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五年級上冊《可能性》教學設計

時間:2022-07-04 14:14:27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五年級上冊《可能性》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上冊《可能性》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五年級上冊《可能性》教學設計

五年級上冊《可能性》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上)第99-100頁。

  教學目標:

  1、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及它們的關系,會求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能根據指定的要求,設計公平的游戲方案。能對簡單事件的可能性做出預測。

  3、培養概率素養,增強對隨機思想的理解。培養公正、公平的意識,促進正直人格的形成。

  4、在游戲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會求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教學難點: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對隨機思想的理解。

  學情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上冊已經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并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經常""偶爾"等恰當的詞語來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學生對簡單的分數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并且系統的學習了有關小數的知識,知道小數與分數之間的關系。學生除了已經具備相應的知識基礎以外,在生活中學生經常用石頭剪刀布或擲色子等游戲規則來玩游戲,所以生活經驗也是豐富的。本課就是在學生具備了以上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使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逐步從定性向定量過度,不但能用詞語表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還要學會通過量化的方式,用分數描述事件發生的概率。

  教學過程:

  一、玩游戲引入。

  游戲規則:雙方輪流按順序報數,每人每次最多只能報2個數,誰搶到6,誰就是贏家。通過游戲,學生發現秘密:誰先報數就一定會輸。

  師:用什么辦法決定讓誰先報數才算公平?

  預設:石頭剪刀布、丟硬幣、轉轉盤、擲色子……

  理念:游戲導入,激發興趣,同時讓學生帶著如何讓游戲更公平的任務研究數學問題,培養公正、公平的意識。用一個游戲貫穿整節課始終,讓游戲和學習自然的結合在一起,更能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研究游戲學習新知。

  (一)研究丟硬幣體驗等可能實事件

  師:丟硬幣公平嗎?為什么?(正面朝上與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是一樣)

  師:這節課我們來研究在不確定現象中可能性大小問題。(揭題)

  師:可能性的大小,我們可以用數來表示。誰知道擲一枚硬幣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0.5)

  師:為什么可以用這些數表示?(都表示一半)

  師:如果用表示,那么分母2表示什么?分子1又表示什么呢?

  師:擲一枚硬幣,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師:現在你能進一步來分析丟硬幣是公平的嗎?

  師:估計擲10次、30次、50次硬幣,正面朝上可能會有幾次?

  師:你估計的理由是什么?(5÷10=0.5,15÷30=0.5,25÷50=0.5)

  師:下面我們就來驗證一下,結果會不會是這樣。

  操作要求:1、同桌合作,一人擲硬幣20次,另一人記錄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數。2、試驗結束后,前后桌合作,統計共擲硬幣40次正面朝上的次數。

  3、小組長用計算器計算正面朝上的次數除以40的商

  師:把我們的比較結果與0.5比較,你有什么發現?

  出示一組數學家研究的數據

  師:現在你又有什么發現?

  師:實際操作的結果跟可能性大小往往會有差距,但是通過大量的實驗后,實際操作的結果就會很接近,如果試驗的次數再不斷增加,就會越來越逼近。

  師:數學家拋了八萬多次,老師計算了一下,如果每5秒鐘拋一次,也要五天五夜不吃不睡什么都不做的去拋,如果要過正常人的生活最少也要10天,想到這里時,老師就被數學家身上所散發出來的一種東西感動了,你知道是什么東西感動了我媽?

  理念:由擲硬幣引入,讓學生知道可以用數來表示不確定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通過動手實驗和數學家的實驗數據,體驗頻率與概率的關系,讓學生初步感知用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意義,并能對簡單事件的可能性做出預測。

  (二)探究游戲規則的公平性

  ①研究轉轉盤

  師:剛才我們通過研究,用擲硬幣的方法決定誰先報數是公平的,下面我們就來玩一玩。在玩之前,老師想把同學們分為n組,再從其中的一組中選一名代表與老師比賽。(幾組要看班級具體的人數而定,選代表時,可以課前把學生的名字寫在紙條上,再用抽簽的方法選出代表)

  出示:(略)

  師:用這個轉盤公平嗎,為什么?(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不同,造成游戲的不公平)怎樣比較公平?

  出示:(略)

  師:這樣公平嗎?那你覺得現在你們組被抽中的可能性是多少?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用轉盤確定了一組)

  ②研究抽簽

  師: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我覺得跟一大組人玩還比較浪費時間,想在這個大組里抽簽抽選一個特邀代表跟老師玩,用抽簽的方式公平嗎?

  師:現在在這一組中,每個同學被抽到的可能性是多少?如果還沒有確定你們這一組呢?

  師:這里的可能性為什么會發生變化?

  (抽出一名學生上來玩一玩)

  師:如果我想再玩一次,他還有可能被抽到嗎?抽到xx的可能性大還是抽到他的可能性大?

  理念:通過比較引出不確定事件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體驗到游戲的公平性與不確定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有著密切的聯系。用轉盤很直觀,更能激發學生對分數原有的認知。通過對某一同學被選到的可能性進行計算,讓學生體驗到某一事件的概率大小與總可能數有關,培養概率素養。進一步學習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如果我想再玩一次,他還有可能被抽到嗎?抽到xx的可能性大還是抽到他的`可能性大?"這里主要滲透了獨立事件互不干涉的概率思想。

  ③研究撲克牌

  出示a、2、3、4、5、6,6張撲克牌,其中有3張紅桃,3張梅花。

  師:老師規定抽到a我先報數,抽到其余5張你們先報數,可以嗎?

  師:你能設計一個公平的游戲規則來確定誰先報數嗎?

  師:這些不同的游戲規則有沒有共同的地方?()說一說這里的6表示什么?3又表示什么?

  師:設計一個規則,讓老師報數的可能性是你們的兩倍,能設計嗎?

  4、小結: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玩搶6游戲,發現游戲的不公平,我們就研究并創造了一些公平的游戲規則,在這個過程中你學到了什么?

  理念:會根據要求設計公平的游戲規則,并能從數學的角度進行分析,進一步培養概率素養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2倍的可能性,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應用

  師:研究可能性充滿趣味,而且可能性在我們生活中運用也是非常廣泛。

  1、閱讀下面幾句話,你有什么話要說?

  a、福利彩票的中獎率是1/10000000

  b、明天下雨的可能性是9/10

  c、我想知道這些種子的成活的可能性是多少,我可以怎么做呢?

  2、我們學校門口有個小販子進行一個摸球抽獎游戲:他的規則是在10個球中抽

  中紅球的獎給你10元錢,抽中白球的則你給他3元錢。你怎么看待這個事情?

  (1個紅球,9個白球)若是摸10次,計算一下誰賺了?

  3、師:可能性在我們數學上有一個專門的名字--概率。概率不僅在生活中應用廣泛,而且在數學里它也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它是怎么發展的呢?讓我們來看一個資料。閱讀概率的發展史(播發音樂)

  理念:讓學生感受到概率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會數學的眼光看待并分析生活中的現象。滲透數學文化教育,讓數學課更有內涵。

  板書設計:可能性的大小

  擲硬幣轉轉盤抽簽抽撲克牌

  正面:1/21/31/163/6

  反面:1/21/48

五年級上冊《可能性》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4-96頁的例1、例2,以及相應的“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十八第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系分數的意義,初步掌握用分數表示具體情境中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方法,會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進一步加深對可能性大小的認識。

  2、使學生在學習用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感受數學思考的嚴謹性與數學學習的趣味性。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教學難點:

  在認識事件發生的不確定現象中感受統計概率的數學思想。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老師把一個紅色乒乓球和一個白色乒乓球放入黑色袋子里,讓你摸一摸,它們的可能性相等嗎?

  生:相等。

  師:如果放入兩個紅球和一個白球,可能性相等了嗎?

  生:不相等。

  師:我們這節課來研究用分數來表示它們的可能性的大小。(板書課題:可能性的大小)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教學例1

  談話導入:同學們喜歡打乒乓球嗎?如果讓你來當裁判,你會用什么方法決定由誰先發球?

  出示例1場景圖,提問:裁判在做什么?(猜球。場景再現)

  師:用猜左右的方法決定由誰先發球公平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后小結:乒乓球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猜對或猜錯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指出:用猜左右的方法決定由誰先發球時,每個運動員猜對的可能性都可以用1/2來表示。

  師:你是怎樣理解這里的1/2?

  (評析: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游戲活動中引導學生探索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從“猜左右爭奪發球權”的活動展開,既有利于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又能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使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展開思考和交流。)

  2、同步練習

  拿出裝有一個紅球和一個白球的袋子,問:從中任意摸出一個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

  生:1/2

  師:如果口袋里再放入一個紅球,任意摸一個,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又是幾分之幾?

  生:1/3

  師:袋子里都只有一個白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怎么會不同呢?

  生:第一次口袋里只有兩個球,第二次口袋里有三個球。

  追問:如果再往袋里放入一個白球,任意摸一個,摸到的白球的可能性又是幾分之幾?如果要使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1/5,口袋里該怎樣放球?

  小組討論,學生匯報:放5個球,其中白球1個。

  (評析:通過學生熟悉的摸球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到:有幾個球,摸到其中一個球的可能性就是幾分之一,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思考方法。)

  3、教學例2

  出示例2中的實物圖,讓學生說說這6張牌各是什么牌,幫助學生區分“紅桃”與“黑桃”。

  師:把這些牌一下反扣在桌上,從中任意摸一張,摸到紅桃A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

  討論后明確:一共有6張牌,紅桃A有1張,摸到紅桃A的可能性是1/6。

  一共有6張牌,摸到每張牌的可能性都是1/6。

  師:你還想提什么問題?

  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生1:從中任意摸一張,摸到“2”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

  生2:摸到方塊2的可能性是1/6,摸到草花2的可能性是1/6,摸到“2”的可能性是1/3。

  生3:一共有6張牌,“2”有兩張,摸到“2”的可能性是2/6,也就是1/3。

  生1:從中任意摸一張,摸到“紅桃”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

  生2:這6張牌中,紅桃有3張,摸到紅桃的可能性是3/6,也就是1/2。

  對比練習:紅桃A、紅桃2、紅桃3、黑桃A、黑桃2五張,從中任意摸一張,摸到“紅桃”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

  請學生自己提問題,自己說可能性。

  匯報1:摸到A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

  匯報2;摸到紅色牌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

  匯報3:摸到黑桃3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

  (評析: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確:從6張牌中任意摸到一張,每一張牌被摸到的可能性都是1/6,從而為解答下面的問題奠定認識基礎。教學時,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以促使學生更加透徹地把握問題的實質,豐富學生對基本思考方法的體驗。)

  4、同步練習

  ①學生口答第(1)題中的幾個問題

  ②學生討論:如果指針轉動80次,可能有多少次停在紅色區域?

  指出:由于停在紅色區域的可性是1/8,所以指針轉動80次,可能停在紅色區域的次數是80次的1/8,也就是10次。

  ③追問:如果把轉盤上的指針轉80次,停在紅色區域的次數一定是10次嗎?

  生:可能是10次,也可能多于或少于10次。

  (評析:通過練一練,讓學生先用分數表示指針轉動后,停在每種顏色區域的可能性,再根據可能性推算指針轉動80次,可能停在各種區域的次數。進一步加深對用分數表示的可能性大小的認識。)

  三、綜合練習,實踐運用

  1、做練習十八第一題

  先讓學生根據題意連一連,再指名說說思考的過程。

  追問:任意摸一個球,摸到紅球的可能性分別是多少?

  2、做練習十八第二題

  ①學生讀題后,引導學生列表整理題中的條件。

  紅色正方體6個面上的數:1、2、3、4、5、6;

  綠色正方體6個面上的數:1、1、2、2、3、3;

  藍色正方體6個面上的數:1、2、2、3、3、3。

  ②組織比較:正方體都是6個面,為什么拋紅色正方體,落下后1、2、3朝上的可能性都是1/6,而拋綠色正方體,落下后1、2、3朝上的可能性都是1/3?

  ③學生完成第(2)小題后,組織比較:拋藍色正方體,落下后1、2、3朝上的可能性為什么不一樣?

  3、摸球比賽

  師:紅球4個,黃球3個,如果摸到紅球算老師贏,摸到黃球算你們贏,你們愿意嗎?

  生:不愿意。

  師:為什么?

  生:摸到的紅球可能性是4/7,摸到黃球的可能性是3/7,比賽不公平。

  (評析:通過練習,讓學生判斷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使學生進一步積累用分數表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經驗,加深對可能性大小的認識。通過計算可能性的大小判斷游戲規則是否公平,讓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有利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掌握用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總評:在游戲活動中引導學生探索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先從“猜左右爭奪發球權”的游戲活動展開,既有利于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又能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在對可能性定性描述的基礎上,有意義地接受“猜對或猜錯的可能性都是1/2”。然后借助摸牌游戲情境,讓學生收集數據,并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自主探索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并通過練習,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應用學習過可能性的知識解釋一些相關的日常生活現象,提出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有所增強。

  文

五年級上冊《可能性》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通過推想和對熟悉事物的討論,初步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2、能用合適的語言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和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3了解可以用數學語言描述某些生活現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難點:

  能用合適的語言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和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教學準備:紙鶴、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看老師帶來了什么?(出示兩盒紙鶴)看到這些紙鶴覺得熟悉嗎?

  生:熟悉,都是我們自己折的。

  (以學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師:是的,同學們在手工課上折了這么多精美的紙鶴,證明你們都是心靈手巧的孩子,你們很棒!那么老師相信今天這節數學課你們表現也會很棒,有沒有信心?

  (幫助學生建立自信,為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奠定基礎。)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兩盒紙鶴,看每盒有什么特點?

  生:1號盒子里全是紅紙鶴,2號盒子里既有紅紙鶴又有黃紙鶴。

  (培養觀察能力。)

  師:你們喜歡什么顏色的呢?

  學生自由發言。

  師:喜歡紅色紙鶴的人很多,老師也喜歡紅色的。因為紅旗是紅色的,紅領巾也是紅色的,紅色象征著熱情,我們對待生活就應該具有火一樣的熱情。

  (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二、體驗與感悟

  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在哪個盒子中一定能摸出紅紙鶴,在哪個盒子中不一定能摸出紅紙鶴?為什么?(出示課件)

  請同學們小組合作,猜一猜結果,要說清為什么?(要求每個同學都發言,并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將課件中的“哪個”改成“1號盒”和“2號盒”,把“?”改成“。”

  課件演示“一定”、“不一定”

  學生:

  1、小組合作討論。

  2、交流猜的結果及猜想的理由,重點討論“為什么”。

  3、親自摸一摸,驗證自己的猜想。

  3、親自摸一摸,驗證自己的猜想。

  同時學會用“一定”、“不一定”描述摸紙鶴的結果。

  4、將全班同學摸紙鶴的結果統計在統計表中。

  5、觀察統計表,再次肯定猜想結果。

  (培養合作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師:在剛才的活動中我們學會了用哪兩個詞來描述摸紙鶴的結果?

  生:一定、不一定。

  (掌握“猜想—驗證”的數學思維能力。)

  下面就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用“一定”或“不一定”描述下面的事件。

  課件演示教材第30頁的內容:

  1、9月10日是教師節。

  2、扔一枚硬幣,背面朝上。

  3、后天本地有雨。

  4、地球每天都在轉動。

  你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用上“一定”或“不一定”來說一說身邊的事嗎?

  (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

  “說一說”

  1、在生活中有哪些現象是可能發生的,哪些現象是不可能發生的。

  (課件演示教材第31頁的情景)

  學生:(1)思考女兒與媽媽的年齡大小、身材高矮等方面的問題。

  (2)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是確定的,哪些現象是不確定的。

  (在生活中學數學。)

  2、判斷下面現象哪些是可能發生的,哪些是不可能發生的。

  (課件出示教材第31頁的內容)

  1)太陽從西邊生起。

  2)每天都有地區下雨。

  3)小樹一年長高一米。

  4)亮亮一年長高一米。

  總結:生活中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問題討論”

  (1)獨立判斷。

  (2)全班交流。重點說一說判斷的理由。

  (鞏固所學知識)

  三、知識拓展

  1、 指名讀一讀。

  2、 討論“為什么叫爆出了冷門”

  總結:出乎人們意料的事件發生就叫“爆冷門”。

  四、小結

  說一說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通過摸一摸、猜一猜、說一說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初步體驗現實世界中存在著確定與不確定的現象。

  縱觀整節課的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數學知識生活化。

  “一定”、“可能”、“不可能”是三個比較抽象的概念,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在教學設計中,不僅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了學生喜愛的游戲情境導入新課,游戲活動結果淺而易見,便于學生回答問題,還捕捉了大量的“生活現象”,為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

  2、課堂教學活動化。

  “ 以活動為中心”是大教育家杜威的“三個中心論”思想體系之一,也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習方式。本節課以活動貫穿始終,教師真正實現了角色的轉換。課堂上使學生在活動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斷體驗與判斷事件發生的確定與不確定性。同時,又讓學生將活動中出現的現象及時抽象概括出來,上升為數學知識,體現了學生的“再創造”,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3、學生學習自主化。

  主動性是自主學習的本質特征。這節課的設計著眼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導”中幫助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在每個環節中,都是學生用自己的雙手去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學生學得生動而充滿活力,主動而富有個性。

  盡管本節課比較成功,但由于缺乏教學經驗還是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說,在提出每個問題后應該多指名學生問一些為什么,又比如在一次學生判斷并說明理由后教師沒有及時總結出最關鍵的原因是什么,再比如說沒有總結出“一定”、“不可能”用來描述確定事件或現象,而“可能”用來描述不確定事件或現象等等。

  “課堂教學必須是一種有目的,講求效益的活動,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我今后的努力方向是在課堂中去除華而不實的花架子,讓小組合作,讓多媒體教學手段真正的用到實處,讓課堂樸實而不沉悶,活潑而不浮華。以上是我在教學中的一點思考,希望各位老師能夠多多地提出寶貴意見。讓我在今后的教學中少走彎路,不斷的提升自己。

【五年級上冊《可能性》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可能性教學設計01-19

《可能性》教學設計12-27

《可能性》的教學設計01-13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 《可能性》的教學設計04-25

五年級數學上冊《統計與可能性》教學設計04-24

統計與可能性教學設計02-24

可能性的教學設計范文05-06

《可能性的認識》教學設計03-19

《可能性》的教學設計范文12-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宾市| 桓台县| 易门县| 鲜城| 筠连县| 普宁市| 涞源县| 霍邱县| 水富县| 汶上县| 双峰县| 宁南县| 黄龙县| 手游| 镇赉县| 禹城市| 阳江市| 武定县| 中西区| 信丰县| 横峰县| 蕲春县| 清新县| 阿鲁科尔沁旗| 石林| 突泉县| 安图县| 和龙市| 昌平区| 大名县| 柞水县| 桐城市| 丰镇市| 焉耆| 繁峙县| 广西| 壶关县| 湾仔区| 乐安县| 杨浦区| 黔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