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房產新政策:房地產政策向常態回歸
2015年房產新政策的出臺有什么重要意義呢?
3月30日下午,央行和財政部聯合其他部委分別出臺了新的房地產政策。當天,地產股全面上漲。顯然,投資者認為房地產新政是利好,可能帶動樓市量價齊漲。但是,在3月31日,大多數地產股下跌。看來,經過一夜的反思之后,投資者變得更加理性了,從“狂熱”中“清醒”過來,重新評估了房地產新政的意義。
對于3月30日出臺的房地產新政的意圖,市場上流行很多猜測。我們認為,在目前形勢下,新政其客觀效果將是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央行等三部門的房貸新政,使部分購房者的首付比例下降,能夠減輕他們在購房時的支付壓力。但是,首付比例下降也意味著月供壓力增加,由于住宅價格已經很高,多數自住需求者和改善需求者難以承受增加的月供壓力,在一線城市這種情況尤其明顯,因此,首付比例下降難以刺激大量購房者入市。財政部、稅務總局的營業稅新政,對購買2年以上(含)的普通住房免征營業稅,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促進二手房的交易。受此影響,一部分賣家會趁機加價,但總體效果是購買二手房的總成本下降,這會對新房價格形成抑制。長遠來看,二手房交易更加活躍,能夠增加房地產市場的供給。
從歷史經驗看,我們能發現,提高首付比例、增加交易稅收基本上并不具有抑制房價上漲的作用。那么,降低首付比例、減少交易稅收也不太可能刺激房價上漲。最近的一個例子是9月30日央行、銀監會出臺政策放松限貸,只是短期推動了北京(樓盤)、深圳(樓盤)等城市房價的小幅上漲。營業稅免征時限多次從2年調整為5年,基本上都未能改變房價上漲的趨勢;而2013年初開始的對個人出售住房征收個稅的做法,更是伴隨著房價的一波“瘋漲”。
過去十來年,提高首付比例、增加交易稅收是作為抑制房價上漲的調控措施出臺的,但效果并不好,沒能抑制投資投機需求,反而增加了自住需求者和改善需求者的購房成本和困難。增加交易稅收的措施尤其如此,直接增加了購房成本,而且對二手房交易具有抑制作用,限制了二手房與新建房的市場競爭,抬升了新建房的價格,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這些效果不好的調控措施逐漸退出,房地產政策向常態回歸,是非常合理而且應當的`。所謂房地產政策的常態,是指有利于供給和需求向均衡水(樓盤)平調整,并有利于自住需求以及改善需求的滿足。對于稅收政策來說,常態是指反映公共服務的成本,過高的稅收是不合理的。對于房貸政策來說,常態是指風險與收益相匹配,自住與改善需求房貸的風險較低,其房貸成本也應該較低;而投資投機需求的房貸應該受到更多限制。常態的房地產政策應該比較穩定。
上述是理想的情況,未必能夠完全實現。但我們可以看到,此次出臺的房地產新政,客觀效果毫無疑問是促進向常態的回歸。
http://m.shddsc.com/【2015房產新政策:房地產政策向常態回歸】相關文章:
房產契稅新政策02-19
關于房產契稅新政策06-15
房地產最新政策05-06
契稅新政策:房產契稅征收標準02-20
房地產最新政策201705-08
京滬房地產新政策201703-07
2017房地產最新政策05-09
2017房地產契稅優惠新政策05-24
2017國家對房地產調控最新政策07-11
社保新政策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