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教學設計方案集合六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常常需要提前進行細致的方案準備工作,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計劃。那么應當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節課在認識平均分與除法意義的基礎上,結合“快樂的動物”這一具體情境,引導學生探究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系!氨丁笔且粋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科書沒有給它下定義,而是通過“畫一畫、擺一擺、圈一圈”等具體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體會“倍”的意義。因此,教學時我會充分利用主情境圖中提供的素材,給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經歷將一個具體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的過程,逐步形式對“倍”的認識。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初步理解了除法算式的意義,99%的學生會用2——5的乘法口訣求商,并理解乘法和除法之間的聯系,98%的學生會用乘、除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氨丁彪m然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但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倍”這個概念還是比較抽象的,學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二年級學生多以形象思維為主,愛玩、好動,接受新鮮事物快,又敢于挑戰自己和他人。因此,教學時要創設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活求異思維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活動。
學習目標:
1、在比較小動物數量關系的過程中體會“倍”的意義,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
2、會用圖形直觀和除法豎式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系。
3、培養初步的觀察、分析能力,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重點:
經歷用圖形直觀和除法豎式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系的過程,初步理解“倍”的意義。
學習難點:
理解“倍”的意義。
學習準備:
教師:課件、15個圓形磁扣。
學生:作業紙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請同學們把手伸出來,我們一起玩個拍手游戲。
老師拍2下,請你拍出3個2下,要讓老師一下就能聽出你拍的是3個2下。
。ㄅ耐旰髱熖釂枺耗闩牧藥紫?)
生:拍了6下。
老師拍3下,請你拍4個3下。
師:同學們敏捷的思維表現,迎來了許多快樂的動物,(板書:快樂的動物)它們想和同學們一起學習數學知識,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它們的到來。(生鼓掌,課件顯示主題圖。)
【設計意圖:】學生的自主參與是《課標》關注的主要理念之一,遵循二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的特點,以“拍手游戲”的情境入手,通過拍出“幾個幾”,既復習了舊知,鞏固了知識去,又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的興趣;改變學生學習枯燥乏味的思想,變為玩中學的理念,為后面環節的學習做良好鋪墊。
二、自主參與,探究新知
1、觀察情境圖,尋找數學信息。
師:同學們快往這看,請按照從上到下,或從左到右的順序仔細觀察,
都來了哪些小動物?
生:鴨子、松鼠、孔雀、猴子、小鳥、和小雞。
師:觀察的真仔細,請認真的數一數它們各有多少只?并把數出的結果記錄在書第70頁“數一數,填一填!毕鄳姆礁裰邪伞#ㄕn件出示“數一數,填一填!毕鄳膬热荨#
學生開始統計動物的只數,老師巡視指導填寫,指名匯報交流。
師:寫完的孩子請用優雅、帥氣的坐姿告訴老師。誰來說一說答案?
生:小鴨子有6只,小鳥有12只,猴子有3只,孔雀有1只,松鼠有2只,小雞有8只。
學生匯報時,其他同學加以確認后教師板書動物的只數。
【設計意圖:】通過“數一數、填一填”的形式,讓學生進行有序的觀察,培養學生收集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
2、體會“倍”的意義。
。1)畫一畫。
師:同學們數得非常認真!在這些小動物里就數猴子和鴨子最調皮、最機靈了,它們向同學們發起了挑戰,敢于接受挑戰的孩子請坐直。請看挑戰內容。
(課件顯示:如果3只猴子,用3個圓圈來表示,6只鴨子,用6個圓圈來表示,請試著畫一畫并且一眼就能讓我們發現鴨子的只數和猴子的只數之間的關系。)
師:請同學們拿出本子動手畫一畫吧,比比看誰畫的又快又明了。
學生在本上畫,教師巡視并指導,同時找一名畫的快的同學到黑板上畫一畫。
師:畫完的同學請用坐姿向老師示意。請看我們班這位小老師畫的,你認為他畫的怎么樣?
猴子:○○○
鴨子:○○○ ○○○
生:很清晰,整齊。
師:如果你也是這樣畫的請自己鼓鼓掌。誰能說一說鴨子的只數和猴子的只數之間關系?
生:鴨子的只數比猴子的只數多3只。
生:猴子的只數比鴨子的只數少3只。
師:你們可真是火眼金睛呀,鴨子的只數與猴子的只數除了有比多比少的關系外,還有一種神秘的關系。
。2)圈一圈。
師:同學們,看,猴子有3只,我們把它圈在一起(邊說邊在黑板上圈),看作1份,也就是幾個幾?
生:1個3;
師:鴨子有6只,6里面有這樣的幾份呢?請用你靈巧的小手試著圈一圈吧!
一生黑板圈一圈,其他生練習本上完成。
師指黑板圖問:你圈出了幾份?
生:我圈出了2份。
師:他正好圈出了2份,說明鴨子的只數里有二份猴子的只數那樣多。也就是說6里面有2個3。(板書:6里面有2個3。)這時我們就說:6是3的2倍。
師:6代表什么?3代表什么?
生:6代表的是小鴨子的只數,3代表的是小鴨子的只數。
師邊聽匯報邊板書。鴨子的只數猴子的只數
師:既然6是3的2倍,6又代表的是鴨子的只數,3代表的是小鴨子的只數,所以我們說鴨子數是猴子的2倍。(板書生齊讀:鴨子數是猴子的2倍。)
師:我們剛才3個一份,3 個一份圈,實際上就是看6里面有幾個3對不對?
生:對。
師:那我們怎么列式呢?
生:6÷3=2
師:2是指鴨子數是猴子的2倍,因為“倍”不是單位名稱,它是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系,所以算式中的得數后面不寫“倍”字。
師:你們知道除法算式里的6、3和2分別表示什么意思嗎?誰想當個小老師,給大家講一講?
生:6表示鴨子的只數,3表示猴子的只數,2表示鴨子數是小猴的2倍。
生:6表示6只鴨子,3表示3只猴子,2表示鴨子數是小猴的2倍。
師:說得真清晰。同學們,鴨子的只數與猴子的只數之間這種神秘的關系,現在你們知道了嗎?
師:對,它們的只數之間還有倍數關系,即:鴨子的只數是猴子的2倍。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這一環節中,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通過自主參與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通過“畫一畫、圈一圈”等活動,讓學生感覺非常有趣,在一種興奮、積極的心態下學習數學,激發他們探索、創新的欲望,從而在玩中初步理解倍的含義。
3、加深對“倍”的認識。
師;松鼠和小雞看到同學們這么聰明能干,它們想挑戰同學們有關“倍數關系”的問題掌握得怎么樣?有信心嗎?
生;有。
師:好樣的!請看挑戰內容,一起讀一讀。(課件顯示:小雞數是松鼠的倍。 請“畫一畫,圈一圈,填一填”)。
師:同學們請用你喜歡的圖形畫一畫,圈一圈,填一填吧。完成后同桌兩人1組,互相說一說做法。
學生動手操作后匯報交流。
師:誰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紹給全班同學聽?
生1:我用2個圓片表示小松鼠的只數,用8個圓片表示小雞的只數。我先把松鼠的兩個圓片圈起來,然后再2個2個地把小雞的8個圓片圈起來。我發現8里有4個2,所以我知道小雞的只數是松鼠的4倍。 8÷2=4。
師:和他辦法相同的同學請舉手。誰還有不同的方法?
生2:我先畫了2個星星表示小松鼠的只數,又畫了8個小星星表示小雞的只數。我把8個小星星每2個分成一組,我發現能分成4組,我知道了小雞的只數是松鼠的4倍。 8÷2=4。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認識了新朋友“倍”,看,鴨子數是猴子的幾倍?小雞數是松鼠的幾倍?我們是用什么方法解決的?
生:除法算式。
師:像這樣,求“一個數是另一數的幾倍”的問題,我們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解決。同學們你們學會了嗎?小動物們可不太相信,它們出了兩道有關倍數的題想考考同學們,請看內容:(課件顯示:“畫一畫,圈一圈,填一填”的內容。)
師:一起讀一讀要求和問題。同學們有信心做對嗎?打開書第70頁最下面動手開始吧!
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匯報交流。
師:誰來交流一下你的做法?
生:松鼠有2只,我畫2個三角形,把它們圈在一起,看成1份,也就是1個2,鴨子有6只,我畫6個三角形,2個一圈,圈了3份,6里面有3個2,
6÷3=2,鴨子數是猴子的2倍。
師:老師真佩服你的語言組織能力!掌聲送給他!如果同學們也是這樣想的請你這樣坐(老師示范坐直的姿勢)。
師:誰來說一說下一題的做法?
生:孔雀有1只,畫1顆五星來表示,把它圈起來,看成1份,猴子有3只,畫3顆五星來表示,1個1個的圈,圈了3份,3里面有3個1,,3÷1=3,猴子數是孔雀的3倍。
師:說得非常清楚,看來你已經和倍交成了朋友,如果你也是這樣想的請為自己鼓鼓掌!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中,力求實現教學由“扶”到“放”的過程。為學生創造獨立思考和解題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活動中加深對“倍”的認識,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4、尋找倍數關系,拓寬思維。
師:在這些小動物中,還有一些動物的數量之間也存在著倍數關系。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試著說一說。
生1:小鳥的只數是小猴子的4倍,12÷3=4。
師:你還能說出除法算式來,真了不起!
生2:小鴨子的只數是孔雀的8倍,8÷1=8。
師:看到同學們敢于發言,善于提問的學習態度老師為你們感到高興,這樣,同桌2人一組,一個做老師提一個有關倍的問題,另一個做學生來回答,如果有困難請舉手問老師,說完后請坐直,比比看哪一組的速度快!開始吧!
【設計意圖:】本環節完全“放手”學生,以小組活動的形式讓學生進行操作,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讓他們在充分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活動中揭示知識形成的過程,抓住了重點,突破了難點,讓學生考學生,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內化提高。
1、“練一練”第1題。
師:同學們出色的表現,又迎來一些小動物,我們一起去看看是誰來了?
。ㄕn件出示書第71頁練一練的第1題。)
師: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生:第一幅圖中有8只老鼠,4只小貓,求老鼠是小貓的幾倍?
生:第二幅圖中有4只蜻蜓,2只蝴蝶,求蜻蜓數是蝴蝶的幾倍?
師:請同學們打開數學書第71頁,看第1題,開動腦筋,試著填一填。
學生做完后指名匯報交流。
師:誰來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找2名學生交流,根據情況教師進行適當表揚。)
2、看星星,找倍數。
(1)總結各小組得星情況。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在短短的時間內已經和倍交成了知心朋友。小動物們可開心了,他們為我們送來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快來看看吧。
。ㄕn件顯示以下內容:1、師生一起總結各小組的得星情況。2、同桌兩人一組互相提出一道有關倍數關系的問題,讓對方口頭列式解答。3、完成后請坐直!比比看,哪個小組的速度快!)
。2)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師:根據各組的得分情況,你能提出一個有關倍數關系的問題嗎?
。3)全班交流。
師:哪個小組來說一說?(找2組同學來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做出適當表揚。)
【設計意圖:】本環節力求通過真實的學習生活情境,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新理念;通過練習體驗,加深對“倍”的理解。尤其是“看星星,找倍數”環節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課堂回顧。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一定掌握了一些有關倍數方面的問題,你能說說嗎?你對自己這節課的表現滿意嗎?你想夸夸誰?
找3名學生全班交流。
師:同學們的收獲可真是不少啊,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驕傲。
【設計意圖:】在學生談體會,談收獲的同時,引導學生對自己及他人進行正確的評價,從而使學生能夠正視自己的進步與不足,為學生的心理發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作業布置。
師:課下,找一找生活中有關倍數的問題,用你靈巧的小手在A4紙上寫一寫、畫一畫、算一算吧。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認識6個生字。讀寫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學文,理解有關媽媽的愛的句子,體會感受媽媽的愛。教育學生也要像媽媽那樣,去愛我們的媽媽。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有關媽媽的愛的句子。
教學難點:體會感受媽媽的愛,教育學生也要像媽媽那樣,去愛我們的媽媽。
課前準備:課文錄音帶、歌曲碟、
教學過程:
一、抓住字眼 談話揭題。
師板書“愛”字,提問:看到這個字你想到些什么?指名回答(爸爸媽媽的愛、老師對學生的愛、同學之間的友愛、愛勞動、愛祖國)教師小結:在這么多的愛中,有一種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那就是媽媽的愛。今天,我們來學習第12課,導入新課。在愛的前面板書:媽媽的 并齊讀課題
二、理解課文 培養情感
。ㄒ唬┏醪礁兄 激發情感 1.播放課文配樂錄音,激發情感,讓學生初步體會書中從哪幾件事描寫了媽媽的愛。 2.學生試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認識生字,新詞和長句子要多讀幾遍。 3.劃出課文中的生字,并連著詞讀一讀。
。ǘz查學情 及時反饋 1.開火車認讀生字并組詞帶讀。 2.自由讀全文,分小組討論:課文把媽媽的愛比作什么?5.指名說一說,引出并板書媽媽的愛是:清涼的風 遮雨的傘 滴落的淚甜甜的吻
三、細讀課文 體會情感
〈1〉、再讀全文,想一想課文中寫的是什么事把媽媽的愛比作清涼的風、遮雨的傘、滴落的淚、甜甜的吻?
〈2〉、你們從小長這么大,你覺得那件事使你親身感受到媽媽的愛。指名回答,學生選哪一節,就從哪一節開始學,重點指導讀好一節。 指名讀,學生評讀。再自讀自悟后四人小組討論:讀了這一節還有沒有不懂的詞、句。指名回答后再討論:每一句詩應怎樣讀才能充分表達出感(教師先范讀、然后學生試著體會讀,再指名讀,評一評(讓學生懂得媽媽的愛是無私的)
1.學習第一節。 (1)指名讀第一節。想一想:在這一節里,媽媽的愛指的什么?(媽媽的愛指的是清涼的風) (2)提問:媽媽拿著扇子,汗水怎么會濕透了她的衣裳?(在一個很熱很熱的夜晚,是媽媽坐在床邊為孩子扇扇子,盡管天氣炎熱,她不顧自己,一心想著自己的孩子,所以汗水濕透了媽媽的衣裳。) 理解“濕透”、“衣衫”的意思。 (3)告訴學生:啊,媽媽的愛是清涼的風。這是孩子親身感受到的清涼的風就是媽媽的愛。 讀時讓學生體會出享受媽媽的愛的這種幸福溫馨的感情。 (4)教師范讀、指名讀、齊讀。
2.采取以上學習方式,讀好另外二節。 (1)指名讀。想一想:在這一節里,媽媽的愛指的什么?(媽媽的愛指的是遮雨的傘,媽媽的愛指的是滴落的淚) (3)理解“遮雨”“很燙”“額頭”的意思。 (4)要求學生讀出一定的語氣,感受媽媽的愛是那樣真摯。讀第三節的'最后一句要讀得慢些,教師范讀。 男生讀第二節,女生讀第三節。 師:學到這里,我們知道了夏天媽媽給我扇風,雨天媽媽為我遮傘,生病了,媽媽為我著急。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是多么平常的小事。師問:你能再說說生活中媽媽對你的愛嗎?(四人小組討論,相互說說)體會媽媽的愛在這些小事中是多么的無私,多么的偉大。
3.學習第四節。 (1)指名讀這一節。想一想:讀了這一自然段后,你知道了什么? (讀了這一節,我知道書上說的小姐姐懂得:“三八”婦女節是媽媽的節日,她為媽媽獻上一束鮮花,表達她對媽媽的愛,并祝媽媽節日快樂。我還知道媽媽的愛指的是媽媽對孩子甜甜的吻。) 理解“親吻”“臉頰”“獻”的意思。 (2)齊讀最后一句并回答:讀了最后一句,你是怎樣想的? (我想:最后一句是書上的小姐姐,其實也包括我們,每一個孩子都是在媽媽的愛里一天天地長大,沒有媽媽的愛就沒有我們,就沒有我們的今天。) (3)出示問題:四人小組討論:媽媽為我們付出這么多,我們應該怎樣回報媽媽的愛。指名回答(在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教師小結板書:愛媽媽
四、總結全文 激發情感
同學們想的、說的都很好。我們每個人都是在愛里成長起來的,夏天,媽媽的愛是清涼的風;雨天,媽媽的愛是遮雨的傘;我們生病的時候,媽媽的愛是滴落的淚;當我們懂事了,或者有一點進步的時候,媽媽的愛是甜甜的吻,是幸福的微笑。媽媽給了我們許多許多的愛,我們也要用愛回報媽媽,我們永遠永遠地愛我們的媽媽。 四、深化朗讀 熏陶情感 要求學生有感情地品讀課文。
五、齊唱歌曲表達情感
(播放歌碟)師生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文本透視】
《三月桃花水》是北師大版教材四年級下冊一篇描寫江南春水的優美散文。課文通過詩化的語言和生動的形象,贊美了三月桃花水比金子還貴,比銀子還亮,美得讓人沉醉。文章詞如璣、語如詩、景如畫,字里行間跳躍著“美”的音符,綻放著“美”的花朵,真是文中有“畫”,“畫”中有情。課文結構清晰,線索明朗,前后文之間,有問有答,各個段落在錯落中,又有句式的重復和押韻,讀起來瑯瑯上口,聽起來令人身心愉悅。三月桃花水的美是與淳樸、恬靜的鄉村生活緊緊相連的。全篇皆是清新淡雅的詞句,并巧妙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再融合了作者濃郁的喜悅、喜愛之情,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水的真摯情懷。
【設計理念】
教學活動應真正著眼于學生的言語發展,實實在在地教語文。學生為需要而學,教師為學生的真正需要而教。注重學習過程,滲透學習方法,扎根于語言文字,從關鍵字詞中提取最有價值的信息,使學生在閱讀中展開豐富的想象,走進課文情境,獲取真實的感受。
實實在在,想象出最美的畫面;簡簡單單,誦讀出最真的情感。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不同形式的讀將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如詩如畫的情境中,感受課文的整體美。
2、讓學生用心體會文中的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和對偶句的等句式,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受到語言美的熏陶。
3、讓學生在熟讀成誦中,達到積累語言、提高表達能力的目的。
(第一課時)
一、課題導入,了解“桃花水”。
春天冰雪消融,雨水漸多,河水上漲,便稱這為“桃花水”。“桃花水”指的就是“春水”。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整體感知
1、自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字詞檢測
3、默讀課文,讀完后想一想:三月桃花水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完成書后思考題,把握文章結構
一方面寫聲 ,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豎琴。
二方面寫色 ,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鏡。
三方面是對全文的總結,贊揚了三丹桃花水比金子還貴,比銀子還亮,叫人沉醉。
(第二課時)
【教學預設】
一、詞串欣賞
從讀好詞語入手,用聲音和表情來表達出詞語的意思,并能發現每組詞語的特點。
課件出示:第一組:絢麗的朝霞、明潔的絲綢、裊裊炊煙、
第二組:草如茵、柳如眉、如霧如煙
第三組:應和、低語、談心、催促
二、精讀感悟
用心地去讀這幾個詞語,就能讀出它的畫面,讀出它的色彩,讀出它的感情……同樣的,用心地去讀文章的每一句話,也能讀出很多的感受。
。ㄒ唬W習第二小節
1、學生自讀,談感受
2、老師范例:批注式閱讀
課件出示:教師在詩歌第二小節上做的一些筆記,如在關鍵詞語下面點著重
號,在詩歌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等。
。ǘ、學習第三、四小節
1.自由閱讀,引導學生讀思結合做批注。
2.交流研讀句子,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
3、融入閱讀感受,有感情地朗讀重點句。
[引導學生從“輕柔的弦、纖細的低語、談心、催促……”關鍵字詞中提取最有價值的信息,使學生在閱讀中展開豐富的想象,走進課文情境,獲取真實的感受,讓學生感受桃花水的美,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
。ㄈ、學習第五、六小節
1、請快速默讀第五、六小節,看看在三月桃花水的這面鏡子里你看到了什么?
2、帶上你的喜愛之情讀一讀課文第六自然段。
3、仿詩練說,拓展畫面
4、指導讀出省略號的味道
[引導學生美美地讀,讀出最真的情;靜靜地想,想出最美的畫面]
三、整體誦讀
全文配樂朗讀,師生共同合作美讀
四、拓展仿寫
試著仿照課文的任意一小節來寫一寫,表達自己的感情。
五、激情小結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感受此詩優美意境, 品味古詩雅韻,嘗試古詩新唱。
2.能優美連貫的演唱歌曲。
3.能理解并靈活運用重點樂理知識。
教學重點:
連線內一字多音及倚音的演唱
教學難點:
演唱時的氣息控制和連貫性
教學過程:
一、 激情導入:
1.歡迎大家來到“中華好詩詞”的比賽現場,誦讀國學經典,弘揚中國風韻。今天請同學們積極參加“詠春”古詩朗誦會,看誰的激情更高、實力最強!
2.請小督學選出自己組最優秀的誦讀選手參加比賽。
3.師:大家讀得太好了,那么今天我們來個古詩新唱《春曉》,請看教學目標。
二、新歌教學:
1.我也想朗誦了,請大家給我公正的評價好嗎?那么讓我們一起有感情的朗讀這首《春曉》吧。
2.了解此詩作者孟浩然,請學生說說,教師再簡介作者。
3.初聽歌曲,感受情緒特點,找出樂理知識。
4.重點學習“連線”,區分連音線和圓滑線,找出各有幾個并唱一唱。
5.自主聽歌學唱,難點一字多音老師教唱。
6.齊唱歌曲,找出不會的地方,著重學唱。
三、 多樣演唱:
領唱加齊唱、男生女生PK賽、各小組接龍唱
四、 課外拓展:
古詩新唱我能行:找出描寫春天的其他古詩嘗試古詩新唱
五、 作業推薦:
1. 尋找春天,歌頌春天。
2. 我來描繪春天,以自己的方式贊美春天。
六、 本課小結:
今天我們用自己的實力歌頌了春天,那么就請大家愛生活、愛古詩、愛大自然,讓我們去擁抱春天吧。
愛凡杰第一小學朱先梅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摘要:教學設計是根據教學對象和教,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與終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優化地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以往那種講解知識為主的傳授者的角色,應努力成為一個善于傾聽學生想法的聆聽者。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改變以往那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觀念就必須加強學生在教學這一師生雙邊活動中的主體參與。要注重科學探究,多讓學生參與探究,經歷探究過程,體驗獲得探究結論的喜悅
關鍵詞:中學物理;課堂教學;教學設計
教育改革已經緊鑼密鼓,素質教育已是大勢所趨,隨著其教育的思想及研究的不斷深入,教育界應當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以提高全體學生的物理素質為綱,作為素質培養的有效手段的物理教育,應作為學校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之
一。在物理教學之前做好教學設計工作對促進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隨著21世紀的到來,人類進入信息化時代,要求人們具有更高的素養,知識經濟的時代,物理也將更廣泛更普遍地滲透到社會的各個方面,越來越表現得與人類的生存質量,社會的發展水平休戚相關,因此,人們不能不對教育有新的思考。其中最為重要的環節就是教學設計,因為“設計”是回應理念、凝聚智慧、縱橫信息的創造性活動,教學在前進,課堂教學設計也就必須與時俱進,不斷的去攀升新的高度。
教學設計是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與終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優化地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它是一門運用系統方法科學解決教學問題的學問,它以教學效果最優化為目的,以解決教學問題為宗旨。
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
優化;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中學物理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進一步學習現代科學技術所需要的物理基礎知識,了解這些知識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技能、思維能力和應用數學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觀點。簡單地說,就是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激發興趣,樹立觀點。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提倡“以學生發展為本”,當前學生能力的發展缺少應有的知識儲備,而國家課程的一統性在這方面明顯存在著不足。為解決國家課程不足,在教學中通過完善的課程設計為學生能力發展提供良好的知識建構就顯得非常重要。
對教學設計的概念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本文指的是:教師在鉆研教材、了解學生、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對課堂教學的預先決策和超前把握。
1.教學設計的形成過程
教學設計從它的形成過程講,可分為兩個階段。
1.1思路設計。所謂思路設計是指教師根椐教學的一般認知規律和課程
基本特點,在明確教學目標、把握教材思路的前提下,編制出具有一定層次的教學程序。例如,物理概念教學的一般思路是“引入課題、激發動機→感知現象、形成表象→思維加工、得出概念→剖析概念、加深理解→鞏固運用、強化記憶”。教學思路的設計只是教學方案的初步定向,此時教師對教學過程的把握還只是原則的、籠統的、概括的,其包含的素材還相當貧乏,缺乏具體,需要進一步的設計,才能明確、豐富和充實。
1.2活動設計。活動設計是指教學各階段師生雙方的地位和作業方式的確定,即師生雙方在各教學時間內做什么,怎樣做,任何教學思路的展開都必須通過活動來實踐。如果說教學思路的設計體現的是教學設計的共性,那么,教學活動的設計可以說是教學設計的個性的體現,同時也是教師的教學觀念的體現,同一種教學思路可以由不同的活動方式展開,典型的例子就是許多課題的教學可以用“教師講”的活動方式展開,也可以用“教師指導”的活動方式展開。就前者來說,其活動過程簡單易控,只要教師講解條理清晰、層次分明、重點特出、難點突破,學生接受講解的結論也不困難,可要讓學生信服這些結論就不那么容易,因為學生學習過程中形成的許多觀念與物理學的結論往往是相勃的。
2.物理課堂教學設計的關注點
2.1 轉換教學角色,讓學生樂學 。教學中最重要的任務是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物理問題的解決。在多年的物理教學實踐中,我們常常發現就大多數學生而言,從自然現象和實驗歸納出概念和規律,學生掌握較好,而運用概念和規律去解決問題則困難較大。這是由于演繹推理較歸納推理可以通過更多種形式來表現,掌握起來也較復雜些,因此需要有意識的尋找按照提高抽象思維能力的要求編寫的習題,進行針對性訓練。出試題法就是讓學生編寫物理試題,來掌握物理知識的學習方法。老師事先定好格式和內容,并提出試題質量要求,要求有答案和評分標準。學生出的試卷先交老師審閱,然后互相交換做試卷,誰出的試卷誰批改,由于在自考互評的過程中,學生始終掌握考與評的主動權,因此思維十分活躍,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氛圍自然形成了。
通過出試卷,學生可以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識;通過評選優秀試卷,給出題人以極大的榮譽和鼓勵,也給其他同學很大的啟發,促進了學生們去尋找按照提高抽象思維能力的要求編寫的習題,既發揮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培養了自學能力,又實現了學生由厭學到樂學的自然轉變。
2.2注重學法指導。中學階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現象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來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規律的基礎上通過演繹出來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以往那種講解知識為主的傳授者的角色,應努力成為一個善于傾聽學生想法的聆聽者。而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改變以往那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觀念就必須加強學生在教學這一師生雙邊活動中的主體參與。要注重科學探究,多讓學生參與探究,經歷探究過程,體驗獲得探究結論的喜悅。 3.物理課堂教學設計的目的和要求。
物理學科是一門綜合程度極高的自然學科,它要求物理教師具有豐富的物理知識和相關學科的知識,在專業素養方面成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新課程對物理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通過不斷學習,充實完善自己。隨著科技的發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斷涌現,并不斷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師要學習這些新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新課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張通過物理教育對學生進行素質的培養。但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多數物理教師在人文素養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師要學習人類社會豐富的科學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新課程對物理教師還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學研究能力、信息技術與教材的整合能力、課程設計與開發等能力。
教學設計思想是注重學生的經歷與操作,引導學校積極參與試驗過程,關注學生試驗分析,討論,交流,質疑等等應該是新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認真摸索的。教學設計是教師在上課前對教學內容的一個計劃,這個計劃是老師上課的思路和過程,所以一個好的教學設計是一堂好課的規劃。教學設計最總還是靠老師在課堂的導演下完成的,是通過各種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一堂好課就像一個情節曲折動人的故事,讓人有峰回路轉的感覺,讓人有豁然開朗的心境,讓人有雨后晴天的清爽。
教學設計是對教材的再度開發,是老師的創造性活動的設計,即依賴于教材又突破教材的束縛。我們可根據教參,既備教材,又備學生,讓老師有發揮的空間,進行教學設計時,要用多種形式和豐富的內容抓住學生的興趣,帶領學生走進課堂,深入淺出的引領學生走進知識的殿堂。
物理教學設計是指:為了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依據物理課程內容主題、學生特征和環境條件,運用教與學的原理,為學生策劃學習資源和學習活動的過程。教學設計與備課是有明顯區別的,備課主要是基于教師的經驗,側重于計劃自己在課堂上“教什么”和“怎么教”,而教學設計是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為了促進學生學習和發展而設計的解決教與學問題的一套系統化程序,強調發揮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建構性,設計的核心為“教學目標分析”(問題提出的依據)設計、“問題情景”設計、“教學活動過程”設計、“支持教學活動展開的教學資源”設計和“工具”設計。
根據新教材對物理概念敘述通俗、簡潔、淺顯的特點,在教學上可以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自學。為了使學生的自學目標明確,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設計問題要力求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問題要具有啟發性、針對性、趣味性,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根據學生的自學的情況進行點撥,引導學生自學,進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物理概念、規律比較抽象,要求物理教師在各個教學環節上要求趣、求新、求活。所謂求趣,即教學中努力創造條件,增強趣味性,把學生的直接興趣轉化為對物理學科持久的濃厚興趣,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去刻苦學習。
總之,要在新的教學觀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逐步學會求知和創新,從而為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創造的能力和長遠發展的能力打好基礎。只要我們加強學習、研究,努力實踐,認真總結,讓科學探究貫穿于物理教學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學探究,就能讓學生通過科學探究活動體驗到學習科學的樂趣,了解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使他們更好地掌握物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學習目標
1、會認“乖”等7個生字,會寫“憑”等13個字,正確讀寫“性格、任憑、貪玩、盡職、稿紙、梅花、跌倒、開辟、抓癢、撞疼、屏息凝視、變化多端、枝折花落”等13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了解大花貓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時候的可愛,學習真實、具體的表達方法,感受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培養喜愛小動物的感情和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了解大花貓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時候的可愛,學習真實、具體的表達方法,感受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課前準備
1、貓等待老鼠出洞和捉老鼠的課件(或錄像、圖片);貓叫聲錄音帶。
2、學生收集有關貓的圖[文資料,張貼到教室的相關欄版上,辦一期“貓趣”展。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1、師生交流。
a.導語:觀看了同學們精心布置的“貓趣”展版,老師對貓的了解和喜愛都更進了一步,這小生靈真是有趣、可愛!參觀了“貓趣”展,你最想說什么?
b、師生各抒己見,談“趣”激情。
2、揭示課題,簡介老舍。
整體惑知
1、自由練讀課文,達到正確、流利。(可自讀,可同桌一起讀)
2、反饋生字詞預習情況。
自由發言,就容易讀錯或寫錯的生字詞互相提個醒。
3、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聽后交流:老舍先生筆下的貓給了你怎樣的第一印象?
4、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用什么方法能迅速抓住課文大意,理清課文條理?
5、展示交流,理清脈絡“方法”有三:
a、抓住各段中能概括主要意思的重點句,連起來讀一讀。
b.設計填空題,如:
課文共有( )個自然段,第( )至第( )自然段寫大花貓( );第( )自然段寫滿月的小貓( )。
c、設計板書,如:
老實 貪玩 盡職
(大花貓)性格古怪 高興時…… 不高興時……
膽小 勇猛
(滿月的小貓)淘氣可愛
剖析“古怪”,賞“貓”悟“情”
1、自讀課文第一、二、三自然段,簡要概括出貓性格古怪的幾個方面,然后全班交流。
2、小組合作學習:
每人以貓的一個性格特點為例,把文中具體描寫這一特點的語句讀給同伴聽。
3、深入研讀,品詞析句,體會情感。
a、同桌交流:老舍先生喜歡這一只“性格實在有些古怪”的花貓嗎?你是通過哪些描寫來體會的?
b.范例引路。
出示例句:“它屏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
引導賞析:抓住“屏息凝視”“一連”“非……不可”邊讀邊想象,并結合相關課件演示,體會作者對這只“盡職”的貓的欣賞、喜愛之感。
c、全班交流。
找出體會最深的句子,借助朗讀、比較、品賞關鍵詞語等方法,體驗作者滲透于字里行間的愛意。如:
說它貪玩吧,的確是呀,要不怎么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用身子蹭你的腿,……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
它還會豐富多腔地叫喚,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
4、有感情地朗讀第一、二、三自然段。
積累運用
1、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小組合作學習:
用“任憑……也”“非……不可”“無論……也”“……可是……”分別說句子,比比誰說得準確、說得多。
3、擴詞練習
貪( ) 性( ) 高( ) 采( )
貧( ) 姓( ) 稿( ) 踩( )
【【精華】教學設計方案集合六篇】相關文章:
【精華】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九篇10-06
【精華】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合四篇11-18
【精華】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合六篇09-23
【精華】教學設計方案合集6篇10-12
【精華】教學設計方案范文五篇08-02
教學設計方案集合五篇05-30
教學設計方案集合9篇05-27
【精華】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合集五篇02-28
【精華】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編六篇01-06
【精華】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合集7篇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