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發生工傷的時候應該怎么辦

時間:2021-03-16 14:07:33 工傷保險 我要投稿

發生工傷的時候應該怎么辦

  在現實生活中,工傷,是一個我們勞動者并不陌生的詞匯。但是,當您面臨發生了工傷情形,您應當如何做來維護自己的利益呢?下面,我們將在下文介紹發生工傷應當怎么解決,希望能幫助大家解決相關地法律問題。

  1、要明確遭遇工傷單位的名稱和住址。

  在沒有參加工傷保險的情形下,用人單位是工傷保險待遇的承擔者,在參加工傷保險的情形下,一般情況下,單位也應承擔部分的工傷保險待遇。如果不知道用人單位的確切名稱及地址,就無法確定追索的對象,但是實踐中不少存在不知道自己單位確切名稱的職工,尤其是工程層層分包后,包工頭自己雇傭的農民工,很難知道自己的用人單位名稱是誰,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發生工傷,勞動者如果不明確單位的名稱,便無法索賠。

  2、要尋求證據來證明勞動關系的存在。

  勞動關系證明是是申請工傷認定的前提條件,沒有證明勞動關系的材料,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就無法進行工傷認定,能證明;勞動關系的證據主要包括勞動合同、工作證、上崗證、工資條等。

  3、明確單位是否已經申請工傷認定。

  不管是否參加工傷保險,工傷認定都是處理工傷的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工傷認定首先是用人單位的義務,用人單位不在規定的期限內申請工傷認定的,工傷職工及其近親屬可以在發生工傷后一年內申請,需要注意的是,申請工傷認定有確定的期限,超過期限,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將不會受理,追索工傷保險待遇也將得不到仲裁、法院的支持。所以,對于勞動者來說,不要輕信用人單位的虛假承諾,以免錯過申請工傷認定的期限。

  4、與單位協商解決前,根據傷殘級別和計算標準明確工傷賠償數額。

  協商解決多發生在沒有參加工傷保險的情形下,由于申請工傷有可能影響單位將來的工傷保險繳費比例或者受到相關部門的處罰,用人單位如果沒有為勞動者參加工傷保險的,發生工傷后往往不愿申請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而是選擇協商賠償數額。工傷職工或者親屬為了使工傷賠償早日處理完畢,也會采取迎合態度,但是此時沒有勞動能力鑒定的結論,傷殘級別及后續醫療費用無法,甚至不清楚工傷賠償的計算標準,勞動者的權益有可能因此受到傷害。所以,如果選擇協商解決問題,應多咨詢醫療專家、律師等,條件允許的,最好有律師出面談判工傷賠償事宜,簽定賠償協議。因經濟條件原因不能聘請律師的可以尋求法律援助。

  以上就是我們關于發生了工傷怎么辦所做的法律解答。總之,當我們面臨發生工傷情形時,我們首先要保持沉著冷靜,因為往往慌亂會錯。其次,我們要明確遭遇工傷單位的名稱和住址,并結合具體情況判斷是否要尋求證據來證明勞動關系的存在,再明確該單位是否已經申請工傷認定,最后根據工傷認定結果計算工傷賠償數額。如果您對其中的任一環節有任何困難,建議您盡早聯系,以爭取您最大的合法權益。

  上下班途中發生的交通事故如何認定?

  交通事故無時無刻不在發生。發生交通事故后造成人身傷亡的可以請求損害賠償。在上下班途中發生的交通事故如何認定?是認定為普通的交通事故,還是工傷?認定為工傷的話,可以享受雙份賠償。那么上下班途中發生的交通事故如何認定?詳情請看下文。

  一、根據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的規定,工傷主要有以下類型:

  1.1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1.2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1.3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1.4患職業病的;

  1.5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1.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

  1.7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由于你父親符合上述條例規定可以請單位出面申請工傷認定工傷,如單位拒絕你們可以自己去申請,記住跟申請期限是一年;

  二、具體工傷賠償事項:

  醫療費

  1、職工治療工傷應當在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就醫,情況緊急時可以先到就近的醫療機構急救。

  2、治療工傷所需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3、工傷職工治療非工傷引發的疾病,不享受工傷醫療待遇,按照基本醫療保險辦法處理。

  住院伙食補助費

  1、由所在單位按照本單位因公出差伙食補助標準的70%發給住院伙食補助費。

  2、經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所需交通、食宿費用由所在單位按照本單位職工因公出差標準報銷。

  誤工費(停工留薪期待遇)

  1、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原單位按月支付。

  2、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

  3、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后仍需治療的,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護理費

  1、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

  2、工傷職工已經評定傷殘等級并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需要生活護理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生活護理費。

  生活護理費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個不同等級支付,其標準分別為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50%、40%或者30%。

  職工因工致殘享受的待遇

  第一情況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享受以下待遇:

  1、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一級傷殘為24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2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0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

  2、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準為: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5%,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5%。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3、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并辦理退休手續后,停發傷殘津貼,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于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以傷殘津貼為基數,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第二種情況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1、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五級傷殘為16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14個月的本人工資;

  2、保留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月發給傷殘津貼,標準為:五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0%,六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60%,并由用人單位按照規定為其繳納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

  經職工本人提出,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分別以其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時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支付本人20個月、18個月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35個月、30個月的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第三種情況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1、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七級傷殘為12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0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8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6個月的本人工資;

  2、勞動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由用人單位分別按其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支付本人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的具體標準為:7級16個月,8級14個月,9級12個月,10級10個月;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準為:7級25個月,8級20個月,9級15個月,10級10個月。

  職工被確診為職業病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在上述標準基礎上加發50%。

  工傷職工距法定退休年齡5年以上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全額支付;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每減少1年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遞減20%。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1年的按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全額的10%支付;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不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

  三、如果單位拒絕賠付,可以申請勞動仲裁。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工傷的認定以及賠償。通過閱讀上述內容,相信你也已經了解了,在上下班途中發生的交通事故屬于工傷,如還有其他疑問,詳情請咨詢!

  工傷認定需要哪些材料

  工傷認定需要哪些材料,相信很多勞動者對此應該說是一無所知。總覺得工傷離自己太遠了,根本就不用考慮這些。其實意外的情況誰也說不準,但是卻也不得不為那些已經受了傷的工友們提供一些便利。希望能夠幫的上那些受傷的勞動者。

  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傷認定申請表;

  (二)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

  (三)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先申請工傷認定,然后申請勞動能力鑒定,根據鑒定等級判斷賠償數額。

  相關工傷認定的法律法規:

  《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四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后舊傷復發的。

  居安思危,這是一個亙古不變的道路。沒有人想自己遭遇不幸,可有時候偏偏越是怕什么就越來什么。我們需要的是隨時有一個危險的意識,這樣才能不斷的鞭策自己去了解接觸那些對危險的應對方式。

  什么是供養親屬撫恤金

  當勞動者因工傷死亡或者喪失主要的勞動能力,而無力供養該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時,這些無生活來源、五勞動能力的人該怎么辦。我國有供養親屬撫恤金,可什么是供養親屬撫恤金呢?答案馬上揭曉。

  供養親屬撫恤金是指,職工因工死亡的、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內因工傷導致死亡的、以及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后死亡的,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該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的維持基本生活等費用的補償。職工因工死亡,使得由其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喪失了生活來源,基本生活難以維系,造成這種狀況的直接原因就是工傷事故,因此其直系親屬應當受到賠償。

  供養親屬:

  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具體指的是該職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兄弟姐妹。

  所稱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撫養關系的繼子女,其中,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包括遺腹子女;

  所稱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撫養關系的繼父母;

  所稱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撫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親屬條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

  完全喪失勞動能力;

  工亡職工配偶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

  工亡職工父母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

  工亡職工子女未滿18周歲;

  工亡職工父母均已死亡,其祖父、外祖父年滿60周歲、祖母、外祖母年滿55周歲;

  工亡職工子女已經死亡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其孫子女、外孫子女未滿18周歲;

  工亡職工父母均已死亡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其兄弟姐妹未滿18周歲。

  標準:

  配偶:每月職工本人工資的40%

  其他親屬:每人每月職工本人工資的30%

  孤寡老人或孤兒: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

  小編為您整理編輯本篇文章。若您權益受損,您可以通過仲裁或者訴訟維護自己的權益,具體詳細事宜,可以登錄網站,查詢相關法律規定,也可以在線咨詢專業律師,有效解決現有問題。

  工傷損害賠償和人身損害賠償的區別有哪些?

  現實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因素可能導致人身損害,造成人身損害的,可以請求人身損害賠償,主要有交通事故人身損害、工傷、醫療事故損害和其他一般的人身損害。工傷損害賠償和人身損害賠償的區別有哪些?小編整理了相關內容,詳情請看下文。

  一、 關于是否可以一次性賠償的區別

  在一般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中,除了后續治療費之外,一般都是一次性解決賠償問題。

  而在工傷賠償中,除了5-10級傷殘可以一次性解決賠償外,1-4級傷殘一般法律不允許一次性賠償解決,因為1-4級傷殘一次性解決往往不利于傷者的后半生生活。通常,如果一名工傷者如果25歲、4級傷殘的話,如果按月領取傷殘津貼,在北京一般都有一百萬元以上的總額累計。如果1-3級還有護理費的話,按月領取傷殘津貼和護理費總額累計可達數百萬元之巨。所以,1-4級傷殘,國家法律一般不支持一次性賠償解決,因為傷者吃虧太大了。目前,在我國有的省、市和自治區地方性法規或規章規定了1-4級可以一次性解決(例如北京、天津等),但賠償額真的是杯水車薪,建議傷者及其家屬最好不要采取這種方式,還是按月賠償有保障。2011年7月1日,《社會保險法》生效了,1-4級傷者的后半生將會更加有保障了:第四十一條規定,“職工所在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發生工傷事故的,由用人單位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用人單位不支付的,從工傷保險基金中先行支付。”

  二、 關于賠償款由誰支付和法律適用的區別

  在一般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中,一般賠償款都是由侵權人或加害人本人來承擔,國家不

  承擔任何賠償責任,一般人身損害賠償適用的是諸如《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法律法規,屬于一般民事法律范疇。而在工傷賠償中,很多項目都是由國家工傷保險基金來支付,例如喪葬費、一次性工亡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工傷醫療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住院伙食補助費等;只有少部分款項由用人單位來支付,例如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5-6級的傷殘津貼、停工留薪期工資等。工傷賠償適用的是《工傷保險條例》及地方性工傷賠償法規或規章,屬于勞動法律范疇。

  三、 關于5-10級傷殘解除勞動合同后二次手術費等后續治療費由誰承擔的區別

  在一般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中,后續治療費由侵權人或加害人來承擔沒有任何異議。而

  在工傷賠償中,5-10級傷殘的傷者,在解除勞動關系后,二次手術費等后續治療費一般都由傷者自己來承擔。一般在解除勞動關系后,工傷職工就和原單位不存在任何關系了,工傷二次手術費(一般為取內固定物鋼板費用)由工傷者自己出。因為在解除勞動關系時,法律規定了工傷者可以要求單位賠償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等,其中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里面就包括了后續治療費,而后續治療費里面就包括了二次手術費用。在北京,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賠償有6個月的北京市上一年度(2010年)職工平均工資即6個月*4201.25元=25207.5元,這兩萬多做第二次手術取鋼板一般是沒有問題的。那工傷職工如何才能讓二次手術費由單位出,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自己又能得到賠償呢?那就有兩個辦法:1、暫時不解除勞動合同,等做完二次手術再解除勞動合同,這樣二次手術費用就由單位出了,自己解除勞動合同還能得到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2、和單位協商預付了二次手術費才解除勞動合同,要不就不解除勞動關系。

  四、 關于精神損害賠償的區別

  在一般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中,一般只要存在傷殘等級就會有精神撫慰金的賠償,一般

  各地掌握在一個傷殘等級為2000元-5000元的賠償標準。而工傷賠償沒有精神撫慰金一說,如果在工傷賠償中,傷者及其家屬一方在勞動仲裁或訴訟中提出精神撫慰金,則沒有任何法律上的依據,一般不會得到仲裁或法院的支持。當然,如果傷者及其家屬在與單位談判、協商過程中提出精神撫慰金,這個可以和單位商量,但如果單位不同意此項要求,則不能強加于人、強人所難,畢竟該項要求目前尚無任何法律上的依據。

  五、 關于傷殘等級的區別

  目前,我國工傷傷殘等級鑒定標準的依據為《勞動能力鑒定 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

  等級》(GB/T 16180-2006)。而其他一般人身損害傷殘等級鑒定暫時全國還沒有統一的標準,只有《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GB18667-2002)和醫療事故分級標準(試行)。一般來說,對于同一種傷情,工傷傷殘等級要比交通事故等的傷殘等級更有利于傷者,比如說同樣是脾切除,按照工傷屬于6級或7級(以35歲為界,35歲以下是6級),而按照交通事故評殘只能評為8級傷殘。再比如同樣是手掌骨折,按照工傷可評為10級,而按交通事故評殘可能根本評不上級別。之所以會出現同種傷情不同傷殘等級鑒定結果,是因為工傷和交通事故兩者評殘的鑒定依據不同所致。

  六、 關于是否城鎮戶籍的區別

  在一般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中,賠償額存在城鎮戶籍和農村戶籍的區別,而且城鎮戶籍

  往往賠償額超過農村戶籍的兩倍以上,相差懸殊。而在工傷賠償中,則沒有城鎮戶籍和農村戶籍的任何區別,兩者賠償額完全一樣。所以,在有些案件中,因即沒有勞動合同也沒有任何社保、無法區分是否屬于勞動關系的情況下,傷者及其家屬在選擇是按照工傷程序來進行賠償還是選擇按照人身損害來進行索賠,需要進行事先準確計算。如果按照工傷計算賠償的更多,那就按照工傷程序進行;如果按照人身損害賠償的更多,那就按照人身損害賠償進行訴訟解決。

  七、 關于是否存在過錯的區別

  在一般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中,一般都會涉及過錯責任分擔,按照侵權雙方過錯大小承

  擔不同的賠償責任比例。而工傷不存在過錯問題,只要是屬于工傷,國家或單位要承擔百分之百的賠償或補償,工傷者本人不承擔任何損失。

  八、 關于訴訟時效的區別

  在一般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中,一般訴訟時效是1年,從受傷害之日起計算。而工傷認

  定申請的時效也是一年,傷者及其家屬應在受傷害或職業病鑒定后1年之內向勞動部門申請工傷認定。工傷認定、傷殘鑒定后,何時提出勞動仲裁申請賠償,法律對此不嚴格執行一年勞動仲裁申請時效規定,根據具體情況掌握。

  九、 工傷和其他人身損害賠償發生重合時的區別

  在我們國家,關于交通事故導致的工傷,是最為常見的一種重合,是否可以得到雙重

  賠償,國家沒有統一的法律來規定。這個由各省、市和自治區來規定,而且規定也并不一致。在北京等省市,是可以得到雙重賠償的,因為法律沒有相抵觸的規定,而且《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勞動爭議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研討會會議紀要》中規定除了一次性票據報銷的除外均可以獲得賠償(雙賠);而在內蒙古等省市自治區,卻規定了不能得到雙重賠償,而是類似地規定了交通事故賠償額不足的工傷保險應當補足差額。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因第三人造成工傷的職工或其親屬在獲得民事賠償后是否還可以獲得工傷保險補償問題的答復》([2006]行他字第12號):“因第三人造成工傷的職工或其近親屬,從第三人處獲得民事賠償后,可以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七條的規定,向工傷保險機構申請工傷保險待遇補償。”陳劍峰律師在此建議各地仲裁機構或法院,在工傷和其他人身損害賠償發生重合時,除了一次性票據報銷的之外其他賠償項目均應獲得雙賠,借鑒首都北京的做法,這樣更有利于保護傷亡者及其家屬。

  十、 關于提供法律援助的區別

  在一般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中,政府一般不提供法律援助。而在工傷索賠中,只要傷者愿意向政府申請,一般都會得到法律援助的支持,政府會為其提供免費的律師服務。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工傷損害賠償與一般的人身損害賠償的區別,主要有以上十點區別,相信對于你理解工傷和一般人身損害有一定的幫助,謝謝瀏覽!

  哪些工傷保險應該賠償

  在工作中受到損害,應該享受工傷賠償,但是有很多人并不知道工傷保險賠償哪些費用以及它的賠償標準是什么。接下來小編就跟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工傷保險的賠償標準。

  工傷賠償各項費用標準:

  1用人單位未參加工傷保險或者未給工傷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的',工傷職工的勞動能力鑒定費用由用人單位支付。

  2.工傷醫療待遇:

  報銷各項醫療費用,包括掛號費;

  職工住院期間的伙食補助:按照因工出差伙食補助標準的70%報銷;

  在外地治療的交通食宿費用:按照因工出差標準報銷;

  3.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工傷職工評定傷殘等級后,停發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關規定享受傷殘待遇。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后仍需治療的,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

  4.生活護理費:工傷職工已經評定傷殘等級并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需要生活護理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生活護理費。生活護理費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個不同等級支付,其標準分別為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50%、40%或者30%。

  5.工傷職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業需要,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安裝假肢、矯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輪椅等輔助器具,所需費用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6.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一級傷殘為24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2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0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準為: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5%,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5%。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三)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并辦理退休手續后,停發傷殘津貼,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于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以傷殘津貼為基數,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7.五級、六級傷殘: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五級傷殘為16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14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保留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月發給傷殘津貼,標準為:五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0%,六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60%,并由用人單位按照規定為其繳納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

  經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該職工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標準為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時五級30個月,六級25個月本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8.七級至十級傷殘: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七級傷殘為12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0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8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6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勞動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標準為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時5至30個月的本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其中:七級20個月,八級15個月,九級10個月,十級5個月。

  9.因工死亡的:職工因工死亡,其直系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一)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二)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準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于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規定;

  (三)因工死亡職工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為48個月的本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內因工傷導致死亡的,其直系親屬享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待遇。

  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后死亡的,其直系親屬可以享受本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待遇。

  職工因工外出期間發生事故或者在搶險救災中下落不明的,從事故發生當月起3個月內照發工資,從第4個月起停發工資,由工傷保險基金向其供養親屬按月支付供養親屬撫恤金。生活有困難的,可以預支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的50%。職工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按照職工因工死亡的規定處理。

【發生工傷的時候應該怎么辦】相關文章:

發生工傷應該怎么辦03-18

發生工傷事故怎么辦03-17

單位未交工傷保險的發生工傷怎么辦12-14

職工發生工傷后該怎么辦08-27

職工工傷復發應該怎么辦03-18

承包經營的企業發生工傷該怎么辦03-17

用人單位未繳納工傷保險發生工傷怎么辦08-29

單位沒給職工交工傷保險職工發生工傷怎么辦12-10

勞動過程中發生工傷怎么辦?03-1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河县| 墨脱县| 中宁县| 梧州市| 郓城县| 肃南| 正蓝旗| 宜宾市| 华亭县| 怀安县| 凤阳县| 安义县| 荆门市| 孝昌县| 广安市| 浙江省| 含山县| 浦东新区| 济宁市| 云南省| 会泽县| 白朗县| 贵定县| 永胜县| 肇东市| 射阳县| 呼伦贝尔市| 宁武县| 化德县| 福泉市| 依安县| 张家川| 青海省| 许昌市| 吉水县| 吴旗县| 三亚市| 团风县| 渭南市| 营口市| 双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