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的教學設計
《螞蟻》是科教版《科學》三上動物單元中的一個教學內容。喜受小動物之情可以說是孩子們與生俱來的,當他們發現許多可愛的小動物,往往會情不自禁地、興致勃勃地觀察起來。但對于習以為常的小螞蟻來說,學生也許觀察的興趣不濃;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要清楚的觀察螞蟻的外表特征也有一定的難度。螞蟻的身體小,到處亂爬是學生難以觀察的主要原因。教學內容就是隨著學生觀察螞蟻需要解決的一個個問題的提出而展開,學生帶著“螞蟻的身體到底是怎樣的”這一觀察任務,在不改進觀察方法,解決觀察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從而達到觀察的目的。
設計理念
讓學生對習以為常的小螞蟻產生濃厚的觀察興趣,帶著“小螞蟻的身體到底是怎樣的”的觀察任務,在任務的驅動下,自主的觀察中,不改進觀察方法,獲得對小螞蟻的豐富的直接認識,實現學習、表達的多元化、自主化。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讓學生了解出螞蟻的身體特點。
2、通過學生對螞蟻的觀察,嘗試讓學生解決觀察螞蟻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3、引導和鼓勵學生在課外進行一些觀察研究小動物的活動,培養學生關注、親近小動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觀察螞蟻方法的探究指導。
教學難點:觀察螞蟻方法的探究。
教 具:放有螞蟻的杯子、白紙、放大鏡、昆蟲觀察盒、小木塊、小塑料泡沫塊、紙條、畫筆、毛筆、水槽、燒杯、小紅紙等。
教學過程實錄
一、揭示課題
師:課前老師請同學們捕捉幾只小螞蟻,你們捉到了嗎?
生:捉到了。
二、引導探究
師:你們是怎么去捕捉的?
生:我用餅干來引誘。
生:用糖塊來引誘。
師:看來同學捕捉螞蟻的方法真不少,也捕捉了許多小螞蟻。現在教師請你用筆畫一只小螞蟻,你行嗎?
生:行。
師:好,我們畫得最快的五位同學把畫得小螞蟻貼到黑板上給大家展示。
(學生畫螞蟻,然后到黑板貼螞蟻)
師:我們捕捉來的小螞蟻是不是與他們畫得小螞蟻一樣有那么多的節?那么多的腳?
(教師這一問,引起了學生的.注意,我們捕捉來小螞蟻到底是怎樣的?促使學生從內心出發迫不及待想去觀察)
師:那么我們看看捕捉來的小螞蟻?
學生觀察小螞蟻
師:哪位同學代表小組來說說。
生:小螞蟻有八只腳。
生:不對……
師:看來,小組間同學出現分歧了,是不是在觀察中碰到困難?
生:是的。
師:什么困難呢?
生:螞蟻很小,看不清楚。
生:螞蟻還要爬來爬去,很難看清楚。
(教師板書:太小、亂爬)
師:怎么辦呢?各小組可以討論一下。想出一種方法就在紙上打一個“☆”,比一比哪個小組的辦法多而且好。
(問題不是老師給的,是學生自己在觀察中生成的,新的問題促使學生去探究)
師:你們小組得幾個“☆”
生:得了三個“☆”
師:有沒有比他們更多一點的組?
生:我們組得了八個“☆”
師:比他們得到還要多的組有嗎?沒有,那請你們小組來介紹一下最好的三種方法,其他的組聽仔細,有沒有說到你們的方法,如果沒有,一會兒你可來介紹。
生:一種方法是拿食物來引誘它,不讓它亂爬。第二種方法是用毛筆上的毛夾住螞蟻,然后用放大鏡來觀察。第三種方法是用膠水粘住螞蟻來觀察。
師:還有其他方法嗎?請你們小組說說。
生:把小螞蟻放水中的泡沫上觀察。
生:把放大鏡直接蓋住杯子來觀察。
(教師充分放手,讓學生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放開了學生的思維。從實際看,學生雖小,但其創造力和想象是很豐富的,不可限量的,這是教師意想不到的)
師:這個方法不錯,老師這里就有這樣的觀察器具(出示)它叫昆蟲觀察盒,中要把小螞蟻放在里面,便直接可以觀察了。現在,我們每個小組選擇一種觀察方法。需要的器材請各組小組長選擇領取,看看螞蟻到底是怎樣的?它有多少節?多少腳?腳長在哪里,觀察到的結果可以圖,可以用物體或用語言等來表達。
【《螞蟻》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上天的螞蟻教學設計04-06
《螞蟻和蟈蟈》教學設計(15篇)03-03
《螞蟻和蟈蟈》教學設計15篇03-02
《螞蟻和蟈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4篇03-04
小鳥的教學設計04-09
《蠶絲》的教學設計04-03
《燈光》的教學設計06-12
趙州橋的教學設計04-23
《荷花》的教學設計03-03
電流的磁場教學設計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