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五年級數學《分數基本性質》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通過經歷預測猜想——實驗分析——合情推理——探究創造的過程,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知道它與整數除法中商不變性質之間的聯系。
2. 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學會把一個分數化成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或指定的分子做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為學習約分和通分打下基礎。
3.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滲透事物是互相聯系、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體驗到數學驗證的思想,培養敢于質疑、學會分析的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讓學生自主探索,發現和歸納分數的基本性質,以及應用它解決相關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人,揭示課題。
1.教師講故事。
猴山上的猴子最喜歡吃猴王做的餅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塊大小一樣的餅分給小猴們吃,它先把第一塊餅平均切成四塊,分給猴1一塊。猴2見到說:“太小了,我要兩塊。”猴王就把第二塊餅平均切成八塊,分給猴2兩塊。猴3更貪,它搶著說:“我要三塊,我要三塊。”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塊餅平均切成十二塊,分給猴3三塊。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嗎?
討論:哪只猴子分得的多?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師出示三塊大小一樣的餅,通過師生分餅、觀察和驗證,得出結論:三只猴子分得的餅一樣多。
引導:聰明的猴王是用什么辦法來滿足小猴子們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的呢?同學們想知道嗎?學習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就清楚了。(板書課題)
[ 一上課,先聽講一段故事,學生非常樂意,并會立即被吸引。思考故事當中提出的問題,學生自然興趣濃厚。通過故事設疑,激起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2.組織討論。
(1)既然三只猴子分得的餅同樣多,那么表示它們分得餅的分數是什么關系呢?這三個分數什么變了,什么沒有變?讓學生小組討論后答出:這三個分數是相等關系,1/4=2/8=3/12,它們平均分的份數和表示的份數也就是分數的分子和分母變化了,但分數的大小不變。
(2)猴王把三塊大小一樣的餅分給小猴子一部分后,剩下的部分大小相等嗎?你還能說出一組相等的分數嗎?通過觀察演示得出:3/4=6/8=9/12。
(3)我們班有40名同學,分成了四組,每組10人。那么第一、二組學生的人數占全班學生人數的幾分之幾?引導學生用不同的分數表示,然后得出:1/2=2/4=20/40。
3.引入新課:黑板上三組相等的分數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學生回答后板書:
分數的分子和分母變化了, 分數的大小不變。
它們各是按照什么規律變化的呢?我們今天就來共同研究這個變化規律。
二、比較歸納,揭示規律。
1.出示思考題。
比較每組分數的分子和分母:
(1)從左往右看,是按照什么規律變化的?
(2)從右往左看,又是按照什么規律變化的?
讓學生帶著上面的思考題,看一看,想一想,議一議,再翻開教科書看看書上是怎么說的。
2.集體討論,歸納性質。
(1)從左往右看,由3/4到6/8,分子、分母是怎么變化的?引導學生回答出:把3/4的分子、分母都乘以2,就得到6/8。原來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3份,現在把分的份數和表示份數都擴大2倍,就得到6/8。
板書:
(2)3/4是怎樣變化成9/12的呢? 怎么填?學生回答后填空。
(3)引導口述:3/4的分子、分母都乘以2,得到6/8,分數的大小不變。
(4)在其它幾組分數中,分子、分母的變化規律怎樣?幾名學生回答后,要求學生試著歸納變化規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板書:都乘以 相同的數)
(5)從右往左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又是按照什么規律變化的?通過分析比較每組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得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板書:都除以 )
(6)引導思考:都乘以、都除以兩個“都”字,去掉一個怎么改?(去掉第二“都”字,換成“或者”)再對照教科書中的分數基本性質,讓學生說出少了什么?(少了“零除外”)討論:為什么性質中要規定“零除外”?
(板書:零除外)
(7)齊讀分數的基本性質。先讓學生找出性質中關鍵的字、詞,如“都”、“相同的數”、“零除外”等。然后要求關鍵的字詞要重讀。師生共同讀出黑板上板書的分數基本性質。
[ 新知識力求讓學生主動探索,逐步獲取。“猴王分餅”和分析班級學生人數得出的三組相等的分數為學生探索新知提供材料,出示的思考題是學生探求新知、獨立思考的指南,教師環緊扣的提問以及引導學生逐步展開的充分的討論,幫助學生一步步走向結論。]
3.出示例2:把1/2和10/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思考:要把1/2和10/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變的分數,分子怎么不變?變化的依據是什么?
4.討論:猴王運用什么規律來分餅的?如果小猴子要四塊,猴王怎么分才公平呢?如果要五塊呢?
[ 得出性質后,再讓學生說出猴王的想法,并回答如果小猴子要四塊,猴王怎么辦?既前后照應,又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幫猴王想辦法的過程中,運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
5.質疑:讓學生看看課本和板書,回顧剛才學習的過程,提出疑問和見解,師生答疑。
通過舉例,溝通分數的基本性質與商不變性質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運用分數與除數的關系,以及整數除法中商不變的性質,說明分數的基本性質。
如:3/4=3÷4=(3×3)÷(4×3)=9÷12=9/12
[ 有助于學生順利地運用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以及整數除法中商不變性質說明分數的基本性質,實現新知化歸舊知。]
三、多層練習,鞏固深化。
1.學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到底又什么用呢?老師告訴你們,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我們就能變魔術一樣,把一個分數變成多個跟它大小一樣,分子分母卻不同的新分數。下面就讓我們來變個魔術。
2.學生完成練一練第1題,請兩名學生在黑板上做第2題。
3完成練習十一的第1、2題.找學生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
4.按規律寫出一組和2/3相等的分數。
5、變式練習
分數接龍游戲:
玩法一:同桌之間,一個同學任意說出一個分數,另一個同學根據這個分數說出一個和它大小相等的分數。
玩法二:小組之間,一個小組任意說出一個分數,指定一個小組同學說出一個與之相等的分數。
教學反思:
這節課教學我讓學生在感悟中自主探索。自主探索是學生學習活動的核心,它是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感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開放地去探索、去發現、去創造。在學生通過聽故事、看圖片,感受到1/3=2/6=3/9相等后,接著充分利用直觀手段,設計了折紙涂色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獲得具體真切的感受,幫助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分數大小相等。最后引導學生對形成的分數進行分析、比較、思考,使他們在變化中找出規律、從而概括出分數的基本性質。
練習設計時力求“趣”、“實”、“活”, 有層次、有坡度,從唯一答案到有多個答案,逐步深化。既鞏固和加深了對新知識的理解,學會了運用,也以靈活、開放的練習拓展學生的思維,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得到訓練。
【小學五年級數學《分數基本性質》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04-05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04-13
分數的基本性質優秀教學設計09-22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05-12
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教學設計11-09
《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教學設計03-21
小學數學《比例的基本性質》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0篇)04-13
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教學設計通用04-06
數學《小數的性質》教學設計01-06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學設計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