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教學設計優秀篇
【教學目標】
1、了解小說的特點。
2、理解文章主題。
3、學會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和重點】
1、重點:
⑴ 分析人物,評價人物,探討人物與主題的關系。
⑵ 理解小說內涵思考社會人生。
2、難點:
對小說主題思想和篇末議論語句的理解。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教學中應引導學生仔細深入地朗讀,準確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精彩語段如篇末的議論,應熟讀成誦。
2、研討探究法:
因為時代原因和魯迅特有的風格,對于文章主題的理解,人物形象的把握,應通過個性化的閱讀和合作交流,在研討過程中情感體驗展示創新。
【教學輔助】
多媒體 CAI 課件、投影儀、錄音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簡介背景
二、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1、范讀課文,思考本文的線索,主要人物及故事情節。
2、檢查詞語預習:
陰晦(huì) 瓦楞(lèng) 胯(kuà)下 獾(huān) 秕(bǐ)谷 鵓鴣(bó gū) 髀(bì) 嗤(chī)笑 絮絮(xù) 瑟(sè)索 蜷(quán)縮 寒噤(jìn) 折(shé)本 惘(wǎng)然 恣睢(zì suī) 潺潺(chán) 黛(dài)色 愕(è)然 五行(háng)
三、分析課文第一部分
1、指一名同學朗讀第一部分,其他同學思考:
“我”漸近故鄉時的心情怎樣?
明確:漂泊的艱辛,思鄉的深切,返鄉的激動。
2、漸近故鄉時,“我”見到的故鄉的景象如何?這時“我”的心情怎樣?
明確:景象是“蕭索”心情是“悲涼”。
3、小結景物描寫的作用:
勾畫了一幅蕭條、荒寂的現實的故鄉冬景圖,初步表現了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壓迫下舊中國農村破產的悲慘狀況,為閏土的悲慘命運安排了典型的環境,烘托了閏土的悲慘命運和“我”的悲涼心情。
4、見到故鄉冬景圖后,“我”的感受怎樣?用文中話回答。
明確:“啊!……好得多了。”
5、怎樣理解“啊!……好得多了。”
明確:寫出了現實與記憶中的故鄉的反差之大,飽含著對故鄉竟然如此的驚異之情。
四、分析第二部分
1、“我”記憶中的故鄉怎樣?文章第31節說“似乎看到了我美麗的故鄉了。”記憶中的故鄉到底美麗在何處呢?
提示:景、事、人。
2、分析景點:
描寫了一幅怎樣的圖畫?(少年閏土月夜刺猹圖)
景物:天空、圓月、西瓜、沙地。
色彩:深藍、金黃、碧綠。
景象特點:景物美好,色彩明快、艷麗,美好動人。
上一段說:“沒有一些活氣”,那么這一段的少年“十一二歲”“銀圈”“捏”“刺”,又給人什么感覺呢?(充滿生氣和活力)
景物描寫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作者用這美麗的景物作為少年閏土小英雄形象的烘托,也是作者理想中故鄉的'象征。與現實中的故鄉形成鮮明的對比。
3、分析少年閏土:(事、人)
“我”記憶中的少年閏土的肖像怎樣?(“紫色”“圓”“小”“明晃晃”可見少年閏土健康可愛。)
“我”回義了少年閏土哪幾件事情?可見他是個什么樣的農村少年?
明確:教“我”雪地捕鳥──活潑多知。
邀“我”著瓜刺猹一樸素,熱情勇敢,多知。
告訴“我”貝殼,跳魚兒──見多識廣。
哭著不肯分離,互贈禮物──友誼深厚、純真。
作者怎樣更好地突出閏土說話滔滔不絕的?
明確:用了許多省略號。
4、小結:故鄉到底“美麗”在哪里?
明確:美在有許多新鮮景,美在有許多新鮮事,更美在有心里裝著無盡希奇事,有著深厚、純真友誼的童年伙伴。總之,美在兒時的記憶中。
五、總結、擴展
全文按“我”“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的活動為線索,記敘“我”的所見、所聞、所惑。本節課所學內容,除了初步展示現實故鄉的蕭條外,多在回憶,突出了記憶中故鄉的美。在對比中,寫出了反差之大,反映了中國農村日趨破產的現實。
六、布置作業
1、少年閏土是一個什么樣的少年?
2、預習下文,思考楊二嫂的及中年閏土的形象特點。
【《故鄉》教學設計優秀篇】相關文章:
《月是故鄉明》教學設計03-01
《老王》優秀教學設計12-25
《挑山工》優秀教學設計07-01
《荷花》優秀教學設計04-14
白鵝優秀教學設計04-04
《松鼠》優秀教學設計04-03
小學音樂優秀教學設計03-07
《咬文嚼字》優秀教學設計范文07-02
初中數學優秀教學設計04-21
《杠桿》優秀教學設計(通用6篇)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