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藏族豐收節日望果節

時間:2022-07-28 11:28:36 傳統節日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藏族豐收節日望果節

  望果節是藏族農民歡慶豐收的節日,流行于西藏自治區的拉薩、日喀則、山南等地。時間在每年藏歷七、八月間,具體日期隨各地農事季節的變化而變化,一般在青稞黃熟以后、開鐮收割的前兩三天舉行。所以,望果節的日程都以鄉為單位,根據當地的農作物成熟情況由鄉民集體議定。

藏族豐收節日望果節

  相傳早在公元5世紀末,藏王布德貢堅為確保糧食豐收向雍仲本教佛祖請教。佛祖施旨,讓農民繞田轉圈,由手捧香爐、高舉幡桿的人作前導,由高舉纏繞哈達的木棒和羊右腿的本教教主領路,領著持青稞穗或麥穗的本村鄉民繞地頭數圈后,把各種谷穗插在糧倉和神龕上,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然后吃豐盛的野餐。節日一過,緊張的秋收勞作也就正式開始了。歡度祈盼豐收的“望果節”,是辛勞了大半年后藏區農耕者們的最大喜悅。藏語“望果節”中的“望”,意為“田地”,“果”為“轉圓圈”,“望果節”即:圍繞豐收田野的歌舞。

  2014年11月11日,望果節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望果”是藏語譯音,意為“繞地頭轉圈”。藏語“望”指農日,“果”即轉圈的意思、“望果”節可譯為“在田地邊上轉圈的日子”。

  望果節已有1500多年歷史,是藏族農民歡慶豐收的傳統節日,流行于西藏自治區的拉薩、日喀則、山南等地。時間在每年藏歷七、八月間,具體日期隨各地農事季節的變化而變化,一般在青稞黃熟以后、開鐮收割的前兩三天舉行,歷時一至三天。所以,望果節的日程都以鄉為單位,根據當地的農作物成熟情況由鄉民集體議定。

  節日起源

  相傳早在公元5世紀末,藏王布德貢堅為確保糧食豐收向雍仲本教佛祖請教。佛祖施旨,讓農民繞田轉圈,由手捧香爐、高舉幡桿的人作前導,由高舉纏繞哈達的木棒和羊右腿的本教教主領路,領著持青稞穗或麥穗的本村鄉民繞地頭數圈后,把各種谷穗插在糧倉和神龕上,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屆時,身穿各色藏袍、腰系彩綢帶的藏胞打著彩旗,畢恭畢敬地抬著青稞穗、麥穗扎成的豐收塔,塔上系著潔白的哈達,敲鑼打鼓,帶著美好的祝愿,唱著頌歌,繞地頭轉圈,祈求豐收。然后吃豐盛的野餐。節日一過,緊張的秋收勞作

  也就正式開始了。歡度祈盼豐收的“望果節”,是辛勞了大半年后藏區農耕者們的最大喜悅。藏語“望果節”中的“望”,意為“田地”,“果”為“轉圓圈”,“望果節”即:圍繞豐收田野的歌舞。

  能有機會身臨其境地目睹藏族“望果節”中的“娛神”舞蹈,是長期孜孜不倦的愿望之一。雖對“望果節”早從資料上了解一二,但我想了解傳統“望果節”及其起因、演變,和儀式上人們如何以舞酬神等等,最可靠的還是要在資料基礎上親臨現場,參與到節日活動中去。為此,節日之前,我們便盡可能地進行資料查詢和采訪。慶幸的是,居然在《本教歷算法》中找到了“望果節”的來歷:傳說公元5世紀末,藏王布德貢堅向本教佛祖尋求保佑作物豐收的辦法,教主指出:讓農民們在即將收獲的田地周圍繞行并以舞蹈娛神,上天即會賜予豐收。從此,每年收獲之前,笨教僧侶便作為祭祀隊伍的先導,高舉幡旗,手拿纏繞哈達的神杖“達達”與羊右腿,率領各個村落手持青稞麥穗的農民和肩背插有各色小旗、盛滿青稞麥粒小木盆的盛裝婦女,排成長隊,圍繞農田進行“收斂地氣、祈求豐收”的法事游行活動。在這傾村而出的浩浩蕩蕩游行過程中,人們以不停的口號與詠唱,贊美神靈、祈求豐收,直到“繞田游行”隊伍回到村中,人們把手中附有神靈意志的麥穗和小旗插于谷倉或神龕,才結束了“望果節”活動的第一部分。

  西藏農區“望果”活動的祭祀儀式,在8世紀中葉前十分簡單,至8世紀下半葉黃教創立后,“望果”活動被加入了宗教色彩,形成具有一整套宗教祭祀儀式的歡樂活動。也就是從這時開始,為預祝豐收,包括“繞田游行”和“慶典”兩部分內容的“望果節”,才被列入藏族農區的正式節日。

  后藏農區“望果節”的活動日期,隨青稞麥成熟而定,節日3至5天不等,規模大小和時間長短,依各鄉經濟實力而定。活動的舉辦可由幾個鄉聯合,也可各鄉單獨進行。經聯系,將被邀請參加離日喀則市不遠,由司馬、望堆兩鄉聯合舉辦的“望果節”活動。

  節日游行

  節日的第一天早晨,當陽光撒滿金黃麥田的時候,農民們手持麥穗圍著農田轉圈游行,最前邊是由喇嘛和老農組成的儀仗隊,高舉佛像,背著經書,吹著佛號,感謝上天給人們帶來了風調雨順的好年成。對辛勤耕耘的農民來說,眼看著即將收割的莊稼,呼吸著麥田飄來的清香,都為此感到欣喜陶醉,悠悠唱起古老的豐收歌謠。

  文娛活動

  轉完麥田以后,照例要在廣場上舉行群眾性文娛體育活動,其中有藏戲、歌舞、跑馬、射箭、拔河等,相互競爭技藝,情緒十分熱烈。這天,家家戶戶都要準備充足的酒食,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或者在廣場四周的草場上野餐,或者在村子里邀集親朋好友宴飲。青年男女喜歡在晚上圍著篝火跳舞,對歌調情,直到深夜。有的地方,望果節要持續三、四天,安排的文體活動根據節期的長短或繁或簡,較遠的農民夜里就住在臨時搭起的帳篷里,吃喝玩樂,盡興方歸。

  崗堆特色

  在西藏,參加過不少地方的望果節,覺得它們的內容大同小異,但其中最有意思的還屬山南貢嘎縣崗堆鎮的望果節。按當地的習俗,望果節轉田祭神的時候,每家出一人。村民們會從四面八方陸續來到村頭寺廟旁的空地上。老年人在此時顯得比年輕人還要風光一些,因為她們大多是能歌善舞的高手,一般是節日的慶典還沒開始,她們就舞上了。

  宗教儀式

  轉田的群眾集中在寺廟前的香爐旁,這時“拉啦”(民間咒師)一般就已經開始在進行活動前的宗教儀式了。就要出發時,村民們按各村的排序開始轉寺廟、煨桑(燒香)等,舉行一系列的宗教儀式,寺廟前的

  廣場上顯得既莊重又熱鬧。這時會有村民提著青稞酒向轉田的人們一一敬酒,以示美好的祝愿,讓氣氛變得好似出征前為將士們壯行一般。喜好喝酒的人這時會從自己的衣襟里面掏出酒碗,三口一杯之后,方才被允許通過。轉田的隊伍前打頭的一般是兩個村姑打扮的“拉姆”(即仙女),以示天仙下凡同慶豐收。婦女們沒有帶酒碗的習慣,這時她們只好以手當碗捧酒喝,這也是西藏酒文化中一個有趣的現象。

  轉田祭神

  望果節轉田祭神的隊伍終于浩浩蕩蕩地出發了。人們搖動著手中的彩箭(用于招來吉祥,祈望福運降臨),像一條游動的長龍向村外走去。這個村子共有280多戶人家,每家雖然只抽出一人參加轉田,但隊伍看去就已經非常壯觀了。人們一邊走一邊不停地停下來高呼:“恰古修……央古修……”(即招財引福的意思)。轉田是圍繞全村田園轉上一圈,轉到每一塊農田前都要煨桑燒香,舉行祭祀活動。祭完神后,能歌善舞的婦女們總是要高歌起舞,以此表達自己喜悅的心情,這也是祭神活動的內容之一,表達與神同樂的感情。

  喜慶氣氛

  凡是轉田隊伍經過的地方,就必定是一片桑煙繚繞的景象,此時,不管是在田間勞動的還是正在做著其它事情的人,都會停下手中的活計,面對轉田的隊伍高喊:“恰古修……央古修……”似乎此時此刻,整個世界都沉浸在招財引福的喜慶氣氛中。愛美的婦女們不時地還要在路邊采些油菜花、青稞穗、蕎麥花等,與吉祥彩箭一起握在手中,以此表達豐收到來時的喜悅心情。

  祭祀儀式

  按傳統習俗,轉田隊伍每到一個鄉神殿或山神殿前都要舉行祭祀儀式。一路祝福,一路歡歌,此刻鄉村的田園處處洋溢著歡快和祥和的氛圍。時近黃昏,轉田的隊伍回到了村邊,但這還沒結束,他們還要繞村子轉一圈。這時候,我們看到,遠處一戶人家的屋頂上,一位老阿媽此時正一手端著糌粑,一手拿著“達達”(吉祥彩箭),朝著轉田隊伍的方向不停地搖動著,表示招財引福。按習俗,這時凡是轉田隊伍經過的人家,都要有一人在屋頂上迎接,其意也是迎接福氣。

  最后,隊伍回到了出發地,村頭寺廟旁,舉行最后的宗教儀式。彼時鼓樂齊鳴,糌粑飛揚,在無比歡快的氣氛中,為期一天的望果節才圓滿地落下了帷幕。

【藏族豐收節日望果節】相關文章:

藏族節日白拉姆節12-09

藏族的風俗習慣及節日07-18

藏族舞蹈弦子舞04-28

藏族成人禮習俗02-11

藏族傳統民俗風情09-20

《甘孜藏族自治州藏族語言文字條例》正式實施09-26

藏族傳統禮儀習俗和禁忌08-04

藏族酥油花燈節11-12

藏族的過年風俗11-18

豐收的句子02-1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仓市| 东源县| 黔南| 资阳市| 焉耆| 石门县| 临海市| 三河市| 延边| 西乌珠穆沁旗| 定远县| 元阳县| 济宁市| 周口市| 汶上县| 胶南市| 鱼台县| 阳新县| 贵州省| 万盛区| 永宁县| 封丘县| 临城县| 阜南县| 景德镇市| 祁东县| 通许县| 德庆县| 扎赉特旗| 盐城市| 元朗区| 咸阳市| 庄浪县| 福鼎市| 绥阳县| 阿克苏市| 临泽县| 彩票| 宣汉县| 新乡市| 封丘县|