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螞蟻教學設計方案(精選7篇)
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并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科學螞蟻教學設計方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科學螞蟻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背景:
《螞蟻》是科教版《科學》三上動物單元中的一個教學內容。喜愛小動物可以說是孩子們與生俱來的天性,當他們發現許多可愛的小動物,往往會情不自禁地、興致勃勃地觀察起來。但對于習以為常的小螞蟻來說,學生也許觀察的興趣不濃;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要清楚的觀察螞蟻的外表特征也有一定的難度。螞蟻的身體小,到處亂爬是學生難以觀察的主要原因。教學內容就是隨著學生觀察螞蟻需要解決的一個個問題的提出而展開,學生帶著“螞蟻的身體到底是怎樣的”這一觀察任務,在不斷改進觀察方法,解決觀察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達到觀察的目的。
設計理念:
讓學生對常見的小螞蟻產生濃厚的觀察興趣,帶著“小螞蟻的身體到底是怎樣的”的觀察任務,在自主的觀察中,不斷改進觀察方法,獲得對小螞蟻的豐富的直接認識,實現學習、表達的多元化、自主化。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讓學生了解螞蟻的身體特點。
2、發現并嘗試解決觀察螞蟻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3、讓學生在觀察活動中學會與人合作、交流想法。
4、培養學生關注、親近小動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發現并嘗試解決觀察螞蟻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學難點:觀察螞蟻方法的探究。
教師準備:放大鏡、昆蟲盒、水、培養皿、瓶蓋、小木棍、毛筆、記錄表。學生準備:裝在瓶子或盒子里的螞蟻、水彩筆。
課前談話:教師與學生一起喊出科學探究的口號,活躍氣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師:老師給大家出個謎語,看誰猜得最快。請看大屏幕
生:“螞蟻”
師:同學們真聰明,今天我們就學第四課《螞蟻》
教師板書課題。
二、引導探究
1、發現問題。
說螞蟻。
師:“老師昨天讓大家去請螞蟻到我們的課堂上來做客,你們請到了嗎?師:誰來說一下你在哪兒請到它的呀?”
師:“你是怎樣請到它的呢?”
畫螞蟻。
師:“看來,大家對螞蟻是很熟悉了,那你能把它畫出來嗎?”
師:那好我們就來根據你的經驗畫一只螞蟻,請看大屏幕說一下要求。師:現在就開始吧!
師:給畫的最快的同學一只漂亮的螞蟻。發現問題。
師:“看了這些螞蟻的畫,你想說點什么?”
師:“老師聽出來了,大家意見最多的是兩個方面:一是關于螞蟻的身體,到底是分幾部分的;二是關于螞蟻的腳,有多少只?是從哪個部分長出來的?”(教師板書:身體、腳)
2、初次觀察螞蟻(個人)
師:“那就把螞蟻請出來,仔細地看看吧!看好了請舉手告訴大家。”(學生們紛紛打開裝螞蟻的盒子或瓶子開始觀察,但意見并沒能統一,觀察任務難以完成,因為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了:螞蟻總是在學生沒看清楚前就跑出了學生的視線。)
匯報出觀察結果(有可能出現不同的結果)。
師:“是不是在觀察螞蟻的過程中碰到了什么困難嗎?”
生:“螞蟻爬得太快了,還沒看清楚就爬走了。”
生:“螞蟻太小了,看不清楚。”
(問題不是老師給的,是學生自己在觀察中生成的。在新的問題促使下,學生們更積極地投入了新的探究活動。)
3、討論觀察方法
師:“太小了、亂動的,怎么辦呢?看來得想些觀察螞蟻的好辦法了。讓我們就分組討論一下吧!”
師:注意可以利用一些觀察工具。小組討論想出的辦法要記錄在記錄單上。比一比,哪個組的辦法又多又好!”
小組討論并記錄。
教師在了解各組的討論情況后,指名最多的組匯報后,其他組補充。
師:“一個組匯報的時候,大家要仔細聽一聽,有沒有說到你們組的辦法。如果沒有,他們說完后請你們組來補充。”
生:“①是用放大鏡觀察;②是放在透明的小盒子里觀察;③是拍照片觀察;④是給螞蟻些吃的不讓它亂爬。”
師:“還有補充嗎?”
生:“在螞蟻的周圍放些水。”
師:“怎么放?”
生:“可以把水倒在盆子里,水上放個瓶蓋,螞蟻放在瓶蓋上。”
生:“用顯微鏡觀察。”
生:“用膠水粘住螞蟻來觀察。”(強調觀察要以不能傷害螞蟻為前提)
給辦法最多的組獎一只漂亮的螞蟻。
師:“你覺得哪個辦法最好?”
生:“用昆蟲盒觀察最好。”
生:“把螞蟻放在水中的瓶蓋上上觀察最好。”
生:“放在透明的小盒子里,再用放大鏡觀察最好。”
師:怎樣把螞蟻弄到我們的觀察盒里呢?
4、再次觀察螞蟻(小組)
師:老師這里有這些材料,請各組討論一下,選擇一種觀察方法,列出需要的材料清單。
師:好,我們在正式觀察之前先看一下觀察問題和要求。
觀察內容:螞蟻的身體分幾部分?螞蟻的腳有多少?長在哪里?
注意事項:
1、愛護小螞蟻!(不要用手直接捉螞蟻,可以用小棍把螞蟻運到觀察場所)
2、觀察時一定要仔細認真
3、觀察完成后,完成記錄單(畫一只螞蟻并標出各部分名稱)
師:現在就請每組的組長和材料員拿著材料清單到窗臺的材料區領取觀察材料開始觀察吧。
學生觀察,教師巡視參與活動。
匯報:“誰能代表自己小組說說小螞蟻的身體分幾部分?有幾只腳?長在那里的?”
(切換到展臺模式)
學生到臺前指著自己的記錄單匯報,指出螞蟻身體的各部分。(要用展臺)教師板書學生說的
三、知識拓展
師:同學們觀察的真認真,其實螞蟻王國還有很多有趣的事情,下面就讓我們通過一個短片走進螞蟻王國吧?
學生與教師一起觀看
師:螞蟻為什么不會迷路啊?
生:它用觸角循著氣味就不會迷路了
師:“關于螞蟻,你還想知道些什么?你還想研究什么嗎?”
“那就請你課外繼續研究螞蟻吧!請把你的發現記錄下來!比一比,誰的發現最多!”
四、小結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我們的新朋友---螞蟻,誰來談談這節課你都學到了什么?生:說出本節知識點(教師演示課件展示螞蟻的身體各部分)
師:你有什么感受?懂得了什么?
教師點評學生的表現,對表現好的給予獎勵
五、送螞蟻回家。
師:“現在我們的小螞蟻在干什么呢?”
師:“它可能在想什么?”
師:“那怎么辦呢?”
師:“那它的家在哪兒呢?”
師:“老師再給大家一個提示:可以把螞蟻送回到你請它的那個地方,還可以繼
續觀察一下:小螞蟻回家的時候,有沒有什么有趣的事情發生。如果有,也要把它記錄下來。”
師:“那我們就一起送螞蟻回家吧!”
板書設計:
4、螞蟻
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
腳:有六只腳,長在胸部
小學科學螞蟻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內容】
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十九課
身體雖不大,力氣可不小。
有時搬糧食,有時挖地道。
團結又互助,勤勞又勇
謎底:敢。
第19課
螞蟻
大堅果
【教學目標】
1.能用放大鏡等工具對螞蟻進行細致觀察,并能用語言、文字、圖畫等多種形式記錄和呈現觀察結果;能嘗試用歸納的方法對觀察到的螞蟻作合理的解釋;能制作簡單的昆蟲模型。
2.意識到科學探究中細致觀察的重要性,觀察時愛護小動物;愿意與他人合作,探討昆蟲的共同特征;能利用掌握的科學知識辨別常見的動物類型——昆蟲。
3.能說出螞蟻的身體構造;知道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一對觸角,胸部有三對足的動物是昆蟲,能對常見的動物進行判定是否屬于昆蟲。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合作交流中,知道昆蟲的共同特征。
教學難點:發現并嘗試解決觀察螞蟻過程中碰到的問題,能利用昆蟲的特征辨別常見的動物是否是昆蟲。【教具、學具】學生準備:
每組:材料箱(放大鏡、螞蟻、昆蟲觀察盒、塑料瓶、羽毛、水、水槽、衛生球、瓶蓋、小塑料泡沫塊、毛筆),材料袋(牙簽、塑料泡沫、刻刀、橡皮泥)。教師準備:
各種螞蟻、放大鏡、記錄表;收集、整理與昆蟲有關的文字、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資料卡
螞蟻是地球上最常見的昆蟲,數量最多的昆蟲種類。螞蟻能生活在任何有它們生存條件的地方,是世界上抗擊自然災害能力最強的生物。中國國內已確定的螞蟻種類就有600多種。中國居室內常見的螞蟻主要有以下三種:小黃家蟻,大頭蟻,洛氏路舍蟻。
1.談話導入: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捕捉了幾只小螞蟻,你們都把它“請”到我們的課堂上了嗎?你們是怎樣去捕捉的?
2.學生交流捕捉螞蟻的方法。
3.讓學生畫一只心中的螞蟻,將畫的快的5名同學作品張貼在黑板上。師根據學生所畫的'螞蟻總結出畫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自主提出借助放大鏡仔細觀察螞蟻,解決以下問題。
問題1:腳有幾只?問題
2:腳長在什么位置?
問題3:螞蟻是否有觸角?
4.師引導:關于螞蟻你想了解哪些問題?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螞蟻的身體構造,看看它們有哪些特點。(板書:螞蟻)
二、小組學習,自主探究
1.制定觀察方案。
讓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材料箱(師提供的觀察器材:放大鏡、螞蟻、昆蟲觀察盒、塑料瓶、羽毛、水、水槽、衛生球、瓶蓋、小塑料泡沫塊、毛筆),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訂出自己組的觀察螞蟻的方案。
2.匯報觀察方案。
(教師及時引導,在不能傷害螞蟻的情況下,螞蟻會自由爬動,我們無法仔細觀察。)
讓學生說說本組的觀察方法。
方案1:把螞蟻關在一個更小的塑料瓶里,用放大鏡觀察。
方案2:把螞蟻放在水中的瓶蓋上,用放大鏡觀察。
方案3:把螞蟻放到昆蟲觀察盒里,用放大鏡從上往下或從下往上觀察。
方案4:讓螞蟻爬在羽毛或毛筆上進行觀察,邊觀察邊記錄。
方案5:用膠水粘住螞蟻的腳,拍照片觀察。
方案6:用衛生球畫一個螞蟻的活動范圍,再進行觀察。
方案7:用大蒜畫一個圈使它的活動范圍縮小,然后用放大鏡觀察。(螞蟻到處爬,教師應重點引導學生用什么辦法觀察螞蟻的效果好、材料容易找而且還不會傷害小螞蟻。)
3.學生分組觀察,出示觀察要求。
在觀察前讓學生相互補充各組觀察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地方,老師再及時進行總結,并提出要求:
(1)螞蟻太小不要拿著觀察,我們要借助放大鏡去觀察。
(2)觀察要仔細,小組分工合作,填好觀察記錄表。還可以用畫圖的方式記錄觀察到的螞蟻。畫圖時先畫螞蟻身體的主要部分,然后再畫出其他部分。
(3)重點觀察螞蟻的身體的構造,數一數螞蟻的身體由幾部分組成?每部分叫什么?各有什么特點?
(4)注意不要傷害螞蟻!
小學科學螞蟻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讓學生了解螞蟻的身體特點。
2.讓學生能夠在觀察過程中,發現問題,不斷改進觀察的方法,解決觀察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3.引導學生愛護小動物,珍惜生命。
教學準備:
小組或個人觀察用的裝在玻璃瓶里的螞蟻,白紙、放大鏡、小盆子、小瓶蓋或小木塊,搭"橋"用的小紙條,記錄用的紙和筆。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觀察過螞蟻嗎?螞蟻是怎樣的?能畫一只大螞蟻嗎?讓我們仔細觀察觀察螞蟻吧!
二、觀察哪一只螞蟻。
1.選擇觀察瓶里的螞蟻,還是放在白紙上的螞蟻?
2.選擇瓶里的螞蟻觀察,有利與不利的地方;選擇白紙上爬的螞蟻觀察,有利與不利的地方;
三、把螞蟻放在什么地方好一些?
1.把螞蟻放在什么地方觀察,既能看清楚,又不會到處亂爬?
2.用什么辦法可以看得更清楚?用什么辦法可以使螞蟻不亂爬?
3.在盆子里倒一點水,水中央放一個小瓶蓋或小木塊,讓一只螞蟻爬到瓶蓋上。螞蟻只能停留在瓶蓋上,不能到處亂爬了。不過,用什么辦法讓螞蟻爬到瓶蓋上去呢?
四、用放大鏡觀察螞蟻。
1.小組內交流一下,怎樣觀察螞蟻的身體。
2.分發放大鏡觀察螞蟻。注意控制觀察時的呼吸,別吹走了螞蟻。
五、討論螞蟻身體的特點。
1.螞蟻的身體是怎樣的?
2.和蝸牛比較,螞蟻的身體有什么特點?
3.和蝗蟲比較,螞蟻的身體有什么特點?
六、試一試。
1.看看瓶蓋上的螞蟻的行動,試著解釋螞蟻怎么不到處亂爬了。
2.如果再放一個瓶蓋,在兩個瓶蓋上搭一座"橋",猜猜螞蟻會怎樣?
3.試一試。
4.怎么解釋螞蟻的反應呢?螞蟻想家了吧?如果把螞蟻放在教室地面上,螞蟻能找回自己的家嗎?
七、送螞蟻回家。
這些螞蟻原來住在什么地方,我們就把它們送回什么地方吧。在觀察研究小動物的活動中,請別忘了送小動物們回家,讓它們回到各自的生活環境中去。在送小動物回家的過程中,我們還可能會有新的觀察發現呢!
八、發布下一節課舉行“我的觀察研究”報告會的信息。
小學科學螞蟻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螞蟻的身體特點。
2、能夠在觀察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3、愛護小動物,珍惜生命。
教學重點:
不斷改進觀察的方法,解決觀察過程中產生的問題。
教學難點:
對觀察方法的探究。
教學準備:
放螞蟻的瓶子、白紙、放大鏡、水、水槽、三、四塊塑料泡沫、昆蟲觀察盒、毛筆、水彩筆、玻璃片(投影片)、沙、繩子、幾條硬紙條、記錄紙和筆。
教學活動過程:
一、揭示課題。
1、你們帶來了什么?
2、出示課題:螞蟻。
二、激發探究欲望。
1、說說你是怎樣捉到螞蟻的?
2、學生畫一只螞蟻。選幾幅展示。
3、比較。為什么有的會畫錯?
三、引導探究。
學生根據提供的材料分組自行探究。
教師不時穿插到每個小組的旁邊觀察學生的活動。密切注意學生在做什么?說什么?爭論什么?扯得太遠要幫助他們回到主題上來,鉆進“牛角尖”得要幫助他們跳出來。
在學生的觀察活動中,要適時引發學生的思考,“你是怎么想的?你認為怎樣?你能不能再看看?你能不能換一種材料再試試?
四、開展研討、說螞蟻。
1、把材料從學生處拿開。
2、說說剛才的研究中你們遇到了那些問題,你們是怎么解決的?有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讓我們一起解決。
通過剛才的研究,你們發現了什么?
每組選出一個學生代表小組發言,研討中發現的事實有另一個學生記錄下來。
教師把學生的觀點板書下來,即使錯誤的發言如果全班同意也要先記錄下來。當學生的發言出現矛盾時,當場討論解決。教師要注意把握方向,對于怎樣更好地觀察螞蟻,螞蟻身體的特點這些問題一定要討論。
五、課外延伸
1、剛才我們初步觀察了螞蟻,實際上還有許多值得我們研究的地方,你們想不想繼續研究?下課后,每個小組繼續研究螞蟻,下節課我們舉行一個螞蟻信息報告會。
2、看螞蟻的反應,猜測螞蟻的想法,送螞蟻回原來的地方。
小學科學螞蟻教學設計方案 篇5
設計理念:
讓學生對常見的小螞蟻產生濃厚的觀察興趣,帶著“螞蟻的身體是怎樣的”的觀察任務,在自主的觀察中,不斷改進觀察方法,獲得對小螞蟻的直接認識,實現學習表達的多元化,自主化。
設計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螞蟻的身體特點;
2、嘗試解決觀察螞蟻過程中碰到的困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3、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觀察過程,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內容。
4、培養學生關注、親近自然的感情。
教學工具:
放有螞蟻的杯子、白紙、放大鏡、昆蟲觀察盒、小木塊、小塑料泡沫、紙條、畫筆、水槽、燒杯、小紅紙等。
課前準備:布置學生捕捉幾只螞蟻。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一、畫蟻
1、同學們,課前老師讓大家捕捉幾只小螞蟻,你們捉到了嗎?
2、你們是怎么捕捉的?
(用餅干引誘;用糖果引誘……)
3、看來同學們捕捉的方法真多,現在老師請你用筆畫一只螞蟻,你行嗎?
4、請畫得最快三位同學把畫貼到黑板上展示。
(學生畫螞蟻,然后到黑板上貼螞蟻圖。)
二、觀蟻
1、我們捕捉的螞蟻是不是與他們畫的一樣?那么我們來看看捕捉來的小螞蟻。
(設計說明:教師的這一問,旨在引起學生的注意:我們捉的小螞蟻到底是怎么樣的?促使學生從內心出發迫不及待想去觀察的欲望。)
(學生觀察螞蟻)
2、哪位同學代表小組來說說?
(學生發言,但會有分歧:
小螞蟻有八只腳;小螞蟻有六只腳……
小螞蟻分成頭和身子兩部分;小螞蟻分成頭、身子、尾巴三部分……)
3、看來,小組間是同學出現了分歧,是不是觀察中遇到了困難?
(螞蟻小,看不清楚;螞蟻總是爬來爬去的,很難看清楚。)
4、怎么辦呢?各小組可以討論一下,想出方法進行觀察,想出一種就在紙上打一個五角星,看哪個組的五角星多。
(設計說明:問題不是老師給的,而是學生在觀察中生成的,新的問題促使學生探究。)
(學生思考、討論)
5、你們組得了幾個五角星?(學生回答)
6、有沒有比他們多的?(學生回答)
7、比他們還要多的組有嗎?沒有。那就請你們小組來介紹一下最好的三種方法,其他的組聽仔細,有沒有說到你們的方法,如果沒有,一會兒你來介紹。
(拿食物來引誘它,不讓它亂跑;
有毛筆上的毛夾住螞蟻,然后用放大鏡來觀察;
用膠水站住螞蟻來觀察;
把螞蟻放在水中的泡沫塑料塊上觀察……)
(設計說明:教師充分放手,讓學生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開啟學習的思維。事實上,學生雖小,但其創造力和想象力極其豐富,往往出乎教師的意料之外。)
8、大家的方法真多。老師這里有這樣的觀察儀器(出示)它叫昆蟲觀察盒,把小螞蟻放在里面,便直接可以觀察了。我們每個小組選用一種觀察方法,需要的器具請各小組長選擇領取,看看螞蟻到底是怎樣的?它有多少節?多少腳?腳長在哪里?頭又是怎樣的?觀察到的東西用自己的話說說看。
(學生觀察,老師巡回參與活動)
三、說蟻
(一)按順序說說螞蟻的身體
1、誰能代表自己小組說說小螞蟻的身體是怎樣的?說話前先考慮一下說的順序。
2、你打算用哪一句話作開頭呢?例:好奇怪的螞蟻。
(頭——米粒般的;有觸角嘴——尖尖的眼睛——小小的身體——分三節;三對足腳-——細長,比身子長顏色——褐色)
(二)拓寬思路
1、剛才我們初步觀察了螞蟻的身體,現在我們再來看看螞蟻在干什么?
(爬來爬去很著急的樣子)
2、小螞蟻在想什么?
(想家想同伴想媽媽……)
3、那怎么辦?
(送小螞蟻回家)
4、小螞蟻的家在哪里?
(在大樹下;小螞蟻經常在墻角邊的縫隙中爬進爬出;花壇里也有小螞蟻……)
5、那我們一起送螞蟻回家吧。
(三)綜合(說說觀察螞蟻的過程。)
1、剛才我們對捕捉來的小螞蟻進行了仔細的觀察,有了許多新的發現,最后我們還把小螞蟻送回了家。現在我們把整個觀察過程連起來說說看。
(學生自由練說)
2、小組內交流,教師參與有困難的小組交流。
3、集體交流,師生評議。
四、寫蟻
1、來,我們給習作擬個響亮的題目。
(小螞蟻觀察記奇怪的小螞蟻我送小螞蟻回家……)
2、學生練習,教師巡視并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作個別輔導。
特色提示:
本設計采用了“捕、畫、觀、說、寫”五步法進行觀察作文的教學,旨在創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體現新課程的新理念。
1、創設輕松的氛圍,豐富的材料——張揚學生的個性。在整個探究性學習中,小組合作學習作為基本的組織形式貫穿始終。學生的自主學習一直與合作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在探究小螞蟻的方法中,學生圍繞初次觀察中生成的問題,讓學生以小組位單位充分地、自主地展開討論和交流。
2、任務驅動,問題激勵,教師指導——實現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生在畫蟻后,教師指出;我們捕捉來的小螞蟻是不是和畫上的螞蟻有同樣多的節,同樣多的腳?這促使學生迫不及待想去觀察小螞蟻,教師順應學生的愿望作第一次對螞蟻的觀察,但顯然要看清如此小的而且在不停地爬動的螞蟻是非常困難的。觀察中生成了新的問題,在任務的驅動下,促使學生找到問題的所在,然后各組在教師提供自助餐式觀察材料中選擇器材,進行第二次的觀察嘗試,學生在不斷改進的觀察方法中也完成了對小螞蟻身體特點的觀察。
3、注重觀察,重視發現,表達個人的獨特感受——“用我手寫我口”。學生捕捉到的螞蟻雖然大同小異,但也會有品種的不同,大小的不同等產生差異。因自己的觀察而有所發現,產生強烈的表達欲望。按順序說,不僅僅是一般的告訴,它蘊含著自己豐富的情感,抒發出對螞蟻的認識和思考。表達的多元化,自主化為完成作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小學科學螞蟻教學設計方案 篇6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螞蟻和蟈蟈對待生活的不同態度和不同結果的對比,使學生懂得只有辛勤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的生活,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樂觀生活態度,歌頌勤勞勇敢的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4、分角色演課文故事。
二、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談話:小朋友們,樹林里有一棵老樹,他見識可多了,林子里發生的事他全知道,你們想不想聽樹爺爺講故事?
請小朋友仔細看,認真聽。播放課件:(有一棵老樹說話:“小朋友們,你們好!今天就給大家講個螞蟻和蟈蟈的故事吧。這是一個寒冷的冬天……”)
2、師范讀:冬天到了,西北風呼呼地刮起來。好冷啊!你冷嗎?(出示句子:冬天到了,西北風呼呼地刮起來。)誰試著讀讀這句話,指名朗讀,學生評價相機,字理學習“刮”
刮字左右結構,立刀旁,立刀旁與刀有關。同學們想想,平時小刀刮到手會有什么感覺?那冬天的風吹到臉上像刀刮一樣,也是很疼的,這樣的冬天非常的(冷)哪個小朋友再來試試,把冬天的冷讀出來。(指名朗讀,學生互評)
3、在這寒冷的冬天,我們一塊到小螞蟻家去,看看他們在干什么?(課件顯示螞蟻洞圖)
4、我們再去看看小蟈蟈,哎呀,他們怎么啦?(課件顯示蟈蟈過冬圖)
5、看到這樣的情景,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學生質疑。)
6、你們真會思考,樹爺爺聽了你們的回答,很高興。(課件顯示:老樹爺爺笑著說:“是呀,螞蟻和蟈蟈為什么會有這樣不同的結果呢?聰明的小朋友,你們想知道嗎?)
(二)、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好!請同學們打開書113頁,自由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把你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1、把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指名朗讀,自評)
2、小螞蟻在這炎熱的夏天里——搬糧食。那他們是怎樣搬糧食的?(課件顯示螞蟻搬糧食)
3、(課件出示句子:他們有的背,有的拉,個個滿頭大汗)指名朗讀,互評。
4、、小螞蟻在辛勤地勞動,有的背,有的拉,你想一想,螞蟻勞動的時候,還會有那些動作?能不能把你剛才想好的詞放到這個句子里說一說呀?
5、螞蟻累得(滿頭大汗),我們看“汗”字,哪位同學能結合字理知識說說怎樣記汗字。
(出示“汗”字生:“汗”字是左右結構,左邊是三點水,右邊是一“干”活的“干”字,干活就會出汗。(點擊“汗”字的字理演變)你們看,小螞蟻的額頭上大滴大滴的汗珠流下來,小螞蟻個個滿頭大汗,這說明什么?誰來夸夸小螞蟻。
6、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
夏天這么熱,可小螞蟻不怕苦,不怕累,真值得我們學習,我們把對小螞蟻的贊美之情讀出來。如果加上動作更能干了。(指名讀,互評,全班齊讀)
(三)、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那蟈蟈是怎樣度過這炎熱的夏天的?(課件顯示蟈蟈乘涼圖)
2、、(相機出示句子:他們躲到大樹下乘涼,有的唱歌,有的睡覺,個個自由自在。)齊讀。指導朗讀(蟈蟈想唱歌就唱歌,想睡覺就睡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這就是(自由自在)你能讀出蟈蟈的自由自在。(個別讀,生評)
3、比較句子練習朗讀,引讀(夏天真熱,一群螞蟻在搬糧食,他們……幾只蟈蟈看到了,都笑……)
4、蟈蟈笑螞蟻是傻瓜,想想蟈蟈當時會說些什么?
5、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配上動作表演)
6、分小組演讀,請一個小組來匯報。學生點評。
(四)、回顧課文第三自然段,展開討論。
(過渡)螞蟻就這樣辛勤的工作著,蟈蟈就這樣自由自在的玩耍,轉眼間,冬天到了……(學生接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討論①你們現在明白螞蟻和蟈蟈為什么會有這樣不同的結果?②螞蟻傻不傻?
(五)、練習背誦
這個故事多有趣呀!你們試著把它背下來。
小朋友們,今天樹爺爺不僅給我們講了這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他還邀請我們到“開心果果園”去做客,我們出發吧。
(六)、課外延伸。
小朋友們,我們來到開心果果園,這里有音樂廳、童話屋、知識窗,動物園,你們選擇你喜歡的地方的地方點擊進入。
小朋友們,誰來說說,你在開心果果園都看到了什么?
教師小結。
小學科學螞蟻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了解螞蟻和白蟻的生活習性。
2、知道螞蟻和白蟻會危害我們的生活,要積極采取防治措施。
教材分析
重點難點:通過活動了解螞蟻和白蟻的生活習性。
課前準備:捉一些活螞蟻和白蟻的標本。
教學過程:
一、導入:展示通螞蟻和白蟻,讓同學們認識螞蟻和白蟻。提問:你知道有關螞蟻和白蟻的一些生活習性嗎?
二、新課:
1、認識螞蟻和白蟻的身體結構,請學生自己標出。
2、認識螞蟻和白蟻的生活習性和它們跟同伴交流的方式。
3、到大自然中尋找螞蟻和白蟻的窩,了解它們的生活環境以及怎樣影響和危害我們的生活。
4、把我們觀察到的螞蟻和白蟻的的家庭情況記錄下來,畫一幅螞蟻搬家圖。
三、布置作業:在自己家附近找找有沒有螞蟻的窩。
四、板書設計:15、認識螞蟻和白蟻
教學后記:略
課題:螞蟻和白蟻的危害與防治
教學目標:知道螞蟻和白蟻會危害我們的生活,要積極采取防治措施。
教材分析:略
重點難點:防治螞蟻和白蟻的危害。
課前準備:一些被白蟻啃過的木頭。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知道螞蟻和白蟻是怎樣影響我們生活的嗎?可以說,螞蟻對人們既有好處,又有害處;而白蟻帶來的危害是極其嚴重的,尤其在熱帶地區和亞熱帶地區。
二、新課:
1、討論:螞蟻帶來哪些危害?白蟻帶來哪些危害?(觀察一些被白蟻啃過的木頭。)
2、大家提出對螞蟻和白蟻的防治方法:(1)家庭防治(2)校園防治。
3、把自己的調查報告寫清楚,在小組內交流。
三、作業:與父母交流一下自己的調查心得。
四、板書設計:16、螞蟻和白蟻的危害與防治
教學后記:略
【小學科學螞蟻教學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科學的大門》教學設計方案03-23
小學科學動物單元《螞蟻》優秀教學設計04-12
小學數學的教學設計方案03-22
小學閱讀教學設計方案03-11
小學語文老師教學設計方案01-03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01-09
小學科學教學總結05-17
蚯蚓的選擇五年級科學教學設計方案01-28
《螞蟻》的教學設計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