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
我們有一些啟發后,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里,讓自己銘記于心,這么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么好的心得體會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1
對人類而言,“地震”無疑是一個冷酷的屠夫,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汶川特大地震,奪去了將近9萬同胞的寶貴生命。所以我們必須與地震之類的自然災害進行抗爭,千方百計地預防各種災害,確保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值此我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之際,我校師生一起觀看了四部委聯合發起的“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啟動儀式,聆聽了地震科普專家的。講座。這為師生一旦遭遇突如其來的。地震災難,能有條不紊地應對,盡可能地將傷害最小化提供了有力的知識保障。
應對地震的有效措施有哪些呢?儀式中,展播了江蘇省地震局制作的《中小學地震應急避險》宣傳片,其中用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歌謠形式,將地震應急避險的要領“唱”給大家聽:地震來臨危害大,未雨綢繆應對它。防震避險有預案,應急演練成習慣。建筑結構要知曉,疏散路線需記牢。聯絡卡和應急包,日常就要準備好。地震來臨,不要慌張。就近躲避,遠離門窗。小小書包護住腦袋,伏地遮擋,手要抓牢。遠離懸物,防止砸傷。迅速貼近承重墻根,蜷曲身體,降低重心,起身要等晃動停止。地震之后速撤離,前后分流不遲疑。聽從指揮勿擁擠,錯開時段分班級。禁坐電梯走樓梯,撤退有序速轉移。維持秩序點人數,開闊地帶等救助……視頻加上口訣,通俗易懂,相信學生能很快牢記于心!
此次科普活動一方面聚焦了青少年群體,力圖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再通過家庭這個社會的.基本單元,推動整個社會對于防震減災的重視。另一方面聚焦了民族地區,開展了向當地中小學校捐贈圖書等“五個一”活動,力圖提高民族地區的防震減災科普教育質量。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同時也是一名班主任,我會將學到的防震減災知識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向學生不斷強調、滲透,竭力配合好學校、社會和國家的地震科普工作。當“地震”這一冷酷屠夫露出猙獰面目時,師生攜手亮劍!
主動學習和掌握地震及其它科普知識,不斷提升防震減災意識、應對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是有效保護生命財產安全的基本前提。希望我們的學生在不同的科普知識學習中,能夠拓寬對自然界的認知,對大自然有一顆敬畏之心,攜手同行,共同呵護我們的家園。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2
這天,我是第一次明白了地震的可怕。
開始的時后我正準備在放作業,突然,作業架動了起來,我以為是我不留意動的,但我仔細一看,它還在動這時,老師大喊,地震!快跑——地震!快跑——
我們紛紛跑出教室,到了操場,有的同學哭、有的鬧,老師拿著話筒組織我們排隊,持續秩序。
一會兒,地震最后停了。我的心才平靜下來。家長早在門外等候,十分擔心我們的安全,大門一開,家長全都涌了進來,媽媽把我接走了。
到了外邊,街上都是人,有站的,有坐的,圍成一簇一簇的,不停地說道著剛才發生的一切——有人說四點到五點還有余震,也有人說是謠言,大家的.心里都很著急。我和爺爺奶奶媽媽舅媽等了一下午,都沒有等到什么,然后我們就回家了。
到了晚上,人們都不敢睡覺,有的往地上鋪了一層墊子在地上睡,有的搭了一個帳篷,也有的在外邊席地而坐,大家都很不安。我帶了收音機,聽說汶川的地震有7。8級呢!還有,說是汶川不少小學生的生命都被這次地震奪去了,我深深地被震撼了!
我們是幸運的,我必須珍惜生命,要好好地學習。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3
什么是災難?災難是人為或自然造成的對生命和財產的嚴重損害。我們國家是一個經常面臨自然災害的國家,包括但不限于洪澇災害、旱災、地震、泥石流等。然而,地震對我們的生活影響最為直接,大家都還記得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痛楚吧。在四川省汶川縣發生的`那次里氏級大地震,共有人員遇難和失蹤,受傷人數,其中學生遇難人數高達6376人,直接經濟損失高達8451億元,這是自建國以來我國遭受的最大一次地震災難。
在汶川大地震發生后,全國人民被深深地打擊。但逝者已經離開,留給我們生者的不僅是悼念,更多的是必須考慮如何防范類似地震這樣的災難。
我認為,在地震來臨時,首先應該保持良好的心態,在危急情況下保持冷靜,不要驚慌失措或盲目跳樓。如果在戶外,盡可能遠離建筑物,待在寬敞的開放場地。如果在室內,如果不能及時逃脫,可以躲在堅固的家具下或墻角處,也可以轉移到承重墻比較密集的廚房或廁所等地方暫時躲避,因為這些地方具有較好的支撐力和抗震系數。
根據建筑物布局和室內狀況,應該審時度勢,尋找安全空間和通道躲避,以減少傷亡人數。在學校中,應該到比較堅固和安全的房屋里躲避,在課桌下、講臺旁、教學樓內的開水間以及管道支撐的房間里躲避,不要亂跑或跳樓。在公共場所,如電影院、圖書館、商店、游樂園等,應聽從工作人員的指示,從安全出口盡快撤離,不要獨自逃跑或乘坐電梯。
盡管災難是無情的,但人類是有情的。每當災難來臨,只要我們團結一心、相互支援,那么就一定能夠克服各種困難,重新建造我們幸福的家園。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4
五月十二日,這個日子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在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下午兩點左右,汶川發生八級大地震,近七萬人遇難。這一重大事件,全國人民銘記在心中,后人為記住這個日子,并讓人們能懂得地震時的自救方法,將每年的五月十二日定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這周我們舉行了防震演習。首先由班主任為我們講解演練過程:上午九點二十八分警報準時響起,先響六十秒警笛,然后再停三十秒,反復兩次,共鳴警報三分鐘。第一次警報六十秒時,我們在班級里迅速起身,把椅子推進桌肚里,并快速在椅子后蹲下,注意不要蹲在有電扇和燈的下面。同時,一手握住桌子的一只腿,一手護緊頭部,等待第一次警笛結束。等廣播說:“現在地震暫時停止,請全體同學撤離教學區,到操場去”,我們再前往操場。
真正的演習就要來臨了,同學們都安靜地等待著鈴聲的.響起,這時,我的心不知為何突然緊張了起來。九點二十八分,警報準時響了!全班同學都麻利的把椅子推進去,安靜的等待著警報停止,這時,廣播響起來了,同學們都標準的做著保護頭部的動作。在下樓梯時,同學們都很有序,一路上有老師記錄著過程。大家齊心協力,僅用了很短的時間,各班同學已經在操場上站好了隊,兩個體育老師檢查完自己負責的班級后,一一向校長匯報。校長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并進行了精彩的演講,使我和同學們都敬佩不已,報以最熱烈的掌聲。結束后,同學們依舊井然有序地回到各自的班級。我覺得這次演習很完美,使我對地震知識和自救方法有了更深入的學習和了解。
地震很可怕,可因我們的知識和經驗,一次次的反復演習而變得不可怕了。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5
我知道了人在大自然的面前是多么的渺小,就像兩個爺爺說的.一樣,地球是我們的慈父又是一個殘忍的屠夫。
我還意識到我們應該經常進行消防演練和地震災害的演練,才會在災難來臨時保護好自己,我一定會把地震災害的應急措施牢記在心。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6
今天的這個講座讓我記憶尤深,通過各位領導的講話,使我知道了防震減災的重要性,感受到領導對我們青少年寄予的厚望,希望通過我們去傳播防震減災的`知識,帶動整個社會。我們學校也很重視防震減災的工作。學校經常組織參觀體驗、科普講座等活動。我們會將自己掌握的知識告訴大家,盡量遠離傷害,遠離危險,讓祖國的未來更美好!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7
晚上八點多,我坐在客廳沙發上無聊地翻弄著英語書,爸爸則坐在沙發另一側發呆。媽媽不在家,去值夜班了。忽然,爸爸問我:“你在搖椅子嗎?”“沒有啊。”這時我才感覺沙發啊,桌子啊在輕微而又飛快地晃動,又一下,我放在茶幾上的筆在震動中滾下了茶幾,茶幾上的茶杯也“乒乓”作響。我的心猛地拽了一下:“地震!”天哪!我腦海里霎時閃過了電視上報紙上見到的那一幕幕震后的慘狀:無數樓房倒塌,多少人被砸死或殘廢,現場一片廢墟和血肉模糊……這時,我聽到了外面有人在喊著:“地震啦!”緊接著一陣嘈雜,小區兩幢樓的居民紛紛下樓“逃命”。
也許現在還在震,我一陣眩暈,感覺就像在車上顛簸。爸爸拖著我歪歪扭扭(因為頭暈)地打開門,往樓下跑,到了門口,暈暈昏昏的我才猛然驚醒:我家的貓還在家里呢!要是地震過后,搞不好只剩下一只被砸得扁扁的貓……我的淚水一下子涌了上來,“貓!貓還在家里呢!”我帶著哭腔喊。“人都快逃不及了,別說貓了!”爸爸拉著我跑到了樓下。
到了樓下,好多人啊!小區里兩百多人全集中在小區門口的路上。此時已經不晃了。只是擔心不知是否有余震。這時我才想到動物的第六感比人強,看貓還鎮定自若地在睡大覺,一定沒事的。我安下心來了。我又往周圍看了看,平時這兩百多人從沒聚在一起,今天真有機會了。突然,我發現大家都是匆忙逃出來的,都穿著睡衣睡袍,腳上套著拖鞋,甚至還有人光著腳呢!我出來的時候也只穿著一件單衣和一件校服,不禁打了個寒噤。
爸爸打手機給媽媽,卻打不通。也許大家都在打手機,信號太忙了吧。人們又紛紛議論著:一會兒如果有余震的話要逃到哪里去,是否要跑到旁邊學校的`大操場上……余震?聽大家越說越眩,我的心又懸了起來,這時爸爸看沒事了,說要到樓上去看看,我死命拽住爸爸,不讓他上去。“沒事啦,只是微震罷了。你先在這里站著,別亂跑,等大家都上去了,你再上去。”爸爸安慰我,又轉身上了樓。
過了很久,依然一片平靜,根本沒有什么余震。大家也都陸續上去了,樓下的人越來越少,我看沒事了,也跟大家一起上去了。到了家里,貓才剛剛睡醒,眨著眼睛屁顛屁顛地從房間里跑出來,伸了個懶腰打了個呵欠咪嗚咪嗚地叫著,好象什么事也沒發生一樣,唉,害我剛才還那么擔心。爸爸還在乒乒乓乓操作著電腦,邊告訴我剛才在順德的小姨打電話來說順德也發生了微震。呀!范圍竟然那么廣,如果我們這里不是地震的中心,只是波及范圍的話,那么地震的中心處一定很強烈。正想著,爸爸在電腦前嚷道:“找到了找到了!”原來他剛才是在找這次地震的信息呀。網上的信息傳得真快!不到二十分鐘,我們就在網頁上看到了“12月26日晚上八點30分左右,臺灣南部發生了7.2級大地震,廣東福建等地均受到影響”的信息。我趕緊發了短信告訴了媽媽這條信息。
放下手機,我還是放心不下,老想著誰能預料今晚不會再來一次更強烈的地震呢,搞不好……唉,看來我今晚是睡不著了!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8
今天我想給大家談一下當今熱門的話題:地震。地震,就是平常人們所說的地動。它像刮風,下雨一樣,是一種經常發生的自然現象,但是它破壞力很大,往往發生于瞬間,是群災之首。地震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是巨大的、空前的。地震本身會對人類的地上地下建筑物及設施帶來巨大的破壞。同時,其引起的連帶災害也常常會帶來比地震本身還巨大的災難性影響,如大火、停電、停水等,使整個城市系統陷入癱瘓狀態,甚至對救援行動的展開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大家知道,2008年的5月12日,我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了里氏八級的強烈的地震,給人們的生命和國家財產帶來了很大的損失。在自然災害面前有時人是那么的無助,人的生命又是那么的脆弱。這就要求我們要有防患意識、自我保護意識、珍愛生命意識,防災意識。多學習一些防災的'知識,多掌握一些防災抗災的技能。
那么,作為小學生我們要做些什么呢?那就是要多了解地震,認識自然,保護生命,防震減災。
其實,地震還是有些前兆的,人的感官能直接覺察到的地震異常現象多達幾千種,大體可分為:地下水異常、生物異常、地聲異常、地光異常、電磁異常、氣象異常等。比如講,天邊提前出現特別的地震云,有的地方地下水會變顏色,會發出異樣的聲響。地震之前,氣象也常常出現反常,主要有震前悶熱,人焦灼煩躁,久旱不雨或霪雨綿綿,黃霧四塞,日光晦暗,怪風狂起,六月冰雹等等。有的動物會有特別的反應,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前,動物園的好多動物就亂跑嘶鳴,雞飛狗叫,這次汶川大地震前一兩天,上萬只癩蛤蟆集體搬家,只不過人們大多麻木,沒有重視和警惕。動物反常的情形,人們用順口溜總結如下:
震前動物有預兆,群測群防很重要。
牛羊騾馬不進廄,豬不吃食狗亂咬。
鴨不下水岸上鬧,雞飛上樹高聲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著小鼠跑。
兔子豎耳蹦又撞,魚躍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遷鬧轟轟,鴿子驚飛不回巢。
家家戶戶都觀察,發現異常快報告。
我們要防震減災,杜絕人禍,警鐘常鳴,居安思危。為了在地震發生時保護自己,應當掌握以下應急的求生方法。
地震前的準備:要避免地震的災害,最有效的辦法是依靠自己,以自己的力量做好預防災害的準備。一般家庭常備的東西有糧食和飲水,以每人平均保存5天的份量為佳。另外再準備一些防災用品,如防災頭巾、手電筒、口哨、急救藥品、火柴、蠟燭、半導體收音機等以及一些逃生用具,如毛毯、便攜式炊具、固體燃料等。
地震發生時:
1、如果在平房里,突然發生地震,要迅速鉆到床下、桌下,同時用被褥、枕頭、臉盆等物護住頭部,等地震間隙盡快離開住房,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時如果房屋倒塌,應呆在床下或桌下千萬不要移動,要等到地震停止再逃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2、如果住在樓房中,發生了地震,不要試圖跑出樓外,因為時間來不及。最安全、最有效的辦法是:及時躲到兩個承重墻之間最小的房間,如廁所、廚房等。也可以躲要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間內側的墻角,并且注意保護好頭部,千萬不要去陽臺和窗下躲避。
3、如果正在上課時發生了地震,不要驚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內亂跑或爭搶外出。靠近門的同學可以迅速跑到門外,中間及后排的同學可以盡快躲到課桌下,用書包護住頭部,靠墻的同學要緊靠墻根,雙手護住頭部。
4、如果已經離開房間,千萬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東西。因為第一次地震后,接著會發生余震,余震對人的威脅會更大。
5、如果在公共場所發生地震,不能驚慌亂跑。可以隨機應變躲到就近比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臺下、樂池里。
6、如果正在街上,絕對不能跑進建筑物中避險。也不要高樓下、廣告牌下、狹窄的胡同、橋頭等危險地方停留。
7、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應先設法清除壓在腹部以上的物體;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煙塵窒息;如果找不到脫離險境的通道,要注意保存體力,設法找到食品和水,創造生存條件,等待救援,用石塊敲擊能發出聲響的物體,或者吹哨,向外發出呼救信號,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動,這樣會大量消耗精力和體力,盡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或閉目休息。
一次大地震會教我們清醒不少,同學們,不論何時何地,要有防患危機意識,當災難降臨時,不要慌亂,或就地臥倒,或在老師的指揮下有序疏散撒退到操場上,要學會自救自護,1995年9月20日臨沂蒼山發生5.2級地震,地震本身沒砸死一個人,卻造成320人受傷,其中56人重傷,其中絕大多數為震時學生跳樓受傷或爭搶外逃而被擠倒踩傷。然而,1976年唐山大地震青龍縣幾十萬鄉親無一傷亡,這次汶川大地震,安縣桑落中學2200名學生毫發無損。都因為積極有為,平時防微杜漸,創造了零傷亡的奇跡。
我們這個世界,有的人不幸死于像地震這樣的自然災害,也有不少人是死于無知,所以我們每一個公民,從小就要多學習一些科學知識和自救自護安全逃生知識,了解地理學、仿生學,就可以做到防震減災,我相信,隨著科學日新月異的進展,人類終將變得越來越成熟,人們能夠象預報天氣那樣準確性地預報地震,從而保護生命,減少損失。
盡管我們的祖先非常優秀,現在的科學進展也了不起,但是由于地質構造非常復雜,加上地震類型復雜多樣,人類的科學認識水平到目前為止,還無法對地震進行長時期預知性預報。因此,對地震的預報仍然是一個亟待被解決的課題。需要我們當中未來產生更多的小張衡,從小學好地理知識,了解更多的地殼運動規律。從而像天氣預報那樣提前測報地震就好了。今天下午學校將利用第三節課時間安排的逃生演習活動,也是為了增強全體師生防災意識、珍愛生命意識。在整個活動過程中請同學們務必遵守紀律,保持秩序。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9
為了成功地從廢墟中救出被埋壓的人員,必須根據震后環境和條件的實際情況采取行之有效的施救方法。
一旦廢墟中有被埋壓人員的信息確認,就需要通過搜尋和了解埋壓位置,采用向廢墟中喊話或敲擊等方法傳遞營救信號。
在營救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被埋壓人員的安全,因此注意不要使用會傷及他們的工具(如鐵棒、鋤頭、棍棒等)。同時避免破壞埋壓人員所處空間周圍的支撐條件,以免新的垮塌發生,增加被埋壓人員再次遇險的風險。要盡快與埋壓人員的封閉空間溝通,保證新鮮空氣流通,如果在挖掘過程中產生的塵土太大,應噴水降塵,以免埋壓者窒息。如果埋壓時間較長,還需要設法向被埋壓者輸送飲用水、食品和藥品,以維持他們的生命。
在進行營救行動之前,要有計劃、有步驟,要考慮哪里該挖、哪里不該挖、哪里該用鋤頭、哪里該用棍棒等,以確保行動科學、高效。
過去曾發生過救援人員盲目行動的情況,踩塌被埋壓者頭上的房蓋,砸死被埋人員。因此,在營救過程中,必須有科學的.分析和行動,以確保營救對象的安全和最佳的營救效果。盲目行動則會給被埋壓對象帶來新的傷害。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10
古老的玉樹縣依然靜靜地躺在青海省的最南端,依然為我們描畫著高原人民的熱情奔放,堅強不屈。然而,強烈的地震卻抹不掉它的傷痕累累。玉樹,曾經是美麗的文成公主和吐蕃首領松贊干布和親時的必經之路,它將中原文化帶到了遙遠而偏僻的高原地帶。從此,中原人民和藏族人民有了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流。一向以游牧為生的民族也有了自己先進的生產力和先進的文化。藏族,這個人口數目并不多的民族也因此而逐漸地發展起來,屹立于中華民族之林。
2010年4月14日7時49分,這個看似平凡的日子,在玉樹人民的心理卻譜寫著不平凡的一頁。山河震動,大地震動。正在上學,上班,或在家中的人們,被倒塌的房屋掩埋在了廢墟底下。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被埋人員的生命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減弱。經過了四川汶川地震的'經驗教訓,被救人員也有了很好的自救能力,救援人員的救援技術和速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遇難人數和重傷人數也明顯少了很多。據統計截至4月22日上午10時,中國青海玉樹地震共造成2183人遇難,失蹤193人,重傷者1434人。這個數字雖然和四川地震時的人數統計有著很大的懸殊,但作為中華兒女我們依舊要為我們死去的同胞們感到惋惜感到一絲悲涼,玉樹加油,玉樹的人們加油。
傳說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近些年來,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發生的大大小小的災難似乎也預示著這樣的征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0級地震。2009年的一年里,黑、吉、遼東北三省的很多城市發生數次的礦難事故。2010年北京時間1月13日海地發生7.0級地震,給當地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很大的損失。2010年3月份以來,中國西南五省相繼出現了很嚴重的旱情,河水干涸,土地干裂,人們的生產生活停滯不前,至今,旱情也沒有得到全面的緩解。2010年4月8日,山西王家嶺發生大礦難,死傷數百人。2010年4月14日上午7時49分,青海玉樹發生7.1級地震。據報道,自海地7級地震至今,世界各國共發生10次7級以上地震。原本平靜的地球已經不再平靜了,它留給人們的是千瘡百孔,是難以拂去的傷痛。2012年12月21—日—世—界—末—日真的會來到嗎?但愿那只是謠言。
2010年4月21日是全國哀悼日,為玉樹地震逝去的人們哀悼,為他們尚還存在的親人們以撫慰。玉樹加油,玉樹的人們加油。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政府和全國人民的幫助下,不久的將來,美麗的玉樹縣必將重獲天日,立于青海之顛。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11
水,火災等災難,是人類最難應付的,就是因為這種種災難,讓無辜的一個個人喪命。我觀看了這個主題板塊以后,就明白了怎么應付這些自然災難了。這個主題有很板塊,如:被壓在廢墟下怎么辦,洪水來了怎么辦,在戶外遇到地震怎么辦和遇到火災怎么辦等。我看了之后知道了很多的學問,明白了即使在狀況十萬火急的時刻也要保持冷靜,并且知道了要駕馭科學的`自救方法,不能急躁,這樣只會自己害了自己。
我認為我們大家應當多相識一些自然或人為造成的災難的抑制方法,其實,地震,洪水,火災之類的災難并和于白,只是大家沒有留心在意書上,電視上,報紙上等等的地方的災難逃命方法和自救方法等,造成了不應當有的慘禍。大家應當多點留心身邊的災難逃命方法和自救方法,讓自己能逃脫災難的束縛。
總之,大家應當多多了解各種災難的逃命方法和自救方法,而且,災難也并不行怕,可怕的是我們沒有防范和應急的方法,只要大家懂得了方法,就可以讓災難忘至九霄云外去。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12
“同學們請注意,現在是地震廣播,請聽到廣播后迅速就近避險……”一聽到緊急通知,同學們都按事先班主任指導的去做,我和大家一樣,都迅速護住頭部躲在課桌底下,等待時機撤離教室。時機到了,老師叫我們迅速有序撤離教室。大家手抱住頭,井然有序排隊撤離,班主任和科任老師也跟著我們一路小跑,一前一后為同學們保駕護航,仿佛地震真的來了。
安全撤離到了操場上,大家都護著頭部蹲在指定的位置。直到副校長宣布防震演練結束,大家這才喘了一口氣,有幾個同學這時候卻開始嬉笑起來,根本沒有聽副校長的演練小結。我不禁吸了一口涼氣,如果真的地震來了,你們幾個人還能這樣滿不在乎地笑出來嗎?
從副校長的`講話中,我們知道了,就在今年,亞洲發生了三次大地震,其中,日本最為嚴重。日本發生的9.0級地震引發海嘯,并導致核電站爆炸。
通過這次演練,我明白了光有一些保護的知識是不夠的,關鍵是要在災難來臨之際能把學到的自救自護知識靈活運用,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已、保護同學。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13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去紹興科技館參加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
在那里,我學到的科學知識還真不少。首先,我懂得了地球的構造:地球由地殼、地幔和地核組成。地殼是固體外殼,由堅硬的巖石組成,它的平均厚度約33千米,在它以下2900米的深度范圍被稱為地幔,地幔以下直至地心的部分被稱為地核。當我了解了地球的構造后,心想:啊!原來地球有這么大呀!這時,我的心中立刻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么會發生地震?當我看見下一段文字的時候,我心中的疑云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原來,地球內部物質不停地運動,會產生一股作用于巖層的巨大力量,當這股力量累積到巖層承受不了的。時候,巖層便會發生急劇的破裂、錯動,產生強烈振動,這就是地震。
其次,我又明白了地震的發生和種類。地震分為兩大類:天然和人工,天然地震包括構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等,構造地震約占全世界地震總量90%以上;火山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總量7%左右;陷落地震次數很少,接著,我知道了什么是震級、烈度,震級是地震大小的`一種度量,每次就只有一個,根據地震釋放的能量來劃分,用“級”表示;烈度指地震破壞的程度,用“度”來表示。
最后,我又懂得了人類要如何預防地震,減少災難,為了防震減災,我們人類在樓房里“造”上了抗震元素,就連中國古代都懂得如何抗震:如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筑的巔峰之作:應縣木塔,我想:要是我們住在像應縣木塔那樣結構的水泥樓房里該多好呀!原來該木塔經歷過大震30余次,甚至被軍閥用炮轟過還依舊巍然屹立著,假如你室外,可地震突然暴發,那你要馬上選擇開闊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亂跑,要避開人多的地方,高大的建筑物如樓房、水塔等,高聳支撐物或懸掛物如變壓器、電線桿等。
參觀了“防震減災”科普展覽,讓我懂得了許多有關于地震和防震的知識,我真希望下次還能再參觀這樣的科普展覽。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14
還記得那日的x本是風和日麗、陽光明媚、鳥語花香、生氣勃勃,然而卻在那一瞬間,8級強震猝然襲來,大地顫抖、山河錯位、滿目瘡痍、生離死別,西南處,國有殤!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重創約5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大地!截止2023年4月25日10時,遇難69227人,受傷374643人,失蹤17923人,其中x省68712名同胞遇難,17921名同胞失蹤,共有5355名學生遇難或失蹤。干脆經濟損失約達8451億元。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影響最大的一次地震。
于此可見地震帶給我們的危害是巨大的,而地震是自然災難,是無法避開的,是我們人類最大的敵人。雖然我們無法避開,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應當懂得用科學的道理,運用的方法來愛護自己,削減災難,避開威逼到自己的生命。下面我們一起了解如何用科學的方法來防震減災,愛護自己,愛護家園。
地震來臨前,地下水,動物都會有一些異樣。只要我們專心視察就會發覺地下水冒泡、發渾、變味等。而動物則是亂蹦亂跳、驚恐擔心等,這些都是地震來臨前的`征兆。在地震來臨前,我們要駕馭防震減災學問,提高自我愛護意識;明確地震時疏散路途和避震場所;清晰樓道和門前雜物;妥當處置屋內易燃易爆物品,關閉煤氣,切斷電源,熄滅爐子火等;衣袋里裝上家庭成員名單、工作單位、通訊密碼等;有準確的要寫明血型。
地震發生時,從地震起先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鐘,此時要保持冷靜,要做到以下幾點:能撤離時,快速有序地疏散到選定的平安地區,不要擁擠在樓梯和過道上。
來不及撤離,應就近避震,震后再快速到平安地方。例如:在家里可躲在床或書桌下面或較小的房間,如衛生間。在教室可躲在書桌下或墻角邊。在影劇院和飯店可躲在椅子下。
撤離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員要選擇空曠地帶避難。避震時要留意愛護頭部,如枕頭、臉盆、書包等頂在頭頂,或用雙手護住頭部。
地震發生后,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壓埋的人,只要神志醒悟,都應當堅決獲救的信念,妥當愛護好自己,主動實施自救。
我信任假如每個人都能做到,那我們在災難面前便顯得不再是那么渺小,在災難面前絕不再低頭。防震減災,共創美妙家園!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15
地球內部物質不停運動,會產生一股作用于巖層的巨大能量。當這股能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時,一些巖層就會彎曲、變形,繼而在某些脆弱地帶發生急劇的破裂、錯動,瞬間釋放出巨大能量。這些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傳播,地震就發生了。
地震時避險的方法
從發生地震到房屋倒塌,一般只有十幾秒的時間。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在瞬間冷靜地作出正確的抉擇。強震襲來時人往往站立不穩。如果一時逃不出去,就近找個相對安全的地方蹲下或者趴下,同時,盡可能找個枕頭、坐墊、書包、臉盆或厚書本等護住頭、頸部,待地震過后再迅速撤離到室外開闊地帶。
1、在住宅(樓房和平房):要遠離外墻及門窗,可選擇廚房、浴室等開間小、不易塌落的地方躲藏。躲藏的具體位置可選擇桌子或床下旁邊,也可選擇堅固的.家具旁或緊挨墻根的地方。住樓房的千萬不要跳樓!
2、在教室:學生應用書包護頭躲在課桌旁,地震過后由老師指揮有秩序地撤出教室。
3、在工作間:迅速關掉電源和氣源,就近躲藏在堅固的機器、設備或者辦公家具旁。
4、在商場、展廳、地鐵等公共場所:躲在堅固的立柱或墻角下,避開玻璃櫥窗、廣告燈箱、高大貨架、大型吊燈等危險物。地震過后聽從工作人員指揮有序撤離。
5、在體育館、影劇院:護住頭部,蹲、伏到排椅旁。
6、在車輛中:司機要立即駕車駛離立交橋、高樓下、陡崖邊等危險地段,在開闊路面停車避震;乘客不要跳車,地震過后再下車疏散。
7、在開闊地:盡量避開擁擠的人流,一家人要集中在一起,照看好老人和兒童,避免走失。
8、特別提醒:地震時,許多習以為常的東西都可能成為致命“殺手”,必須予以高度提防。遠離高層建筑、煙囪、高大古樹等,特別要避開有玻璃幕墻的建筑物。躲開變壓器、電線桿、路燈、高壓線、廣告牌等高處的危險物。躲開危房、危墻、狹窄的弄堂、修有高門臉和女兒墻的房屋、堆放得很高的建筑材料等易坍塌的危險物。不要使用電梯。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相關文章: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直播心得12-07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心得02-19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通用21篇)03-05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作文(精選51篇)03-30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體會10-09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心得10-17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體會06-25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活動心得(精選16篇)03-29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心得6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