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梯形面積計算教學設計

時間:2022-06-18 16:00:52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梯形面積計算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梯形面積計算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梯形面積計算教學設計

梯形面積計算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猜測、填表、討論等方法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遷移前面學法,自主探究梯形上下底、高與平行四邊形的底、高之間的關系,能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應用公式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2、培養觀察、推理、歸納能力,體會轉化思想的價值。

  3、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長新圖形面積研究的策略意識,獲得成功體驗,提高學習自信心。

  學習重點:

  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學習難點:

  理解梯形推導公式過程中梯形上、下底與平行四邊形的底之間的關系。

  學習準備:

  剪下書后的梯形

  學習過程:

  一、先學探究

  ■先學提綱(另見《補充習題》、《當堂反饋》相關練習,有記號標明)

  1、按算式畫出相應的圖形,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算式:4×34×3÷2

  2、復習梯形的有關知識:舉一梯形。

  說說梯形的基本特征及各部分名稱。

  ■學情預判:學生在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上可能會困惑不解,要加強引道。

  二.交流共享

  ■后教預設:充分利用圖形的可視化特性,進行教學,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

  【板塊一】學習例6:

  (1)出示例6:

  用例6中提供的梯形拼成平行四邊形。(注意:組內所選的梯形都要齊全)

  (2)小組交流:

  你認為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所需要的兩個梯形有什么特點?

  測量數據計算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一個梯形的面積并填表。

  (3)如何計算一個梯形的面積?

  從表中可以看出梯形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還有怎樣的關系?(小組交流)

  得出以下結論:

  這兩個的梯形,無論是直角梯形、等腰梯形、還是一般的梯形,都可以拼

  成一個

  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

  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

  因為每個梯形的面積等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

  所以梯形的面積=

  (4)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積公式:

  三、反饋完善

  1、試一試:一塊梯形的麥田,上底是36米,下底是54米,高是40米。求這塊麥田的面積。

  2、完成P15練一練

  一個梯形的面積與整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3、P5動手做

  四、總結回顧: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想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平行四邊形,學習目標,計算方法,自信心,教學

梯形面積計算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

  2、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抽象、概括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掌握轉化的思想和方法,進一步明白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可以相互轉化的。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難點:理解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每人準備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有等腰、直角、一般梯形)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同學們,之前我們學過的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是如何計算的?

  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也就是S=ah。

  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也就是S=ah÷2。

  2、指名讓學生說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3、師:根據前面的學習,我們把要研究的圖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就能找到所求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今天我們要研究的梯形的面積,可以怎樣轉化呢?下面我們就來實踐操作一下吧。

  二、探究

  1、師: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梯形,這些梯形有什么特點?

  生:各種梯形,每種兩個。

  提出要求:(1)選擇自己喜歡的梯形把它拼成我們學過的圖形。

  (2)想一想,拼成怎樣的圖形,是利用怎樣的方法拼成的?

  (3)它們的高與梯形的高有怎樣的關系?它們的底與梯形的上、下底有怎樣的關系?它們的面積與梯形的面積有著怎樣的聯系?

  2、學生先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

  教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把轉化前后的圖形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找準。

  3、師:(出示課件)現在畫面展示的是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重疊在一起,哪個小組能說一說剛才你們將其拼成了什么圖形?是怎樣拼的?

  各小組推選1人向全班匯報過程與結果。(教師逐一配以課件演示)

  三、匯報

  四、總結

  師:學完這節課,你收獲了什么呢?跟大家說說吧!

  學生討論。

  老師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經歷了梯形的轉化過程,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梯形面積計算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梯形的面積。

  2、通過操作和對圖形的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轉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梯形面積時的運用,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運用轉化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正確地進行梯形面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

  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

  教學準備:

  投影、小黑板、若干個梯形圖片(其中有兩個完全一樣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提問:我們學習過哪幾種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計算公式分別是什么?

  2、你能說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如何推導的嗎?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呢?

  3、創設情境:

  投影顯示:

  啟發談話:同學們能依照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的方法,把梯形也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計算出它的面積嗎?(板書課題)

  二、新課展開

  1、操作探索

  ⑴拼一拼,讓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動手拼一拼。

  提問:你拼成了什么圖形,怎樣拼的?演示一遍。

  ⑵看一看,觀察拼成的平行四邊形。

  提問:你發現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之間的關系了嗎?

  出示小黑板:

  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每個梯形的面積等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

  ⑶想一想:梯形的面積怎樣計算?

  學生討論,指名回答,師板書。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師:(上底+下底)表示什么?為什么要除以2?

  ⑷做一做:計算“前面出示的梯形”的面積。

  2、擴散思維

  師:如果我們手中只有一個梯形,你們能不能自己動腦想出別的計算方法推導它的公式?下面小組討論。分組匯報:

  生1:做對角線,把梯形分割成兩個三角形,如下圖⑴:

  生2:從上底的一個頂點做另一腰的平行線,把梯形分割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如上圖⑵。

  生3:從上底的兩個頂點作下底的垂線,把梯形分割成一個長方形和兩個三角形,如上圖⑶。

  師:同學們真聰明,想出了好多種方法,推導出了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但不管采取何種方法都可以得出梯形的面積是“上底與下底的和乘以高再除以2。”

  3、抽象概括

  師: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積,用a、b和h分別表示梯形的上、下底和高,那么梯形的面積你會表示嗎?

  生:s=(a+b)h÷2

  4、反饋練習

  完成課本p81做一做(一人板演)

  三、應用深化

  出示例子:一條新挖的渠道,橫截面是梯形,渠口寬2.8米,渠底寬1.4米,渠深1.2米,它的橫截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解釋:舉例說明“橫截面”的含義。學生嘗試計算:

  (2.8+1.4)×1.2÷2

  =4.2×1.2÷2

  =5.04÷2

  =2.52(平方米)

  答:它的橫截面的面積是2.52平方米。

  2、反饋練習:完成p82第1題

  四、鞏固練習:p82第2題

  五、全課小結

  六、作業:p82第3、4題

  教學后記:

  實踐操作是兒童智力活動的源泉,在教學中我以實踐操作為切入點,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積極推動學生的思維發展。讓學生拼一拼、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獲得感性材料,為概括出新概念、總結新方法打下基礎。

  在教學是我注重了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梯形面積計算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小學制數學第九冊第74—75頁。

  教學目標:

  1、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計算梯形的面積。

  2、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運用轉化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滲透旋轉和平移的思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啟發學生探索合作,讓學生在實驗中感受數學知識的內在美,體驗創新的樂趣。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會計算梯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理解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

  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若干個。

  學具準備:

  各小組準備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一對。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cai出示已學過的平面圖形,說出它們的面積公式并計算出它們的面積。

  (學生回答,cai依次出現相應圖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提問: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為什么是用底×高÷2?

  2.教師設疑:cai出示一個梯形,想一想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積的方法,把梯形也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計算出它的面積嗎?

  二、教學新課:

  (一)、引入課題:那我們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來做實驗,共同研究“梯形面積的計算” 。(板書課題:梯形面積的計算)

  (二)、實驗探究:

  1.猜一猜:① 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能拼成什么圖形?

  ② 梯形的面積會跟梯形的什么有關呢?

  2.小組合作實驗,推導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1)教師談話:利用手里的學具(標出上底、下底和高),仿照求三角形面積的方法試著推導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2)思考:

  ①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已學過的什么圖形?怎么拼?

  ② 拼成的這個圖形的面積跟梯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③ 你覺得梯形的面積可以怎樣計算?

  (3)小組合作,學生實驗。

  3. 實驗匯報。

  4. 引導學生看圖并提問:這個梯形的面積可以怎樣計算?

  現在給你一個任意梯形,你都能求出它的面積嗎?怎么求?為什么?

  5.概括總結、歸納公式。

  教師提問:

  ①為什么計算梯形的面積要用(上底+下底)×高÷2?

  ②要求梯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哪些條件?

  三、練習:

  (一).基本練習:

  (二)解決問題:

  四、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你能詳細的說說梯形面積的推導過程嗎?

  五、鞏固提高。

  板書設計:

  梯形面積的計算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

  s = (a+b)×h÷2

  教學反思: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只做教材忠實的實施者,而應該做教材的開發者和建設者,教材的教育價值和智力價值能否得到充分發揮,關鍵在與教師對教材的把握。《梯形面積的計算》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為了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識,探索、驗證,從而獲得新知,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表現、創造的機會,使他們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創造者,培養學生自我探究和實踐能力。

  一、動手操作 培養探索能力

  在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時,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首先讓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一拼,看一看能拼成什么圖形,然后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梯形與你拼成的平行四邊形有什么聯系?引導學生發現每個梯形的面積是拼成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然后再讓學生用一個梯形,想辦法把它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來推導梯形的面積公式。通過兩次實踐活動,學生親自參與了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真正做到“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維能力、空間感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鍛煉和提高。

  二、發散驗證 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生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時,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以說促思,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對學生的五花八門的想法不急于評價,應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說一說,議一議,互相交流,達成共識。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理一理,歸納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拼、移”的活動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發散,在活動中發展,學得主動、扎實,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求異思維、創造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本課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培養學生的推理、操作探究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在動手操作以及推理歸納的學習過程中,多種感觀參與學習,既理解、掌握了梯形的有關知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推導驗證的過程中,學生表達得不夠清晰,對于推導的過程理解得還不夠透徹。如果讓他們充分地操作體會,時間又不允許。如何解決這樣的矛盾,也是我需要反思的問題。

梯形面積計算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教科書88頁和89頁

  教學目標:

  (1)探究梯形面積計算,理解公式的推 導過程,會應用公式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

  (2)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

  (3)進一步滲透旋轉、平移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積公式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教師用多媒體課出示:王大爺家有一塊果園地(梯形地上底300米,下底200米,高100米),如果每棵桃樹占地10平方米,那么王大爺家這塊果園地里一共有多少棵桃樹?

  問:同學們這塊地是什么圖形啊?

  生1:這是一個梯形。

  問:要想求果園地里一共有多少棵桃樹,必須先知道什么呢?

  生2:必須先知道梯形的面積。

  師:今天我們這節課就來研究“梯形面積的計算”(板書)。

  二、探究新知。

  (1)、鋪墊孕伏。

  組織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的方法及過程,

  重點突出旋轉、平移、割補的數學思想。

  (2)、協作研討,探求方法

  1、教師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4至6名學生,每個小組發給若干張梯形紙(上底3厘米,下底5厘米,高4厘米)。

  師:誰能介紹一下這個梯形?

  生3:這個梯形的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

  師:下面我們各小組利用手中的工具來探究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看哪個小組的方法最多!哪個小組協作能力最強!

  2、教師用課件出示探究要注意的事項,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動手操作,探究梯形面積的計算。(教師注意合作方法的指導,要求同學之間互相交流、合作,把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小組匯報給同學聽,把計算過程寫在本子上,最后推薦代表進行匯報。每一次匯報,教師利用多媒體演示、小結。)

  生4: (3+5)42=16(平方厘米)

  生5: 542+342=16(平方厘米)

  生6: (5+3)42=16(平方厘米)

  生7: (5-3)42+34=16(平方厘米)

  生8: (5+3)(42)=16(平方厘米)

  生9: (3+5)24=16(平方厘米)

  生10: 34+(5-3)42=16(平方厘米)

  師生交流、點評……

  3、總結規律,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師: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嗎?

  生11:結果都是16平方厘米。

  生12:每種方法的計算過程中都用到3、4、5、2這幾個數字。

  師:這幾個數字和梯形有什么關系嗎?

  生13:梯形的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

  師:現在誰能猜一猜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的?

  生14: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師:如果用字母S表示梯形的面積,a表示梯形的上底,b表示梯形的下底,h表示梯形的高,那么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用字母怎樣表示?

  生15:S=(a+b)h2

  三、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1、回到課堂初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幫王大爺計算果園地里一共有多少棵桃樹。

  生16:(300+200)100210=2500(棵)

  2、學生完成基礎變式練習:“做一做”和練習十八的1~3題。

  3、提高能力練習:共同探討練習十八的第四題。

  四、知識小結,體驗學習的快樂!

  教學反思: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只做教材忠實的實施者,而應該做教材的開發者和建設者,教材的教育價值和智力價值能否得到充分發揮,關鍵在與教師對教材的把握。《梯形的面積》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為了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識,探索、驗證,從而獲得新知,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表現、創造的機會,使他們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創造者,培養學生自我探究和實踐能力。這節課上完以后我覺得有成功,也有一些不足:

  一、動手操作,培養探索能力

  在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時,安排學生合作學習,放手讓學生自己利用前面的學習經驗,動手把梯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并讓學生通過找圖形之間的聯系,自主從不同的途徑探索出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首先讓學生說說可以把梯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什么圖形?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一拼,看一看能拼成什么圖形,然后學生思考討論:想想轉化的圖形與原梯形有什么關系?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實踐活動,學生親自參與了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真正做到“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維能力、空間感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鍛煉和提高。讓學生主動操作、討論,在充分感知、理解的基礎上總結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達成了教學目的。

  二、發散驗證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生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時,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以說促思,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引導學生說一說,議一議,互相交流,達成共識。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歸納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拼、剪、說”的活動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發散,在活動中發展,學得主動、扎實,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求異思維、創造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本課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培養學生的推理、操作探究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在拼一拼、剪一剪以及推理歸納的學習過程中,多種感觀參與學習,既理解、掌握了梯形的有關知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反思整個課堂教學過程,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缺少學生之間的互動。數學課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這個活動不僅僅表現在學生的動手操作上,更重要的還應該表現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向互動上。反思本課的教學,在學生向全班匯報了轉化過程及計算方法后,急于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同學與老師展開了一對一的交流,老師忽視了對其他學生的關注。這樣不利于培養了學生與學生之間提問題的能力與意識,不利于形成了生生交流的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再有這節課在把梯形轉化成各種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方法很多,學生的很多想法出乎我的預設,問題就是在黑板上展示多種方案中,從原先的設計中,是將重點放在“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的方案上,并讓學生多多互動交流;然而,從試教的實際效果上看,學生還是最喜歡的并不是這種方案。那么,到底將學生全員參與的活動安排在哪里呢?

  我覺得課堂中反問和追問的藝術很值得研究,從教學語言可以窺出一個教師調控課堂有效展開的功力,然而,我卻發現現在的我卻在教學語言上顯得貧瘠繁瑣,尤其是這些空間圖形的課堂。教學活動是否有效展開往往會成為評定一堂課是否精彩的重要籌碼。縱觀整堂課,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讓活動探究得更加有效?活動的時間如何控制?這些還是我要亟待改造的地方。

梯形面積計算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并能運用公式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

  2、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掌握“轉化”的思想和方法,進一步明白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可以轉化的。

  教學重點:

  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運用。

  教學難點:

  理解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它們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得到的?學生回答后,指名學生操作演示轉化的方法。

  2、出示梯形,讓學生說出它的上底、下底各是多少厘米,并畫出它的高。

  3、教師導語:我們已經學會了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生活中還有很多物體面的形狀是梯形,(出示一輛汽車側面圖)如汽車玻璃就是梯形的,那梯形的面積又該如何計算呢?我們已學會了用轉化的方法推導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那怎樣計算梯形的面積呢?這節課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板書課題,梯形面積的計算)

  二、新課展開

  第一層次,推導公式

  (1)猜想:

  讓學生先猜測一下梯形的面積可能和哪些量相關。

  (2)操作學具

  ①啟發學生思考: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辦法,把梯形也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計算出它的面積嗎?

  ②學生拿出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一拼,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③指名學生操作演示。

  學生預設:

  方法一:把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方法二:把一個梯形分成兩個三角形;

  方法三:把一個梯形分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

  ……

  師:剛才同學們用自己的方法將梯形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利用這些方法都可以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下面我們先選擇其中的一種方法來共同推導梯形的面積。

  ④教師帶領學生共同操作:拿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先重合,再按住梯形右下角的頂點,使一個梯形逆時針旋轉180度,使梯形上、下底成一條走線,然后把第一個梯形的左邊沿著第二個梯形的右邊平行移動,直到成為一個平行四邊形為止。

  (2)觀察思考

  ①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

  a.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

  b.每個梯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形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3)反饋交流,推導公式。

  ①學生回答上述問題。

  ②師生共同總結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板書: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問:梯形的面積公式中“(上底+下底)×高”求的是什么?

  為什么要除以2?

  ③在小組內嘗試上面另外幾種不同的轉化方法,如何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

  方法一:梯形的面積=上底×高÷2+下底×高÷2

  =(上底+下底)×高÷2

  方法二:梯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面積+三角形面積

  =上底×高+三角形的底×高÷2

  =(2個梯形上底+三角形底)×高÷2

  =(梯形上底+梯形下底)×高÷2

  ④字母表示公式。教師敘述:如果有S表示梯形的面積,用a、b和h分別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怎樣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S=(a+b)h÷2”。

  第二層次,公式應用。

  (1)出示課本第89頁的例題。同學們知道我國最大的水電站是哪個嗎?下面是水電站大壩的橫截面圖,教師指導學生理解“橫截面”。

  (2)學生嘗試解答。

  (3)展示臺出示例題的解答,反饋矯正。

  (4)完成例題下面的“做一做”。強調計算時不要忘記除以2。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七第1、2和3題。

  (2)討論完成練習十七第4和6題。

  四、全課小結。(略)

  板書設計:

  梯形的面積計算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例3S=(a+b)h÷2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36+120)×135÷2

  S=(a+b)h÷2=156×135÷2

  =10530(平方米)

【梯形面積計算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梯形面積的計算教學設計02-26

《梯形面積的計算》教學設計12-26

梯形面積的計算教學設計范文11-14

《梯形的面積》教學設計與反思04-08

《梯形的面積》的教學設計及反思03-01

小學五上數學《梯形的面積》教學設計04-28

圓的面積計算教學設計02-08

《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教學設計03-11

長方形面積的計算的教學設計11-21

認識梯形教學設計03-20

主站蜘蛛池模板: 琼中| 潞城市| 巩留县| 衡阳县| 博兴县| 阿勒泰市| 射洪县| 酒泉市| 安康市| 保靖县| 三门县| 洪江市| 睢宁县| 屯留县| 宕昌县| 策勒县| 石泉县| 永城市| 龙川县| 钟山县| 聂拉木县| 永宁县| 南开区| 大邑县| 上栗县| 乾安县| 宜君县| 托里县| 辽宁省| 沿河| 兖州市| 南安市| 苏尼特右旗| 方山县| 忻州市| 内乡县| 东平县| 许昌市| 广宗县| 淳化县| 南木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