。生:創設自己的方案,5分鐘展示方案(3分鐘)

  總結買的兩點規律(1)錢有剩余(2)錢沒剩余出示主題圖

  情景創設:我們吃飽了喝足了,接著往前走,走著走著看到了一個大花園,花園里有黃色的康乃馨,紅色的玫瑰,和金色的郁金香,園丁阿姨正在扎花,我們就過去幫忙?墒前⒁陶f了,扎花是有要求的,趕快在你的練習紙上找一找圈一圈,扎花有哪些要求?課件演示什么叫一束。

  師:我們知道了怎么把花扎成一束,再仔細看圖,我們還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生:康乃馨22枝,玫瑰16枝,郁金香10枝。

  師:下面小組合作看看這些花最多可以扎成這樣的幾束?生:合作交流

  預設:生學生做不出來,老師演示生:在完成

  生:匯報交流(教師指導)

  三、總結收獲

  今天這節課上同學們和我一起重溫了秋游的過程,我們也一起解決了一些問題,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錢》教學設計 篇7

  活動目標

  1.了解貨幣在生活中的用處,知道錢的來源。

  2.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3.萌發對父母的感恩,關心父母的情感。

  活動準備

  爸爸、媽媽工作PPT;

  活動過程

  1.閱讀導入。

  (1)閱讀幼兒用書p18頁。

  (2)師:你們看到爸爸、媽媽在干什么?他們為什么要工作?

  小結:爸爸媽媽都有自己的工作,用工作換來勞動報酬。

  2.幼兒討論交流,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你長大了要做什么工作?

  2.在生活中,沒有錢可以嗎?為什么?

  3.如果你每月有一筆屬于自己的零花錢,你會怎么用?

  小結:你確實需要的、有用的東西可以買。還要根據你擁有的前的數目,合理計劃用錢。其實,熊爸爸說的“下雨的時候”就是家里更急需用錢的時候。所以我們平時就要節約用錢、合理計劃地用錢。

  小結:每個人都需要通過工作賺錢,每個月賺到的錢要合理規劃使用,根據自己的需要做好用錢規劃。

  4.激發幼兒對父母的感恩。

  我們幸福的生活是通過父母辛苦工作獲得的,你會怎樣感謝他們?

  活動拓展

  開展商場購物活動。

  《錢》教學設計 篇8

  一、教材分析

  《需要多少錢?》是小學數學北師大版第一單元《乘除法》(積在百以內的兩位數乘一位數)中的內容。本單元的學習是在學生掌握了表內乘除法的基礎上展開的,它是學習筆算多位數乘除法的基礎。在《需要多少錢?》這一教學中,主要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掌握積在百以內的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為今后學習作鋪墊。

  二、學情分析

  三(2)班共有42人,從二年級第二學期期末質檢成績看,成績倒不盡如人意,平均分只有40多分,對表內乘法口訣大部分學生能較為熟練地背誦,但對乘法意義的理解比較含糊。因此本課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掌握積在百以內的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探索兩位乘一位數(積在百以內)的口算方法,體驗算法的多樣化。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運用乘法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結合具體情境,感知乘法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知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2)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取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和樹立自信心。

  四、教學重難點

  1、兩位乘一位數(積在百以內)的口算方法。

  2、能用用乘法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五、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境,提出問題

  教師出示教學情境圖并問: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小組交流后提出:

  (1)3個小朋友每人買1個泳圈要多少元?

 。2) 3個小朋友每人買1個球要多少元?

 。3)買1個泳圈和1個球一共需要多少元?

 。4)用100元錢可以買幾個泳圈、幾個球?

 。ǘ 探索新知,解決問題

  師:這節課我們先解決“買3個泳圈需要多少錢?買3個球需要多少錢?”的問題。

  師:①買3個泳圈需要多少錢?

 、谫I3個球需要多少錢?

  師:你是怎么算的?

  師:板書課題:“兩位乘一位數”的口算

  (1)列式計算,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算法。

  (3)學生說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4)觀察小結:這道題與以前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揭示課題)

  (三)鞏固練習

  師:指導學生完成第5頁1—4題。

  學生完成后全班交流。

 。ㄋ模┤n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交流。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兩位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討論,經歷了探索多種算法和與他人交流的過程。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與靈活性,通過知識的應用,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后我想:我們的教學,就應從我們的學生實際出發,抓好最基本的口算、計算是我們的根本任務,那些偏難的“題海”,我們棄之遠曰!

  《錢》教學設計 篇9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人教版)P50—51,例1,例2。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余數”,理解有余數的除法意義。

  2、掌握用豎式表達表內除法和有余數的除法的方法,結合具體操作,理解豎式中每一步的含義。重點:建立有余數的除法的概念,能用口算解決簡單的有余數除法。

  3、初步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綜合的能力。

  重點:

  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及除法豎式的意義。

  難點:

  筆算方法及筆算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同學們,請看大屏幕(學生課間活動的場面)這是一個美麗的校園,同學們正在課間活動。仔細觀察一下,你能從這些圖中發現哪些除法信息?

  二、探究新知。

  1、沒有余數的除法的豎式的寫法和意義

  1)、校園一角放著些盆花,國慶節的時候,同學們用盆花布置聯歡會的會場。課件出示情境圖。

  先搬15盆花,布置會場。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誰會列算式?15÷5=3(組)

  “15÷5=3(組)”表示什么意義?

  2、豎式的寫法和意義

  這是除法的橫式,那豎式你會列嗎?我們一起來看老師板書,邊寫邊結合情境讓學生說一說豎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看清了嗎?“被除數寫在哪個位置?除數呢?商寫在哪里?對著哪一位,為什么?第二個15表示什么?這就是除法的豎式,它和橫式是不同的,橫式只表示出了分成3組而豎式還可以表示出3組擺了15盆,看看有沒有剩余。學會了嗎?自己在在練習本上寫一遍試試看。

  同桌互相說一說每一步是怎么寫的,讓同桌聽聽你寫得對不對。

  3、有余數的除法的豎式的寫法和意義

  1)、情境:擺完以后他們發現不夠,于是將校園一角的花全部搬到了會場,一共是23盆(出示情境圖),如果還想每組擺5盆,最多可以擺幾組?還剩幾盆?如何列式呢?誰來說說,23÷5為什么用除法?拿出老師發給你的圖片,動手圈一圈,分一分。

  4、橫式和豎式的寫法及意義

 。ㄕ故痉值慕Y果),這3盆還能不能再分?為什么?這里剩下的3盆,能給他起個名字嗎?這道題的得數怎樣寫呢?寫除法得數時,要先寫商4,再在商的后面打6個小圓點,寫上余數3。(板書:23÷5=43)

  讀作:23除以5等于4余3,和老師讀一遍。這里商4表示什么?(4組)(板書單位名稱“組”。)這里余數3表示什么?(3盆)(板書單位名稱“盆”。)豎式會列嗎?自己在練習本上試試。指名學生演板展示豎式的寫法。

  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重點討論豎式中各步表示的意思,介紹豎式中的余數。這個除法算式與我們以前學過的有什么不同?這個算式就叫做有余數的除法(提示課題)比較例1和例2有什么不同?

  三、鞏固新知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數學問題。(大屏幕出示)

  1、書53頁第1題。口頭回答。

  2、書53頁第2題。讓學生聽清題目要求,選一種裝法,列算式。集體訂正時說一說豎式的意義。

  3、老師還想考考你除法的豎式會列了嗎?(書51頁做一做)

  四、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有余數的除法怎樣才能算的又對又快,下節課我們來解決這個問題。

  教學片斷:

  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和豎式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1頁例2。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ㄓ枚嗝襟w課件演示學生布置聯歡會會場的畫面)

  讓學生看情景圖,描述布置聯歡會會場的情景,續編布置聯歡會會場的故事,并從中提煉出數學問題:一共有23盆花,每組擺5盆,最多可以擺幾組?還多幾盆?

  二、嘗試解決問題

  教師:算式怎樣列?為什么這樣列?(板書:23÷4=)

  教師:怎樣進行計算呢?請同學們用23張圓片表示23盆花,按照布置會場的要求分一分。(小組合作的形式)

  (展示學生分圓片的結果)

  教師:這3盆還能不能再分?為什么?

  學生:題目要求每組擺5盆,現在只剩下3盆,給每組再分一盆,不夠了,所以不能再分。

  教師:23盆花,每組擺5盆,擺了4組,還剩3盆,這里剩下的3盆,就是余數。教師:這道題的得數怎樣寫呢?(讓學生先說一說)

  教師:寫除法得數時,要先寫商4,再在商的后面打6個小圓點,寫上余數3。(板書:23÷5=4)

  教師:這里商4表示什么?(4組)(板書單位名稱“組”)

  這里余數3表示什么?(3盆)(板書單位名稱“盆”)教師:這道題的豎式會寫嗎?請同學們自己在草稿本上試著寫一寫。(指名學生演板展示豎式的寫法)

  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重點討論豎式中各步表示的意思,介紹豎式中的余數。

  《錢》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會認6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3、 聯系上下文理解“一往情深”等詞語的含義。

  4、 通過讀文感受爺爺對后輩的關愛和寄予的希望,體會爺爺與我之間真摯的親情,培養珍重親情、珍惜生活、珍愛人生的美好品德。

  教學重點:

  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弄清敘述順序,學習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爺爺話的深刻含義,從而體會爺爺對后輩的關愛和寄予的希望。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我們中國有一個傳統的習俗,就是過春節的時候,要給孩子們壓歲錢,同學們,你們得到過壓歲錢嗎?當時心情怎么樣?可是,你知道親人們為什么要給你們壓歲錢嗎?誰來談一談?(學生暢所欲言)

  學過了這節語文課,老師相信大家肯定會有更深的理解。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下第一課《爺爺的壓歲錢》。

  板書并齊讀課題。

  二、讀文感悟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詞語,讀通句子。

  2、再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兒?

  學生讀文并匯報

  3、快速瀏覽課文,說說課文中爺爺給了“我”幾次壓歲錢,分別放在了哪里?

  4、指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說說第一次給壓歲錢的情景,讀出我的喜悅之情。

  5、教師介紹時代背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6、再讀第二段,說說這段可以分幾層?

  思考:爺爺為什么要把壓歲錢放在雞窩里?讓我喂雞的意圖是什么?

  師:當時的年代,人們的生活是困苦的,養雞能攢些零花錢,從而補貼家用,可以看出,這壓歲錢來之不易,沒有雞就沒有錢。

  學生交流,教師板書:知道感恩

  7、小組合作學習第2、3層,交流并思考:爺爺把壓歲錢放在菜園子和我衣兜里的原因是什么?

  8、指導朗讀,讀出爺爺的話的語重心長及我的急切心理。

  試理解“一往情深”等詞的意思

  9、學生匯報,自己讀懂了什么?

  師生交流:沒有土地,生活沒有依靠,經濟沒有來源。

  教師相機板書:不能忘本 相信自己

  討論:母雞、土地和我,是爺爺最寄予希望的對象了,具體說一說爺爺對母雞、土地和我寄予了什么希望?

  10、匯報并交流

  11、根據板書,理解課文的寫作特點,弄清寫作順序,是依據時間順序來表達感情的。

  三、拓展延伸

  讀了課文,讓我們心里酸酸的、也暖暖的,那個時代的老人,沒有淵博的知識與先進的方法教育下一代,但是,爺爺用實際行動教育孫子,并期望著晚輩們成材。那么,你覺得爺爺當時想說而未說出的話到底是什么呢?

  四、總結課文

  愛是無言的,也是無聲的,正因為有了這無私的愛與親情才讓我們有了一次受教育與感動的機會,讓我們珍惜親情,珍愛生活,從而去創造我們自己更加璀璨美好的未來。

  板書設計:

  爺爺的壓歲錢

  7 歲 雞窩 知道感恩

  10 歲 菜園 不能忘本

  12歲 衣兜 相信自己

  《錢》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發展從圖中獲取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

 。、結合具體情境,培養估算的能力,探索加減混合計算的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场⒛苓\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加減混合計算的方法,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相關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1、你們平時都和誰一起生活?誰是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你的爸爸、媽媽呢?

  2、你平時都幫家里人做了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3、你們家里的錢一般都花在什么地方?(買菜、買水果、買米.......)對,這就是你們家每個月必須要用的生活費。

  師:剛才和同學們聊天的時候,老師知道我們班的同學真能干,會幫家里人做許多家務事。老師也認識了一個小朋友,他叫小剛,他也和大家一樣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有一天,他踢完球回到家時,看到了奶奶在洗衣服,這時候小剛會想些什么?(生:幫奶奶洗、幫奶奶曬衣服、給奶奶捶背、買臺洗衣機......)我們來看看小剛是怎么想的?(出示小剛想法,齊讀)這節課我們就來幫小剛解決買洗衣機的問題吧!(揭示課題,板書:買洗衣機)

  一、談話交流,激趣引新。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薄ふ蚁嚓P數學信息:

  師:要買洗衣機我們需要知道哪些數學信息?(出示課件)請你說

  生:要知道一臺洗衣機多少錢?小剛家有多少錢?

  師:能不能都拿去買洗衣機?

  生:不能

  師:還要知道什么信息?

  生:還要知道他家每月的生活費。

  2、梳理信息,發現問題:

  (一)梳理信息。

  師:看來要買一臺洗衣機需要的數學信息還真不少:

  【師邊講解邊出示信息:(1)、根據奶奶家的實際情況,奶奶決定買一臺價值620的洗衣機。(2)、奶奶年紀大了,掙不了什么錢,還好爸爸、媽媽在外地打工,每月都寄錢回來。(3)、根據了解奶奶每月的生活費是750元!

 。ǘ┌l現問題。

  師:現在請大家仔細看看我們收集的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生:(1)、爸爸、媽媽每月一共寄回多少錢?

  (2)、買完洗衣機后,還剩多少錢?

 。3)、每月的生活費需要750元,每月可以剩下多少錢?

 。4)、剩下的錢夠不夠買洗衣機,如果不夠怎么辦?

  師:你們真愛動腦筋,提的問題真不少,下面咱們就先來解決這個問題

 。ㄈ┨岢鰡栴},解決問題

  1、解決問題一:

 。ǔ鍪締栴}一:每月可以節余多少錢?

  師:誰來說說要求每月節余多少錢?你該怎么列式?誰能列出綜合算式?

 。ㄉf師板書:586+412—750)

  師:586+412求什么?“750”表示什么?為什么要“-750”?

  生:說算理。先把爸爸、媽媽每月寄回的586元和412元加起來,求每月一共寄回多少錢?再減去750的生活費,就可以求出每月結余多少錢。

  師:再請一位同學來說說。

  師:你的運算順序是什么?

  生:先算加法,再算減法。

  師:為什么?

  生:因為要先求一共寄回多少錢,所以要先算加法,再求每月結余多少錢,所以再算減法。)

  師:說的真好,所以像這種加減混合的綜合算式,我們要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計算。如果前面是減法,后面是加法,那該怎么辦?(生:先算減法,再算加法。)對了,在一個算式里,只含有加減法的運算,不管加法在前面,還是減法在前面,都要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計算。

  師:我們來簡單估一估,每月大約寄回多少錢?

  生1:把586看成600,412看成400,600+400=1000,1000—750=250,每月大約結余250元!編煱鍟600+400-750=250(元)】

  生2:把586看成590,412看成410,把750看成800,590+410=1000,1000—800=200,每月大約結余200元。【師板書:590+410-800=200(元)】

  師:到底誰估的比較準確呢?請同學們認真地算一算。

  【生板演】

  我們來看看這位同學是怎么算的?誰來說說你的計算過程。

  出示學生作品:先算586+412=998,師:998你是怎么算出來的?生:用筆算。生說豎式,師邊板書豎式,邊說筆算三位數加法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些什么?(生: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哪一位滿十,就向前一位進1,)生:再算=998—750,師:筆算減法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些什么?(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哪一位不夠減就向前一位借1。)生說筆算過程=998—750。再算998—750=248。

  師小結: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三位數加減混合運算,【師板書:三位數加減混合】誰來說一說,在計算加減混合運算時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解決問題二:需要攢幾個月?

  師:你們也算出每月結余248元了嗎?很明顯,248元夠買一臺620元的洗衣機嗎?(生:不夠)那該怎么辦?(生:攢錢。借錢。

  ······)同意攢錢的同學請舉手。那我們需要攢幾個月呢?自己試著解決這個問題吧。

  集體交流反饋:【投影學生作品】

  生1:每月大約節余250元,一臺洗衣機大約600元計算,250+250+250=750(元),750比620多,要攢3個月。

  生2:實際算一算:248+248=496(元),比620元少一些,攢2個月不夠,需要攢3個月。

  生3:用620-248=372(元),372-248=124(元),減了2個248元后還差124元,需要再贊一個月,一共需要攢3個月。

  師小結:相信在同學們的幫助下,小剛的奶奶很快就能用上洗衣機了。你們真能干!為了感謝大家的幫助,小剛想請同學們去他家里玩一玩,走啰!

  三.實踐應用,鞏固提高

  1、走著走著,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小河上有一座獨木橋,只要算對了橋上的三個綜合算式,就可以順利過河了。(課件出示一條小河:里面有278-199+683,802-289+484,427+273-165三塊石頭)

  師(畫外音):看看誰是今天的計算大王!你來匯報吧

  生獨立計算,師生反饋!就队皩W生作品】(誰來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2、到了小剛家,小剛的奶奶可高興了,她說再過幾天就是五一節了,很多商場都在搞促銷,我們一起去看看吧。ǔ鍪編追N商品的價格,奶奶帶500元,可以買哪些商品?)

  師:你從圖上得到哪些數學信息?要求什么?(生自己解決,板演。)

  交流:A、購買一種商品,有幾種買法?(4種)

  B、如果買兩種商品可以買那兩種,買后還剩多少錢?

  C、如果買三種商品可以怎么買?

  師生交流后,師:同學們的方法真多?磥,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問題,只要你們多留心,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一定可以解決許多生活問題。

  四.課堂小結:

  師:今天大家學的開心嗎?為什么?(因為我學會了幫助小剛的奶奶買洗衣機了;我學會了用加減混合法解決問題了;學會了加減混合的計算了……)

  板書設計:

  買洗衣機

  ——三位數加減混合

  586+412—750

  600+400-800=998-750 586

  =1000-800=248(元)+412

  =200(元)答:每月節余248元。 998

  580+410-750-750

 。1000-750 248

 。250

  《錢》教學設計 篇12

  一、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大膽活潑,大部分學生課堂上能積極主動地讀書,并在閱讀過程中質疑、思考、交流、探究,一部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較差,缺乏創新精神和執著探究的毅力。

  二、教學目標

  1.自主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寫作的思路。

  3.理解文中三處“搶”字的深刻含義。引導學生從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去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根據“金鑰匙”欄目的提示,聯系上下文認真閱讀,細心品味課文中兩對前后呼應的詞語的意思:老大爺先“遲疑”,后“肯定”;我原先心情“沉重”,后“輕松”。學習從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去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

  5.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復述課文內容,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6.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金錢,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三、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去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從幾組相對的詞語描寫中,體會人間真情互助的可貴和可敬。

  四、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幾處“搶”字的含義。

  五、教學過程

  (計劃用兩課時)

  (一)質疑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齊讀。

  2.質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錢為什么會被風刮跑?錢被風刮跑以后發生了什么事?最后結果怎樣?)

  3.從課題看,你認為課文重點寫的是什么?

 。ㄥX被風刮跑以后發生了什么事。)

 。埸c評:題目是文章的眼睛。讓學生根據課題質疑,可培養學生逐步養成審題質疑的習慣,引導學生弄清題目與課文的內在聯系,明確課文的重點,這對于學生的閱讀和寫作都有很大的益處。]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條理

  1.自由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幫助正音。

  3.指名讀課文,師生共同評議,是否讀得正確流利。(如達不到這一要求,須繼續朗讀)

  4.默讀課文,想一想,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給各部分列個小標題。

 。ㄕn文是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寫的',主要寫了在一個北風呼呼的日子里,過路行人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把被北風刮跑的錢“搶”了回來,送還主人的故事。)

  5.同桌交流。

  6.反饋。(錢被風刮跑――路人搶錢――錢歸原主)

  [點評: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是學習閱讀最起碼的要求,也是檢驗學生是否認識生字的好方法。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內容,理清課文的順序,培養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

  (三)細讀課文,理解課文

  教師:剛才大家在質疑時提出了“錢為什么會被風刮跑”這個問題,作者在文中告訴我們了嗎?是課文的哪個自然段告訴我們的?(課文第一自然段。)

  學習第1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想一想,這一段都告訴我們什么了?

  2.指名回答。

 。ń淮耸虑榘l生的時間:一月二十日;地點:長春市的一條大街上;人物:只顧低頭騎車的“我”和一邊走路一邊低頭數錢的老大爺;以及事情發生的原因,即錢為什么會被風刮跑。)

  學習課文第2、3自然段。

  1.學生默讀課文2、3自然段,邊讀邊想:錢被風刮跑以后,行人、老大爺和“我”各有什么反應?請畫出相關的語句。

  2.全班交流討論。

  行人:

  a)指名讀畫出的寫行人反應的句子,理解詞語“不約而同”、“喧騰”的意思。(教師板書過路行人:搶)

  b)有感情地朗讀描寫行人的句子。(先讓學生按自己的理解朗讀,再指名讀,教師相機指導。)

  老大爺:

  a)指名讀畫出的描寫老大爺的反應的句子,理解詞語“突如其來”、“焦急”的意思。(教師板書老大爺:焦急)

  b)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說說用什么樣的語速,什么樣的語調來讀,可讓學生帶上動作讀,在讀中體會老大爺焦急的心情。)

  我:

  a)指名讀描寫“我”的句子,體會“我”此時的心情。

  b)想像“我”當時心里會想些什么呢?體會“我”歉疚、沉重的心情。

  3.自由有感情地朗讀第2、3自然段。

 。埸c評:邊默讀邊勾畫,在學生充分自學的基礎上,全班交流討論,引導學生積極動腦、動手、動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表達能力。]

  師:行人紛紛跑去搶錢,老大爺焦急不安,“我”歉疚地不知說什么好,事情的結果到底如何呢?

  學習課文第4~6自然段。

  1.默讀第4~6自然段,邊讀邊做批注,看看自己讀懂了哪些?還有哪些地方不懂?

  2.四人小組交流討論。(先由小組成員之間交流自己讀懂的地方,再討論各自的疑問,記錄員整理好讀懂的、經過討論后弄懂的以及討論后還未弄明白的問題,在全班交流時進行匯報。)

  3.匯報學習結果,在各小組匯報學習結果的過程中,教師相機引導,重點解決以下問題:

  a)通過對路人的動作、神態、語言的描寫,感悟路人的內心世界及精神風貌。

 。ā皬乃拿姘朔疥懤m朝老人走來,把‘搶’來的錢都一一交在他的手里!薄熬奂薄瓣P切”“小學生搶著喊開了……”“詫異”“中年婦女不好意思地……”)(教師板書:還)

  b)從老大爺的動作、神態、語言的描寫中,體會老大爺的樸實、真誠。

 。ā跋渤鐾,不停地向眾人點著頭。”“情面難卻”“微顫”“遲疑”“肯定”)(教師板書:喜出望外――遲疑――肯定)

  c)“我”的心情的變化。

  (“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變得輕松了!保ń處煱鍟撼林亘D―輕松)

  d)理解“遲疑”與“肯定”,“沉重”與“輕松”的含義,感悟老大爺和“我”的心情的變化,體會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友愛、互助和良好的社會風尚。

  e)文中三處加引號的“搶”字與不加引號的“搶”字的含義有何不同?

 。1.當時風大,動作必須要快,要搶先;2.這種行為表面看來是搶,而目的卻是為了幫助老大爺追回錢,是幫助的意思,這就不能叫搶,所以要加引號。)

  4.設計復述提綱,復述課文內容。

  a)個人或同桌設計。

  b)交流復述提綱,自言自語復述。

  c)指名復述。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ㄏ茸寣W生憑借自己的感悟朗讀,然后請學生說說應如何去讀,最后指名讀,師生共同評議。)

  [點評:這是課文的重點部分,教學中采用“自學――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的形式,讓學生邊讀邊做批注,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與文本對話,在讀中與作者交融。同時讓學生在與同學和老師的交流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提高閱讀能力。]

  (四)語言積累

  1.讀一讀,理解句子的含義。

  當金錢在人們心中高到不恰當的位置時,世界就傾斜了!

  ↓發財不是人生的目的,貧困不是窮人的恥辱。

  幸福不在于擁有金錢,而在于獲得成就時的喜悅以及產生創造力的激情!

  2.交流課前搜集的與錢有關的名言、諺語,并適當談點自己的見解。

  3.選自己喜歡的與金錢有關的名言、諺語摘抄在摘錄本上。

 。埸c評:要提高語文水平,必須引導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逐漸養成習慣,提高審美能力,這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五)聯系實際,交流討論

  這件事發生在今天人們會怎么做?你會怎么做?說出理由。

  (結合發生在本地的相同事件以及課前調查的周圍人對金錢的觀點談一談。)

 。埸c評:學生在與文本和作者對話之后,加上名言、諺語的直接引導,應該對金錢有了正確的認識,此時讓學生聯系實際進行交流討論,使學生的認識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六、案例點評

  1.新課程強調“教”要服務于“學”,教學是雙邊活動,一節課設計再好,如果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難以實現預定目標。本課的教學中能以學生為本,積極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與同學對話、與教師對話、與作者對話,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2.注重培養學生通過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去感悟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進而深入理解課文的深刻內涵。把語言積累與語文教學密切地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去積極、主動、大膽地學習語言,感悟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回歸了語文課堂的本來面目。

  《錢》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要求:

  1、會讀課后的4個生字,能聯系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詞語的意思。

  2、細細品讀課文,體會老大爺焦急的心情和“我”矛盾的心理。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人與人之間真誠互愛的美好品德和良好的社會風尚。

  教學重點:讀懂課文,體會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互相關心的美好品德。

  教學難點:體會老大爺焦急的心情和“我”矛盾的心理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課件。

  學生課前了解80年代初期人們的生活水平。與家人或朋友、同學交談金錢的話題,感知周圍的人對金錢的觀點。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認讀生字,理解詞語,讀懂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ㄕn前談話)開課之前與同學聊聊新版5元錢的圖案。認識課件中的80年代的5元錢。以及5元錢在不同的年代能買到什么商品。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ㄕn前板書課題)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與錢有關的課文,這是發生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一個真實的故事。(齊讀課題)

  1980年1月20日,在長春的大街上,一位農民老大爺的錢被呼呼的北風刮得四處飛揚,人們頂著寒風上演了感人的一幕。同學們想學習課文嗎?我想同學們學完課文之后一定受益匪淺。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課文預習好了嗎?好!請看大屏幕。

  (出示課件)

  趔趄瞅著詫異喧騰霎時間爽朗突如其來喜出望外

  那些同學會讀?指名同學逐個認讀。幾個同學讀準字音之后,再齊讀一遍。

  2、生字字音讀準了,課文讀熟了嗎?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請六個同學朗讀這六個自然段。其他同學注意聽他們朗讀中有沒有錯誤,然后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讀完之后反饋,回答問題: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兩名同學回答之后,教師小結并板書:行人搶錢——送還大爺

  3、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了,那么,在預習中你有什么問題呢?學生自由提出問題。當學生提出詞語理解方面的問題時,可以請同學幫助,或者當時指導學生運用聯系上下文、換詞等方法來學習。當學生提出涉及理解課文內容方面的問題時,就簡短的寫在黑板上。

  學生提完問題之后,教師小結:古人說的好,學貴有思,意思是學習的時候,善于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發現問題,才能去解決問題。我想,這些問題都會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思考得到解答。

  三、學習課文

 。ㄒ唬⿲W習課文1、2、3自然段

  1、從學生的問題入手。剛才有位同學提出為什么“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變得輕松了”。我們發現,“沉重”和“輕松”這組詞語的意思正好?是呀,我的心情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呢?首先我們來看看,是什么原因讓我的心情如此沉重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找出答案。

  2、指名回答。學生回答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

  A.當學生回答局限在“因為我把老大爺撞了個趔趄,老大爺手中的錢被北風刮跑了”時,教師及時肯定,北風呼嘯,錢被刮跑,再要找回來非常不容易,因此我心情沉重是有道理的。請同學們再仔細讀課文,看看,還有沒有讓我感到更嚴重的事情。

  B.當學生回答出“我把老大爺撞了個趔趄,老大爺手中的錢被北風刮跑了,又被行人搶走了”時,教師及時肯定學生會讀書。

  3、請同學再看課文,(大屏幕出示)當老大爺的錢被北風吹的四處飛揚時,在場的人是怎樣做的?怎樣說的?

 。1)指名回答。過路的行人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如果你就是當時的行人,你會怎樣想?你覺得行人的話該怎樣讀呢?為什么?

  (2)聽了行人的話,丟錢的老大爺會怎么想?因此他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風刮人又搶”的搶是什么意思呢?

  誰能體會老大爺的心情,讀讀老大爺的話。當學生的朗讀不到位時,教師點撥:你知道這125元人民幣相當于現在的多少錢嗎?如果你就是那位老大爺,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錢就要沒了,你是什么心情?

 。3)作為闖禍的人,“我”是怎樣做的?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

  我為什么會無話可說呢?最起碼可以道歉吧?(道歉無濟于事)可以說還錢?(可能是我4個月的工資,還給老大爺我吃什么呢?)所以當時的我內心十分的難受,無奈、焦急、沉重。板書:箭頭

  讓我們體會“我”當時沉重的心情,讀讀這句話。

  4、剛才,我們理解了錢被風刮跑以后不同人物的表現,現在,誰能用自己的朗讀再現當時的場面。邊讀邊想象畫面,體會人物不同的語氣來。

 。ǘ⿲W習課文4、5、6自然段

  1、正當我愁眉不展時,故事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同學們請看插圖。你看到了什么?

  2、是呀,行人把錢都還給了老大爺,這和老大爺說的搶相同嗎?所以,這個搶不是真的搶奪,因此,加上引號表示它的意思發生了變化。

  3、按理說,老大爺的錢被人們撿回來了,故事應該圓滿結束了。沒想到精彩的事情在后面呢!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5自然段,把你最受感動的句子畫下來,和小組同學相互說說你的感受。(抓重點句子、重點詞語——聚集、一再關切、幫著數、搶著喊、詫異、不是多了,是少了、光顧著---竟忘了等全班交流)

  4、教師小結:老大爺的錢被人們從風中搶回,一一還給了他。因此,我沉重的心情就變得輕松了——板書:箭頭

  5、這是多么感人的一幕呀,雖然大家都不富裕,但誰也沒有見利忘義。雖然大家都不認識,但彼此卻像一家人一樣相互關心,相互幫助,這種美好的品德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機動)讓我們挑選自己感動的句子把它讀好吧。一會兒,我們要比比誰是朗讀小能手,誰是最佳小評委。

  四、總結升華

  同學們,課文雖然學完了,但是我想大家的心情肯定不平靜,你有什么話想說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相互關心,相互幫助

  是呀,金錢的確很重要,它可以買到許多我們想要的東西,但是有許多東西金錢是買不到的,比如人與人之間真誠的關心。這種真誠的關愛比金錢更重要。如果我們都能像故事中的行人那樣,相互幫助,相互關愛,這個世界將是多么美好呀!你們說對嗎?那好,就讓我們像愛自己的親人一樣去關心身邊的人吧!

  《錢》教學設計 篇14

  知識要求:

  1、會認6個生字。

  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能力培養:

  從課文中感受爺爺對后輩的關愛和寄予的希望,體會爺爺與“我”之間真摯的親情。

  重 點: 從讀中體會祖孫之間的濃濃的親情。

  難 點: 在讀熟課文的基礎上能體會體會祖孫之間的濃濃的親情。

  教 法: 讀中感悟

  教學內容: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春節嗎?為什么?

 。ㄒ龑W生說出會得壓歲錢)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壓歲錢的文章。板書課題。

  二、初讀文章

  1、學生初讀課文。

  思考:文章講了幾件事?都是圍繞什么來講的?

  學生匯報。

  2、再讀課文

  要求:圈畫課文中要求會認和會寫的字,在讀中認識這些字。

  學生讀文。

  交流:你認識了哪些字?是怎樣記住的?你是通過什么方法了解這些字的字義的?

  3、小組讀文

  要求:看誰讀的又快又流利。

  評價。

  4、悟

  你讀懂了什么?

  爺爺給我幾次壓歲錢?分別都放在什么地方?想一想,他為什么這么做?

  交流,不會的問題在讀中解決。

  5、根據課文內容分段

  學生根據問題獨方分段,師相機指導。

  三、自由讀文

  四、交流:你拿到壓歲錢是什么樣的心情?有哪些想法?

  《錢》教學設計 篇15

  【語文百花苑】

  金錢花

  羅隱

  占得佳名繞樹芳, 依依相伴向秋光。

  若教此物堪收貯, 應被豪門盡劚將。

  這是一首托物寄意的詩。金錢花即旋覆花,夏秋開花,花色金黃,花朵圓而覆下,中央呈筒狀,形如銅錢,嬌美可愛。詩題“金錢花”,然而其主旨并不在詠花。

  起句“占得佳名繞樹芳”,一開頭,詩人就極口稱贊花的名字起得好。“依依相伴向秋光”,與上一句意脈相通。金錢花一朵挨著一朵,叢叢簇簇,就像情投意合的伴侶,卿卿我我,親密無間,給人以悅目怡心、美不勝收之感。作者把金錢花寫得多么楚楚動人,可親可愛。后二句,出言冷雋,恰似一把鋒利的匕首,一下戳穿了剝削者殘酷無情、貪得無厭的本性。由此可見,作者越是渲染金錢花的姿色和芳香,越能反襯出議論的力量。前后鮮明的對照,突出了詩的主旨。而后二句中作者故意欲擒先縱,先用了一個假設的口氣,隨后一個“盡”字,予以堅決肯定。詩意迭宕,顯得更加有力。羅隱的詩,筆鋒犀利潑辣,善于把冷雋的諷刺與深沉的憤怒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堪稱別具一格。此詩就表現出這個特色。

  【文本鏈接】

  1.走近作者

  王則柯,我國著名經濟學家,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教授,長期致力于我國經濟學教育現代化的工作,并對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提供意見,是我國最早研究介紹信息經濟學和博弈論的經濟學家,而且在我國經濟學界中,王則柯教授是少數能用流暢的語言,將經濟學的高深和精妙通俗化,并傳達給大眾的經濟學家之一,幾十年來為讀者奉獻了眾多暢銷作品。曾發表《“西方經濟學”不是一個科學的學科概念》、《下決心重寫政治經濟學》等論文數十篇,共出版著作《經濟學直面現實》、《游學北美》、《博弈論平話》、《拓撲學方法和經濟學應用》、《童心與發現》、《我們都是納稅人》、《愛心護天才》、《嶺南筆記》和《經濟學家成長的故事》等20多種。

  經濟學家王則柯的隨筆,歷來文字平易曉暢,質樸中流露出他的智慧和人文關懷。以在他豐富的人生閱歷和經濟學功底為底色,小事隨手寫來,總別有一番意味。

  2.背景資料

  20世紀末,中國經過近水樓臺0年的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語,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經濟建設持續快速發展。作者在中華民族勵精圖治以昂揚的姿態即將跨入場21世紀之際寫作本文,從“錢”的角度探討中國和世界經濟學脈絡,提醒我們在各種說法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避免各種“錢災”,以使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地發展。

  【基礎知識積累】

  字音、字形

  商賈(gǔ) 勵(lì)精圖治 紙鈔(chā)

  脈(ài)絡 兌(duì)付 毋(5

  《錢》教學設計 篇16

  設計思路:

  有一次,小朋友在自由活動時,同事把一些錢還給我。

  一個小朋友看見了就說:“我媽媽也有這50元錢。”這一下,大家說開了,“我媽媽還有100元錢!薄拔野职诌有外國錢。”我馬上與孩子討論起來。于是我與孩子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錢,開始探索各種錢的特點。

  活動目的:

  1.看看講講各種錢幣,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2.了解錢的用處,并讓幼兒懂得從小節約用錢,并激發幼兒關心他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10元以內各種紙幣、硬幣、外國錢、古代的錢若干

  活動過程:

  1.引出話題

  師:最近,我們小朋友一起帶來各種各樣的錢,現在請你來告訴大家,你認識了哪些錢?

 。ㄓ變捍竽懓l表)

  師:今天我們班里開了三個娃娃銀行,請大家到銀行里看看有哪些錢?錢是怎樣的?

  2.幼兒自由觀察

 。1) 你看到哪些錢?

 。ㄓ變悍e極講講看到的錢,老師隨機引導)

  幼兒再次觀察錢的秘密。

 。2) 你發現錢有什么秘密?

 。3) 還有什么看不懂,請大家看來幫忙。

 。ㄓ變捍竽懱釂,老師與同伴一起幫忙。)

  3.錢的用處

  (1) 錢有什么用?

  (2) 你們猜猜老師今天帶來這些錢派什么用?

 。ɡ蠋煶鍪緢蠹埜嬖V幼兒有關答案,激發幼兒關心他人的情感)

  (3) 幼兒排隊捐錢。

  4.延伸活動

  那這個箱子怎么寄出去?

  《錢》教學設計 篇17

  設計思路:

  有一次,小朋友在自由活動時,同事把一些錢還給我。一個小朋友看見了就說:“我媽媽也有這50元錢。”這一下,大家說開了,“我媽媽還有100元錢!薄拔野职诌有外國錢。”我馬上與孩子討論起來。于是我與孩子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錢,開始探索各種錢的特點。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講講各種錢幣中,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2、在了解錢用處的基礎上,讓幼兒懂得從小節約用錢,并激發幼兒關心他人的情感。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與實驗,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積極性。

  活動準備:

  10元以內各種紙幣、硬幣、外國錢、古代的錢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出話題

  1、師:最近,我們小朋友一起帶來各種各樣的錢,現在請你來告訴大家,你認識了哪些錢?

 。ㄓ變捍竽懓l表)

  2、師:今天我們班里開了三個娃娃銀行,請大家到銀行里看看有哪些錢?錢是怎樣的?

  二、幼兒自由觀察

  1、你看到哪些錢?

 。ㄓ變悍e極講講看到的錢,老師隨機引導)

  幼兒再次觀察錢的秘密。

  2、你發現錢有什么秘密?

  3、還有什么看不懂,請大家看來幫忙。

 。ㄓ變捍竽懱釂,老師與同伴一起幫忙。)

  三、錢的用處

  1、錢有什么用?

  2、你們猜猜老師今天帶來這些錢派什么用?

 。ɡ蠋煶鍪緢蠹堉苯痈嬖V幼兒,激發幼兒關心他人的情感)

  3、幼兒排隊捐錢。

  活動延伸:

  那這個箱子怎么寄出去?

 。ㄏ麓挝覀円黄饋硐朕k法)

  活動反思:

  小朋友們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是有益于身心的。能引導教育好孩子是幼兒教師的職責更是家長的義務。及時做好與家長的溝通,希望家長做好配合工作。

  《錢》教學設計 篇18

  【活動目標】

  1、認識錢幣,在買賣東西和觀察學習中知道如何有節制地用錢。

  2、知道要愛惜錢,合理計劃地用錢,養成良好的用錢的習慣。

  【活動準備】

  紅包20只、錢(鈕5元20張、100元2張、50元2張、10元10張、五元2張、一元一張),賣東西(一人一個主題每樣五元、銀行要準備存款單,說明有利息),短片展示,幻燈片,20個籃子。

  【活動過程】

  一、教師發錢,認識錢幣。

  1、發給幼兒每人一個十元紅包(內置錢幣:五元。)

  2、和幼兒一起認識錢幣(二十、五十、一百元)。

  二、設置場景,嘗試用錢。

  教師分別設置:銀行存錢的、賣小吃的、賣書的、賣日用品的、賣玩具的、賣小飾品的、賣學習用品的,讓幼兒按自己的意愿買東西。

  三、購物反饋,集體交流。

  1、你買了什么東西?(幼兒介紹,教師不做點評)。

  2、教師小結:呵,大家都會用錢了,不錯啊,誰還有結余?

  四、故事介紹,短片展示。

  1、故事介紹我這里就有一本《錢的學問》的故事,說的是小熊哥哥和妹妹用錢的事情,你聽聽……講述他們亂用錢的一段。小熊哥哥和妹妹是怎么用錢的?你覺得好不好?會帶來什么后果?

  教師小結:對,亂用錢,沒有節制的用錢是不行的,你們來看一看。

  2、短片展示(小熊哥哥:“我上英語培訓班都沒錢了,我要買棒球拍參加比賽也沒錢了,我把零花錢都買了游戲機呢!我要錢。 毙⌒苊妹茫骸鞍舭籼呛贸,我的錢全買這個了,可我現在要買學習的書和舞蹈鞋都沒錢了,爸媽我要錢!熊媽媽:“錢、錢、錢,,買米買菜,生活用品,哪樣不要錢?象你們這樣,我們全家喝西北風去!熊爸爸:“買這買那,孩子們,你們以為爸爸是錢做成的?!難道你們以為錢是從樹上長出來的!開車要錢、上學要錢、這就是生活——工作、掙錢,為下雨天做準備!”)怎么會沒錢?如果你有錢,你會怎么花錢?行,現在給你們一次機會再去用錢,可以去退貨。也可以堅持你想要的。

  五、幼兒再買,集體討論

  1、這回你是怎么用錢的?為什么改變了主意?一開始你買的是什么,后來呢?沒有改變主意的人,又是為什么?

  2、如果你每月有一筆屬于自己的零花錢,你會怎么用?

  3、教師小結:你確實需要的、有用的東西可以買。還要根據你擁有的前的數目,合理計劃用錢。其實,熊爸爸說的“下雨的時候”就是家里更急需用錢的時候。所以我們平時就要節約用錢、合理計劃地用錢。

  六、提出問題、引發思考

  1、那么錢用完了,沒錢了怎么辦?

  2、講述故事《錢的學問》第7頁到第九頁。(放書的幻燈片)。

  3、教師小結:其實我們今天討論的內容,《錢的學問》這本書都告訴我們了。當然,現在我們不能象童話里小熊哥哥和妹妹那樣去掙錢,但我們可以努力學本領,長大掙好多好多錢,好嗎?

  七、活動結束、延伸方案

  可以在大班教研組開展“舊物拍賣”活動,以舊物代替錢,所掙的錢用于公益,讓幼兒明白錢還有這樣一個最好的用處。

  《錢》教學設計 篇19

  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脈絡,認識錢的發展歷程。

  2、對錢的符號意義產生一種理性認識。

  3、培養學生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錢的發展歷程;理性認識錢;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

  課時:

  1課時

  教具:

  多媒體

  一、導入。(經濟學概念)

  1、經濟學:

  研究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經濟關系和經濟活動規律及其應用的科學的總稱。包括理論經濟學、部門經濟學、應用經濟學。

  2、錢在經濟當中的作用。

  二、課堂自學:

  1、檢查字音

  兌換 掠奪 報酬

  商賈 禁受 扒手

  2、聽寫詞語:

  Xiāohào chěngnéng luóji mòmòhánqíng Xiédài juézhú shùfù lìjīngtúzhì

  3、解釋下列詞語。

  勵精圖治:振作精神,想辦法把國家治理好。

  幅度:物體振動或搖擺所展開的寬度。比喻事物變動的大小。

  消耗:(精神、力量、東西等)因使用或受損失而逐漸減少。

  三、課堂導讀

  1、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確:文章第二段!皬腻X的角度,探討一下其中的經濟學脈絡,可以讓我們在‘亞洲世紀到來’之類的說法面前保持清醒。”

  2、就你所知,你能說說我國的“錢”(貨幣)從形式上發生了哪些變化?

  明確:獸皮、貝殼、鋼板、銀元、紙幣

  3、從上面的問題中,我們可以看出“錢”的形式是越來越輕,那么是否意味著人類的經濟活動越來越簡單?為什么?能從文中找到根據嗎?

  明確:看文章第6段。(只要回答較好就行)

  4、你能根據文章內容梳理一下“經濟學脈絡”嗎?

  明確

 。1)區域間的經濟滲透,比較公平的等價交易。

 。2)近1000年內人類為了追求和占有展開的征服和掠奪,使經濟活動突破國家和地區界限,進而全球化。

 。3)今天“互利雙贏”的具有新特點的經濟活動。

  5、在新形勢下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有哪些?

  明確

 。1)重視“知識經濟”時代的知識要素。

  (2)加快”錢“的符號化和電子化。

 。3)避免”金融危機“和”泡沫經濟“。

 。4)擴大國內市場保證經濟發展有后勁。

 。5)注意社會價值觀念的變異,以必要的制度規范經濟活動。

  四、課堂小結

  1、(1、2):引出話題

  2、(3—5):概括地介紹了從古至今的貨幣發展史

  3、(6—10):近千年來“錢”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

  4、(11—16):介紹當今的諸如貨幣符號電子化、經濟“泡沫”等經濟現象。

  5、(17—18):總結全文,提出要用必要的制度來規范對錢和財富的追求。

  五、課堂練習

 。ㄒ唬╅喿x課文5—7段,回答下列問題。

  1、第6段中為什么說”錢“變為”紙“,表面上輕了,實際上重了?

  明確:錢雖由笨重的金屬演變為紙幣,分量輕了,但它在人類的經濟活動中所起的作用很大。

  2、聯系上下文,說說第6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明確:第6段總結了上文錢的發展史,引起下文介紹錢在人類經濟活動中所起的作用,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3、第7段所興例子想要說明什么?

  明確:人們對”錢“的追求,促進了全球交往。

  (二)閱讀課文第10—12段,回答下列問題。

  1、解釋“雙贏”:

  明確:批在貿易中雙方都能得益的結果。

  2、貿易活動中,發達國家“占便宜”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在知識這個生產要素上,發達國家占據優勢;他們占據著金融市場。

  六、課后作業

  小作文:

  當今社會,沒有錢不行,錢多了不一定是好事。能否正確認識和使用錢,反映了一個人的道德水準和價值觀念。請你以“錢”為話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

  教后記:

  學生們對錢相當感興趣,所以整個課堂都圍繞“錢”而轉。他們說高一政治課上學過《貨幣的神秘面紗》,但現在都遺忘了。本文是一篇很好的說明文,將“錢”這樣的一個抽象符號說得淺顯易懂,并且很生動,他們很快就理清了文章的脈絡。另在價值觀的教育上,也作了適當的引導。

  《錢》教學設計 篇20

  活動目標:

  1、了解錢幣在生活中的用處,知道中國錢幣的演變歷史。

  2、探究人民幣圖案的設計意義,增強愛護錢幣的意識。

  3、通過游戲體驗,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4、知道中國的古錢幣。

  5、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重點:

  了解錢幣在生活中的用處,知道中國錢幣的演變歷史。

  活動難點:

  探究人民幣圖案的設計意義,增強愛護錢幣的意識。

  活動準備:

  錢幣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出示人民幣,自由討論它的用途。

  2、你在什么地方見過錢?我們在什么情況下需要使用錢?

  二、出示掛圖,介紹中國的古錢幣。

  1、認識中國的各種古錢幣。

  掛圖上的錢幣你們見過嗎?猜一猜哪種錢幣是最早出現的?

  2、教師總結:最早出現的錢幣是貝幣,然后是各種形狀的金屬幣,接著秦始皇將這些金屬幣統一成了圓形方孔銅錢。后來,一些大的金額用白銀和黃金來代替。在北宋時期,四川地區出現的交子,是我國最早的紙幣。

  三、認識人民幣。

  1、我們現在用的是我國第五套人民幣,誰來說一說這些紙幣和硬幣上的圖案分別是什么?

  2、幼兒分組觀察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圖案,并進行集體分享交流。

  3、教師總結:人民幣圖案的意義。

  《錢》教學設計 篇21

  教學目標:

  1.梳理“錢”發展演變的歷史,認識錢與經濟活動之間緊密的關系;

  2.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探究有效避免“錢災”的做法。

  教學重點:認識錢與經濟活動的緊密關系,探究避免“錢災”的做法。

  教學法:自學+探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設計

  一、 導入:

  給學生播放網絡流行的FLASH《等咱有了錢》,必要時還可補充展示同名的帖子。

  (Q:從這個FLASH我們看到了什么?

  A:人們對錢的渴望/人們扭曲的金錢觀/錢的巨大作用/貧富不均所帶來的負面心理……)

  二、 感知、探究

  1.迅速瀏覽課文,梳理“錢”的形態演變的歷史:

  獸皮、貝殼——鐵塊——銅、金銀——紙幣——電子貨幣(信用卡——帳號密碼)

  Q:“錢”的形態為什么會發生改變?

  A:錢是經濟活動的中介,錢的演變實際上代表了經濟活動的發展。

  Q:課文介紹了與錢相關的哪些經濟活動?

  2.歸納與“錢”有關的經濟活動,認識到經濟活動的兩面性:

  基本的:貿易——白銀時代——知識經濟

  其他(高級形態):銀行、金融流通(證券交易、外匯買賣)

  Q:這些經濟活動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果,那么,它們一方面為社會的進步作出了不可估量的物質貢獻,但是同時,它們又帶來了哪些負面影響?

  白銀時代:血腥的殖民掠奪慘無人道,在歐美國家大量積累財富的時候,無數的人民被奴役,甚至喪失了生命。而且,它也造成了今天的這種“南北差距”。

  金融流通:投機活動、泡沫經濟、金融危機

  補充資料:亞太金融風暴

  3.就現今來講,“白銀時代”的悲劇幾乎不可能再重演,但是金融投機、泡沫經濟仍然是全球經濟發展的潛在威脅,那么,你認為,應該怎樣去有效地避免這種危機?(討論)

  A1:從個人角度來說,主要是要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價值觀——在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基礎上賺錢,中國有句古語: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就是說的這個道理。在經濟活動中要講誠信,不吵作,不欺詐!(道德抑制)

  A2:從社會角度來講,目前行之有效的發放是加強立法,而且由于經濟全球化會將金融災難全球化,所以還要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抑制金融投機活動!(法律控制)

  三、 歸納本文寫作過程中收集資料的方法:

  1. 圍繞主題,把握脈絡

  比如本文寫“錢”,所以,首先要搜集關于錢的發展脈絡(即錢演變的歷史)的資料;

  2. 從表象看本質,認識事物間的聯系:

  比如,“錢”只是經濟活動的一個紐帶,是表象性的東西,所以,我們要深入探討“錢”與經濟活動的關系,也就是要搜集關于“錢”與“經濟活動”關系的資料;

  3. 全面思考,辨證地認識,注重現實指導意義:

  如本文,談到與“錢”相關的“經濟活動”時,不要只想到正面的影響,更要看到負面的危害,要關注這些負面影響在現實中的重要性。因此,搜集資料時要注意經濟活動正面、負面辨證地搜集資料。

  四、 拓展延伸:

  以“水”為話題,關注“水”作為一種商品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列一個寫作提綱,注明從哪些方面收集資料。

【《錢》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錢鐘書《窗》教學設計03-16

《爺爺的壓歲錢》教學設計02-09

《壓歲錢怎么用》教學設計02-07

課文《錢被風刮跑以后》優秀教學設計05-06

教科版《爺爺的壓歲錢》教學設計01-15

教科版《爺爺的壓歲錢》教學設計方案03-15

邊緣設計業 錢景不邊緣12-25

高二語文第四冊《三塊錢國幣》的教學設計04-13

讀小狗錢錢有感04-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汪清县| 普洱| 石河子市| 宜君县| 彩票| 邯郸市| 施秉县| 博乐市| 财经| 襄樊市| 沁源县| 盘锦市| 新津县| 丹棱县| 安岳县| 化州市| 蕉岭县| 双桥区| 宁陵县| 民县| 巴彦县| 兴和县| 临城县| 酒泉市| 绵阳市| 汝南县| 伊春市| 临西县| 新田县| 三门县| 嘉义市| 通城县| 侯马市| 临夏县| 平顶山市| 孟连| 简阳市| 白沙| 浮山县| 买车| 建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