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小樂手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分析
《小樂手》是一年級上冊第七課《做一做,敲一敲》的延續,屬于集探索,創作,表現于一體的綜合性音樂課。教學內容由兩個部分組成(1)“做一做,敲一敲,聽一聽”旨在引導學生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制簡單的打擊樂器,認識串鈴、三角鐵、蛙鳴筒、舞板四種打擊樂器。(2)學會演唱《蒙古小夜曲》,并能用自制或老師提供的打擊樂器參與伴奏。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演奏串鈴、舞板、蛙鳴筒、三角鐵這四種打擊樂器,能分辨其音色,說出其名稱。
2、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與本課四種打擊樂器相仿的簡易的節奏樂器。
3、能學會演唱歌曲《蒙古小夜曲》,并能使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4、能在自制或演奏打擊樂器中,體驗探索和創造的愉悅。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并掌握四種打擊樂器的音色及演奏方法,能用自制的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2、用歌聲和打擊樂器參與表現歌曲。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鋼琴,節奏譜,歌詞條,舞板,串鈴,蛙鳴筒,三角鐵若干
學生:鑰匙串筷子或木板梳子鐵勺
教學設計思路
(含教法設計、學法指導)
以學生耳熟能詳的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主題音樂引入課堂創設教學情境,首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然后由牧羊姐姐帶領到草原上游玩的過程中,認識打擊樂器并自制打擊樂器演奏。通過參與活動,學生在熟悉歌曲的曲調后,牧羊姐姐教唱歌曲,讓學生主動拿起手中的樂器為歌曲伴奏,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集體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最后在載歌載舞的熱鬧場景中結束本課的教學。
1、師生共同表演
課件1播放《喜羊羊與灰太狼》主題曲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喜羊羊么?今天就讓我們做一只聰明可愛的小羊,跟牧羊姐姐到美麗的大草原上游玩吧!
2、隨樂踏節奏
播放課件2(蒙古小夜曲伴奏音樂)
1、認識舞板、串鈴、蛙鳴筒,三角鐵
(1)課件3播放:智慧蒙古包
師:蒙古包里有好玩的東西啊,在哪里呢?同學們找找看。
(2)出示舞板、串鈴、蛙鳴筒、三角鐵
(3)課件4播放:智慧爺爺介紹四種樂器
(4)敲一敲
1、師:你們想聽聽它的.聲音嗎?就讓我們做真正的小樂手
出示課題:小樂手
A出示舞板節奏
師用舞板示范
B出示串鈴節奏
師用串鈴示范
C出示蛙鳴筒節奏
師用蛙鳴筒示范
D出示三角鐵節奏
師用三角鐵示范
師獎勵小樂器
2、尋找音源
師:小羊們,牧羊姐姐發現你們今天也帶來了一些好玩的東西,你來說說帶的什么?
師:哪樣東西發出的聲音和舞板比較像呢?
(1)敲擊舞板的節奏
(2)敲擊串鈴的節奏
(3)敲擊蛙鳴筒的節奏
(4)敲擊三角鐵的節奏
3猜一猜
師:現在牧羊姐姐要考考你們,看看哪只小羊的耳朵最靈
師敲擊
出示歌詞條
1、師用舞板演奏第一句
火紅太陽下山啦,牧羊姑娘回來啦
師:拿起你們的舞板,和牧羊姐姐一起來演奏
2、師用串鈴演奏第二句
小小羊兒跟著媽,有白有黑又有花,你們可曾吃飽啦
3、師用蛙鳴筒演奏第三句
大星星亮啦,小羊小羊不要怕
4、師用三角鐵演奏第四句
我把燈火點著啦
5、分組完整演奏
師:火紅太陽下山啦,牧羊姑娘回來啦,小羊們,請你們跟著媽媽到牧羊姐姐家做客吧!
課件出示師領學生踏步
師:小羊們,牧羊姐姐想給你們表演一個精彩的節目,我很想你們可以用手中的小樂器為我伴奏好嗎?
1師范唱
2用“lu”模唱旋律
3師教唱
4、完整的演唱
用輕松,愉快的聲音演唱
2、表演
師:剛才牧羊姐姐給你們教了唱歌,現在請你們跟我來邊跳邊唱,如果你有跟牧羊姐姐不同的動作表演,那就更棒了。
師:咱們分組為歌曲伴奏吧,第一組的小羊,請你們準備好舞板,第二組小羊,請你們準備好串鈴,第三組小羊,請你們準備好蛙鳴筒,第四組小羊請你們準備好三角鐵,我們一組一句
1、分組伴奏
播放課件
2、挑選自己喜歡的小樂器,邊唱邊為歌曲伴奏吧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在設計上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坐不住、好動等現象,抓住學生的興趣,通過多種的教學活動及教學手段來激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學生在歌曲學唱過程中通過親身的體驗、感受及表現,來提高學生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較好的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中重點突出,難點解決的也很恰當。教學中通過牧羊姐姐帶領小朋友到大草原上游玩為主線,創設情景將學生帶入智慧蒙古包,學生帶著好奇與興趣,在蒙古包里認識了舞板、串鈴、蛙鳴筒、三角鐵這四種打擊樂器,并用自制打擊樂器表演歌曲《蒙古小夜曲》,愉快地結束了草原旅行,在教學中我覺得有以下幾個亮點:,
教學策略之一:創設情景引入教學
以學生耳熟能詳的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主題音樂引入課堂創設教學情境,首先激起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愿意加入到喜羊羊的隊伍當中與牧羊姐姐一起到草原上去游玩。并從行進的腳步中初步體驗本節課的節奏訓練,新授環節奠定基礎。
教學策略之二:玩中學,學中玩
走進智慧蒙古包,由智慧爺爺介紹打擊樂器,引導學生認識并學習這些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法,并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動手實踐,輕松操作。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盡快掌握教學重點。
教學策略之三:創新演奏形式
創新演奏形式,讓學生在掌握了這些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法之后,自尋音源或者用事先準備好的物品自制與之相似的打擊樂器進行演奏,既增強了音樂感受力,又能使他們享受到創造成功的喜悅,真正體現了課標中對低年級學生演奏樂器的要求。
教學策略之四:載歌載舞拓展表現
運用手中的樂器為歌曲牧羊姐姐的精彩節目伴奏。通過前三個環節的參與活動,學生基本上已經熟悉了歌曲的曲調,牧羊姐姐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酌情教學生演唱歌曲,讓學生主動拿起手中的樂器為歌曲演唱伴奏,同時發揮每一位學生的潛能,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集體當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最后在載歌載舞的熱鬧場景中結束本節課的教學。
一年級的課堂我覺得更多的是讓學生自身的體會為主,在圍繞學生掌握知識這塊,以設置情境與音樂活動的參與是學生自主領悟的重要一步,這一課讓我看到了直接的教學會讓學生的積極性有所減退。一定要學生自己說,讓他們充分發揮他們在音樂上的感受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小學音樂小樂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音樂優秀教學設計03-07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設計08-23
小學音樂小課題開題報告04-26
《大還是小》教學設計09-05
《小蝸牛》教學設計8篇10-21
《我的小制作》教學設計03-04
《元帥和小棋手》教學設計03-03
小足球賽教學設計03-05
音樂課教學設計與反思04-01
《音樂巨人貝多芬》教學設計15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