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手抄報資料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肯定對各類手抄報都很熟悉吧,手抄報對全面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造精神的人才具有很重要的意義。那么什么樣的手抄報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環保手抄報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環保手抄報圖片:
環保常識:
1、拒絕過度包裝
不少商品如化妝品、保健品的包裝費已占到成本的30%~50%。過度包裝加重了消費者的經濟負擔,增加了垃圾量,污染了環境。
2、自帶菜籃買菜
買東西時少領取塑料購物袋,上街購物時帶上布袋子或菜籃子。
13、少用一次性餐具
外出就餐時,自備筷子和勺子。少用快餐盒、紙杯、紙盤等,尤其要少用一次快筷子。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發明的。日本的森林覆蓋率高達65%,但他們的一次性筷子全靠進口,我國的森林覆蓋率不到14%,卻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國。
4、少用木桿鉛筆,多用自動鉛筆。
一些發達國家已經把制造木桿鉛筆視為“夕陽工業”,開始只生產自動鉛筆。
5、充分利用白紙,盡量使用再生紙
用過一面的紙可以翻過來做草稿紙、便條紙。拒絕接受那些隨處散發的宣傳物,制造這些宣傳物既會大量浪費紙張,又會因為隨處散發、張貼而破壞市容衛生。再生紙是用回收的廢紙生產的。一噸廢紙=800千克再生紙=17棵大樹。
在很多國家使用再生紙已經成為時尚,人們以出示印有“再生紙制造”的句片為榮耀,以表明自己的環境意識和文明教養。
分類循環,重拾廢品回收的老傳統
“回收”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記得小時候,攢三個牙膏皮可以換一塊糖餅;橘子皮曬干了可以賣給藥店;廢布頭、廢墨水瓶等都是能夠得到再利用的。垃圾不僅沒有造成環境災難,還為社會提供了原料。而現在,我們紛紛把垃圾混裝當成一種習慣。
要知道,垃圾混裝是把垃圾當成廢物,而垃圾分裝是把垃圾當成資源;混裝的垃圾被送到填埋場,侵占了大量的土地,分裝的垃圾被分送到各個回收再造部門,不占用土地;混裝垃圾無論是填埋還是焚燒都會污染土地和大氣,而分裝垃圾則會促進無害化處理;混裝垃圾增加環衛和環保部門的勞作,分裝垃圾只需要我們的舉手之勞。
6、在家里設置三個分類垃圾筐
家庭垃圾通常可以分為:一、可回收物,包括廢紙、廢塑料、廢玻璃、廢金屬等;二、不可回收物,包括灰土、菜葉、瓜果皮核等廚房余物;三、有害物,包括電池、熒光燈管。在家里分設三個垃圾筐,就可以在產生垃圾的同時完成垃圾分裝。
綠色環保作文
現在全球天氣變暖:全球變暖可能影響到降雨和大氣環流的變化,負天氣失常,易造成旱澇劫難,這些都可能導致生態系統發生變化和破壞,全球天氣變化將對人類糊口產生一系列重大影響。
關于臭氧層的耗損與破壞:研究表明,紫外線輻射能破壞生物蛋白質和基因物質脫氧核糖核酸,造成細胞死亡;使人類皮膚癌發病率增高;傷害眼睛,導致白內障而使眼睛失明;按捺植物如大豆、瓜類、蔬菜等的生長,并穿透10米深的水層,殺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從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品鏈和自由氧的來源,影響生態平衡和水體的自凈能力。
現在我們應當拾起對附近環境的愛護——“節約,環保從我做起。”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你會發現任何一樣廢舊了的東西,添添改改又成了另一件東西,好比說:平時曬衣服常用的夾子和衣架,把兩個變了型的衣架弄彎,大致成一個四邊形,然后再套在一起,把夾子夾到衣架上,這樣一個小曬衣架就做好了,上面能夾一些襪子、手套之類的。兩個變了型的衣架也能得到利用,既節約又環保。
以前還在電視節目上看見了一張特別有創意而且很環保的圖片:小盆栽上連著一根鐵棍,鐵棍頂端有個鉤,下雨天來到室內,可以把傘掛在鉤子上,這樣一來不會由于下雨,把附近弄濕弄臟,而且還能為小盆栽提供水源,真是一舉兩得。
現在長沙有些大型超市里開始用布袋購物。不再有塑料袋了,據不完整統計,每個中等城市大約要用20億個塑料袋,這些塑料袋在給人們帶來利便的同時,也造成了令人頭痛的環境污染題目,它所帶來的負作用日漸顯著,用過的塑料袋埋在土里難以分解,長期積累下來會使泥土板結,農作物減產;流入江河湖海,會使水生動植物死亡。“白色污染”已經成了世界性挫折。
處處都可以做到節約環保,只要大家多多留意,節約環保要做起來也不是件難事。
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九條、第十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六條規定了環境與資源保護。具體的法律法規:
一、環境保護方面:包括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
二、資源保護方面:包括森林法、草原法、漁業法、農業法、礦產資源法、土地管理法、水法、水土保持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煤炭管理法。
三、環境與資源保護方面:主要有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防治陸源污染物污染海洋環境管理條例、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自然保護區條例、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臵放射線保護條例、化學危險品安全管理條例、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管理條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基本農田保護條例。
四、新刑法在第六章《妨害社會管理罪》中增加了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92、什么是危害環境的犯罪?手抄報內容
危害環境犯罪是指行為人違反環境法規、污染和破壞環境造成人身健康或生命財產的嚴重危害,應受到刑罰的行為。
環境的分類
環境分類一般按照環境空間范圍的大小,環境要素的差異,環境的性質等為依據。
人類在環境習慣上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自然環境亦稱地理環境。是指環繞于人類周圍的自然界。它包括大氣、水、土壤、生物和各種礦物資源等。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在自然地理學上,通常把這些構成自然環境總體的因素,分別劃分為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土圈和巖石圈等五個自然圈。
其實社會環境是指人類在自然環境的基礎上,為不斷提高物質和精神生活水平,通過長期有計劃、有目的的發展,逐步創造和建立起來的人工環境,如城市、農村、工礦區等。社會環境的發展和演替,受自然規律、經濟規律以及社會規律的支配和制約,其質量是人類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標志之一。
如果從性質來考慮,可分為物理環境、化學環境和生物環境等。
如果按照環境要素來分類,可以分為大氣環境、水環境、地質環境、土壤環境及生物環境。
其實按照人類生存環境的空間范圍,可由近及遠,由小到大地分為聚落環境、地理環境、地質環境和星際環境等層次結構,而每一層次均包含各種不同的環境性質和要素,并由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共同組成。
海洋過度開發的.污染
現在由于過度捕撈,海洋的漁業資源正在以令人可怕的速度減少。因此,許多靠攝取海產品蛋白質為生的窮人面臨著饑餓的威脅。集中存在于魚肉中的重金屬和有機磷化合物等物質有可能給食魚者的健康帶來嚴重的問題。沿海地區受到了巨大的人口壓力。全世界有60%的人口擠在離大海不到100公里的地方。這種人口擁擠狀態使常常很脆弱的這些地方失去了平衡。
環境保護期刊(JEP)每月出版一次,期刊由美國科研出版社發行。是多學科的國際學術期刊之一。它涵蓋了各個方面的環境問題,如研究,戰略和解決相關的環境問題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最新研究預測,預防和保護的國家的最先進的技術。該雜志包括但不限于研究論文,技術報告,主題評論,簡短的評論和書評領域的相關方面。 JEP是提供一個平臺,讓科學家,環境學家,生態學家,項目經理,顧問和學生希望及時了解當前發展環保。 世界環境日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各國環境保護運動的深入,環境問題已成為重大社會問題,一些跨越國界的環境問題頻繁出現,環境問題和環境保護逐步進入國際社會生活。1972年6月5~16日,聯合國在斯德哥爾摩召開人類環境會議,來自113個國家的政府代表和民間人士就世界當代環境問題以及保護全球環境戰略等問題進行了研討,制定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宣言》和109條建議的保護全球環境的“行動計劃”,提出了7個共同觀點和26項共同原則,以鼓舞和指導世界各國人民保持和改善人類環境,并建議將此次大會的開幕日定為“世界環境日”。1972年10月,第2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
【環保手抄報資料】相關文章:
環保手抄報的資料07-07
環保手抄報資料:環保小知識07-17
環保手抄報內容資料08-11
環保手抄報小資料02-02
環保與未來手抄報資料07-07
安全環保手抄報資料07-07
環保手抄報的資料圖片07-07
科技環保資料手抄報07-07
環保手抄報資料大全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