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傳統齊魯文化
齊魯文化是先秦時期齊魯國地盤對照至今山東省境內形成和發展的一種地域文化,包括道家文化、兵家文化、法家文化、墨家文化以及陰陽、縱橫、方術、刑、名、農、醫等。其中,最為璀璨奪目、最核心的是儒家文化。
作為齊魯文化核心的儒學產生于春秋時期的魯國,由孔子開創,孟子、荀子等繼往開來,而且在孟、荀所處的時代在周邊的齊、衛、燕、趙、魏等國都有不同程度的傳播發展。秦始皇統一天下后,客觀上為儒學的進一步走出山東創造了時機。儒學在山東有著廣泛而深厚的`社會基礎,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山東人的性格。比如,山東人淳樸厚道,與人為善,任勞任怨,顧大局,重實干。但是在另一方面,山東人的性格中又包含著固步自封、循規蹈矩、偏執狹隘的特點。
在中國上古時期,由于山川阻隔,交通極為不便。西周以來,以各個重要的諸侯封國為中心,逐漸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區域文化。在眾多的區域文化中,魯國的文化居于一種領先的、中心的地位。
山東被稱為“齊魯之邦”,先秦時期,魯國和齊國分處于泰山南、北,在泰山以南(今魯南)地區,已發現了眾多的原始文化遺跡。魯國雖是周王朝分封的一個邦國,但它卻是一個非同尋常的邦國。魯自周初始封,歷西周、春秋、戰國,到公元前249年為楚國所滅,歷時七、八百年,在當時的政治、文化舞臺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區域文化的研究中,人們往往將魯文化與齊文化相互比較,這是很有道理的。齊、魯兩國地域相鄰,在文化方面具有很多的可比之處。就先秦時期兩國的文化而言,它們有同有異。從實質上說,崇周禮、重教化、尚德義、重節操等等都是兩地人民共有的風尚。
齊魯地區是古代中華文化和文明發祥最早的地區,齊魯文化是黃河與泰山既沖撞又結合的產物,兩度繁榮,成為中國古代文化的中心,且通過孔子完成轉型,承上啟下地聯為一系,構成中華古代傳統文化的主干和核心。其地位,其他地域文化是:不能與之爭衡的。齊魯文化不僅奠定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基礎,而且也建構了我們民族精神的基本框架。
總而言之,齊魯文化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正宗,在中國古代文化發展過程中起核心作用和主體作用,其凝聚力和生命力來自其基本精神。齊魯文化的基本精神,我們大體歸納如下幾點:自強不息的剛健精神、崇尚氣節的愛國精神、經世致用的救世精神、人定勝天的能動精神、民貴君輕的民本精神、厚德仁民的人道精神、大公無私的群體精神、勤謹睿智的創造精神等。這些,對我們民族優秀傳統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山東傳統齊魯文化】相關文章:
傳統文化儺文化09-25
傳統澳門文化02-06
澳門傳統媽祖文化02-06
中國傳統茶文化12-08
西藏傳統薩迦文化12-03
藏族傳統服飾文化11-28
北京傳統飲食文化02-07
安徽傳統飲食文化02-06
西藏傳統文化藏戲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