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練習使用顯微鏡》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練習使用顯微鏡》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練習使用顯微鏡》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ㄒ唬┲R目標
1、認識顯微鏡的結構。
2、學習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二)能力目標
能獨立、規范地使用顯微鏡,能觀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認識、使用顯微鏡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
。ㄈ┣楦心繕
認同顯微鏡的規范操作方法,養成愛護顯微鏡的習慣,初步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重點
1、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2、獨立操作能力的`培養
三、教學難點
規范使用顯微鏡,并觀察到物像。
四、教學方法
自學引導法、演示法、合作交流法、實驗探究法
五、教具準備
1、教師準備
顯微鏡16臺(每臺裝有兩個物鏡備用兩個目鏡)、四種標本(寫有“上”字的永久裝片、寫有數字的不透紙片、動植物玻片標本、提前做好的洋蔥臨時裝片)、擦鏡紙、紗布。
2、學生提前預習,閱讀課后閱讀材料了解顯微鏡的發展史,看課本36頁的圖了解顯微鏡的結構名稱并思考他們的功能。
六、教學過程
。ㄒ唬⿲дn
師:同學們,我們人體是由什么構成的?(細胞)你想了解嗎?可是絕大多數細胞非常小,我們用什么儀器來觀察細胞呢?
生:用顯微鏡。
師:是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一節練習使用顯微鏡”。
。ǘ┬抡n
師:通過課前預習哪位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顯微鏡的發展史。并告訴大家今天我們要研究的是哪一類顯微鏡?
生:敘述顯微鏡的發展史,回答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是光學顯微鏡。
師:同學們先用2分鐘時間復習顯微鏡的結構及功能,看誰記得準.
生:學生活動
師:顯微鏡是非常貴重的儀器,我們必須學會正確使用。如何正確使用顯微鏡呢?
師:別急,同學們。我們得用正確的方法把它從箱子里請出來。
自學領悟:下面請同學們根據導學案自學課本37-38頁實驗步驟,了解如何正確使用顯微鏡吧.注意邊思考,邊記憶,邊操作.
學生閱讀課本,自己動手取出顯微鏡放到適當位置,并安上低倍目鏡。
師:3分鐘后,老師檢測學生的識記情況,并適當介紹重要結構的功能。然后老師一邊巡視,一邊指導學生操作。然后讓學生練習操作顯微鏡,掌握好如何對光、如何觀察玻片。
生:觀察實驗臺上的三個裝片和一個寫有數字的不透明紙片,并討論導學案中的問題。
合作交流:15分鐘后交流,生生互動,師生共同總結出下面的結論:
1、觀察的材料必須透明,形成的是倒像。
2、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目鏡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
3、放大的倍數越高像就越大,看到的數目就少。
4、像偏向左方就向左移動玻片,像就被移到了中央。
精彩展示:交流完,為了便于學生掌握使用顯微鏡的方法步驟,老師找一名學生上臺展示顯微鏡的使用步驟。其他同學當評委,觀察他的操作是否有錯誤。
課堂小結:強調實驗的關鍵步驟。同時出示歌訣記憶法:
一取二放,三安裝。四轉低倍,五對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鏡筒,細觀賞。九退整理,后歸箱。十全十美,你最棒。
然后指導學生整理試驗臺并收鏡。
《練習使用顯微鏡》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說出顯微鏡的構造和作用。
2、使用顯微鏡,觀察到清晰的圖像。
能力目標:
能順利使用顯微鏡,并觀察到清晰的圖像。
情感目標:
認同顯微鏡的規范操作方法,愛護顯微鏡。
二、教學重點
1.說出顯微鏡的主要結構及其功能。
2.顯微鏡的使用過程及其注意事項。
三、教學難點
在顯微鏡的使用過程中,對光、調焦距、找到清晰的物像。
在顯微鏡下,仔細觀察物像。
四、教學過程
(一)引言
教師講述: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細胞很小,通常需要借助顯微鏡才能觀察到。顯微鏡是一個放大的儀器,首先來了解顯微鏡的構成以及它放大的功能。
。ǘ╋@微鏡的構造
學生對照P36顯微鏡的結構圖片來認識顯微鏡的結構及其功能。
1、對照圖片,找到目鏡和物鏡:
要求學生從鏡筒上取下目鏡觀察,看上面標注的數字(10*);再讓學生轉動轉換器,移動物鏡,觀察轉換器上的三個物鏡上標注的數字(4*10*40*)以及三個放大不同倍數的物鏡長短情況。
問:
能起到放大作用的是什么?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如何計算?顯微鏡下成的像有什么變化?
目鏡、物鏡,上面的數字代表的是它們放大的倍數;其中4倍和10倍的物鏡屬于低倍物鏡,而40倍的物鏡屬于高倍物鏡。高倍物鏡的鏡身相對長些,低倍物鏡的鏡身相對短些。
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
如:實驗桌上的顯微鏡最大放大倍數是多少?最小放大倍數是多少?
顯微鏡下的視野是固定的,放的越大,意味著看到的物像越少,而且成倍地減少。
2、由于目鏡與物鏡都是凸透鏡,因此顯微鏡下成的物像是一個倒像。
如:視野中看到的是“上”字,標本上的字應是怎樣的?如:“F”、“b”等。
如:如果視野中的物像偏右下方,如何移動標本將其移到視野的中央?
問:
3、能起到調節焦距的是哪兩個結構?它們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如何使用?
粗準焦螺旋、細準焦螺旋
粗、細準焦螺旋各轉動一周,可以使鏡筒分別移動升降10mm和0.1mm,因而,
通常在低倍境下,使用粗準焦螺旋;在高倍境下,使用細準焦螺旋。
順時針旋轉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逆時針旋轉,使鏡筒上升。
鏡筒下降時:眼睛應注視物鏡,避免與標本相撞;
鏡筒上升時:眼睛應觀察目鏡,直到看清物像為止。
4、調節光線的結構
反光鏡和遮光器上的光圈
光線較強時:較小光圈和平面鏡
光線較弱時:較大光圈和凹面鏡
。ㄈ┚毩暿褂蔑@微鏡
學生閱讀教材提供的材料,了解顯微鏡使用的步驟,教師示范,并作適當的解釋。
1.取境安放
學生閱讀步驟1和2:
說明:
目鏡是插在鏡筒上的,反光鏡是插在鏡臂上面的,顯微鏡一旦傾斜,反光鏡很容易掉下來。
顯微鏡偏左安放在桌面上,是要求學生左眼觀察目鏡,右眼同時畫圖或記錄。
2.對光
學生閱讀步驟3和4:
歸納對光三轉三選:
先轉轉換器,選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
再轉遮光器,選較大光圈對準通光孔;
再轉反光鏡,選反光鏡的平面鏡;
最后,通過目鏡可以看到白亮的圓形視野。
學生分組操作,在顯微鏡下看到明亮的視野為止。
3.觀察
學生閱讀步驟5、6、7:
說明:
將要觀察的寫有“上”載玻片放到載物臺上,“上”字正對通光孔的.中央,用壓片夾壓住。
遵循先下后上的原則,即:
先順時針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眼睛看著物鏡,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再逆時針旋轉粗準焦螺旋,左眼觀察目鏡,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楚物像為止。最后,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楚。
學生按小組合作,練習使用顯微鏡,并觀察寫有“上”的玻片標本,直到看清楚為止。
教師注意觀察學生的練習情況,并作適當的指導。
總結歸納:
看到的物像與標本本身有什么關系?
視野中如果物像位置不在正中央,如何移動標本?
視野中如果出現污點,如何判斷污點的位置?
如果將物鏡改為高倍物鏡,看到的物像變大的同時,看到的物像是多了還是少了?
4.清潔收境
學生閱讀教材中的注意事項:
說明:
將顯微鏡的外表擦拭干凈
用擦鏡紙擦拭鏡頭
轉動轉換器,把兩個物鏡偏到通光孔的兩邊,并將鏡筒緩緩下降到最低處。
學生完成清潔收鏡,同時整理視野桌。
。ㄋ模┱n堂總結
教師總結:
1.寫有“上”的標本,顯微鏡下觀察的的是什么?如果是“F”、“b”呢?
2.如果你發現“上”字不在視野的正中央,應如何移動?
3.你放大的最大的倍數是多少?最小的放大倍數是多少?倍數放大的越大,看到的物像會怎樣?
4.倍數放的越大,看到的物像越大,看到的部位就越少。
5.完成課后練習
6.閱讀P40課后資料:從古老的光學顯微鏡到電子顯微鏡
《練習使用顯微鏡》教學設計 篇3
1、教學目標
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學生自主學習、親自實踐,從而使書本知識遷移深化為一定的能力、素養,同時引導學生形成一定的情感價值觀。
、僦R目標:正確說明顯微鏡的結構與功能
②能力目標:能獨立、規范地使用顯微鏡,能觀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認識、使用顯微鏡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
、矍楦心繕耍赫J同顯微鏡的規范操作方法,養成愛護顯微鏡的習慣,初步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的分析:
①教學重點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诮虒W難點規范使用顯微鏡,并觀察到物象。
2、教學策略
作為本冊教材中第一個技能性的操作實驗,該課內容寓理論與實際于一體,是非常基礎和重要的一節內容。但由于顯微鏡較昂貴,學生之前又沒接觸過顯微鏡。過去教師在教學微鏡使用時總是把顯微鏡的結構、功能、使用方法、步驟、注意事項講的十分詳細,然后才讓學生動手,這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也不符合新課程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理念。結合本校學生生源較好和好奇心強的特點,我試著把本節課設計成自學+講授+探究課,給學生創設情境,將學生的親自動手操作為中心,整個學習過程以此為出發點,及時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因難在課堂中解決。適當引導學生進行自學和部分探究,讓學生掌握顯微鏡的結構、功能及使用方法。學生通過手腦并用的探究與合作在教師引導下,獲得新知與能力的提高,同時體驗探究過程的曲折和樂趣,學習科學方法,發展科學探究所需要的.能力。
3、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顯微鏡,并逐個檢查(準備兩個不同倍數的目鏡);三種標本(寫有“上”字的玻片;寫有數字的透明紙;寫有數字的不透明紙;),擦鏡紙,紗布,顯微鏡的使用錄像帶或課件;課前每班培訓幾名學生,以便課上幫助教師輔導其他學生。
學生:對照課本彩圖,認識顯微鏡各部分名稱,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閱讀課后的顯微鏡發展史。
4、教學程序
4、1走進新單元指導學生閱讀二單元開語,觀察書上細胞彩圖,明確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奧妙,就必須要了解細胞。
4、2導入新課(展示圖片)讓學生了解細胞非常。ㄌ崾緢D中物象之所以看的很清楚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而且形狀各異。提問,引出觀察細胞的工具──顯微鏡。
鞏固練習
1.寫有“上”字的玻片標本,視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字。
2.顯微鏡的目鏡5×,物鏡10×,放大倍數是( );目鏡10×,物鏡10×,放大倍數是();目鏡10×,物鏡40×,放大倍數是()。
3.如果物像偏左,你應將標本向()移,才能使物像居中。
課后反思
上好本節課的關鍵是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和操作,教師最好課前培訓幾位學生作助手,這樣看似麻煩,實際在上課時解決了不少問題,以后的學習中還會用到顯微鏡,所以在開始就要強調規范操作,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
《練習使用顯微鏡》教學設計 篇4
第一章觀察細胞的結構第一節練習使用顯微鏡教學目標
、僬f明顯微鏡的構造和作用。
、谀塥毩⑹褂蔑@微鏡,觀察到清晰的圖像。
、壅J同顯微鏡的規范操作方法,愛護顯微鏡。
重點和難點
重點: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學生獨立操作能力的培養。
難點:規范使用顯微鏡,并觀察到物象(要求學生用左眼注視目鏡內圖像的同時,右眼睜開)。
教學設計
①讀第二單元開篇語,明確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奧妙,就必須要了解細胞。(指導學生看書中35頁圖,提問、朗讀,引出主題。)
導入新課
讓學生思考得出,要了解細胞,必須借助顯微鏡。(提示圖中細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
取鏡和安放
2.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鏡。(指導學生看書37頁:取鏡和安放。)強調安放目鏡時,手指不要觸摸鏡頭,對學生進行愛護顯微鏡的教育。引導學生說出顯微鏡的發明、發展過程。
3.顯微鏡的構造學生兩人一組,看書對照實物認識顯微鏡各部分名稱。
4.顯微鏡的'使用對光:
。1)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睜。
。3)轉動反光鏡,看到明亮的視野。
觀察:
(1)標本放在載物臺上,壓住,正對通光孔。
(2)鏡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標本。
(3)左眼注視目鏡,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肚闆r可能不一,部分同學沒看到物像。一名學生邊說邊演示自己是如何觀察到物像的》。明確應注意的問題后,動手操作,觀察。思考回答: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細胞越大,個數越少;放大倍數越小,看到細胞越小,個數越多。介紹四種觀察標本:
①寫有“上”字的玻片;
、谟∮袛底值耐该骷垼
③動植物玻片標本;
、軐懹袛底值牟煌该骷垺R髮W生先看書,然后指導學生動手觀察。(建議先觀察2號標本)巡視,發現普遍存在的問題,請一名同學上前演示。強調:
①用低倍物鏡(10X或8X,即短的物鏡)對準通光孔。
、谵D動轉換器的手法要正確,對學生進行愛護顯微鏡的教育。
、奂m正:應叫明亮的視野,不叫亮圈。
④鏡筒下降時,眼睛一定要看著物鏡。學生明確:
①物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X物鏡的放大倍數③光學顯微鏡只能觀察能被光穿透的物體。鼓勵按步驟規范操作,巡視,檢查,糾正錯誤。
練習:思考,回答。看書39頁注意事項后,動手操作,將顯微鏡放入箱中。學生暢所欲言。提示:顯微鏡使用完后,怎么辦?
小結:給予評價,并啟發: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給予肯定,并鼓勵學生利用課后時間,自制標本,到實驗室觀察。
【《練習使用顯微鏡》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練習6》教學設計04-09
《練習2》教學設計04-20
《練習2》教學設計05-23
數學《練習十五》教學設計(通用11篇)11-17
一年級數學《練習課》教學設計04-11
《二年級上冊課后練習2》教學設計06-04
教學設計模板-教學設計模板08-02
蟬教學設計優秀教學設計04-05
ai教學設計 ai的教學設計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