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

時間:2023-10-20 17:40:13 毅霖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范文(通用10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范文(通用10篇)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 1

  教材分析:

  本課的內容是建立在前面兩位數加、減兩位數與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基礎之上的,由于學生沒有學過三位數加三位數的精算,在本課的估算中,他們還必須將三位數估成整百數或幾百幾十數進行計算。又因為估算本身就是一種開放型的創造性活動,估算的方法靈活多樣,因內容而定,因實際情況而變化,往往帶有很多不確定因素。而三年級的學生估算意識和估算的方法都在形成過程中,所以,本課必須加強估算方法的指導,使學生有章可循,進行合理的估算。在實際教學中,要注意結合解決具體問題讓學生體會估算的必要性,同時重點突出估算的策略和方法:一是教學用不等式的性質進行估算的策略。二是教學選擇合適的單位進行估算。而這也正是本課的重難點。

  教學目標:

  1、根據現實的問題情境合理選擇估算策略,掌握估算方法,能將三位數看成接近的整百數或整十數進行近似計算。

  2、通過估算方法的學習,使學生體會估算在生活實際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估算。

  教學難點:根據現實情境,合理選擇估算策略。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練習題

  教學設計:

  一、復習舊知,問題引入

  (一)復習舊知

  1、課件呈現:P9的主題圖,這一所學校的學生正要乘汽車去世博會參觀,誰能再次快速地口算出各年級的人數?請學生直接報出答案后,再說一說是怎么算的。

  2、學生匯報完畢,教師點擊課件:小精靈也算了一算,這個學校的一到三年級來了221人,四到六年級來了239人。

  3、點擊課件呈現本課P15的主題圖中的巨幕影院:他們參觀完了世博園,來到了上海球巨幕影院看一場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電影。

  (二)引入新課

  1、點擊課件,呈現P15的主題圖,出現三條數學信息。

  2、引導學生閱讀與理解:從圖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1)學生匯報:巨幕影院有441個座位;一到三年級有221人;四到六年級有239人;

  (2)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根據信息提出數學問題時,教師及時給予引導與肯定,最后引出本課的問題是:六個年級的學生同時看巨幕電影坐得下嗎?

  (3)讓學生討論解題思路:要想解決六個年級的學生同時能不能坐得下的問題,其實就是求什么?引導學生發現:其實就是比較六個年級的學生人數與座位數的大小,所以要先求出六個年級學生的總人數,而后引導學生列出算式:221+239=

  3、適時引導,引入新課

  (1)師:我們還沒有學習過三位數加三位數,怎么辦?可能有學生說:我會算。教師要加以表揚。同時引導:因為這個問題是問能不能坐得下,并沒有讓我們去求兩者之間具體的差。也就是說,不一定非得要準確算出六個年級學生的人數,我們可以通過估算,算出六個年級學生的大概數,也能解決這個問題。

  (2)師: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與上面這個問題類似的`情況,其實啊,精確的計算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用大致的估算,同樣也能解決上面的問題。相信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之后,我們都能用今天學到的估算來解決類似的問題了!

  (3)點明課題并板書:用估算解決問題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教學例4。

  1、提出問題:我們要先算出六年級學生人數的大概有多少人。那這道題我們應該怎么估算呢?你們想自己試試嗎?

  2、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究估算方法。教師巡視,及時到各小組中聽聽學生們的想法。

  3、學生匯報估算方法,教師可以根據巡視中了解的情況,選取有代表性的小組匯報,教師做適當引導。

  學生的方法可能有多種,但重點讓學生匯報以下兩種:

  (1)將221看成200,239看成200,這樣算出200+200=400,雖然我們知道221+239>400,但無法確定是否大于441。

  (2)將221看成220,239看成230,這樣算出220+230=450,因為450>441,所以坐不下。

  學生匯報時,教師利用課件呈現出已經整理好的兩種估算方法,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4、回顧反思

  (1)小組討論:以上兩種方法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引導學生發現:

  ①相同點是:都是將兩個數往小估,估成一個整百數或者是與之接近的整十數,然后相加得到一個新的中間數。

  ②不同點是:第一種估算方法不能解決問題,所以這種方法不合理;第二種方法能順利解決問題。

  (2)反思:小組討論:為什么第一種估算方法不合理?

  ①引導學生發現:那是因為第一種估算方法將兩個數都估成整百數,與這兩個數本身的誤差比較大。而第二種方法是將這兩個數估成與它們接近的整十數,誤差小。

  ②教師強調:所以,我們在利用估算解決問題時,并不是隨意的往大估或往小估,也不能隨意的估成整百數或整十數。要根據數據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單位,才能有效解決問題。

  5、介紹其它算法:請學生匯報其它算法,如果學生沒有,教師可以補充。

  (1)將221看成220,239看成240,這樣算出220+240=460。因為第一個數估小了1,而第二個數估大了1,所以估出的結果就是精確計算的結果。因為460>441,所以座位不夠。

  (二)反饋練習:課件呈現P15的“做一做”。

  1、學生獨立思考,自己選擇估算策略解決問題。

  2、指名匯報估算方法。

  3、學生匯報完畢,教師重點講解下面的方法:

  將196看成200,將226看成230,這樣算出200+230=430,因為430<441,所以坐得下。

  4、比較分析:本題的估算策略與上題有區別都是將兩個數往大估:一個估成整百數,一個估成整十數。

  三、多種練習,鞏固提高

  1、基礎練習:

  (1)給數找家:P17練習三的第5題:課件呈現第5題,將集合圈改成小房子,學生先獨立在書上完成,而后匯報,學生直接說結果,教師點擊課件,相應的數就飛進相對應的小房子。同時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2)小貓抓魚:P17練習三的第6題:指名學生回答,學生要說出估算的過程。教師在課件上完成操作。

  (3)我是媽媽的小幫手:P17練習三的第8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估算策略與方法,最后師生共同整理方法。

  2、變式練習P17練習三的第7題。

  (1)課件呈現題目:引導學生分析理解:已知飛機票是700元,動車票是218元;所求問題是:坐動車比坐飛機大約便宜多少錢?因為是求“大約”便宜多少錢,所以本題只需要用估算來解決就行了。

  (2)學生獨立嘗試,估算解決。

  (3)匯報方法:

  引導學生說出:因為700本身就是一個整百數,只要將218看成200,用700-200=500,所以大約便宜500元。

  如果有學生說出:將218看成220,用700-220=480,所以大約便宜480元;教師對于這樣的方法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

  四、全課小結,質疑延伸

  (一)師生共同小結。

  1、學生小結: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

  2、你有什么收獲與體會?

  (二)鼓勵學生提出疑問:你們對于估算還有什么問題嗎?

  (三)教師延伸:今天我們初步學習利用估算來解決實際問題,了解了一些最基本的估算策略與方法,今后還有更多的估算策略與方法:如四舍五入法、進一法、去尾法等,等待著我們去學習、去探索!

  板書

  用估算解決問題

  估大

  估小

  作業

  反思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 2

  教學內容:

  1--5的認識和加減法(第14頁----第31頁)

  教材分析:

  本單元內容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5以內各數的認識,另一部分是5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本單元的安排是:先教學1---5的認識和加減法,再教學0的認識和加減法,這部分教材,是數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在這一階段通過讓學生初步經歷選擇恰當的方法5以內數的口算,為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打下扎實的基礎。本單元的重點是教學生寫數字和初步建立數感、符號感。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認、讀、寫5以內各,并注意書寫工整。會用5以內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和事物的順序,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

  2、使學生掌握5以內數的順序和各數的組成。

  3、使學生認識符號“>”“<”“=”的含義,知道用詞語(大于、小于、等于)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

  4、使學生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會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內的加減法。

  提倡算法多樣化。

  5、能運用5以內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數感,運用數學來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進行交流。

  教學重難點:

  1、教學生寫數字和初步建立數感、符號感。

  2、解決好多種算法與數的組成計算的關系

  3、注重集合、對應、統計思想的滲透,不給學生講這些名稱。

  4、數的認識,比較大小,加減法的認識過程中,要發分類為基礎。也就是在分類的基礎上提煉出數而進行大小的比較和加減法。

  課時安排:

  略。

  教學內容:

  (第18頁的教學內容)完成第22頁的第7、9、10題

  教學目標:

  1、具體的情境圖中,讓學生學會區分基數和序數的,理解幾個和第幾的不同,并通過生活實例使學生充分感知無論第幾都只有一個,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幾個則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推理、判斷的能力,以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3、使學生感知與同伴合作學習和樂趣,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理解序數含義,會區分基數與序數,明確數的方向決定的次序。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師生交流

  今天,老師要帶大家云一個你們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嗎?

  2、出示實物投影的書中第18頁的圖畫。

  動物園的售標處,井然有序的排隊買標。師:問:小朋友,你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有哪些人?他在什么地方嗎?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初步感知

  師:(1)請大家猜一猜誰最先上車?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幾?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兩位叔叔呢?

  (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的?

  (4)請你說一說:兩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5)教育學生在公共場合應該自學排隊,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數與序數

  (1)請大家數一數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隊買票?有誰能指一指排在第5的是誰?

  (2)動畫展示:穿紅衣服的阿姨已經走了,后面的人次上前。

  問:有幾個人在排隊?這時誰排4?小朋友排第幾?解放軍叔叔呢?

  3、進一步體會基數、序數的含義

  (1)請幾位同學上講臺

  先請大家數一數共幾人?再問一問從左數第3人是誰?××同學是從右數的第幾?他還可以排第幾?

  (2)分小組做排隊游戲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投影出示:5只小鳥

  把左邊的4只小鳥圈起來,給從左數的第4只小鳥涂上顏色。

  2、舉一些日常生活中關于“第幾”的例子

  先4人小組互相說,然后向全班匯報。

  第8頁“做一做”的第2題

  看圖片可以說一說:照片上共有幾個人?從右數,爺爺排第幾?奶奶和爸爸排第幾等?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本節課學習,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根據情景提出數學問題,并選擇適當的算法。

  2、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能結合具體情況年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并對結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釋。

  3、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提出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確的進行正確估算。

  教學難點:

  能結合具體情況年進行估算,并對估算結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同學們,你知道礦泉水瓶可以回收嗎?礦泉水瓶是用塑料作成上午屬于可回收物質,可以回收再次利用。大家看看二年級一班一個月來回收礦泉水瓶子的'情況。出示主題圖。

  收集礦泉水瓶子的情況

  第一周180個

  第二周340個

  第三周192個

  第四周219個

  二、自主探究。

  1、發現信息,提出問題。

  讓學生觀察主題圖,提出數學問題,學情預測:

  第一周和第二周一共收集多少個礦泉水瓶?

  第四周比第三周多收集多少個礦泉水瓶?

  第三周和第四周大約一共收集多少個礦泉水瓶?

  …………

  哪一個問題是我們以前沒有遇到過的?現在就來解決它。

  2、解決問題,培養估算能力。

  第三周、第四周大約一共收集多少個?

  怎樣列式?

  板書:192+219=

  不計算,估一估得數是多少?

  小組合作討論,再交流,匯報各自的估算方法。

  ①192接近190,219接近220,190+220=410

  ②192接近200,219接近200,200+200=400

  ③192接近190,219接近200,190+200=390

  教師要肯定每一種估算方法,并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掌握一般

  估算方法:

  在估算時,可以把書3看成接近的整十數或整百數。

  提問:如果沒收集500個送一次,大約再收集多少個有可以送一次?討論交流,匯報結果。

  ①500-410=90

  ②500-400=100

  ③500-390=110

  3、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小組合作,交流匯報。

  一個月能收集這么多礦泉水瓶,你有什么想法?引導學生討

  論,適時進行環保教育。

  三、應用拓展。

  1、估一估,連一連。

  完成練習二十第5題。

  2、估算。

  583+417=719+179

  631-409=529-247=

  3、解決問題。

  ①北京到大連,飛機票620元,火車票147元,乘火車比乘飛機大約便宜多少錢?

  ②一本書又37頁,看了142頁,大約還有多少頁沒有看?

  ③電風扇245元,電飯鍋187元,媽媽有400元,夠嗎?

  4、開放題

  調查你的家庭收入:爸爸月收入()元,媽媽月收入()元。

  每月的家庭開支情況。節余情況。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通過梳理知識點一級具體的題目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本單元所學的口算、筆算的方法,能夠正確、熟練地計算。

  2、通過創設具體情境,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估算的方法和意義,能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合適的估算策略。

  3、培養學生總結、歸納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

  正確、熟練地計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

  教學難點:

  能夠進行合理的估算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步驟:

  一、復習導入

  1、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1)提問:怎么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

  小結:兩位數加兩位數,可以把其中一個加數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然后與另一個加數依次相加,這樣口算更加快捷。

  (2)提問:怎么口算兩位數減兩位數?

  小結:兩位數減兩位數,可以把減數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然后從被減數中依次減去,這樣口算比較便捷。

  2、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筆算。

  提問: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筆算需要注意什么?

  小結:列豎式時,數位對齊,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減,從個位加(減)起,哪一位上滿十向前進一(哪一位上不夠減向前一位退一當十),主要不要漏加進來的一(不要漏減走的一)。

  3、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

  (1)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可以用兩位數的加減法進行口算。如650+340其實就是65個十減34個十,等于31個十。

  (2)方式雖然不同,一個口算,一個筆算,但是運算的'算理一樣,都是滿十進一,退一當十。……

  (給學生自由發言,只要合理都給予肯定)

  二、基本練習

  1、口算。

  52+35=86-34=47+33=36+20=

  23+69=62-18=70-26=65-15=

  學生獨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說說口算思路。

  提問:口算時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錯?

  2、計算。

  650+340=370+480=390+250=520+300=

  840-560=750-540=440-150=600-240=

  分組活動,看哪一組最快最準做完?然后各組委派一人匯報結果。可以選擇口算的方法,也可以選擇列豎式的方法。

  3、估算。

  (1)出示教材第19頁第2題,組織學生讀題,從中獲取信息。思考:如何列式計算?

  (2)學生交流后板書:632-441。

  (3)提問:這個和我們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樣?如何進行估算呢?

  (4)學生討論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

  算法一:632大約是600,441大約是400,600-400=200,大約多200個座位。

  算法二:把632看成620,441看成440,620-440=180,大約多180個座位。……

  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種,只要學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給予肯定。并比較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種更合理。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四”的第1題。

  兩人一組,輪流出題計算,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快又準,互相之間評一評。

  2、完成“練習四”的第2題。

  比較每一題的大小。此題不能直接進行比較,需先進行加、減法的計算,得出結果后才能把左右兩邊進行比較。

  3、完成“練習四”的第3題。

  仔細觀察圖文,明確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所需的條件,然后根據具體情況合理地進行估算。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數學問題并解答。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梳理了哪些知識?本單元的知識中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學生發言,教師點評,解疑答惑。

  教學反思:通過梳理知識點以及具體的題目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本單元所學的口算、筆算的方法,能夠正確、熟練地計算。培養學生總結、歸納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 5

  教學內容:

  例題3,練習八4、5、6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加法的計算法則,并能熟練地進行萬以內連續進位加法的計算。

  2、經歷自主探索三位數加三位數連續進位加法的過程,掌握計算方法。

  3、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思想,幫助學生形成認真細心地進行計算的習慣。教學重點:

  能應用法則準確地計算三位數連續進位的加法題。

  教學難點:

  掌握三位數連續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步驟:

  一、復習導入

  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做。

  76+84

  指名說一說它的`計算方法。在計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教學例3。

  1、列算式。

  提問:該濕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動物共有多少種?怎么列算式?

  板書:445+298=

  比較:445+298與復習題76+84有什么不同?

  小結:前者是三位數加三位數的加法,后者是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加法。談話:前面一節課我們已經學過了三位數加三位數的進位和不進位加法,這節課也同樣學習的是三位數加三位數,那么,兩者之間又有什么不同呢?事實上,今天所學得內容是在前者的基礎上教學連續進位加法的豎式計算方法。(板書課題)你覺得它的豎式計算方法會是怎樣?

  (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加起。)

  2、口算。

  提問:在用豎式進行計算之前,請同學們嘗試口算一下結果應該是多少?同位討論并全班交流。

  匯報過程:298接近300,可以看作300來口算。先計算445+300=745,再計算745-2=743。

  追問:如果是445+243,你還能用剛剛的方法進行口算嗎?想一想,在什么情況下可以選擇這種方法進行口算?

  3、筆算。

  學生嘗試列豎式計算,教師巡視指導,然后板書:

  445

  +298

  ()

  提問:

  (1)個位上相加是幾?(5+8=13)個位上怎么寫?(寫3,向前一位進1,為了不遺漏進上的1,在十位上寫一個小一點的“1”)

  (2)十位上相加是幾?(4+9+1=14)為什么要加上1?十位上的數相加后也滿十,該怎么辦?(繼續向百位進1,在百位上也寫一個小一點的1)十位上應該寫幾?(4)

  (3)百位上寫幾?(2+4+1=7)

  板書:

  445

  +21918

  743

  4、思考:三位數連續進位加法需要注意什么?和不進位、進位加法有什么聯系?

  5、驗算。

  師:你怎么知道自己是否算對了?我們用什么方法來進行驗證呢?(先讓學生探究交流)

  生:用驗算的方法。

  師:可以通過驗算來檢驗得數是否正確。不同的題目有不同的驗算方法。那么,加法該如何來驗算呢?

  生:可以交換加數的位置。

  老師在黑板上演示驗算的過程,提示學生注意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

  298

  +41415

  743

  提問:你們這次計算的得數是多少?與剛才計算的得數相同嗎?這說明什么?如果兩次計算的得數不相同,又說明什么?應該怎么辦?

  三、鞏固練習

  1、完成“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后,選最后一題講解計算過程。

  2、完成“練習八”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3、完成“練習八”第2題。

  先估計結果再列式計算。

  4、完成“練習八”第9題。

  教師先給予學生知道,然后讓他們獨立完成后,再全班交流并訂正。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內容?三位數加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五、作業設計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 6

  教學內容:

  兩位數加、減兩位數

  教學要求:

  1、通過學生自己探索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同學積極合作的意識

  2、會正確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教學重點:

  1、正確口算。

  2、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恰當的`方法。

  教學難點:

  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的口算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小鳥嗎?小鳥是我們的好朋友、你們去過鳥島嗎?在我國杭州風景秀麗的千島湖上就有一座美麗的鳥島,每年都會有許多人乘船到鳥島去游玩。

  1、多媒體課件出示情境圖看,今天的天氣真好!學校組織二年級的學生去鳥島游玩、碼頭上小朋友們興高采烈、整裝待發,在各班老師的帶領下,排著整齊的隊伍準備前往鳥島。

  2、請大家仔細觀察圖,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學生邊敘述,教師邊把主要信息板書出來、誰能說說限乘68人是什么意思?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1、多媒體課件出示例1。

  看,誰先上船了?(二(1)班和二(2)班)

  (1)二(1)班和二(2)班能坐下嗎?想一想,怎樣解決這個問題?請各小組把算式寫出來,指名匯報,教師板書:23+31=

  (2)怎樣口算?

  小組討論,合作學習、

  [學法嘗試:我這樣算:先算23+30=53,再算53+1=54;還可以這樣算:先算20+30=50,再算3+1=4,最后算50+4=54、]

  (3)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小結:同學們利用各種方法計算,結果都是54,說明大家的算法都對。

  (4)小精靈聰聰提出問題了:二(3)班和二(4)班合乘能坐下嗎?誰會列式?怎樣口算?自主學習,小組交流、指名匯報,

  教師板書:

  方法一:32+39=71(人),先算30+30=60,再算2+9=11,最后算60+11=71

  方法二:32+39=71(人),先算32+30=62,再算62+9=71

  兩種算法都是71人,71人比68人多,超載了,所以二(3)班和二(4)班合乘坐不下現在船上坐了54人,看一看,船上還能不能再上乘客?按班級順序,該哪個班上船了?

  2、多媒體課件出示例2。

  (1)二(3)班還能上幾人?誰會解決這個問題?怎樣計算?小組討論,合作學習。

  [學法嘗試:我這樣想:要求還能上幾人,可以用減法計算,這樣列式:68-54,我這樣算:先算60-50=10,再算8-4=4,10+4=14,還能上14人;還可以這樣算:先算68-50=18,再算18-4=14;我想還可以用豎式計算。

  指名匯報,并說出各自不同的算法。

  (2)小精靈明明又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二(3)班上了14人后,還剩下多少人?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式?

  學生自主學習,指名匯報,并說出計算方法,教師板書:32-14=18(人)先算32-10=22,再算22-4=18、還可以怎樣算?(用豎式計算)

  3、歸納小結,揭示課題、今天同學們表現得真棒,能用數學知識解決這么多的問題、下面請同學們觀察這幾道算式,看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兩位數)

  對,我們今天探究的就是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板書課題)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有多種,希望同學們今后做練習時,選擇適當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

  [學法反思: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知道了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可以用多種方法口算,還可以用筆算,數學里面的知識真多,我一定要好好學習]

  三、鞏固深化,拓展思維

  1、做一做、(教材第93頁)學生獨立完成,小組評議。

  2、練習十九第1題、(課件出示)小組比賽。

  四、全課小結,提高認識

  1、這節課你們學會了什么?

  2、教師小結:今天,我們不但學會了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而且還學會了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希望同學們繼續努力,學到更多的知識。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及根據情況選擇恰當方法的意識,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隱藏的數學思想與方法。

  3、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點體會加法的意義,感受加法計算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加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整十數的相關知識的基礎之上,來進行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學習的,由于學生剛接觸兩位數的口算,相比以往的口算,難度有所提高,特別是對于把一個兩位數分解成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并要將這兩個數都記在頭腦中,對于學生難度不小,所以在教學時,教師盡量讓學生通過嘗試、討論、交流、匯報、比較、反思與小結等各個環節,讓學生了解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同口算方法與口算思路,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擇優選用,并引導學生認識口算方法背后隱藏的數學思想與方法。

  教學重點: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熟練掌握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練習卡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引入新課

  (一)情境創設:

  1、課件呈現:賞“上海世博會”的有關圖片讓學生欣賞。教師介紹:這是在我國上海舉行的第53屆世博會中的一些照片。

  2、師:有一所學校的學生也正要乘汽車去世博會參觀,大家請看大屏幕(呈現主題圖)。

  3、請大家仔細觀察,并說一說你從圖中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學生自由匯報,教師給予引導或肯定。

  (二)引入新課:

  1、師:同學們真了不起,從這個畫面中發現了這么多的數學信息,看來,數學在生活中真的是無處不在啊。

  2、師:今天啊,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學校的同學在參觀世博會中遇到的數學問題之一──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

  【設計意圖:由世博會的圖片引入,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通過讓學生尋找主題圖中的數學信息,又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

  二、引導發現,自主探究

  (一)引導發現:

  1、提出問題:課件演示:大客車慢慢開來了,小朋友們馬上就要出發了,但需要持票上車,請問:一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2、引導分析:讓學生說說“一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是什么意思?引是導學生得出:一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就是求一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3、列出算式:那如何列式?讓學生獨立列式。指名匯報,教師根據匯報板書出算式:35+34=。

  (二)初次探究:

  1、教師質疑:今天我們用口算的方法來計算,請大家想一想:35+34應該怎樣口算呢?

  2、獨立思考,交流匯報:

  (1)讓學生獨立思考,有了自己的口算方法之后,再與同桌交流,教師巡視,進行個別指導。

  (2)匯報展示:教師有選擇性的請幾個代表說一說,完整的表述出每種算法,教師板書,可能有:

  方法一: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二: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算60+9=69

  方法三:先算30+34=64、再算64+5=69

  (3)學生在匯報算法時,教師再將學生的口算方法的過程用思路圖形式板書出來,如例題中所示。如果有學生是用想筆算的方法來口算的,教師也要給予肯定。

  3、觀察比較:

  (1)你們看看這三種方法,哪兩種方法比較相似?引導學生發現:第一、三兩種方法比較相似:都是將一個兩位數分成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再讓它們分別與另一個兩位數相加,不同之處在于:第一種方法是拆分第二個加數,而第三種方法是拆分第一個加數。(在歸納時,利用課件逐步演示)

  (2)那你們能看出第二種方法與其他兩種方法的不同之處嗎?引導學生發現:第二種方法是將兩個數現時拆分成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分別相加之后再將兩個結果相加。

  4、反思小結:

  (1)反思:我們看這三種口算方法,說明我們在口算這道題時,都自覺地把這兩個數或其中的一個數進行拆分,這是為什么呢?難道不拆分我們就不能口算了嗎?讓學生發現:這樣拆分之后就把新的問題變成可以用已經學過的知識來解決了,難度也就降低了,更便于口算。這樣的拆分、變化的一個過程,我們在數學上稱之為轉化。

  (2)小結:這三種方法都是先通過轉化,再利用我們以前學過的兩位數加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整十數的知識,進行口算。

  (3)學了這些方法之后,你再來評價一下自己的口算方法,你更喜歡哪種方法?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獨立探究方法,再利用觀察比較與反思小結,讓學生明真正理解口算方法,初步感受轉化思想的運用及其重要性。】

  (三)再次探究:

  1、呈現情境圖:提出問題二:二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1)讓學生獨立列出算式,老師巡視指導。

  (2)獨立口算,小組內交流口算方法。

  (3)指名說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2、解析過程,深層感知: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自己的口算過程在草稿紙上表示出來。

  (2)展示過程:將學生列出的分步算式與過程的思路圖結合在一起展示。

  方法一:39+40=79、79+4=83

  方法二:30+40=70、9+4=13、70+13=83

  方法三:30+44=74、74+9=83

  如果有學生是利用想豎式來想口算的方法的,教師也要給予肯定。

  (3)完整呈現,觀察比較:

  ①這三種方法中,哪兩種方法可視為相同的方法?(第一、三兩種方法)

  ②誰來說一說,第二種方法與這兩種方法的不同之處?(第一、三兩種方法是拆分一個數,而第二種方法是拆分兩個數)

  ③你更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讓學生自由發言。

  ④這道題與第一道題有不同之處嗎?讓學生發現:這題需要進位。

  3、小結反思:

  (1)今天我們學習的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其實都是運用了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來解決的。

  (2)你覺得自己的口算方法如何?哪種方法更適合自己,你就選用哪種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再次經歷獨立思考、交流匯報以及觀察比較與小結反思等學習活動,來鞏固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三、實踐應用,鞏固提高

  (一)完成教材P10的“做一做”。

  1、課件分步呈現第(1)(2)兩上題,讓學生獨立完成,交流匯報時,著重讓學生說出口算的過程。

  2、學生根據主題圖,提出數學問題并解答。

  (1)讓學生分組合作,先提出問題,再列式計算,最后在組內交流匯報。

  (2)集中匯報,指名說出口算的過程。并反饋訂正。

  【設計意圖:通過本題的練習,鞏固學生對兩位數加兩位數口算方法的進一步掌握,在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同時,掌握所學知識。】

  (二)口算比賽。

  1、看誰能算全對:練習二的第1題。

  (1)學生獨立完成,比一比,看誰能算全快,教師巡視,注意對速度慢的學生進行指導。

  (2)集體匯報:匯報時,要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3)反饋:請全做對的同學舉手,教師給予表揚,同時對有錯的學生給予鼓勵。

  2、看哪一小組全做對:練習二的第2題。

  (1)學生獨立完成,最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比,看看哪一個小組能做全對。

  (2)全部完成后,請同桌學生互相檢查正誤。對全對的小組給予表揚。

  3、錯例分析:教師選取幾道有代表性的錯題板書進行展示(不要說出出錯孩子的名字)。讓學生說一說,他們分別都是在哪些地方出錯了。

  4、我是小小營業員:課件演示練習二的第3題:

  (1)情境創設:課件呈現第3題的情境圖,先出現問題一:一位阿姨要買一個地球儀和一個小鬧鐘,一共需要多少元?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并說出計算過程。

  (2)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

  5、我是勞動小能手:課件呈現練習二的第3題的主題圖。

  (1)同學們請仔細觀察圖,誰來說一說這幅圖畫的是一個什么場景?

  (2)你能根據圖上的內容,完整地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3)學生敘述問題,教師加以引導或表揚。

  (4)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并說一說自己是如何計算的?

  【設計意圖:通過有趣的比賽形式的練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設計一個錯題展示與分析環節,給學生一個必要的提醒,讓學生減少或避免出現同樣的錯誤,最后再通過兩個情境練習,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與問題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達到將所學知識鞏固提高的目的。】

  四、全課小結,促進內化

  (一)學生談體會:讓學生說說,這節課學習了什么知識?

  (二)師生共同回顧:本節我們學習了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把一道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轉化成若干道連續的、已經掌握的、比較容易的口算。(同時點擊課件,進行演示)這種數學思想,我們以前也經常用,以后還要經常用。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用好這把學習數學的金鑰匙!

  【設計意圖:多讓幾個學生說一說,教師加以引導,既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歸納概括的能力,還能加深學生對本課所學知識的掌握,同時教師明確指出轉化的重要性。】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 8

  一、教學內容

  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教材第14頁例3)

  二、教學目標

  1、學習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能正確計算并掌握筆算方法。

  2、培養在眾多方法中擇優的意識。

  三、重點難點

  重點:

  1、正確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

  2、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及計算的能力。

  難點:掌握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口算和筆算的方法。

  四、教學過程

  1、復習引入

  1)口算。

  20+10=50-30=13+32=

  65+27=45-24=71-53=

  2)口答。

  (1)6個百和7個十組成的數是多少?67個十組成的數是多少?

  (2)540是由幾個百和幾個十組成的?540是由多少個十組成的?

  師:通過上面的練習,可以看到同學們對已學的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知識都掌握得很不錯。今天,我們就在以上內容的基礎上學習新的'知識。(板書課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

  2、學習新課

  教學教材第14頁例3。

  (1)創設學習情境。

  師:同學們參觀世博園,來到一個紀念品商店,老板告訴同學們一個好消息,只要能正確回答以下兩個問題,就能以優惠的價格購買“海寶”。你準備好了嗎?來聽聽這兩個問題,商店上午能賣出380個“海寶”,下午能賣出550個“海寶”,那么上午和下午一共賣出多少個“海寶”?下午比上午多賣出多少個“海寶”?(課件出示教材第14頁例3)

  (2)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師:同學們,你能給出上面兩個問題的算式嗎?(學生獨立完成,老師巡視)

  師:求上午和下午一共賣出多少個“海寶”,也就是求380和550的和,因此列式為380+550,求下午比上午多賣出多少個“海寶”,就是求550和380的差,列式為550-380。

  師:我們前面學過兩位數和兩位數的加減法,那么,兩個式子能不能轉化成兩位數和兩位數的加減運算呢?說說你是如何計算的?(小組討論,小組代表匯報,老師板書)

  學生給出轉化思路一:380看作38個十,550看作55個十,38+55=93,一共有93個十,所以380+550=930;55-38=17,一共有17個十,所以550-380=170。

  學生給出轉化思路二:把兩個加數0前面的部分相加,38+55=93,再在得數的后面添上一個0,是930;把被減數和減數0前面的部分相減,55-38=17,再在得數的后面添上一個0,是170。

  師:我們在學兩位數和兩位數的減法時,回顧了列豎式計算,大家還記得怎么做的嗎?你會用列豎式求這兩個數的和嗎?(點名學生上臺板演)

  (3)組織學生交流討論筆算方法。

  ①加法豎式中,為什么百位上的數字不是8?(點名學生回答)

  ②減法豎式中,為什么百位上是4減3?(點名學生回答)

  ③列豎式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時,從個位算起好還是從百位算起好?(點名學生回答)

  ④列豎式計算時,有什么注意事項?(小組討論匯報,老師點評總結)

  3、鞏固反饋

  完成教材第14頁“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相互檢查)

  660490710600120920

  190650

  4、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收獲了哪些知識?在筆算加減法時需要注意什么?

  板書設計

  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

  例3:

  (1)38+55=93(2)55-38=17

  380+550=930(個)550-380=170(個)

  教學反思

  1、教學中重視引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總結歸納的能力。

  教師引導學生獲取有價值的信息,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合作意識。同時,在計算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反思,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2、能掌握知識和方法的遷移運用,不能只會簡單照搬。

  學生能夠正確計算像380+550這類題目,但將題目改為100+550,就會出現100+550=560的錯誤情況。將新知識轉換成舊知識來學習是好的,需要讓學生注意的是兩個加數要統一,如果前面加數有兩個0不看,那么后面加數也得有兩個0不看,若其中一個加數只有一個0,那么我們只能少看一個0,減法也是一樣的。

  3、重視對筆算算理和法則的講解。

  學生雖然能較容易地將兩位數減兩位數筆算的方法遷移過來,但是在算理上有些糊涂。有的學生會把“從百位上退1,是100”說成了“退1當十”,教師應該對學生講清楚筆算法則。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及根據情況選擇恰當方法的意識,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隱藏的數學思想與方法。

  3、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點體會加法的意義,感受加法計算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熟練掌握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練習卡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引入新課

  (一)情境創設:

  1、課件呈現:賞“上海世博會”的有關圖片讓學生欣賞。教師介紹:這是在我國上海舉行的第53屆世博會中的一些照片。

  2、師:有一所學校的學生也正要乘汽車去世博會參觀,大家請看大屏幕(呈現主題圖)。

  3、請大家仔細觀察,并說一說你從圖中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學生自由匯報,教師給予引導或肯定。

  (二)引入新課:

  1、師:同學們真了不起,從這個畫面中發現了這么多的數學信息,看來,數學在生活中真的是無處不在啊。

  2、師:今天啊,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學校的同學在參觀世博會中遇到的.數學問題之一──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

  二、引導發現,自主探究

  (一)引導發現:

  1、提出問題:課件演示:大客車慢慢開來了,小朋友們馬上就要出發了,但需要持票上車,請問:一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2、引導分析:讓學生說說“一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是什么意思?引是導學生得來。

  (2)展示過程:將學生列出的分步算式與過程的思路圖結合在一起展示。

  (3)完整呈現,觀察比較:

  三、實踐應用,鞏固提高

  (一)完成教材P10的“做一做”。

  1、課件分步呈現第(1)(2)兩上題,讓學生獨立完成,交流匯報時,著重讓學生說出口算的過程。

  (二)口算比賽。

  1、看誰能算全對:練習二的第1題。

  2、看哪一小組全做對:練習二的第2題。

  3、錯例分析:教師選取幾道有代表性的錯題板書進行展示(不要說出出錯孩子的名字)。讓學生說一說,他們分別都是在哪些地方出錯了。

  4、我是小小營業員:課件演示練習二的第3題:

  5、我是勞動小能手:課件呈現練習二的第3題的主題圖。

  四、全課小結,促進內化

  (一)學生談體會:

  讓學生說說,這節課學習了什么知識?

  (二)師生共同回顧:

  板書設計:簡單計算

  方法一:35+30=65、65+4=69

  方法二:30+30=60、5+4=9、60+9=69

  方法三:30+34=64、64+5=69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 10

  教學內容:

  二年級下冊第91—92頁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能夠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整理、分析數據,解決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掌握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準備:

  練習卡片及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師:春天來了,天氣暖了,小草變綠了,小樹發芽了,外面的景色真美!瞧!小朋友們正準備坐船出游呢?

  2、出示主題圖

  二、收集信息,提出問題

  1、觀察主題圖,收集信息

  師:從這幅圖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篩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師:根據這么多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與乘船有關的數學問題?

  (1)獨立思考

  (2)匯報交流

  師:如果2個班坐一條船,我們可以怎么安排?

  (3)討論解決問題策略,老師進行及時歸納梳理:

  方案一:1班,2班坐一條船;3班,4班坐一條船

  方案二:1班,4班坐一條船;2班,3班坐一條船

  方案三:1班,3班坐一條船;2班,4班坐一條船

  3、添加條件,確定研究主題:

  (1)明確限乘68人所表示的含義,最多不能超過68人。

  (2)確定研究主題

  師:以上3種方案是否都行呢?我們先來研究第一種方案。

  1班,2班坐一條船;3班,4班坐一條船,能坐得下嗎?

  三、探究算法,學習新知

  (一)分組自主探究1班、2班合坐一條船;3班、4班合坐一條船,能坐得下嗎?

  1、課件出示活動要求:

  (1)分工合作,列出算式

  (2)靜靜地思考,寫出得數,并把方法簡單地寫在表格里。比一比,誰想得方法多?

  (3)有困難的小朋友可以向老師或同學請教

  (4)寫好得小朋友,跟伙伴交流下方法,并對自己的方法進行補充完善,也可以幫助有困難的小朋友。

  2、讀懂活動要求,列出各自的算式并讓學生明確自主探究的`方向是:研究23+31=?32+39=?有多少種不同的計算方法?3、學生獨立思考

  4、小組交流計算方法,并對自己的方法進行補充完善。

  5、分組匯報交流

  6、算法的初步優化:這么多的方法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學生經過觀察比較之后發現,以上的方法都是從十位算起,進步感知直接從十位算起可以提高口算的速度。

  7、揭示課題: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

  四、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聽算練習:

  2、拓展延伸:

  (1)解決如果我們按班級來乘船,怎么安排比較合理?

  (2)解決如果我們按人數乘船,兩條船夠嗎?

  (3)你覺得哪種好?讓學生從切身感受出發選擇合適的方案

  五、回顧總結

  1、由老師引領學生回顧本節課學了什么?

  2、讓學生暢所欲言,談談這節課的收獲體會?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精選12篇)12-13

小數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02-08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03-20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設計11-24

《5以內的加法》教學設計(精選10篇)10-21

小學數學《20以內進位加法的整理和復習》教學設計(通用7篇)12-06

加法教學設計11-03

加法的教學設計01-18

小學數學《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教學設計04-28

小學數學《認識萬以內的數》優秀教學設計11-29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荆州市| 昌乐县| 曲阳县| 永定县| 澜沧| 宜黄县| 屏东县| 温宿县| 丁青县| 吴川市| 景泰县| 车险| 衡山县| 宁武县| 喀喇沁旗| 大埔区| 宜兴市| 尼木县| 九龙城区| 平远县| 渭南市| 石渠县| 重庆市| 阿拉善右旗| 达州市| 手游| 通山县| 舟山市| 威海市| 万载县| 吉安市| 竹山县| 建阳市| 克拉玛依市| 筠连县| 商都县| 平武县| 新巴尔虎右旗| 新竹县| 三明市| 新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