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的教學設計及反思范文
教材簡析:
教材安排了三次統計活動,讓學生學習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并初步認識簡單的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例題通過學生感興趣的生日聚會的情境提出問題,體現生活里需要統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接著通過分類理一理,出現相形統計圖,使學生認識它,并依據它描述分類整理的結果。然后學生自己動手,分類整理花的朵數,并引入簡單的統計表,讓學生用數據表示分類整理的結果。“想想做做”讓學生調查本小組的小朋友各愛吃哪一種水果,統計愛吃每種碩果的人數,填入統計表。這樣安排,意在讓學生自己主動參與,通過親手實踐,經歷和體會收集整理簡單數據的`過程,初步感受統計的思想和方法。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統計過程,學習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簡單的問題。
2、、讓學生初步學習有序觀察和有條理的思考。初步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初步學會與同伴合作。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談話:回憶一下,你最高興的是哪一天?哪一天你家來了哪些客人?有哪些使你高興的事?
2、今天是森林王國中大象的生日,大象家來了許多客人,祝賀大象生日快樂,它們還帶來了許多生日禮物。出示情境圖,我們來看一看,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送給大象哪幾種顏色的花?
二、主動探索,體會領悟
1、提出問題。
談話:大下關家的客人排得很亂,不容易看出來有多少,有什么辦法能知道來了哪些客人,各有幾個呢?
2、分類整理。
先分組整理,再組織交流。
(1)把客人分成三類。
(2)分別把小狗、小猴、小豬排隊,排隊的方法是在情境圖上找一個什么動物,就貼一個這種動物的頭像,直到把情境圖中的動物都找完。
(3)根據排好的頭像數一數每種動物各來了多少只,把數目填在括號里。
3、分析數據。
提問:看了這張圖你知道了什么?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1、分小組整理各種鮮花的朵數。
(1)談話:客人們給大象送來了哪幾種顏色的花,各有幾朵呢?課本已經把這些花印在了附頁上,請大家把附頁里的花剪下來,分類貼在課本上。
學生剪貼,教師巡視指導。
(2)分組討論:從圖中知道了什么?把每種花的朵數填在表格里。
(3)組織全班交流,啟發學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給予評價。
2、引導學生完成“想想做做”。
(1)談話:請看書,表中有五種水果,誰來說說各是什么水果?你喜歡吃哪種水果?附頁里也印了5種水果。你喜歡吃哪種水果,就從附頁里把它剪下來。然后以大組為單位,由組長帶領排一排,再數一數喜歡吃每種水果的人數,最后把這些人數填在自己書上的表里。
(2)讓學生自己動手剪一剪,以小組為單位排一排,填表。
(3)組織學生交流各小組統計的結果,讓學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想一想,說一說。
4、(1)談話:今天我們幫大象統計了來的客人,
送的鮮花,大象非常高興。知道了可以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并制成圖或表的方法來進行統計。
(2)回家后把今天大象過生日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一聽。
教后反思
一、“數學的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數學新課程理念之一。活動開始,設計由讀詞語“生日”到“孩子的生日”再到“動物的生日”,讓學生在熟悉的、親切的生活背景的素材中找出具有數學意義的關系和特征——提出了很多數學問題。這情境的創設既可以導入數學知識教學,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數學的活動化,讓學生學習動態的數學”也是數學新課程理念之一。在活動中,設計了分一分、排一排、貼一貼、數一數等操作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自己探索出較好的數學方法。在實踐活動中,有的學生還能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整理信息,我抓住這個機會順勢組織學生討論而確定較好的統計方法。
三、“數學的問題化,讓學生學習思考的數學”也是數學新課程理念之一。在活動中利用數學教材讓學生充分展開思維,并在思維的碰撞中發展思維。從而深化對統計的意義的認識。注重操作和思考有機結合讓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獲取新知。
總之,整個教學過程是一個重視引導學生參與的過程,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在多種感官協調合作下獲取知識,教師始終一學生為主體適時有效地給以引導和幫助,使所有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中提高學習興趣,引發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動參與學習,逐步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統計》的教學設計及反思范文】相關文章:
《貓》教學設計及反思10篇03-30
《復式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與反思2篇03-06
“統計”教學設計(精選18篇)05-17
《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04-25
頭飾設計教學反思04-06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與反思03-30
《背影》的教學設計范文04-09
《散步》的教學設計范文03-30
音樂課教學設計與反思04-01
《太陽》教學設計范文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