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太丘與友期》的教學設計范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或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2、過程與方法:反復誦讀,培養語感,品析文中人物的語言和形象。
3、情感與態度: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智慧、誠實、守信的美德。
【重點難點】
重點:誦讀課文,積累文言字詞;學習誠實、守信的美德。
難點:理解“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教學設計】
一、故事導入
在這,老師給大家講一個發生在隋朝時期的故事。
隋朝有個聰明機智的`人,叫解卞。他在楊索的府里作下人。
一天, 楊索問他:“我有個朋友在冬天被蛇咬了腳趾頭,該怎么治呢?”
解卞隨即回答:“這好辦,取六月六日南墻下的雪涂在腳趾頭上,就能治好。”
楊索說:“六月哪會下雪呢?”
解卞笑道:“六月是不會下雪。在冬天蛇如果敢出洞,早就凍僵了,又怎會咬人呢?”
楊索無話可說。
你覺得,故事中的解卞是一個怎樣的人?
同學們,我們古代流傳下來許多聰明孩子的故事,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陳太丘與友期》,來認識另一位古代聰明的孩子——元方。(板書課題)
二、簡介劉義慶和《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彭城(現在江蘇徐州)人劉義慶(403~444)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
三、朗讀感知
1、大聲地自由朗讀:不懂的音、節奏,做上記號。
2、指名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講究句讀;學生點評。
3、同桌,邊讀邊說說這則小故事;指名說故事。
4、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課文。
四、研讀課文
1、理解字詞,疏通課文。
①陳太丘與友期行 ②太丘舍去 ③去后乃至 ④尊君在不
⑤相委而去 ⑥下車引之 ⑦元方入門不顧。
2、講解三個表示稱呼的詞:
①尊君在不:
②待君久不至:
③君與家君期日中:
3、提問:課文刻畫了幾個人物?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板書:友人,元方)
⑴找出文中的四句對話:①尊君在不?
②待君久不至,已去。
③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④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⑵學生揣摩人物對話時的語氣、神態及動作,醞釀并找同桌演練。
⑶角色演練,深化認識。
⑷同桌、生生互動演練。
4、評價友人、元方。(板書)
⑴評價友人:
①在我們剛剛對話中的友人,你覺得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原因是?(板書:無信、無禮)
②他是一直這樣無信無禮下去的嗎?依據是?
⑵評價元方:
那么,在你看來,元方又是個怎樣的人呢?理由是?(板書:聰明、機智)
5、同桌討論:你認為“元方入門不顧”的做法,是否失禮?
五、課內拓展
本文對你今后的人際交往,有哪些啟示?(板書:信、禮)
六、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元方確實是聰明機智的孩子,同時我們也深刻認識到誠信與禮貌的重要性。古語有“人無信不立”,“言必行,信必果”。誠信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繼承并發揚這一光榮傳統,做一個誠信禮貌的人,做一個“大寫的人”! (或者,讓學生小結)
七、作業設計
中華古詩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走近它,熟讀它,背誦它,讓它根植于我們的心靈,伴隨我們一起成長!請大家將本課文熟讀后加以背誦,并會默寫。
【附板書】
陳太丘與友期
《世說新語》
友人 元方
無 信 信 禮 聰 明
無 禮 機 智
【《陳太丘與友期》的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陳太丘與友期行教學設計09-20
《陳太丘與友期》教學設計15篇04-02
《陳太丘與友期》教學設計(精選17篇)05-11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12-16
《期行》教學設計03-25
《人物與環境》教學設計范文07-17
分類與整理教學設計04-08
《燃燒與滅火》教學設計03-04
質數與合數教學設計03-02
《我與地壇 》教學設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