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安全環保手抄報資料
手抄報版面編排和美化設計,要圍繞著主題,根據主題和文章內容決定形式的嚴肅與活潑,做到形式與內容的統一。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安全環保手抄報資料,歡迎閱讀參考!
安全環保手抄報圖片:
一、全球10大環境問題
1、氣候變暖
2、臭氧層破壞
3、生物多樣性減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銳減
6、土地荒漠化
7、大氣污染
8、水體污染
9、海洋污染
10、固體廢物污染
二、我國環境狀況
1、大氣污染屬煤煙型污染,以塵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劇。
2、酸雨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地區及四川盆地。華中地區酸雨污染最重。
3、江河湖庫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內陸河流和大型水庫外,污染成加重趨勢,工業發達城鎮附近的水域污染尤為突出。
4、七大水系(珠江、長江、黃河、淮河、海灤河、遼河、松花江)中,黃河流域、松花江、遼河流域水污染嚴重。
5、大淡水湖泊總磷、總氮污染面廣,富營養化嚴重。
6、四大海區以渤海和東海污染較重,南海較輕。
7、漁業水域生態環境惡化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并呈加重趨勢。
8、城市環境污染呈加重趨勢。
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嚴重,呈惡化趨勢。絕大多數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10、全國2/3的河流和1000多萬公頃農田被污染。
什么是物種多樣性?
物種多樣性是指動物、植物及微生物種類的豐富性,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和發展的基礎。物種資源是農、林、牧、副、漁各業經營的主要對象,它為人類提供了必要的生活物質。
什么是環境容量?
環境容量是指人類自下而上環境和自然自下而上環境不致受害的情況下,某一環境所能容納污染物的最大負荷。或者說環境容納污染物質的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這個限度稱為環境容量。一個特定的環境(如自然區某城市、某水體等)其容量與該環境的空間、自然背景值及環境各種要素持特性、社會功能、污染物的物理化學性質,以及環境的自凈能力等因素有關。環境容量一般有兩種表達方式:一是在滿足一半目標值的限度內,區域環境容納污染物的能力,其大小由環境自凈能力和區域環境“自凈介質”(如水、空氣等)的總量決定。二是在保證不超出環境目標值的前提下,區域環境能夠容許的最大允許排放量。
節約用電,保護資源,減少污染
電是我們每一位小學生每天都會接觸到的,也是我們每天學習生活都離不開的,但是現在消耗驚人。所以用電時的一舉一動,都要從節約出發。
在我國,發電主要靠燃煤,而地球上的煤是有限的。按現在的耗用速度,全球的煤將在250年內消耗。到那之后,我們將無任何煤留給我們的后代。
節約用電,就是節約煤,也更是直接為減少大氣污染做貢獻。因為酸雨是因煤炭燃燒形成的`,它能強烈的腐蝕建筑物,并能使土壤和水質酸化,導致糧食減產,草木魚蝦死亡。據計算,我國僅西南,華南酸雨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就達140億萬元。
節約用電,能夠減緩地球變暖。由于煤碳燃燒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像一個罩子一樣阻隔地面的熱量向天空外散發,產生了溫室效應,如果地球溫度升高,會引起干旱或洪水,還會使冰山融化。如果地球上的冰山全部融化,海拔較低的國家和島嶼就會消失。
生活在今天的我們,是肯定要邁入下一個世紀的,他們很多都為全球日益變暖而脆弱。德國192所學校的13.5萬兒童發誓要讓自己所居住的社區中造成溫室效應的有害氣體減少10%。他們換上節能燈,拒絕用空調,放棄用汽車,選用自行車。經過7個月的努力,他們已達到了目標。
轉眼間,我們又進入了美麗的六月,這是植樹造林,綠化國家的大好時機,為了創造良好的綠色家園,保護好生態環境。
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九條、第十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六條規定了環境與資源保護。具體的法律法規:
一、環境保護方面:包括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
二、資源保護方面:包括森林法、草原法、漁業法、農業法、礦產資源法、土地管理法、水法、水土保持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煤炭管理法。
三、環境與資源保護方面:主要有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防治陸源污染物污染海洋環境管理條例、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自然保護區條例、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臵放射線保護條例、化學危險品安全管理條例、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管理條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基本農田保護條例。
四、新刑法在第六章《妨害社會管理罪》中增加了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92、什么是危害環境的犯罪?手抄報內容
危害環境犯罪是指行為人違反環境法規、污染和破壞環境造成人身健康或生命財產的嚴重危害,應受到刑罰的行為。
環境的分類
環境分類一般按照環境空間范圍的大小,環境要素的差異,環境的性質等為依據。
人類在環境習慣上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自然環境亦稱地理環境。是指環繞于人類周圍的自然界。它包括大氣、水、土壤、生物和各種礦物資源等。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在自然地理學上,通常把這些構成自然環境總體的因素,分別劃分為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土圈和巖石圈等五個自然圈。
社會環境是指人類在自然環境的基礎上,為不斷提高物質和精神生活水平,通過長期有計劃、有目的的發展,逐步創造和建立起來的人工環境,如城市、農村、工礦區等。社會環境的發展和演替,受自然規律、經濟規律以及社會規律的支配和制約,其質量是人類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標志之一。
如從性質來考慮,可分為物理環境、化學環境和生物環境等。
如果按照環境要素來分類,可以分為大氣環境、水環境、地質環境、土壤環境及生物環境。
通常,按照人類生存環境的空間范圍,可由近及遠,由小到大地分為聚落環境、地理環境、地質環境和星際環境等層次結構,而每一層次均包含各種不同的環境性質和要素,并由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共同組成。
【安全環保手抄報資料】相關文章:
環保手抄報資料09-23
環保手抄報的資料07-07
環保手抄報資料:環保小知識07-17
環保手抄報內容資料08-11
環保手抄報小資料02-02
環保與未來手抄報資料07-07
環保手抄報的資料圖片07-07
科技環保資料手抄報07-07
環保手抄報資料大全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