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媽媽在一起》教學設計2篇
作為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和媽媽在一起》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和媽媽在一起》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一)編輯指導思想
本節課是“造型·表現”領域的一個內容。孩子們從小就喜歡和媽媽在一起,因此,他們很容易理解動物母子之間的親情,這樣便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感悟母子之間的親情,豐富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滲透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在前幾冊教材泥塑內容的基礎上,本節課作業難度上有了一些提高,比如:既要表現出動物的特點,又要表現出母子之間的親情,體現了教材的系統性和難度的遞進性。
(二)教材版面分析
教材編入了四幅動物和媽媽在一起的圖片。教學中,可以通過觀察這些圖片,引導學生分析媽媽關愛孩子的神態,孩子和媽媽親昵的動態,感悟動物媽媽與孩子之間的.親情。同時,這些圖片還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表現動物的外形特征。教材中學生活動的場面在提示師生,本節課可以采取合作學習方式。學生作業中難易程度不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參考。
(三)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1)通過泥塑過程,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
(2)在觀察、分析動物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2、隱性內容與目標
(1)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2)通過想象小動物和媽媽在一起的情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3)在與同學合作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4)培養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滲透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回憶、觀察、分析、表現動物與媽媽在一起的情景。
難點:動物的特征和情節的表現。
(五)學習材料
動物和媽媽在一起的圖片,彩泥或膠泥,泥塑工具(如尺子、牙簽等)。
二、教學設計參考
(一)教學活動的方式與方法
設計一(探究式學習)
組織教學
導入新課
探究式學
習活動
造型訓練活動
課后拓展
語言進行組織教學。
提問:
(1)你從小最喜歡和誰在一起?和媽媽在一起時什么樣?
(2)動物和媽媽在一起時什么樣?你能根據圖片編個故事嗎?欣賞教材中的圖片。
(3)這些圖片中有哪幾種動物,各有什么特點?
組織小組討論。
提問:怎樣用泥表現出動物特征。
提問:
如何表現出媽媽和孩子在一起?
布置作業,教師巡視輔導。
小結。
布置課后作業:
課后查資料:你今天制作的動物喜歡在哪兒生活?它現在的生活環境怎樣?
穩定情緒。
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表演和媽媽在一起時的樣子。
根據這些圖片編故事。
小組之間利用自己課前搜集的動物圖片,分析動物特征。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大象:腿粗,鼻子長,耳朵大。
企鵝:身體橢圓,嘴尖……
討論:
可以用揉、搓、壓、捏、切挖和堆塑等手段來表現動物特征。如:河馬的大嘴,可以用切挖和捏的方法;袋鼠的身體可以用堆塑的方法。也可以利用工具來表現動物的特征,如小烏龜殼上的花紋,可以用尺子壓出。
討論:
媽媽大孩子小,孩子和媽媽緊緊地靠在一起,孩子爬到媽媽的背上……
完成作業。
小組同學將自己的作品集中在一起,組成“母子樂園”,互相評價。
穩定學生情緒。
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熱愛自然的情感。
解決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關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和媽媽在一起》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 通過泥塑過程,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在觀察、分析動物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2 ?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3 通過想象小動物和媽媽在一起的情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與同學合作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二、重點難點:
?重點:回憶、觀察、分析、表現動物與媽媽在一起的情景。
?難點:動物的特征和情節的表現。
三、課時安排:2課時
? 四、材料準備 動物和媽媽在一起的圖片,彩泥或膠泥、泥塑工具(如尺子、牙簽等)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 1、語言進行組織教學,穩定學生情緒。
2、導入新課
?(1)你從小最喜歡和誰在一起?和媽媽在一起時什么樣?
?(2)動物和媽媽在一起時什么樣?你能根據圖片編個故事嗎?欣賞教材中的圖片。
?(3)這些圖片中有哪幾種動物,各有什么特點?
組織小組討論:小組之間利用自己課前搜集的動物圖片,分析動物特征。
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大象:腿粗、鼻子長,耳朵大。
企鵝:身體橢圓,嘴尖……
?3、提問:怎樣用泥表現出動物特征。
?討論: 可以用揉、搓、壓、捏、切挖和堆塑等手段來表現動物特征。如:河馬的大嘴,可以用切挖和捏的方法;袋鼠的身體可以用堆塑的方法。
也可以利用工具來表現動物的特征,如小烏龜殼上的花紋,可以用尺子壓出。
4、提問:如何表現出媽媽和孩子在一起?
?討論: 媽媽大孩子小,孩子和媽媽緊緊地靠在一起,孩子爬到媽媽的背上……
5、布置作業,教師巡視輔導。 小組同學將自己的作品集中在一起,組成“母子樂園”,互相評價。
?6、布置課后作業 課后查資料:你今天制作的動物喜歡在哪兒生活?它現在的生活環境怎樣?
六、課堂小結。
教學反思: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利用動物圖片進行分析比較,引導學生了解不同的動物特征,學生感受到了母子之間的親情。
?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語言進行組織教學。
二 導入新課:
講故事:有一天,大象媽媽帶著它的孩子來到草地上,對它的孩子說:今天我要教你學本領,說著,大象媽媽用它的大鼻子一卷,……
提問:誰還能講出其他種小動物和媽媽學本領的故事?
三 探究新知 組織小組討論。
引出課題。
提問:故事中的動物有什么突出的特點?
組織同桌同學討論。
如:河馬嘴巴大,耳朵小。 松鼠尾巴大……
請幾個同學根據圖片給大家分析。
提問:怎樣用泥表現出動物特征。
? 可以用揉、搓、壓、捏、切挖和堆塑等手段來表現動物特征。如:河馬的大嘴,可以用切挖和捏的方法;袋鼠的身體可以用堆塑的方法。也可以利用工具來表現動物的特征,如小烏龜殼上的花紋,可以用尺子壓出。
提問:同桌兩個人如何分工合作? 怎樣表現出媽媽和孩子在一起?
?討論:一個人制作媽媽,一個人制作孩子。媽媽大孩子小……
布置作業,教師巡視輔導。
四、課堂小結。
五、課后拓展 課后查資料:你今天制作的動物喜歡在哪生活,它現在的生活環境怎樣?
教學反思:互評學生作品時要尊重學生。如問:“前面展示的作品哪個好?”就不如問:“你喜歡哪一個作品?”這樣,就不會打擊到沒有被選上作品的同學。
【《和媽媽在一起》教學設計2篇】相關文章:
《牛和鵝》 教學設計03-24
《開花和結果》教學設計12-12
《銳角和鈍角》教學設計08-21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03-24
《比和比例復習》教學設計04-05
8和9的教學設計09-11
《元帥和小棋手》教學設計03-03
《媽媽的賬單》教學設計15篇04-05
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設計09-13
《愛迪生救媽媽》教學設計15篇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