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協個人年度工作總結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科協個人年度工作總結
總結是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的書面材料,它能幫我們理順知識結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不如我們來制定一份總結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協個人年度工作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協個人年度工作總結1
20xx年科教興區工作按照科教興市的總體要求以及區委、區政府科教興區整體部署,圍繞“八個突破”總體思路,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扎實推進重大科技創新項目
1、全力推進化工孵化基地建設
精細化工孵化基地工程是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的重點實事項目,是建設國際化工城的重要技術支撐。年初孵化基地開工建設后,區科委按照一流工程的要求,通過積極溝通協調,加強工程監理,狠抓工程進度和施工安全,化工孵化基地已在第二工業區高標準建成,現正加緊公共實驗室等管理設施的建設。為提升孵化器的輻射功能,區政府與國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市科委簽署了三方共建《精細化工火炬創新創業園》協議。
2、加快實施科技小巨人工程
今年是實施“科技小巨人”工程的起始年。“科技小巨人”企業是一群創新能力強、品牌效應好、知識產權多、能帶動區域產業發展的規模型企業。
通過對上報企業的層層篩選,共選擇了12家企業上報市“科技小巨人”計劃項目。我區的華峰集團有限公司、致達智利達系統控制有限責任公司被確定為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業(具體參閱滬科合()第028號文件),各獲市科委經費資助100萬元、區科委配套資助100萬元。
3、努力搭建科技中介服務平臺
為促進科技與經濟互動,加速科技向產業轉化,我們成立了“市知識產權服務中心分中心”和“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服務中心”。
我們著力解決企業對知識產權深層次服務的需求,開展了專利商標培訓、宣傳、申請服務等工作。從成立至今,共服務企業申報國家科技部重大攻關項目1項,市高新技術企業8家,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18項,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業2家。
4、積極組建科技投資有限公司
為突破區域科技中小型企業發展的投融資瓶頸,建立和完善政府、銀行、社會多方參與的`投融資機制,為科技型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年7月,成立了科技投資有限公司。
公司已于年底成功召開第一屆董事會,下一步將主要針對入駐化工孵化器的企業進行跟蹤與嘗試性投資。
5、著力打造國家火炬產業基地
在國家科技部、市科委的指導下,有色高科技園區成功申報國家火炬計劃張堰新材料深加工基地。該基地成為市第二家國家特色產業基地,為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形成產業集群提供了一個平臺。
二、有效落實企業創新創業工作
1、加快發展高新技術企業
積極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全年新培育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6家,目前全區累計有高新技術企業72家。高新技術企業的總產值達到75。2億元,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9。3%,比去年提高3。53%。
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有45目獲得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認定,全市排名第6。
組織申報各類創新項目。有75個項目獲得國家、市各類科技創新基金資助,資助總額達3181萬元。其中重點新產品項目3項,市重點新產品項目12項;國家火炬計劃3項,市火炬計劃21項;國家創新基金項目4項,市創新基金項目20項。
2、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力度加大
專利申請量穩步增長。全年完成專利申請962件,其中發明專利170件,超額完成年初制定的930件的任務。
營造知識產權保護環境。加大專利執法力度,開展2次跨區域專利聯合執法行動;區鎮聯動、部門協作,共舉辦各類講座、培訓、咨詢等活動20余次,走訪企業開展上門宣傳50余次。
實施“品牌興企”戰略。為全面提升企業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引導更多的企業積極爭創“市商標”,區工商分局舉辦“企業申請市商標推進會”及相關表彰活動。今年新增馳名商標1件,11件市商標在公告階段,新增品牌2項,市級品牌10項。
三、努力拓展科普工作廣度寬度
科協個人年度工作總結2
20xx年,我縣科技創新工作圍繞縣域科學發展示范點建設總目標,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創新驅動五大專項行動,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著力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激發各類創新主體的創新創業活力和動力,努力提高科技貢獻率,打造發展新引擎。
一年來,我縣創建省級創新型縣、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省知識產權示XX縣相繼成功通過驗收和考核。截至年底,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經費支出11.55億元,同比增長8.3%;規上企業研發人員數4728人,同比增長24.7%;授權發明專利129件,同比增長143%;規上工業實現新產品產值414.86億元,同比增長17.4%;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345.43億元,同比增長20.2%;技術市場實現交易額9368萬元,同比增長31.2%;累計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8家,同比增長11.5%;累計培育省科技型中小企業262家,同比增長xx.4%。主要工作進展情況如下:
(一)大力加強科技型企業引進和培育
1.強化科技招商。推進“1+1+1”科技招商制度,縣經濟開發區等主體分別與上海高科技園區、科技中介、高校或孵化器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充分利用由XX市科委、省科技廳、XX縣科技局共同組織的嘉善與上海科技合作交流對接機制的資源優勢,與上海科技開發交流中心及楊浦科創中心、浦東軟件園、浙江大學科技園等機構進行交流對接,加大與浦東留學人員聯合會、歐美同學會等聯系,與北京天使匯等機構長期開展交流,并與杭州搜錢網創業網絡投融資平臺達成戰略合作,推薦園區有融資需求的企業進行評估、輔導和資本對接。
2.加快培育科技型企業。繼續實施科技型企業梯級培育“xx3計劃”,選擇成長性好的科技型小微企業,作為年度重點培育對象,加以培育扶持和跟蹤服務,20xx年新認定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35家,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家、到期重新認定7家、通過復審6家。堅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引導企業新建研發中心、技術中心、企業研究院等創新機構,新認定省級企業研究院2家、省級企業研發中心5家、市級企業研發中心7家、縣級企業研發中心13家。加強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列入省級新產品計劃237項、國家火炬計劃1項。
3.深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積極推進省知識產權示XX縣創建工作,4月份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績順利通過了省知識產權局組織的專家驗收,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托管工作成為全省試點并獲8萬元獎勵。專利質量并舉,協同發展,全縣申報專利4670件,其中申請發明專利534件,同比分別增長21.1%和24.8%;授權專利3773件,其中授權發明專利129件,同比分別增長64.8%和143%。
(二)大力推進創新平臺建設
1.推進科技孵化平臺創新發展。以建設一流的孵化器、加速器和產業園為目標,圍繞“3+3”產業結構聚焦上海等,引進高新科技項目和高技術服務業項目。縣科創中心新引進孵化項目40個,總注冊資本17358.5萬元,為去年同期的142%,其中引進來自上海的孵化成果21個;新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21人,其中“國千”人才1人、“省千”人才1人。目前科創二期入駐企業43家,租賃面積31028㎡,占可用孵化面積的71.33%。20xx年,科創中心孵化企業實現技工貿總收入66651.77萬元,上繳稅金1391.83萬元。縣科創中心被科技部列為“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創業孵化鏈條建設示范單位。
2.推進科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嘉善科技綜合服務中心建成投入使用,與上海技交所聯網合作,建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虛擬市場、網上技術交易市場,通過大型顯示屏的形式實時顯示成果交易信息。在9號樓大廳設置了專業查詢設備,可進行科研院所、項目成果、專家文獻、企業技術難題等信息查詢。整合縣生產力促進中心、上海伯瑞杰、佰騰科技、中科聯政、高校技術轉移中心、檢驗檢測機構等縣內外社會化中介服務資源,吸引風險投資、基金公司、法律財稅等機構入駐,為企業提供科技信息、知識產權、科技評估、融資、財務、法律等一站式服務。
3.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建設。積極支持縣經濟開發區籌建北大創新研究院嘉善產學研合作中心,支持姚莊鎮建設日本中小企業加速器等創新平臺。加強對現有7個行業創新服務平臺的服務和支持,舉辦了全縣電子電聲行業座談會,中科電聲、西南自動化所等創新載體,圍繞“機器換人”“兩化融合”等企業技術需求,與縣內企業開展深層次合作,為企業提供專業、優質、高效的服務。
(三)大力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
1.加強科技合作交流。深入開展“百企進高校、高校進百企”系列活動,邀請長三角納米科技產業發展研究院專家到西塘紐扣產業園幫助企業解決紐扣行業共性技術難題,目前企業已與納米研究院簽訂了合作協議;組織全縣各鎮(街道)分管領導和部分企業代表赴上海交通大學、中科院聲學所開展了“汽車配件相關產業”科技對接交流活動;與浙江工業大學開展了“浙工大海外人才專家教授嘉善行”活動等。同時,浙工大專家每周1至2次來善走訪企業,目前已與眾盛金屬、億力清潔等近10家企業進行了難題對接。
2.深化科技融入上海。深化“滬-浙-善”科技合作機制,由省科技廳、XX市科委、XX縣政府等聯合舉辦了“上海-嘉善科技對接交流活動”,組織17家上海高校、園區、孵化器、行業協會的.43位專家與嘉善企業28個項目進行有針對性的對接,其中18個項目達成合作意向。舉辦了上海歐美同學會第六期“海外留學人員創業培訓班嘉善行”活動,達成多個項目合作意向,其中2個項目正在辦理入駐科創中心手續;在上海與商務局聯合舉辦了XX縣服務外包政策環境推介會等活動。
(四)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和科技惠民
1.加快農業農村科技進步。圍繞我縣農業發展的科技需求,大力組織實施蔬菜、水果、水產等精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著力培育農業科技型企業,支持農業企業科技研發中心創建,新認定省農業科技企業1家、農業企業科技研發中心2家;尚品農業與以色列開展對接。完善科技特派員制度,提升農業科技服務水平。
2.大力發展民生科技。積極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成功創建成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圍繞“五水共治”,加強與浙江中科院應用技術研究院、中國環境科學院、同濟大學等高校院所合作,引進科技治水新技術、新成果,為全縣河道整治提供科技示范。圍繞醫療衛生、教育、生態保護等重大民生問題,組織實施社科類科技項目30項,加快民生類科技成果和成熟技術的推廣轉化。
(五)大力推進科技體制創新
1.探索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創新財政科技投入方式,全面推行科技創新券制度,通過政府購買科技服務的方式,強化普惠性政策支持,促進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主體。完善項目和經費全程監管機制,開展了科技經費檢查工作,終止項目5個,追回財政科技資金32萬元。進一步落實企業研發經費加計抵扣、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等政策,加強政策宣傳和培訓,引導和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加大企業創新扶持力度,下達高新技術扶持資金1209萬元。
2.加快完善科技投融資體制。加強與民間資本、科技銀行(商業銀行)、vc、pe、浙江股交中心以及“新三板”聯系,促進資本項目對接。今年以來,先后舉辦、參與4次全縣新三板企業上市輔導、產業基金培訓班。繼續助力企業融資,科技銀行支持8家企業申請貸款額度2600萬元。加強私募基金的管理,對已入駐科創中心的合伙制投資公司進行稅收跟蹤,目前注冊在科創的合伙制股權投資機構達23家。科創中心孵化企業好鄰居、億米等進入新三板申報進程,加斯戴克部分股權被上市公司邁克生物收購。
【科協個人年度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科協個人工作總結02-14
科協個人年度工作總結4篇10-22
科協個人工作總結15篇02-14
科協個人工作總結(10篇)04-16
科協個人工作總結(精選10篇)04-16
科協個人工作總結10篇04-16
科協工作總結02-06
縣老科協年終工作總結07-11
科協個人工作總結合集10篇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