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蘇格蘭風情
蘇格蘭有獨特的民族風情,連綿起伏的山地湖泊,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富于變化的氣候。春天這里有初生羊羔跳躍,呢喃,喚醒沉寂,優雅的古鎮,夏季這里有喧囂的愛丁堡沉浸在藝術節的喜悅,秋天這里有深邃的湖泊倒映著多彩的樹林和滿山的石楠,冬日這里有皚皚的雪山與青綠的草地相輝映。這里有蒼茫,美麗的高地風光和獨特的民族風情。這里的男人有最酷的裙裝,吹著高亢悠遠風笛帶您走進曾經的歲月。這里有無數的城堡和宮殿講述著曾有的戰斗與傳奇,浪漫與悲泣。
盡管和英格蘭(England),威爾士(Wales),北愛爾蘭(NorthIreland)一起同屬英國,蘇格蘭民族保留著自己的文化和傳統—色彩繽紛的格子布,男士引以為傲的格子裙(kilt)和高亢的蘇格蘭風笛(bagpipes)。蘇格蘭人熱情溫暖,正像醇厚,濃烈,享有盛名的蘇格蘭威士忌。這里還有500年前建立的教育系統和杰出的大學。從這里工業革命得以推動——蒸汽機的發明,從這里無數的生命被解救——青霉素的發明,從這里理想城誕生,富國論被孕育,從這里福爾摩斯,哈利·波特成為鮮活的人物,這里的歷史和美景一次又一次被搬上好萊塢銀幕。
風土人情
蘇格蘭位于歐洲北部大不列顛島的西北部,大不列顛島也就是聯合王國所在地。蘇格蘭在歷史上曾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即使在與英格蘭合并之后,也保留著很大的獨立性和鮮明的民族傳統。一個國家的地理條件總是與其歷史發展有一定的關系,而蘇格蘭人在這一方面顯得特別突出。獨特的自然條件使蘇格蘭人一直保持著較少的人口和空曠的土地,也使得蘇格蘭人保持著風笛和基爾特以及獨立和自豪。
蘇格蘭西北部就是有名的蘇格蘭高地,有著雄偉壯美的自然風景:冰川時代留下的地貌、崎嶇的山巒、精致的湖泊以及巨石覆蓋的原野。這里清澈的溪流為高地的傳統特產——蘇格蘭威士忌提供了重要的原料。高地東南部沒有多少城鎮,被稱做高地旅游中心。那里有雄偉的山脈、秀麗的山谷、恬靜的湖泊、奔流的溪水和開遍石南花的的原野。蘇格蘭的南部雖是山地,但遠非高地那樣桀驁不馴。這里與英格蘭北部地形相似,是一個地形舒緩、環境靜謚的確地區。有長滿青草的山坡,有擁抱著寧靜溪流的寬敞的谷地。
在1707年之前蘇格蘭曾一度是個獨立的王國,占有歐洲西北方外海、大不列顛島北方約1/3的土地面積。雖然在外交、軍事、金融、宏觀經濟政策等事務上,蘇格蘭是受到位于倫敦威斯敏斯特的英國國會管轄,但是對于內部的立法、行政管理上,擁有一定程度的自治空間,也有發行專有的貨幣版本,是聯合王國底下,規模僅次于英格蘭。
送舊迎新傳統蘇格蘭從除夕夜到過新年有不少傳統風俗。午夜之前的習俗包括在12月31日打掃房間(在普遍燒煤的時代,傾倒燒盡的煤灰)。另外還存在一種迷信,就是必須在午夜鐘聲敲響之前清償所有的債務。午夜來臨后,作為傳統,人們會歌唱著名詩人羅伯特·彭斯所作的《友誼地久天長》。
除夕夜慶典活動將持續多天,其中一個主要部分是熱情好客地款待造訪的朋友和陌生人。
午夜之后造訪主人家的第一位客人成為“第一只腳”(Firstfooting):為確保為主人家帶來好運,到訪的第一位客人應該是具有一頭深色頭發的男性(源自過去的維京時代,金發的陌生人跨入你家門檻,就意味著麻煩的降臨),而且他應該象征性地帶一些煤、牛油甜酥餅、鹽、黑色的小圓面包和威士忌。
到今天,人們能找到的這些禮物可能只剩下牛油甜酥餅和威士忌了。
古老蘇格蘭婚禮習俗:蘇格蘭人的婚禮習俗隨著歷史的變遷也經歷了諸多變革。在現代蘇格蘭人的婚禮中,我們仍然能看到一些傳統習俗的痕跡,但是有一些已經不復存在多年的傳統習俗是更有趣的。
在Barra島,人們會在婚床上灑水以此來祝福新人。在Mull,新婚之夜,新郎新娘應該睡在馬廄里。而在Lewis,新人們必須要和父母住上一周之后才能回到他們自己的家里。
發端于異教儀式的凱爾特人的習俗多年來一直是婚慶典禮的一部分。新郎新娘們會將他們的蘇格蘭格子呢的披肩撕開,然后拴在一起,象征兩個家族的結合。
根據蓋爾人的傳統,在五月或者是月虧的時候結婚時不吉利的。
而在Aberdeenshire,“涂黑”(blackening)至今也是一項十分流行的傳統風俗。已經訂婚的準新郎和準新娘可能會在某一天晚上被一幫“朋友”逮住,然后渾身被涂滿蜂蜜、羽毛、煤灰等東西,并被強行圍繞村子或者酒吧游行示眾。被涂黑的人往往要花好幾天才能清洗干凈。
將頭發縫在結婚禮服的褶邊上以祈求好的運氣,將血滴在裙子的內接縫上,這些都是一些很有意思但已經不大流行的習俗了。新娘在婚禮日之前不能穿很華麗或者復雜的裙子,為了適應這一習俗,結婚禮服會有一部分的褶邊是到最后一刻才會縫上的。
新娘在作為單身姑娘最后一次離開家的時候,應該用右腳先踏出屋子,這樣才比較吉利。
現代蘇格蘭婚禮習俗:現代的蘇格蘭婚禮與美式婚禮大同小異。但是一場傳統的蘇格蘭婚禮會有悠揚空靈的風笛音樂和用蘇格蘭格子呢裝飾得十分華麗的圣壇,這都會給新郎新娘以及所有參加婚禮的人們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訂婚戒指仍然是婚姻盟誓的象征。有54%的新娘選擇鉆戒作為訂婚戒指。91%的英國夫婦們選擇在教堂舉行婚禮,而只有4%的新人們選擇婚姻登記處見證他們的結合。另有5%的人們會在家里、賓館里或者是古堡里舉行他們的婚禮。
訂婚典禮在喜愛熱鬧的蘇格蘭人的看來,婚禮是一個盡情玩樂的好機會。而這樣盛大的歡慶往往從訂婚典禮就開始了。訂婚典禮可以在父母家舉行,并且雙方的父母都要出席,也可以是在夜總會舉行,并且邀請一些客人,也有的是在村子的禮堂里舉行,由全村的人來見證新人的訂婚禮。
新婚前夜在新婚前夜,新郎會參加和朋友們的告別單身的聚會(StagParty,這一聚會只限男士參加)。這樣的聚會往往充滿了各種玩笑和當地的很多習俗。在Fife,洗腳的風俗沿襲至今,但是只有十分懂得幽默的新郎能夠忍受整個完整的.過程。這一過程包括讓新郎坐在倒滿水的木盆里,然后由他的好友們脫掉他的襪子,并在腿上抹上油脂、煤灰等的混合物。這是為了祈求新郎在今后婚姻中的好運氣。
新娘的告別單身聚會(Hen’sNight)也是在新婚前夜舉行。新娘往往會被她的朋友用氣球和彩帶打扮起來,并渾身涂上面粉和煤灰,在大街上游行一周。在游行的過程中往往還伴隨著叮當響的鐵鍋、罐子,以及鈴鐺和哨子的聲音,這樣是為了驅趕惡靈。在蘇格蘭的很多地方,新娘的朋友會捧著一個罐子,這樣人們可以向罐子里投擲硬幣以表示對新娘的美好祝福。這也是為新婚宴籌備資金的一種方法——在今天,有的新娘甚至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得到超過100美元的贈金。
結婚禮服舉行婚禮的時候,蘇格蘭新娘往往會穿上白色或者是奶油色的婚紗長裙。而新郎一方的親友及新娘的爸爸都會穿上十分隆重的以各自家族的蘇格蘭格子呢縫制成的整套高地傳統服飾。新娘可能還會在胳膊上戴上一塊馬蹄鐵,希望能有好運;也可以是當新娘到達婚禮地點時,由小花童送上馬蹄鐵。對于新娘來說,有一項很普遍的風俗是她的穿著里必須有這么幾樣東西:“舊的、新的、借來的、藍色的”。當然,所謂“新的”自然指的是新娘的婚禮禮服。而這一套禮服會成為其下一代婚禮上“舊的”或者“借來的”東西。新娘還會穿上藍色的吊襪帶)象征“愛”)。另外,在蘇格蘭的一些地方,在新娘的鞋里放上一枚銀幣也是一種傳統習俗,據說這樣可以招來好運氣。
婚禮一般的白色婚禮會有三個左右的伴娘,以及一個捧花的小女孩,和一個穿蘇格蘭短裙的小男孩,這兩個小孩大概都是在三歲左右。男童的任務是在新娘挽著新郎走出教堂時上前去把馬蹄鐵遞給新娘。一般來說會有一個風笛手在場,他負責將新人從教堂引向恭候著的汽車。當汽車行駛時,新郎會向車外扔出許多銀幣,孩子們會去撿這些象征好運的銀幣。通常的蘇格蘭婚禮是在4點開始,之后是餐宴及5點的祝頌詞演講,7點半的時候舞會開始,會持續到凌晨。
蘇格蘭短裙:蘇格蘭短裙的穿著
今天的蘇格蘭人把蘇格蘭短裙當作是正裝或者是參加慶典時才穿的禮服。通常是婚禮或者其它的正式場合,他們才會穿上蘇格蘭短裙,但是也有一小部分人是將其作為便裝來穿的。蘇格蘭短裙還被童子軍用來作為閱兵式時的服裝,在高地運動會、各種風笛樂隊的比賽、鄉村舞會以及同樂會中也能看到人們身著蘇格蘭短裙。
蘇格蘭短裙已經成為很多正式場合下的常見穿著,例如婚禮,并且任何國籍和血統的人們都可以穿著它出席這些活動。盡管短裙與白禮服的搭配仍然存在,但是更常見的蘇格蘭高地禮服的著裝還是和黑禮服的搭配。
蘇格蘭短裙的雛形用蓋爾語說就是feileadhmor,英文的意思是bigkilt。它是一種未經過裁剪的服裝,大概有5米長,裹在人身上,在腰部扎一根腰帶,以此來達到遮蔽身體的目的。腰部以下的部分與時下蘇格蘭短裙差不多,但是腰以上的部分則是在肩部用別針做出褶皺的效果。據記載,1715年,英國政府采取開放政策,允許英格蘭、蘇格蘭兩地的人們互通貿易,湯姆?羅琳遜便是從中受益、北上淘金的商人之一。他在蘇格蘭北部開了家木炭畫加工廠,蘇格蘭短裙便是他在工人中推廣的耐用制服。傳統的蘇格蘭服飾KILT,原本包括寬大的披肩,并且披肩和短裙連成一體。由于砍樹很不方便,湯姆?羅琳遜便向裁縫提出,將KILT一剪為二,蘇格蘭短裙便“誕生”了。但蘇格蘭人認為,早在1692年,當地人就穿著由兩塊寬布縫在一起,纏在腰上的短裙了,湯姆·羅琳遜的發明顯然是“盜版”。也有歷史記載表明,早在1624年,蘇格蘭軍隊就以蘇格蘭短裙為軍隊制服了。在1746年的卡倫頓一戰,詹姆斯二世及其擁護者被打敗之后,蘇格蘭短裙以及其它的高地裝束都被禁止穿戴。但是,由于不列顛軍隊中的高地兵團仍然沿襲著這樣的裝扮,因此蘇格蘭短裙在那一段非常時期中才得以幸存下來。
現代的蘇格蘭短裙是由長達8米的布料在腰線處釘在一起,在背面和側面形成厚厚的褶皺。服裝設計師們甚至嘗試使用了一些非蘇格蘭格子呢的材料,包括皮革,來制作蘇格蘭短裙,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在本世紀初,幾個制作蘇格蘭短裙的公司,包括Utilikilts,,SportKilt,NeoKilt,PittsburghKilts和Kilt2,開始生產不使用蘇格蘭格子呢,但仍然叫蘇格蘭短裙的服裝。他們的產品往往對傳統的蘇格蘭短裙有一些改動,比如口袋,對稱的褶皺,低腰等等。這種蘇格蘭短裙的賣點之一在于人們并不需要具有蘇格蘭血統就可以穿著蘇格蘭短裙,賣點之二是它對于那些蘇格蘭后裔們來說,價錢相對要便宜很多。
蘇格蘭方格裙起源于一種叫“基爾特”的古老服裝。這是一種從腰部到膝蓋的短裙,用花呢制作,布面有連續的大方格,而且方格要鮮明地展現出來。在蘇格蘭人看來,“基爾特”不僅是他們愛穿的民族服裝,而且是蘇格蘭民族文化的標志。1707年蘇格蘭與英格蘭合并后,“基爾特”作為蘇格蘭的民族服裝被保留下來。蘇格蘭人穿著這種裙服表示他們對英格蘭人統治的反抗和要求民族獨立的強烈愿望。
1745年,英國漢諾威王朝鎮壓了蘇格蘭人的武裝起義后,下了英國歷史上著名的“禁裙令”,禁止蘇格蘭人穿裙子,只能以英格蘭的裝束為標準,違背者將被處以監禁或放逐。蘇格蘭人為此展開了長達30多年的斗爭,最后于1782年迫使漢諾威王朝取消了“禁裙令”,為自己贏得了穿裙的權利。一套蘇格蘭民族服裝包括:一條長度及膝的方格呢裙,一件色調與之相配的背心和一件花呢夾克,一雙長筒針織厚襪。裙子用皮質寬腰帶系牢,下面懸掛一個大腰包,掛在花呢裙子前面的正中央,有時肩上還斜披一條花格呢毯,用卡子在左肩處卡住。
在外國游客看來,蘇格蘭人穿的方格裙并無多大區別,實際上并非如此。雖然采用的面料都是以方格為圖案,卻各有不同的設計。有的以大紅為主底,上黑綠色條紋構成的方格;有的以墨綠為底,上面有淺綠的條紋。有的格子較小,有的格子較大。有的鮮艷,有的素雅。過去,每種設計都在官方登記備案,各民族之間不能隨便亂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方格裙樣式越來越多,估計不下千余種。今天每當蘇格蘭高地的居民喜慶聯歡會時,總是穿上漂亮的方格裙,披上斗篷,頭戴黑毛高冠,左邊插一支潔白的羽毛,腰前配一支黑白相間的飾袋,穿著白鞋罩,短毛襪,長僅及膝的褲子,奏起歡快的風笛,跳起“辛特魯勃哈斯”舞蹈,一股濃郁的蘇格蘭民族風情撲面而來。
蘇格蘭高地運動
蘇格蘭高地運動是指在蘇格蘭舉行的一項最能體現蘇格蘭精神的活動。這個賽事歷史悠久,截止2006年已經舉辦了153屆。因為綜合了舞蹈、飲酒和讓選手充分勇猛神技的美食,這類傳統的高地運動散發出獨特的魅力。
【揭秘蘇格蘭風情】相關文章:
英語閱讀蘇格蘭風情文章01-15
蘇格蘭高地旅游介紹05-09
怎樣申請蘇格蘭國際獎學金02-08
怎樣申請蘇格蘭國際獎學金02-08
丹麥風情07-26
讀《蘇格蘭高地競技大賽》 有感04-06
英國蘇格蘭國際獎學金申請條件01-09
蘇格蘭女王的悲劇:瑪麗·斯圖亞特傳02-06
迷戀英倫風情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