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

時間:2024-11-01 12:43:23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1

  一、教學內容

  分數的基本性質。(課本第75-76頁的例1、例2及“做一做”、第77頁練習十四的第1-3題)

  二、教材簡析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第十冊的內容之一,在小學數學學習中起著承前啟后、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既與整數除法的商不變性質有著內在的聯系,也是后面進一步學習分數的計算、比的基本性質的基礎。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一種規律性知識,分數的分子分母變了,分數的大小會變嗎?分數的分子分母如何變化,分數的大小不變呢?學生在這種“變”與“不變”中發現規律。

  三、教材處理

  以前,教師通常把《分數的基本性質》看作一種靜態的數學知識,教學時先用幾個例子讓學生較快地概括出規律,然后更多地通過精心設計的練習鞏固應用規律,著眼于規律的結論和應用。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師們越來越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但我們也看到這樣的現象:問題較碎,步子較小,放手不夠,探究的過程體現不夠充分。《分數的基本性質》可不可以有別的教學思路呢?新的課程標準提出:“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根據這一新的理念,我認為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一種大問題背景下的探索活動,使學生在一種動態的探索過程中自己發現分數的基本性質,從而體驗發現真理的曲折和快樂,感受數學的思想方法,體會科學的學習方法。所以,教師的著眼點,不能只是規律的結論和應用,而應有意識地突出思想和方法。基于以上思考,我以讓學生探究發現分數基本性質的過程為教學重點,創設了一種“猜想——驗證——反思”的教學模式,以“猜想”貫穿全課,引導學生遷移舊知、大膽猜想——實驗操作、驗證猜想——質疑討論、完善猜想等,把這一系列探究過程放大,把過程性目標”凸顯出來。

  四、設計意圖:

  本課主要本著遵循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創設問題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建立數學模型解釋數學模型運用數學模型拓展數學模型”的指導思想而設計的。

  1、通過故事創設問題情境,貼近學生生活,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從故事情境中提出問題,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

  3、小組合作學習,共同探究解決問題,讓學生充分體驗知識產生的過程。

  4、從幾組分數中分析,找到分數的基本性質,從而初步建立數學模型。

  5、設計有坡度的練習,穿插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整個運用知識的形式活潑有趣。

  6、在游戲活動中對數學知識進行拓展運用。

  五、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經歷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2)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經歷觀察、操作和討論等數學學習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2)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

  3、過程與方法

  (1) 經歷觀察、操作和討論等學習活動,并在探索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能對分

  數的`基本性質作出簡要的、合理的說明。

  (2) 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歸納、總結概括能力。

  (3)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進行歸納,發展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

  六、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七、教學難點

  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八、教學準備

  教師:電腦課件

  學生:圓紙片 長方形紙

  九、教學過程:

  (一)回顧復習,舊知鋪墊。

  課件出示復習題

  1、商不變的性質

  12÷3=( )

  (12×10)÷(3×10)=( )

  (12÷3)÷(3÷3)=( )

  利用什么知識填空的?

  2、除法與分數的關系

  30 ÷ 120 =( )/( )

  ( )÷( ) =17/51

  利用什么知識填空的?

  (二)故事引人,揭示課題。

  課件出示故事(動畫):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哦不對,是三個小和尚。小和尚最喜歡吃老和尚做的餅啦。有一天,老和尚做三塊大小一樣的餅,想給小和尚吃,還沒給,小和尚就叫開了,“我要一塊”,“我要兩塊”,“嘻嘻,我不要多,只要四塊。”老和尚二話沒說,把第一塊餅平均分成4塊,取出其中1塊給第一個和尚;把第二塊餅平均分成8塊,取其中2塊給高和尚。把第三塊餅平均分成16塊,取其中的4塊給了胖和尚。小朋友,你知道哪個和尚分得多嗎?

  生1:胖和尚吃的多。 生2:矮和尚吃的多。 ……

  師:到底誰回答得對呢?我們一起動手分餅來求證吧

  1、合作探究

  師:請同學們以兩人一組,拿出三個大小相等的圓,分別用陰影部分表示每個和尚分得的餅(教師觀察,學生小組合作,有平均分的,有涂色的,小組成員配合默契。)

  師:比較一下陰影部分的大小,結果怎樣?

  生:陰影部分的大小相等。

  師:陰影部分相等說明每個和尚分的餅相等.

  師:請同學們用分數表示陰影部分

  師:陰影部分相等說明這三個分數怎樣?

  生:三個分數相等。(隨著學生的回答,老師將板書的三個分數用“=”連接。)

  2、組織討論。

  師:仔細觀察這三個分數什么變了,什么沒有變?

  讓學生小組討論后答出:它們分數的分子和分母變化了,但分數的大小不變。

  師:它們各是按照什么規律變化的呢?我們今天就來共同研究這個變化規律。

  3、比較歸納

  同學們:從左往右觀察,這三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是按照什么規律變化的才保證了分數的大小不變的?

  集體討論幾名學生回答后,要求學生試著歸納變化規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邊講邊板書)

  師:從右往左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又是按照什么規律變化的?通過分析比較每組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得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邊講邊板書)

  4、揭示規律

  教師小結:“剛才大家都觀察得很仔細,像分數的分子、分母發生的這種有規律的變化,它的大小不變。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新知識。(板書課題:分數的基本性質)

  師:“什么叫做分數的基本性質呢?就你的理解,能把它歸納成一句話嗎?(小組討論發言)

  師:剛才同學們都用自己的語言說了分數的基本性質,我們的書上也總結了分數的基本性質,現在請打開書看到75頁。看看和我們總結的有什么不同,并用波浪線表出關鍵的詞。(如:同時,相同,0除外等)

  全班討論:為什么要規定0除外”?

  引導:現在同學們知道了聰明的老和尚是用運用什么規律來分餅,既滿足小和尚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

  (三)梳理溝通,靈活運用。

  1、分數的基本性質與商不變的性質的聯系。

  想一想,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以及整數除法中商不變的規律,你能說明分數的基本性質嗎?

  啟發學生說出它們之間的聯系:

  (1)分子相當于被除數,分母相當于除數;

  (2)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數就相當于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或除

  以相同的數;

  (3)“相同的數”中要求“0除外”;

  (4)商不變相當于分數的大小不變。

  2、分數基本性質的應用

  (1)出示課本第76頁例2,把2/3 和10/24 分別轉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2)認真審題,弄清題意。

  要求學生讀題后歸納出題目的要求。

  a.分母都變成12

  b.分數的大小不變

  (3)想一想:怎么化,根據什么?

  過程要求:

  a.學生獨立思考,完成題目要求;

  b.全班反饋,教師課件顯示;

  (四)多層練習,鞏固深化。

  1、完成教科書第77頁練習十四的第1-3題。

  (1)第1題

  此題著重練習分數的相等和不等。練習時,讓學生按照題目的要求涂色。

  (2)第2題

  此題是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比較分數大小的實際問題,學生在練習中將2/5化成4/10,或者把4/10化成2/5,再作比較,都是可以的。

  (3)第3題,說出相等的分數(對口令)

  此題是運用分數基本性質的游戲練習.游戲時,讓學生以同桌為單位.仿照第3題的樣子,一個人先說一個分數,另一個人回答一個相等的分數,然后交換先后順序。

  2、教科書76頁 “做一做”

  (1)由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同學交流.

  (2)全班反饋,說一說思維過程.

  (五)小結

  教師: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題界知家數同時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數就相當于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或除

  (六)動腦筋出教室游戲(機動)

  讓學生拿出課前發的寫有分數的紙片,要求學生看清手中的分數。與 相等的,報出自已的分數后先離場,與相等的再離場,與相等的最后離場。

  十、板書設計

  商不變的性質

  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商不變。

  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a÷b =a/b(b≠0)

  分數的基本性質

  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知道它與整數除法中商不變性質之間的聯系。

  2.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學會把一個分數化成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或指定的分子做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為學習約分和通分打下基礎。

  學習目標:

  1、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知道它與整數除法中商不變性質之間的聯系。

  2、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學會把一個分數化成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或指定的分子做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重點難點:

  1、使學生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2、讓學生自主探索,發現和歸納分數的基本性質,以及應用它解決相關的問題。

  過程設計:

  一、激情導入

  1、導入課題

  生讀故事。

  唐僧師徒四人在西天取經的路上得到了一個大西瓜,他們知道豬八戒想多吃。師傅說:“分給他二分之一,他嫌少,分給他四分之二,他還嫌少,之后師傅說分給他八分之四,這次豬八戒覺得已經很多了,高興得答應了。可是悟空卻在旁邊一個勁地笑,你知道孫悟空為什么笑嗎?

  師:孫悟空為什么笑呢?二分之一、四分之二、八分之四這三個分數到底有什么關系呢?下面我們用折紙的方法來看一下它們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

  2、明確目標

  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知道它與整數除法中商不變性質之間的聯系;并會應用分數的基本性質。

  3、預期效果

  達到教學目標

  二、民主導學

  任務一

  任務呈現

  動手操作驗證性質

  自主學習

  師:拿出準備好的三張正方形紙。按照下面的.要求來進行操作。請一同學讀學習要求

  1、把三張正方形紙平均對折一次、二次、三次,將紙平均分成2、4、8份,分別把2分之二、4分之二、8分之四涂上顏色,并標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二、8分之四。

  2、仔細觀察三張紙的涂色部份,你們能發現什么?

  師:同位分工合作完成。現在開始。

  師選擇一份作品粘貼在黑板上,請一同學說一說你們有什么發現?

  請二至三位同學說一說。

  師:我們都發現了涂色部份的面積是相等的,那你們能不能把二分之一、四分之二、八分之四列成一個等式呢?

  生回答。師:現在你們知道孫悟空為什么笑了嗎?請同學回答。

  師:豬八戒每次分到的都是一樣多的。它還以為啊,開始分得少,后來分得多。不過豬八戒也許也正納悶呢?這幾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各不一樣,那它們的大小怎么會一樣呢?你們想幫豬八戒解決這個問題嗎?(想)

  下面請同學們把這個式子從左往右地觀察,看一下每個分數的分子分母怎樣變化?才得到下一個分數。

  生:我發現了二分之一的分子與分母同時乘以2得到了四分之二、四分之二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2得到了八分之四。

  請二名同學重復。

  師:你們想得一樣嗎?我把二分之一的分子分母同時乘2得到了四分之二、四分之二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2又得到了八分之四。那在這個式子中我們是把分子分母同時乘2,分數的大小不變,那如果我們把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5分數的大小變嗎?同時乘以10呢?那你們能不能根據這個式子來總結一個規律呢?

  生回答:一個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它們分數的大小不變。

  請一至二名同學回答。

  師板書: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師:誰來舉一個例子。指名三位同學回答,師板書,并問:同時乘以了幾?

  師:這樣的例子我們可以舉出很多很多,剛才我們是從左往右觀察的,如果把這個式子從右往右觀察,你們又會發現什么呢?

  請一同學回答,

  生:我們發現了8分之四的分子與分母同時除以2得了四分之二,四分之二的分子與分母同時除以2得到了二分之一。

  師:嗯,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除以2分數的大小不變,如果同時除以4大小會變嗎?同時除以5呢?能不能根據這個式子再總結出一句話呢?

  生: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二名學生重復)

  師板書:或者除以

  師:你能根據剛才總結的規律舉一個例子嗎?

  讓三名學生舉出例子,師板書。并問:分子分母同時除以了幾?

  展示交流

  師指著板書說明:我們說分子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那是不是包括所有的數呢?我們一起來看這樣一個分數。板書八分之四同時除以0,問:這個式子成立嗎?(打上問號)

  生:不成立,

  師:為什么

  生:因為0不能作除數,

  師:0不能作除數,所以這個式子是錯誤的。(畫叉)

  師:我再說一個式子,我不除以0了,我乘以0,這個式子成立嗎?(板書:8分之四乘以0,打上問號)

  生:不成立,因為在分數當中分母相當于除數,除數不能為0。

  師:對,大家都知道0不能作除數,所以這兩個式子都是不成立的?(畫叉)我們剛才總結的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數,不是所有的數需要加上一句什么話

  生:0除外

  師板書0除外

  師:到現在為止這個規律我們就總結完了,那在這個規律里你覺得什么地方需要我們注意一下呢?

  生:同時和相同的數

  師:“同時”和“相同的數”(師將重點詞語打點),大家想得一樣嗎?這個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要學習的分數的基本性質。(師板書課題)

  師:我相信如果當時豬八戒會這個分數的基本性質,那就不會出現這樣的笑話了,那咱們同學們千萬不要范它那樣的錯誤了。下面讓我們一起把分數的基本性質邊讀邊記。

  生齊讀二遍。

  師:這個分數的基本性質特別有用,我們可以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和它相等的另外一個分數。

  任務二

  任務呈現

  課本76頁的例2,請一同學讀題。

  自主學習

  生獨立完成,完成后和同位的同學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展示交流

  每題請二名同學回答,(集體訂正答案)

  檢測導結

  1、目標練習

  76頁“做一做”

  練習十四的1、2、6、7題

  2、結果反饋

  生做完后同桌交流,再指名說說結果。

  3、反思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都學會了哪些知識?請大家談談學習了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收獲。

  三、輔助設計

  教具課件設計

  小黑板正方形紙數塊

  板書設計

  分數的基本性質

  練習和作業設計

  1、完成課本76頁做一做中的1、2題。

  生獨立完成,師指名回答。

  2、完成練習十四中的1、2、5、6、7題。

  師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分數基本性質,而且我們還學會了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轉化成和它相等的另外一個分數,其實生活當中還有許多的數學知識,如果你留心觀察,你就能夠發現,我希望大家都能做一個在學習上面的有心人。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3

  1.教材簡析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第十冊的內容之一,在小學數學學習中起著承前啟后、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既與整數除法的商不變性質有著內在的聯系,也是后面進一步學習分數的計算、比的基本性質的基礎。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一種規律性知識,分數的分子分母變了,分數的大小會變嗎?分數的分子分母如何變化,分數的大小不變呢?學生在這種“變”與“不變”中發現規律。

  2.教材處理

  以前,教師通常把《分數的基本性質》看作一種靜態的數學知識,教學時先用幾個例子讓學生較快地概括出規律,然后更多地通過精心設計的練習鞏固應用規律,著眼于規律的結論和應用。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師們越來越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但我們也看到這樣的.現象:問題較碎,步子較小,放手不夠,探究的過程體現不夠充分。《分數的基本性質》可不可以有別的教學思路呢?新的課程標準提出:“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根據這一新的理念,我認為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一種大問題背景下的探索活動,使學生在一種動態的探索過程中自己發現分數的基本性質,從而體驗發現真理的曲折和快樂,感受數學的思想方法,體會科學的學習方法。所以,教師的著眼點,不能只是規律的結論和應用,而應有意識地突出思想和方法。基于以上思考,我以讓學生探究發現分數基本性質的過程為教學重點,創設了一種“猜想——驗證——反思”的教學模式,以“猜想”貫穿全課,引導學生遷移舊知、大膽猜想——實驗操作、驗證猜想——質疑討論、完善猜想等,把這一系列探究過程放大,把過程性目標”凸顯出來。

  設計意圖:

  本課主要本著遵循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創設問題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建立數學模型解釋數學模型運用數學模型拓展數學模型”的指導思想而設計的。

  1、通過故事創設問題情境,貼近學生生活,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從故事情境中提出問題,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

  3、小組合作學習,共同探究解決問題,讓學生充分體驗知識產生的過程。

  4、從幾組分數中分析,找到分數的基本性質,從而初步建立數學模型。

  5、設計有坡度的練習,穿插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整個運用知識的形式活潑有趣。、

  6、在游戲活動中對數學知識進行拓展運用。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經歷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2)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2.過程與方法

  (1) 經歷觀察、操作和討論等學習活動,并在探索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能對分數的基本性質作出簡要的、合理的說明。

  (2) 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歸納、總結概括能力。

  (3)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進行歸納,發展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經歷觀察、操作和討論等數學學習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2)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

  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教學準備

  師:電腦課件 學生:圓紙片 長方形紙

  教學步驟:

  一、故事引人,揭示課題。

  1.教師講故事。

  話說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去取經,這天走在路上,唐僧感覺餓了,就叫孫悟空去化齋,孫悟空答應了聲駕起筋斗云走了,不一會,他就帶回了三塊一樣大的餅,唐僧說:三塊餅,我們四個人怎么吃呢?孫悟空說:“你分給我一塊餅的四分之一就行了” 唐僧就把第一塊餅平均分成四塊,給了一塊給孫悟空。沙僧說:“我想要兩塊”

  唐僧把第二塊餅平均分成八塊,給了2塊給沙僧。豬八戒比較貪心,他說:“我要三塊,我要三塊”,于是唐僧把第三塊餅又平均分成12塊,給了豬八戒3塊。同學們,你知道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人誰分的多嗎?

  [ 一上課,先聽講一段故事,學生非常樂意,并會立即被吸引。思考故事當中提出的問題,學生自然興趣濃厚。通過故事設疑,激起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2、組織討論,動手操作。

  (1)小組討論,誰分的多

  (2)拿出三張紙,分別涂出它們的1/4、2/8、3/12。

  (3)比較涂色部分的大小,有什么發現,得出什么結論。

  既然他們三個分得的餅同樣多,那么表示它們分得餅的分數是什么關系呢?這三個分數什么變了,什么沒有變?讓學生小組討論后答出:這三個分數是相等關系,1/4=2/8=3/12,它們平均分的份數和表示的份數也就是分數的分子和分母變化了,但分數的大小不變。

  (4)教師演示

  3、教學例1

  (1)引導比較。

  師問:這四個分數,為什么分母不同呢?前兩個分數的分子為什么都是1?

  你知道其中哪些分數是相等的嗎?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3=2/6=3/9

  師追問:你是怎么知道這三個分數相等的?(圖中觀察出來的)

  (2)師演示驗證大小。

  (3)完成“練一練”第1題

  學生先涂色表示已知分數,再在右圖中涂出相等部分。

  完成填空后,說說怎么想的。

  4、教學例2。

  (1)組織操作。

  師:取出正方形紙,先對折,用涂色部分表示它的1/2。

  學生完成折紙、涂色。

  師問:你能通過繼續對折,找出和1/2相等的其它分數嗎?

  學生在小組中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展開折法并匯報,可能出現的方法有:

  連續對折兩次,平均分成4份。如圖:

  1/2=1/4

  ②連續對折三次,平均分成8份。如圖:

  1/2=4/8

  ③連續對折四次,平均分成16份。

  師追問:每次對折后,正方形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涂色部分有多少份,可以用什么分數表示?

  得到的這些分數與1/2相等嗎?能不能再寫一些與1/2相等的數?

  板書:1/2=2/4=4/8=8/16=16/32……

  (2)發現規律。

  師:你有什么發現?(如學生觀察有困難,可進行以下提示)

  ①、從左往右看,它們的分子、分母是怎樣變化的?你有什么發現?

  學生觀察、思考,在小組中交流。

  師問:觀察例1中的1/3=2/6=3/9,有這樣的規律嗎?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57頁內容及58、59頁練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的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相同而大小不變的分數,并能應用這一性質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在參與觀察、比較、猜想、驗證等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探究問題,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學生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熏陶,培養樂于探究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應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預習生成單、作業紙、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師:通過昨天的預習,你知道我們今天要學習什么內容?(生:分數的基本性質)

  2、師:針對這個內容,同學們做了充分的預習,相信你們一定提出了不同的數學問題,現在請組長帶領組員提煉出你們組最想研究的問題。

  3、指名學生匯報。

  4、師:同學們,不管你們提出什么樣的問題,都與分數的基本性質有關,今天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走進課堂。

  二、檢查預習,自主探究

  1.出示預習生成單:(師:我們已經預習了這部分內容,請同學們組內交流一下你們的預習成果,形成統一意見準備匯報。)

  2.指名上臺展示并匯報。(師:哪個組的同學愿意最先上來展示你們的成果?)

  3.(學生展示中注意分工匯報,在匯報中要注意學生用比一比的方法證明涂色部分相等,如果有用分數的意義的理解“都是相同紙的一半”或者“分子是分母的一半”理解也要給予肯定,教師應及時提出,照這樣一半的'理解,提問:你能在寫出一個和他們大小一樣的分數嗎?教師及時的板演,

  4.師:其他同學還有補充嗎?你們得出這個結論了嗎?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師:第一張紙涂色部分是這張紙的(學生說二分之一),第二張紙涂色部分是這張的(四分之二),第三張紙涂色部分是這張紙的(八分之四),涂色部分都相同,也就證明這三個分數的大小也(學生說相等),可是,它們的分子分母卻不相同,他們有沒有一定的變化規律呢?我們通過合作交流來探究這個問題。

  2.出示合作要求(課件),指名學生讀一讀。

  3.學生合作交流,探究學習。

  4.學生匯報中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的語言要規范,同時,可以讓小組回想補充,特別是,跳躍的兩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之間的變化規律是怎樣?

  5.指導匯報,總結規律。誰能完整的說一下你們剛才總結出的規律?

  6.教師歸納板書: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7.請同學們讀一讀這句話,想一想:還有需要補充的內容嗎?(0除外)

  8.再讀一讀,說說這句話中哪個詞比較關鍵。

  9.拓展深化,加深理解,完成練習,思考:分數的基本性質與商不變的性質之間的聯系。(練習一)這個過程也要看學生的生成在哪,教師及時的給予肯定。

  9.教師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孩子們的表現特別出彩,老師相信你們接下來的表現會更棒。

  四、應用拓展,新知內化

  1.出示例2,指名讀題,理解題意。

  2.師:你覺得解決這道題應該利用什么知識?(生:分數的基本性質)

  3.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4.小結:剛才,我們通過自主學習、小組探究知道了什么是分數的基本性質,下面就應用分數的基本性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五、當堂檢測

  (一)、下面每組中的兩個分數是否相等?相等的在括號里畫“√”,不相等的畫“X”。

  和()和()和()和()

  (二)、填空。

  ======

  (三)、把下列分數化成分母是10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

  (四)、涂色表示出與給定分數相等的分數。

  (五)、如果一堂課40分鐘,哪個班做練習用的時間長?

  六、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板書設計:

  分數的基本性質

  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這節課最多的考慮就是分數的基本性質這個規律怎樣才能讓學生真正的夯實,怎樣設計才能讓學生水到渠成的加深了理解。在練習的設計和過渡語的設計都是關鍵。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并了解它與除法中商不變的規律之間的聯系。

  2、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

  3、較好的實現知識教育與思想教育的有效結合。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能熟練、靈活地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師:同學們,為了讓你們了解到更多的科技知識,在科技周活動中,學校做了三塊科普展板(投影出示教材中的三塊展板)。同學們認真觀察,你們能提出什么問題?

  師:猜想對解決問題很重要,它們到底相不相等?下面以小組為單位,想辦法來驗證一下。

  二、新授

  師:同學們想了很多好的方法,哪個小組愿意匯報一下?

  生1:我們組是用畫圖的方法來驗證的。我們先畫了三個大小一樣的正方形表示三塊展板,把它們分別平均分成2份、4份和8份,再分別去其中的1份、2份和4份涂上顏色(展示學生畫的.圖)。通過比較我們發現,涂色部分的大小是相等的,所以

  生2:我們組是用折紙的方法來驗證的。我們先取了三根同樣長的紙條,通過對折把它們分別平均分成2份、4份和8份,分別涂色表示(展示學生的折紙情況)。通過折紙我們組也發現(學生在小組中討論、驗證)

  師:我們發現的這個規律,就是分數的基本性質。

  同學們現在小組內總結一下,什么是分數的基本性質?

  (學生認真討論)

  師:同學們匯報一下你們的討論結果。

  三、自主練習、鞏固提高

  課本第80頁1、2、3、題。

  其中,第1題引導學生通過涂色和比較,加深對分數基本性質的直觀感受。

  第2題二生爬黑板板演,第3、4題學生自做。師巡視指導。

  課堂小結:

  一生小結,他生補充,教師評判。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6

  一、故事引人,揭示課題。

  1.教師講故事。猴山上的猴子最喜歡吃猴王做的餅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塊大小一樣的餅分給小猴們吃,它先把第一塊餅平均切成四塊,分給猴1一塊。猴2見到說:“太少了,我要兩塊。”猴王就把第二塊餅平均切成八塊,分給猴2兩塊。猴3更貪,它搶著說:“我要三塊,我要三塊。”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塊餅平均切成十二塊,分給猴3三塊。同學們,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嗎?

  討論:哪只猴子分得的多?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師出示三塊大小一樣的餅,通過師生分餅、觀察和驗證,得出結論:三只猴子分得的餅一樣多。

  引導:聰明的猴王是用什么辦法來滿足小猴子們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的呢?同學們想知道嗎?學習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就清楚了。(板書課題)

  [一上課,先聽講一段故事,學生非常樂意,并會立即被吸引。思考故事當中提出的問題,學生自然興趣濃厚。通過故事設疑,激起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2.組織討論。

  (1)既然三只猴子分得的餅同樣多,那么表示它們分得餅的分數是什么關系呢?這三個分數什么變了,什么沒有變?讓學生小組討論后答出:這三個分數是相等關系,1/4=2/8=3/12,它們平均分的份數和表示的份數也就是分數的分子和分母變化了,但分數的大小不變。

  (2)猴王把三塊大小一樣的餅分給小猴子一部分后,剩下的部分大小相等嗎?你還能說出一組相等的分數嗎?通過觀察演示得出:3/4=6/8=9/12。

  (3)我們班有50名同學,分成了五組,每組10人。那么第一、二組學生的人數占全班學生人數的幾分之幾?引導學生用不同的分數表示,然后得出:1/2=2/4=20/40。

  3.引入新課:黑板上三組相等的分數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學生回答后板書:

  分數的分子和分母變化了, 分數的大小不變。

  它們各是按照什么規律變化的呢?我們今天就來共同研究這個變化規律。

  3.出示例2:把1/2和10/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思考:要把1/2和10/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變的分數,分子怎么不變?變化的依據是什么?

  4.討論:猴王運用什么規律來分餅的?如果小猴子要四塊,猴王怎么分才公平呢?如果要五塊呢?

  [得出性質后,再讓學生說出猴王的想法,并回答如果小猴子要四塊,猴王怎么辦?既前后照應,又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幫猴王想辦法的過程中,運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

  5.質疑:讓學生看看課本和板書,回顧剛才學習的過程,提出疑問和見解,師生答疑。

  通過舉例,溝通分數的基本性質與商不變性質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運用分數與除數的關系,以及整數除法中商不變的性質,說明分數的基本性質。如:3/4=3÷4=(3×3)÷(4×3)=9÷12=9/12

  [有助于學生順利地運用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以及整數除法中商不變性質說明分數的基本性質,實現新知化歸舊知。]它們各是按照什么規律變化的呢?我們今天就來共同研究這個變化規律。

  二、比較歸納,揭示規律。

  1.出示思考題。

  2.比較每組分數的分子和分母:

  (1)從左往右看,是按照什么規律變化的?

  (2)從右往左看,又是按照什么規律變化的?

  讓學生帶著上面的思考題,看一看,想一想,議一議,再翻開教科書看看書上是怎么說的。

  2.集體討論,歸納性質。(1)從左往右看,由3/4到6/8,分子、分母是怎么變化的?引導學生回答出:把3/4的分子、分母都乘以2,就得到6/8。原來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3份,現在把分的份數和表示份數都擴大2倍,就得到6/8。

  板書:

  (2)3/4是怎樣變化成9/12的呢?怎么填?學生回答后填空。

  (3)引導口述:3/4的分子、分母都乘以2,得到6/8,分數的大小不變。

  (4)在其它幾組分數中,分子、分母的`變化規律怎樣?幾名學生回答后,要求學生試著歸納變化規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板書:都乘以 相同的數)

  (5)從右往左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又是按照什么規律變化的?通過分析比較每組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得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板書:都除以 )

  (6)引導思考:都乘以、都除以兩個“都”字,去掉一個怎么改?(去掉第二“都”字,換成“或者”)再對照教科書中的分數基本性質,讓學生說出少了什么?(少了“零除外”)討論:為什么性質中要規定“零除外”?

  (板書:零除外)

  (7)齊讀分數的基本性質。先讓學生找出性質中關鍵的字、詞,如“都”、“相同的數”、“零除外”等。然后要求關鍵的字詞要重讀。師生共同讀出黑板上板書的分數基本性質。

  [新知識力求讓學生主動探索,逐步獲取。“猴王分餅”和分析班級學生人數得出的三組相等的分數為學生探索新知提供材料,出示的思考題是學生探求新知、獨立思考的指南,教師環緊扣的提問以及引導學生逐步展開的充分的討論,幫助學生一步步走向結論。]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并會應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不同分母的分數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2、通過猜想、驗證、歸納、總結等活動,讓學生經歷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探究過程,體會舉具體事例、數形結合的思考方法,感受抽象、推理的基本數學思想。

  3、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經歷質疑、猜想、驗證、觀察、歸納的學習過程,探究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方法】:

  本節課我綜合采用了談話法,情境創設法、引導探究法、直觀演示法,組織學生經歷觀察,猜測,得出結論。

  【學法指導】:

  為了有效的達成上述教學目標,秉著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指導,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力求充分體現學數學就是做數學,數學教學就是數學活動的教學的理念,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在本節課教學中,我主要采用觀察發現法、動手操作法、舉例驗證法。引導學生靜心傾聽、認真操作、積極思考、大膽表達,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種方式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教學準備】:

  1、媒體準備:白板

  2、資源準備:PPT

  【資源運用】:

  1、導入——課件出示問題-——喚醒舊知

  2、探究新知——PPT課件——突破重點、分解難點

  3、拓展延伸

  【教學過程】:

  一、聯系舊知,質疑引思。

  1、在自然數的范圍內,可以找到兩個大小相等但各個數位上數字又都不相同的自然數嗎?

  2、在小數的范圍內,可以找到兩個大小相等但各個數位上數字又都不相同的小數嗎?

  3、在分數的范圍內,可以找到兩個大小相等但分子和分母又都不相同的分數嗎?

  誰能說一個與《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石泉縣城關第二小學賈從先相等的分數?你怎么知道它們相等呢?如果讓你證明他們確實和《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石泉縣城關第二小學賈從先相等,你準備怎么證明?

  【喚醒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而且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為主動探究新知積聚動力。】

  二、自主操作,驗證猜想

  1、初步驗證

  (1)提出問題

  誰能說一個與《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石泉縣城關第二小學賈從先相等的分數?你怎么知道它們相等呢?

  如果讓你證明他們確實和《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石泉縣城關第二小學賈從先相等,你準備怎么證明?

  (2)匯報方法

  2、深入驗證:

  (1)在紙上寫上一組你認為可能相等的分數;

  (2)用你喜歡的方法來證明。

  (3)學生操作。

  (4)匯報交流。

  3、概括性質,深化理解

  (1)在操作的過程中,你有什么發現?分子分母怎樣變化分數的大小才不變?

  (2)歸納概括,總結規律,揭示課題。

  (3)根據我們以前學過的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以及整數除法中商不變的性質,來說明分數的基本性質嗎?

  4、運用規律,完成例2。

  (1)理解題意

  (2)要把他們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變的'分數,分子應該怎么變化?變化的根據是什么?

  (3)獨立完成,交流匯報

  【給學生提供開放的探究空間,滿足學生的探索欲望。】

  三、知識應用,鞏固提升

  1、判斷

  (1)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2)兩個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這兩個分數一定不相等。

  (3)《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石泉縣城關第二小學賈從先的分子乘以3,分母除以3,分數的大小不變。

  2、五年級有《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石泉縣城關第二小學賈從先的學生參加象棋活動,有《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石泉縣城關第二小學賈從先的學生參加象棋活動,有《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石泉縣城關第二小學賈從先的學生參加手工活動,參加哪個小組的人數多?

  3、把《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石泉縣城關第二小學賈從先的分子加上10,分母怎樣變化,

  才能使分數的大小不變?

  四、回顧總結,完善認知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1、課前準備不足,我用的20xx版做的,結果上課電腦是xxxx年版本的,展臺沒有試,影響教學流程。

  2、教學機智不足,沒有關注學情,總想到20分鐘的課,時間短,有些趕,知識落實不夠扎實。

  3、課堂提問語言不夠準確精煉,課堂評價不夠豐富、準確。例如開課語及結束語言有歧義。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8

  教材分析

  1.分數基本性質是約分和通分的基礎,而約分、通分又是分數四則運算的重要基礎,因此,理解分數基本性質顯得尤為重要。而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以及除法中的商不變規律,與這部分知識緊密聯系,是學習這部分內容的基礎。

  2.教材安排了兩個學習活動,讓學生尋找相等的分數,通過活動使學生初步體驗分數的大小相等關系,為觀察發現分數的基本性質提供的豐富的學習資料,然后引導學生分別觀察這兩組相等的分數,尋找每組分數的分子、分母的變化規律,并展開充分的交流討論,在此基礎上歸納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數(零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學情分析

  學生已明確商不變規律,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等知識,這些都為本課學習做了知識上的鋪墊。五年級學生已經初步養成了合作學習的習慣,并具有了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質疑—探索——釋疑——應用”這一完整的學習過程。

  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采用引導學生探索以及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探索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并會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等的分數,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目標

  經歷探索分數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分數基本性質。

  能運用分數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經歷觀察、操作和討論等學習活動,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分數基本性質,能運用分數基本性質轉化分數。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二、探究新知

  實踐操作,探究規律

  觀察發現:初步概括分數基本性質

  括歸納分數基本性質

  三、課堂練習

  四、課堂小結

  出示復習題口答卡片, 復習商不變的規律、分數與除法的關系。1、 講述唐僧分餅的故事:“……貪吃的豬八戒搶著說要吃這個餅的9/12,孫悟空說要吃這個餅的6/8,沙僧說要吃這個餅的3/4。同學們可知道誰吃的餅最多?”

  提出問題: 這些分數都相等嗎?

  觀察這組相等的分數,你發現了什么?把你的發現說給同伴聽。

  分子、分母都乘或除以一個數,這個數可以是0嗎?為什么?

  1、課本P43的“試一試”2、數學游戲:說出相等的分數3、課本P44的“練一練”第1~2、4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那些知識

  口答

  小組討論

  拿出準備好的圓形紙片,折一折,畫一畫、涂一涂

  小組討論、交流

  小組討論、交流

  做練習,完成后集體交流。

  說說,讀分數基本性質

  復習舊知,為學習新知識作鋪墊。

  將例1改編成故事 提出問題,讓學生對故事中的人物進行直觀評價,為后續探究營造良好氛圍。

  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探究的興趣,通過合作探究,初步感知有些分數的分子、分母不同,但分數的大小卻相等。

  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觀察,逐步總結出存在的規律,這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有利于學生探究學習知識。

  在學生初步發現規律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并對分數的基本性質進行全面概括。

  讓學生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決問題,使學生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理解的更深刻,同時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對本節課的'所學知識的回顧,及所學知識點的總結。

  板書設計(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書)分數基本性質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零除外),商不變,這就是商不變的規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數(零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分數基本性質。

  教學反思:

  分數的基本性質在小學階段是數運算的又一次質的飛躍與擴展,是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在引導學生觀察探究中,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多次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交流,讓每個小組成員都能充分的說說自己的看法,相互交流,相互啟迪,以感知分數的分子、分母是按一定的規律變化而分數大小不變。體現了理解與掌握數與數之間聯系、變化的觀點。

  在本節課中,由于我對學困生關注度不高,,使得他們在分數基本性質應用的過程中產生了困難。小組合作探究中的小組學習亦要不斷地完善。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9

  一、學習目標:

  1、學生能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知道分數的基本性質與整數除法中商不變的規律之間的聯系。

  2、學生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數。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邏輯思維能力,滲透“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二、重、難點:

  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

  三、學習過程:

  一、導入

  (1)3張同樣的'正方形或長方形紙片,(如下圖)平均分成2份、4份、8份,涂上顏色,分別用分數表示涂色部分。

  (2)你發現了什么?

  二、學習新知

  1、師板書 = =

  2、觀察三組分數,它們的分子和分母是怎樣變化的?

  分小組討論,并填寫

  1 ( ) 2 1 ( ) 4

  2 ( ) 4 2 ( ) 8

  4 ( ) 2 2 ( ) 1

  8 ( ) 4 4 ( ) 2

  總結: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 或 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

  3、應用

  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我們可以寫出很多相等的分數

  ⑴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2,等于( );同時乘4,等于( );

  同時乘5,等于( );同時乘7,等于( )

  總結: =( )=( )=( )= ( )

  ⑵= 說出你這樣填的理由

  = 說出你的理由

  4、鞏固練習

  ⑴第80頁 (直接做在課本上)

  ⑵.在下面的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

  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的數,在○里填上“×”號或“÷”,使等式成立

  ⑶

  請你當法官(說明理由)

  ⑷下面的分數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⑸下面的分數化成分子是6,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5、拓展練習

  判斷

  1、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加上或者減去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

  2、把 的分子增加1,分母增加3,分數的大小不變。( )

  3、把 的分子擴大2倍,分母縮小2倍,分數的大小不變。( )

  思考:一個分數的分母不變,分子乘以3,這個分數的大小有什么變化嗎?如果分子不變,分母除以5呢?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能利用它改變分數的分子和分母,而使分數的大小不變。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等。

  3、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良好品德。

  重點難點:

  從相等的分數中看出變與不變,觀察、發現、概括其中的規律。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具學具: 課件,每人一張白紙,一張圓紙片,彩筆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復習引入

  1、120÷30的商是多少?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3倍,商是多少?被除數和除數同時縮小10倍,商是多少?

  120÷30=4

  (120×3)÷(30×3)

  =360÷90

  =4

  120÷30=4

  (120÷10)÷(30÷10)

  =12÷3

  =4

  在除法中,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零除外),商不變。

  除法與分數之間有什么聯系?

  被除數÷ 除數=被除數/除數

  教師板書:分數的基本性質

  二、動手操作

  (1)用分數表示涂色部分。

  ( )

  ( ) )

  ( ) )

  ①請大家拿出1張長方形紙片,現在我們把它對折平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3份,寫上分數。

  ②把它繼續對折平均分成8份,看看原來的3/4現在成了?(6/8)

  ③繼續折成16份,看看原來的3/4現在又成了?(12/16)

  (2)小結:原來,這張紙的3/4 、6/8、 和它的12/16同樣大!看來不管選擇哪種折法,分到的數都一樣多!

  (教師隨機板書 )3/4=3×2/4×2=6/8=6×2/8×2=12/16

  (2)用分數表示涂色部分。

  ( ) )

  ( ) )

  ( ) )

  根據上面的過程,你能得到一組相等的分數嗎?

  8/12= 8÷2/12÷2= 4÷2/6÷2=2/3

  三、發現規律

  1、請大家觀察每個等式中的兩個分數,它們的分子。分母是怎樣變化的?

  學生觀察、思考,完成上面的圖形,再在小組內交流。

  學生交流后,教師集中指導觀察,板書這組數字,說出其中的規律。

  3/4=6/8=12/16 8/12=4/6=2/3

  從這些數字中可以得出:

  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相同的數,這個數能不能是0 ?)

  教師舉例說明:3/4,8/12分子和分母分別乘以零,分數大小怎么樣?

  得出分數基本性質: 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數(零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分數基本性質。

  在除法中,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零除外),商不變。這叫做商不變性質。

  3、課件出一組分數讓學生練習填

  2/3=()/12 6/21=()/7 3/5=21/() 27/39=9/() 5/8=20/() 24/42=()/7 2/5=()/25 4/6=()/()

  四、練一練(課件出示)

  1、判斷.(手勢表示。)

  (1)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2)把 15 /20 的`分子縮小5倍,分母也同時縮小5倍,分數的大小不變。()

  (3) 3 /4 的分子乘3,分母除以3,分數的大小不變。 ( )

  ( 4)把3/5的分子加上4,要使分數的大小不變,分母加4。 ( )

  2、把5 /6和1/4都化成分母是12大小不變的分數。(課件出示 )

  3、數學游戲(課件出示)

  說出相等的分數 1/4和2/8

  (1)你能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再寫出一組相等的分數?

  所寫的分數是否相等?你是怎樣想的?

  (2)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你能用商不變的規律來說明分數的基本性質嗎?

  五、課本練習中的第1,2題。

  六、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什么是分數的基本性質?你是怎樣理解的分數的基本性質要注意什么?我們以前學過的什么性質跟分數的基本性質類似?誰能用整數除法中商不變的性質來說明分數的基本性質?

  七、板書設計:

  3/4=3×2/4×2=6/8=6×2/8×2=12/16

  8/12= 8÷2/12÷2= 4÷2/6÷2=2/3

  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數(零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分數基本性質。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通過經歷預測猜想——實驗分析——合情推理——探究創造的過程,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知道它與整數除法中商不變性質之間的聯系。

  2. 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學會把一個分數化成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或指定的分子做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為學習約分和通分打下基礎。

  3.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滲透事物是互相聯系、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體驗到數學驗證的思想,培養敢于質疑、學會分析的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讓學生自主探索,發現和歸納分數的基本性質,以及應用它解決相關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故事情景引入

  同學們,每年的中秋節你們都會吃什么呢?對了,月餅。中秋吃月餅是我們中國傳統風俗。去年的中秋節,易老師的鄰居李奶奶家里,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大家想不想知道?

  好,既然大家都這么好奇,就張開小耳朵認真聽。去年的中秋節呀,李奶奶家的孫兒小紅、小明、小兵都來了,家里可熱鬧了。李奶奶笑得合不攏嘴,她拿出一個又大又圓的月餅,對孫兒們說:“孩子們,奶奶給你們分月餅了。老大小紅,奶奶分這塊月餅的1/3給你,老二小明,奶奶分這塊月餅的2/6給你,老三小兵,奶奶分這塊月餅的3/9給你,(邊講邊貼出名字和三個分數)你們同意嗎?”奶奶的話剛講完,小紅就嘟著嘴叫了起來:“奶奶你不公平!分給小兵的多,分給我的少!”小明連忙叫著:“奶奶不公平,奶奶偏心!”只有小兵在偷著樂。

  同學們,你們覺得奶奶公平嗎?現在同桌之間討論一下。

  討論完了請舉手。

  生甲:“我覺得不公平,小紅分得多。”

  生乙:“我覺得小明分得多。”

  生丙:“我覺得公平,他們三個分得一樣多。”

  師:“看樣子我們班的同學也爭論起來了,到底李奶奶的月餅分得公不公平,上完這一節課同學們就會明白了。”

  二、新授

  師:“下面我們來做個實驗。同學們請你們拿出老師為你們準備的學具袋,看看袋子里有些什么呢?(圓片)有幾張?(三張)”

  請你們把這三張圓片疊起來,比一比大小,看看怎么樣?

  生:“三張圓片一樣大。”

  1.師: “ 下面我們就用三張一樣大的圓片代替月餅,象李奶奶一樣來分月餅了。”

  首先,請在第一張圓片上表示出它的1/3;

  再在第二張圓片上表示出它的2/6;

  然后在第三張圓片上表示出它的3/9。

  好了,大家動手分一分。(教師巡視指導)

  2. 師:“分完了的請舉手?

  老師跟你們一樣,也準備了三張同樣大小的圓片。(邊說邊操作,同樣大)

  下面請哪位同學說一說,你是怎么分的?”

  生:“把第一個圓片平均分成三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三分之一。”

  生:“把第二個圓片平均分成六份,取其中的兩份,就是它的六分之二。”

  師:“那九分之三又是怎么得到的呢?大家一起說。”

  生:“把這塊圓片平均分成九份,取其中的三份,就是它的九分之三。 ”

  (學生說的同時,教師操作,分完后把圓片貼在黑板上。)

  3. 師:“同學們,觀察這些圓的陰影部分,你有什么發現?”

  小結:原來三個圓的陰影部分是同樣大的。

  師:“ 現在再來評判一下,奶奶分月餅公平嗎?為什么?”(請幾名學生回答)

  生:“奶奶分月餅是公平的,因為他們三個分得的月餅一樣多。”

  師:“現在我們的意見都統一了,奶奶是非常公平的,他們三個人分的月餅一樣多。那你覺得1/3、2/6、3/9這三個分數的大小怎么樣呢?”

  生甲:“通過圖上看起來,這三個分數應該是一樣大的。”

  生乙:“這三個分數是相等的。”

  師:“剛才的試驗證明,它們的大小是相等的。”(板書,打上等號)

  4. 研究分數的基本規律。

  師:“我們仔細觀察這一組分數,它的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生甲:“三個分數的分子分母都變了,大小沒變。”

  師:“那它的`分子分母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讓我們從左往右看。

  第一個分數從左往右看,跟第二個分數比,發生了什么變化?”

  生乙:“它的分子分母都同時擴大了兩倍。”

  師:“跟第三個分數比,它又發生了什么變化?”(生回答)對了,它的分子分母都同時擴大了三倍。

  再引導學生反過來看,讓學生自己說出其中的規律。(邊講邊板書)

  教師小結:“剛才大家都觀察得很仔細,這組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不同,它們的大小卻一樣,那么,分子分母發生怎樣變化的時候,它的大小不變呢?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總結一下,好嗎?”

  學生發言

  小結:像分數的分子分母發生的這種有規律的變化,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新知識。分數的基本性質。

  5. 深入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師:“什么叫做分數的基本性質呢?就你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學生討論后發言)

  師:剛才同學們都用自己的語言說了分數的基本性質,我們的書上也總結了分數的基本性質,現在請打開書看到108頁。看看書上是怎么說的,是你說得好,還是書上說得好,為什么?

  齊讀分數的基本性質,并用波浪線表出關鍵的詞。

  生甲:我覺得“零除外”這個詞很重要。

  生乙:我覺得“同時”“相同”這兩個詞很重要。

  師:想一想為什么要加上“零除外”?不加行不行?

  讓學生結合以前學過的商不變的性質討論,為什么加“零除外”。

  教師小結:“以三分之一這個分數為例,它的分子分母同時除以零,行嗎?不行,除數為零沒意義。所以零要除外。同時乘以零呢?我們就會發現,分子分母都為零了,而分數與除法的關系里,分母又相當于除數,這樣的話,除數又為零了,無意義。所以一定要加上零除外。”(邊講邊板書。)

  三、應用

  1.學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到底又什么用呢?老師告訴你們,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我們就能變魔術一樣,把一個分數變成多個跟它大小一樣,分子分母卻不同的新分數。下面就讓我們來變個魔術。

  2.學生練習課本例題2,兩名學生在黑板上做。

  3.學生自己小結方法。

  4.按規律寫出一組相等的分數。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分數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2.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3.經歷觀察、操作和討論等學習活動,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二、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是: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理解。

  三、教學方法

  采用了動手做一做、觀察、比較、歸納和直觀演示的方法

  四、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揭示課題

  1.教師講故事。

  猴山上的猴子最喜歡吃猴王做的餅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塊大小一樣的餅分給小猴們吃,它先把第一塊餅平均切成四塊,分給猴1一塊。猴2見到說:“太少了,我要兩塊。”猴王就把第二塊餅平均切成八塊,分給猴2兩塊。猴3更貪,它搶著說:“我要三塊,我要三塊。”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塊餅平均切成十二塊,分給猴3三塊。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嗎?

  討論:哪只猴子分得的多?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師出示三塊大小一樣的餅,通過師生分餅、觀察和驗證,得出結論:三只猴子分得的餅一樣多。

  引導:聰明的猴王是用什么辦法來滿足小猴子們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的呢?同學們想知道嗎?學習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就清楚了。(板書課題)

  2.組織討論。

  (1)既然三只猴子分得的餅同樣多,那么表示它們分得餅的分數是什么關系呢?這三個分數什么變了,什么沒有變?讓學生小組討論后答出:這三個分數是相等關系,14=28=312,它們平均分的份數和表示的份數也就是分數的分子和分母變化了,但分數的大小不變。

  (2)猴王把三塊大小一樣的餅分給小猴子一部分后,剩下的部分大小相等嗎?你還能說出一組相等的分數嗎?通過觀察演示得出:34=68=912。

  (3)我們班有40名同學,分成了四組,每組10人。那么第一、二組學生的人數占全班學生人數的幾分之幾?引導學生用不同的分數表示,然后得出:12=24=20xx。

  3.引入新課:黑板上三組相等的分數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學生回答后板書:

  分數的分子和分母變化了,

  分數的大小不變。

  它們各是按照什么規律變化的呢?我們今天就來共同研究這個變化規律。

  ( 二)、比較歸納,揭示規律

  1.出示思考題。

  比較每組分數的分子和分母:

  (1)從左往右看,是按照什么規律變化的?

  (2)從右往左看,又是按照什么規律變化的?

  讓學生帶著上面的思考題,看一看,想一想,議一議,再翻開教科書看看書上是怎么說的。

  2.集體討論,歸納性質。

  (1)從左往右看,由34到68,分子、分母是怎么變化的?引導學生回答出:把34的分子、分母都乘以2,就得到68。原來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3份,現在把分的份數和表示份數都擴大2倍,就得到68。

  板書:

  (2)34是怎樣變化成912的呢? 怎么填?學生回答后填空。

  (3)引導口述:34的分子、分母都乘以2,得到68,分數的大小不變。

  (4)在其它幾組分數中,分子、分母的變化規律怎樣?幾名學生回答后,要求學生試著歸納變化規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板書:都乘以

  相同的數)

  (5)從右往左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又是按照什么規律變化的?通過分析比較每組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得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板書:都除以)

  (6)引導思考:都乘以、都除以兩個“都”字,去掉一個怎么改?(去掉第二個“都”字,換成“或者”)再對照教科書中的分數基本性質,讓學生說出少了什么?(少了“零除外”)討論:為什么性質中要規定“零除外”?

  (板書:零除外)

  (7)齊讀分數的基本性質。先讓學生找出性質中關鍵的字、詞,如“都”、“相同的數”、“零除外”等。然后要求關鍵的字詞要重讀。師生共同讀出黑板上板書的分數基本性質。

  3.出示例2:把12和10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思考:要把12和10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變的.分數,分子、分母怎么變化?變化的依據是什么?

  4.討論:猴王運用什么規律來分餅的?如果小猴子要四塊,猴王怎么分才公平呢?如果要五塊呢?

  5.質疑:讓學生看看課本和板書,回顧剛才學習的過程,提出疑問和見解,師生答疑。

  ( 三)、溝通說明,揭示聯系

  通過舉例,溝通分數的基本性質與商不變性質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運用分數與除數的關系,以及整數除法中商不變的性質,說明分數的基本性質。

  如:34=3÷4=(3×3)÷(4×3)=9÷12=912

  ( 四)、多層練習,鞏固深化

  1.口答。(學生口答后,要求說出是怎樣想的?)

  2.判斷對錯,并說明理由。(運用反饋片判斷,錯的要求說明與分數的基本性質中哪幾個字不相符。)

  教學反思: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數學課堂教學中必須把教師的教變成學生的學,必須深入研究學法,建立探究式的學習模式。教師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學習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觀察、討論、合作、探究學習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教學設計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學法的設計,從大膽猜想、實驗感知、觀察討論到概括總結,完全是為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而設計的。具體表現在:

  1、學生在故事情境中大膽猜想。

  通過創設“猴王分餅”的故事,讓學生猜測一組三個分數的大小關系,為自主探索研究“分數的基本性質”作必要的鋪墊,同時又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2、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科學驗證。

  在學生大膽猜想的基礎上,教師適時揭示猜想內容,并對學生的猜想提出質疑,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在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和驗證性質時,通過創設自主探索、合作互助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自行選擇用以探究的學習材料和參與研究的學習伙伴,充分尊重學生個人的思維特性,在具有較為寬泛的時空的自主探索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猜想結論的正確性,突現出課堂教學以學生為本的特性。整個教學過程以“猜想——驗證——完善”為主線,每一步教學,都強調學生自主參與,通過規律讓學生自主發現、方法讓學生自主尋找、思路讓學生自主探索,問題讓學生自主解決,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3、讓學生在分層練習中鞏固深化。

  在練習的設計上,力求緊扣重點,做到新穎、多樣、層次分明,有坡度。第1、2題是基本練習,主要是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并全面了解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情況。第3題是在第1、2題的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進行鞏固練習,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第4題通過游戲,加深學生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這樣不僅能照顧到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而且有效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

  反思教學的主要過程,覺得在讓學生用各種方法驗證結論的正確性的時候,拓展得不夠,要放開手讓學生尋找多種途徑去驗證,而不能局限于老師提供的幾種方法。因為數學教學并不是要求教師教給學生問題的答案,而是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13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十冊第107頁至108頁。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能利用它改變分數的分子和分母,而使分數的大小不變。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等。

  3、情感目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良好品德。

  教學準備:長方形紙片、彩筆、各種分數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課件示故事。同學們,今天是快樂的,老師祝愿同學們節日快樂!在我們歡慶自己的節日時,花果山圣地也早已是一派節日喜慶的氣氛。

  【六一節到了,猴山上張燈結彩,小猴們享受著節日的快樂。猴王給小猴們做了三塊他們愛吃的餅。它先把第一塊餅平均切成四塊,分給第一只小猴貝貝一塊。第二只小猴佳佳見到說:“太小了,我要兩塊。”猴王就把第二塊餅平均切成八塊,分給第二只小猴兩塊。第三只小猴丁丁急了,它搶著說:“我要三塊,我要三塊。”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塊餅平均切成十二塊,分給第三只小猴丁丁三塊。貝貝、佳佳見了,連忙說:“猴爺爺,不公平,不公平,我們要分得和丁丁的同樣多。”】

  “同學們,猴王真的分得不公平嗎?”

  二、動手操作、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猜想一下猴王分得公平嗎?為什么公平?我們平常怎樣去做?讓我們也來分分看。請每組拿出課前準備的三張長方形紙片,共同來分一分,并完成操作報告(課件出示操作報告)。請小組長分工一下,明確記錄的同學。

  任選一小組的同學臺前展示實驗報告,并匯報結論。

  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板書:14=28=312

  2.組織討論。

  (1)通過操作我們發現三只猴子分得的餅同樣多,表示它們分得餅的分數是相等關系。那么,這三個分數什么變了,什么沒有變?讓學生小組討論后答出:它們平均分的份數和表示的份數也就是分數的分子和分母變化了,但分數的大小不變。

  (2)猴王把三塊大小一樣的餅分給小猴子一部分后,剩下的部分大小相等嗎?你還能說出一組相等的分數嗎?學生通過觀察演示得出結論教師板書:34=68=912。

  3.引入新課:黑板上二組相等的分數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學生回答后板書:分數的分子和分母, 分數的大小不變。雖然他們的分子和分母變化了,但是它們的大小卻不變。那么他們的分子和分母變化有規律嗎?我們今天就來共同探討這個變化規律。

  三、比較歸納,揭示規律。

  請每組拿出探究報告,任意選擇黑板上的二組相等分數中的一組,共同討論、探究,并完成探究報告。

  1.課件出示探究報告。

  2.分組匯報,歸納性質。

  (1)從左往右看,分子、分母的變化規律怎樣?選擇一組學生根據探究報告,到黑板上邊說邊用箭頭表示出分子、分母的變化過程。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同時乘上 相同的數)

  (2)從右往左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又是按照什么規律變化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除以 )

  (3)有與這一組探究的分數不一樣的嗎?你們得出的規律是什么?

  (4)綜合剛才的探究,你發現什么規律?

  根據學生的回答,揭示課題,

  (……這叫做板書:分數的基本性質)

  對這句話你還有什么要補充的?(補充“零除外”)

  討論:為什么性質中要規定“零除外”?

  (紅筆板書:零除外)

  (5)齊讀分數的基本性質。在分數的基本性質中,你認為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同時、相同的數、0除外)。為什么?你能舉例說明嗎?教師則根據學生回答,在相應的字下面點上著重號。

  師生共同讀出黑板上板書的分數基本性質(要求關鍵的'字詞要重讀)。

  3、智慧眼(下列的式子是否正確?為什么?)

  (1)35=3×25=65 (生:35的分子與分母沒有同時乘以2,分數的大小改變。)

  (2)512=5÷512÷6=12 (生:512的分子除以5,分母除以6,除數的大小不同,分數的大小也不同)

  (3)112=1×312÷3=34 (生:112的分子乘以3,而分母除以3,沒有同時乘以或除以,分數的大小不相等。)

  (4)25=2×x5×x=2x5x (生:x在這里代表任何數,當x=0時,分數的大小改變。)

  4、示課件討論:現在你知道猴王運用什么規律來分餅的?如果小猴子要四塊,猴王怎么分才公平呢?用分數表示為?如果要五塊呢?

  三、回歸書本,探源獲知

  1、瀏覽課本第107—108頁的內容。

  2、看了書,你又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嗎?

  3、師生答疑。

  你會運用分數與除數的關系,以及整數除法中商不變的性質,說明分數的基本性質嗎?

  4、自主學習并完成例2,請二名學生說出思路。

  四、多層練習,鞏固深化。

  1、熱身房。35=3×()5×()=9()

  824=8÷()24÷()=()3

  學生口答后,要求說出是怎樣想的?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能應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指定分母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2、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現、歸納、應用等過程,經歷探究分數的基本性質的過程,初步學習歸納概括的方法。

  3、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情感狀態,體驗互相合作的樂趣。

  二、教學重點

  1、理解、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能正確應用分數的基本性質。

  2、自主探究出分數的基本性質。

  三、教學準備

  課件、正方形的紙

  四、教學設計過程

  (一)遷移舊知.提出猜想

  1、回憶舊知

  根據“288÷24=12”填空

  28.8÷2.4=

  2880÷240=

  2.88÷0.24=

  0.288÷()=12

  被除數÷除數=()

  說一說你是根據什么算的?引導學生回憶商不變的性質?媒體出示:商不變的性質:

  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零除外),商不變。

  2、提出猜想

  既然分數與除法的關系這么緊密.除法有商不變性質,那分數是否也會有這樣的性質,請大家大膽猜想一下。(學生可能根據商不變性質推導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學生匯報后投影出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零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二)驗證猜想,建構新知

  1、你有什么辦法來驗證自己的猜想?(折一折、分一分、涂一涂等方法。)

  2、出示學習提示。

  學習提示

  A、同桌合作,借助手中的學具,選擇喜歡的方法,驗證自己的猜想。

  B、驗證結束后,把你的驗證方法和結論與小組同學交流。

  3、匯報交流

  指名3到4名同學到講臺前與全班同學交流自己的.驗證方法和過程,教師相機板書。

  C、總結規律

  1、師:請同學們看黑板上的兩組分數,說說它們的分子和分母分別是按什么規律變化的。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2、總結:對于任何一個分數,只要滿足: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就不會發生變化。

  3、強調0除外。哪位同學將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0進行驗證的?

  如果有,問他是否驗證出猜想,驗證過程中出現了什么問題,如果沒有,肯定他們的做法是對的,從而出示完整的規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師:為什么要0除外?

  師:對于這句話,你是怎么理解的?(讓學生互相討論,并進行說明。)

  教師以3/4為例說明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0是沒有意義的。

  師:再次出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分數的基本性質。(板書課題)

  D教學例2

  把2/3和10/24都化為分母為12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三)練習升華

  1、填空

  2、下面算式對嗎?如果有錯,錯在哪里?

  3、把相等的分數寫在同一個圈里。

  4、老師給出一個分數,同學們迅速說出和它相等的分數。

  (四)作業

  教材59頁第9題。

  (五)思維拓展

  (六)總結延伸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板書設計

  分數基本性質

  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15

  【教材依據】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九年義務教育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

  【設計理念】

  根據新課標的基本要求,我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在教學中創設情境讓學生“自由大膽猜想——主動探究驗證——合作交流得到結果”的開放式教學流程。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激活內在要求,大膽猜想,使實驗成為內在需求。通過觀察操作、經歷知識的形成。讓學生變被動的知識接受者為主動知識的探索者。

  【學情與教材分析】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分數》的教學內容,它既與整數除法的商不變性質有著內在的聯系,也是約分和通分的基礎,而約分和通分又是分數四則運算的重要基礎,因此,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顯得尤為重要。學生之前已經掌握了商不變的性質,在教學之后將其與分數的基本性質進行聯系,有意識地加強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以便把舊知識遷移到新的知識中來。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分數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2、能運用分數基本性質,把一個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大小不變的分數。

  3、經歷觀察、操作和討論等數學活動,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及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教學難點】聯系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溝通知識間的聯系。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長方形白紙、圓片,彩色筆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新的學期到來了,你們剛入校園時覺得我們學校都發生了哪些變化,(換了新課桌,有了新的洗手間,有了文化走廊,有了開心農場),說到開心農場,還有一個小故事,開學初,校長決定把這塊地的三分之一分給四年級,六分之二分給五年級,九分之三分給六年級,四年級同學認為校長不公平,分給六年級的同學多而分給他們的少,校長聽了,笑了,誰能根據自己的預習告訴老師校長笑什么?

  生1:四、五、六年級分的地一樣多。

  生2:……

  師:到底校長分的公平不公平,我們來做個實驗吧?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小組合作,實驗探究。

  師:請同學們拿出你們準備好的學具,按平時的分組習慣四人一組,用你們的學具來代替這塊地,像校長一樣來分地吧。

  2,匯報結果

  師生交流:你們是怎樣做的?誰能說一說,請幾個同學上臺演示并口述演示過程。

  生1:用三張同樣的長方形的紙來代替這塊地,分別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經過對比發現三塊地一樣多。

  生2:用三個同樣的圓片分別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經過對比發現三塊地一樣多。

  生3:用三條線段分別畫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經過對比發現三塊地一樣多。

  生4:把分數化成小數,他們的商也一樣,所以三塊地的面積一樣大。

  生5:……

  3、課件展示,得出結論。師:校長分的和你們一樣嗎?我們再來看看小電腦是如何拼的,(利用優質資源課件演示分地的過程,師生共同觀察總結得到校長分的地一樣多。)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更有利于學生主體個性的發揮,在探究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個體的潛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想象的空間,進行小組合作式的探究活動,讓學生自由的猜想,使實驗成為自己的需要,同時讓學生思考用什么方法驗證,使學生帶著濃濃的興趣進入探究新的學習活動之中。)

  4、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

  師:三個年級分的地一樣多,那么你們覺得、、這三個分數的大小怎么樣?

  生:相等。

  師:同學們請看這組分數有什么特點?(板書=)

  生:分數的分子分母發生了變化分數的大小不變。

  師:請同學們從左往右仔細觀察,第一個分數和第二個分數相比分子分母發生了什么變化?第一個和第二個,第二個和第三個呢?

  生:分子分母同時乘2,……

  師:誰能用一句換來描述一下這個規律?

  生:給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相同的數。(師隨著板書)

  師:同學們在反過來從右往左觀察,分數的分子、分母有什么變化規律?

  生: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除以相同的數。

  師:像這樣給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新知識。(板書分數的基本性質)。

  師:結合我們的預習,對于分數的基本性質同學們還有什么不同的意見?

  生:0除外。

  師:為什么0要除外?

  生:因為分數的分母不能為0.

  師:(補充板書0除外)在分數的基本性質中,那幾個詞比較重要?

  生:同時相同0除外

  師:(把這三個詞用紅筆加重)同學們有沒有發現分數的基本性質和誰比較相似?

  生:商不變的性質。

  師:為什么?

  生:我們學過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被除數相當于分子,除數相當于分母,所以他們是相通的。

  師:數學知識中有許多知識如像商不變性質與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一致的。因此平時學習中我們要觸類旁通,靈活運用,才會舉一反三。

  三:應用新知,練習鞏固。

  (一)練一練

  (二)摸球游戲。老師手中有一個箱子,里面裝有許多水果,水果上面寫著不同的分數,如果你摸到一個水果,說出一個與它大小相等,而分子分母不同的新分數,這個水果就獎勵給你。

  (二)判斷(搶答)

  1、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乘過或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2、把的分子縮小5倍,分母也縮小5倍分數的大小不變。

  3、給分數的分子加上4,要是分數的大小,分母也要加上4。

  (四)測一測

  1、把和都化成分母是10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2、把和都化成分子是4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3、的分子增加2,要是分數大小不變,分母應增加幾?

  四:總結。

  1、這節課大家表現的都很棒,誰能說說你這節課你都知道哪些知識?

  2、把板書最后補充成一條魚,希望大家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肚子里裝滿知識,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完成板書)

  五:作業練習冊2、4題

  【板書設計】

  分數的基本性質

  給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學,我讓學生在故事中感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數學課上講故事,對孩子來說,無疑是新鮮有趣的。不僅如此,還能從中發現數學問題,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這樣的設計真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帶著愉快的心情展開學習。課堂的故事導入就是引導學生以數學的視角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讓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價值。

  本節課教學是讓學生在感悟中自主探索。自主探索是學生學習活動的核心,它是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感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開放地去探索、去發現、去創造。

  在學生通過聽故事、看圖片,讓學生猜想、、這三個分數是否真的相等,并聯想學過的知識或借助學具,怎樣證明你的聯想是正確的。學生想出了多種方法證明這三個分數也是相等的,體現了學生思維的廣度,這種設計克服了學生思維的惰性,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習慣的養成。課堂給學生多設計這樣的開放性的問題,多給學生開展一些探索性的活動,相信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都會有不同的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伦贝尔市| 聂荣县| 成都市| 车致| 万宁市| 东丽区| 政和县| 嵊泗县| 曲阜市| 治多县| 江阴市| 余干县| 唐河县| 武隆县| 恩平市| 桑植县| 项城市| 民县| 庐江县| 永泰县| 伊金霍洛旗| 银川市| 独山县| 宣恩县| 南昌县| 绍兴县| 佛教| 泸西县| 溆浦县| 大洼县| 两当县| 汕头市| 通州区| 临沧市| 恩施市| 玛沁县| 古蔺县| 当涂县| 卢湾区| 惠水县| 连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